第九回劫知縣智窮石達開渡斜谷計斬烏蘭泰

關燈
桂平白沙人氏!現在浔州一帶辦理鹽埠。

    事母至孝,最得人心。

    自他承辦浔江鹽埠以來,所有鹽枭,皆畏懼敬服,不敢私販。

    論起他本是個舉人出身,不求仕進,偏好結交江湖上有名豪傑。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此觀變沉機之士,恐不易羅緻之!哥哥欲得此人,也要尋個善法才好:”秀全道:“朝貴兄弟不在此間,更無他人與他相認識。

    必待有了機會,方好尋他。

    ”說罷,又向黃文金說道:“黃兄弟自問能支持軍饷幾時?不妨直說!”黃文金聽罷,偷以目視譚紹洸。

    紹洸道:“今日事已如此,不由不做。

    黃兄慷慨仗義,弟雖力薄,亦可少助之!”文金便答道:“如此甚善!合兩家之力,若以一萬之衆,可支持四十天;若二萬之衆,可支持二十天,久則不敢聞命矣!”秀全大喜道:“隻消支持十天足矣!旬日内,某必有計,可以賺石達開也!現時便要出榜招兵,較為要着。

    ”胡以晃道:“大凡起義,必須布告天下,聲動大義,方足以召号人心。

    哥哥以為然否?”秀全道:“何消說得!帷幄之事,某自主之;筆墨之才,兄弟當之可也!但起事伊始,不宜急說,滿、漢界限,因二百年習染相忘,國民已不知有主奴之辨,故當從緩言之:不如先斥朝廷之無道,與官府之苛民,較易激人猛省。

    兄弟以為何如?”以晃道:“此言正合某意!”便立就案上援筆寫來。

    忽又想道:“凡檄文中必有個主名!座中究以何人出名才好?”黃文金先道:“洪哥哥素孚人望。

    除了他,還有何人?”秀全道:“強賓不壓主,就由黃兄弟主名可也!”文金謙不敢當!各人又皆讓秀全,秀全隻得領諾!以晃便書。

    那檄文道: 奉承天道,吊民伐罪,保良軍大元帥洪,謹似大義告布天下:竊以朝上奸臣,甚于盜賊;衙門酷吏,無異豺狼。

    皆由利己殃民,剝闾閻以充囊橐;賣官鬻爵,進谄佞以抑賢才。

    以至上下交征,生民塗炭。

    富責者,德惡不究;貧窮者,含冤莫伸;言之痛心,殊堪發指!即以錢白一事而論,近加數倍,三十年之稅,免而複征,重财失信。

    加以官吏如虎之怅,衙役憑官作勢,羅雀掘鼠,挖肉吸脂,民之時盡矣!強盜四起,嗷鴻走鹿,置若罔聞。

    外敵交攻,割地賠錢,視為閑事,民之苦極矣!朝“廷恒舞酣歌,粉亂世而作太平之宴;官吏殘良害善,諱塗炭而陳人壽之書。

    藝符布滿江湖,荊體偏于行路,火熱水深,而捐抽不息;天呼地籲,而充耳不聞!我等志士仁人,傷心觸目,用是勸人為善,立保良會,乃複指為薯民,誣為歹類,欲逞殘民之勢,這操同室之戈。

    我等以同胞性命所關,黎庶身家所系,因之鼓勵國防,維持桑擇。

    劉下好官敗去,闾裡稍安,不得不再暮良民,共維大局。

    幾我百位兄弟,不必驚惶,商賈衣工,各安生業;富貴助怯各糧,多少數回,親自報明,給回債券以憑,日後升償。

    如有勇力智謀,自宜協力同心,共襄義舉,俟太平之日,各予榮封。

    現在各府州縣官員,順我者生,逆我者死;其餘虎狼差役,概行劃滅,以快人心!恐有流賊土匪,借端滋事,準爾等指名投禀,傅加懲治。

    伐有愚民助柔為虐,及破壞教堂,滋擾商務,天兵所到,必予誅夷!凜之慎之,闆到如律令! 自從這道檄文一出,不數日何,遠近紛紛應募,井得精壯六千人。

    秀全便制定旗幟,取炎漢以火德王天下的意義,全用紅色,上書保良軍三個大字。

    就将軍人編為隊伍,日日訓練,以候征伐。

    一面派探子偵查清官行事。

     那日正在府堂商議大事,忽有軍人報道:“今有新任平南縣楊寶善,從永淳調任平甫,将從這裡附近經過,特來報知。

    ”秀全道:“有此機會,臨達開不難矣!”便喚韋昌輝道:“兄弟可領五十人,扮作民妝,到得江等候。

    楊寶善必從這條路經過,到時便攔截之。

    口稱是石達開部下,要禀過石某,方敢放行。

    他若問石現在何處?但答稱現在保良軍裡,與洪某議事。

    隻不宜将楊寶善殺害,如此如此,下優石達開不來也。

    ”昌輝領命而去。

     且說寶善奉了周巡撫劄令,改調平南;又因平南一帶,方有亂事,自然趕:赴任。

    那日三号官船,恰至得江,正在順流而下,忽蘆葦中突出數十人攔住去路。

    随後人等,慌忙禀知。

    楊寶善聽得,大吃一驚!擠着膽到船前喝道:“老爺是新任平甫知縣!你們好不識法令,攔截官船,意欲何為?”昌輝答道:“我是奉石達開哥哥号令,到此防守。

    暴官污吏,我都認不得,非有石哥哥号令,插翅也難飛去。

    ”楊寶善道:“石達開是個鹽商,何以有此不法?他現在那裡,本縣要與他去,我卻不能喚來。

    ”楊寶善聽罷,暗忖石達開,原來是洪秀全一路,如何是好! 沒奈何,一面命差役恐吓他們,一面駛船直下。

    誰想韋昌輝領那數十人,一擁進船,楊寶善知不是頭路,急舍舟登陸,帶了十餘名親随,落荒而逃。

    韋昌輝卻不來追趕,隻扣留這三号官船,便回去繳令。

    秀全大喜道:“将來楊寶善必追究石達開,不愁石某不來矣!”就猶未了,隻見守門的進來,報稱有石達開要來叩見。

    秀全不勝詫異,暗忖道:“方才令韋昌輝幹了這宗事,如何石達開已是随後進來,難道這機會洩了不成?”心上正狐疑不定,隻得請進來臨機應變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