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會深山群英結大義遊督幕智士釋豪商
關燈
小
中
大
,反甘心作方外人,弟所最鄙。
先生休再疑慮!但恐此事非同小可,縱有熱誠,沒從着手,也是枉然!若得先生曲賜教誨,實為萬幸!”錢江便答道:“自甲申遭變以來,屢起革命,亦足見人心未忘祖國也!吳三桂誤于前而悔于後,本不足以服人心,且日暮途窮,卒以緻敗。
自是滿洲勢力完固,雖呂留良、曾靜、戴名世之徒,鼓吹風潮,終難下手,亦勢為之耳。
嘉慶間川、湖以邪教起事,尚縱橫數省,震動八方。
況足下以命世之傑,具複國之誠,伸大義于天下,名正言順,誰不望風歸附?方今朝廷失道,盜賊紛起,足下因其勢用之,總攬賢才,拯扶饑溺,此千載一時之機也,惟足下圖之!”秀全聽罷,大喜道:“先生之言,洞中機要。
奈今廣東人民,風氣未開,沉迷不醒,若要舉義,計将安出?”錢江又道:“廣東濱臨大海,足下舟師未備,糧械未完,非用武之地也;廣西地形險阻,豪傑衆多,又無糧食不敷之患,大鯉魚、羅大綱等,雖綠林之衆,然皆聚衆數千,勢不為弱!足下若攜同志士,間道入廣西,撫其衆,勉以大義,旌旂所指,當如破竹!然後取長沙,下武昌,握金陵之險要,出以幽、燕,天下不難定也!”秀全避席謝道:“先生名論,頓開茅塞!但廣西一路,不知何時可行?”錢江道:“且勿造次。
方今中外通商之始,外教流行最盛,足下當潛身教會,就借傳道為名,直入廣西行動。
一來可以勸導人心,二來足下起事,和外國同一宗教,可免外人幹預,實為兩便。
成事之後,制度由我。
逆取順守,足下以為何如?”這一席話,說得洪秀全歎服不置。
便請錢江齊入廣西,共圖大事。
錢江道:“這又不能。
足下先宜進身教會裡,就借傳道為名,直入廣西,才好行動;若是不然,足下到了廣西,便算個别省的人氏,稍有舉動,反令人疑心,不免誤卻大事。
足下且寬心!日前縣令前赴省會,谒見總督林公,那林公還贊本縣的事務辦得妥當。
後來縣主說出某的名字,林公不勝之喜。
正要請某到督衙裡去。
某若得這個機會,結納三五豪商,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他們協助軍需,如此不憂大事不成!”說罷,秀全見錢江議論縱橫,确有見地,便道:“先生此論,洪某受益不少。
自今以後,常常賜教可也!” 正說話間,見一人岸然直進房裡。
錢江見那人赤着雙足,頭帶箬笠,手挽犁鋤,氣象粗豪,像個農夫模樣,心裡倒覺詫異,隻得起迎。
秀全道:“先生不必拘禮!這是長兄仁發,别号道生,隐居寺裡,已有數年。
方才在後園種菜消遣!雖生得性情戆直,卻懷着一副熱誠,彼此均是同志,就請同坐談心。
但有失禮,先生幸勿見怪!”錢江道:“英雄韬晦,今古一般,那有見怪之理?君家兄弟如此志氣,怎不令人見愛!”洪仁發向錢江通問姓名,錢江答過。
仁發道:“原來昨天雲山兄說的就是先生,想煞我了!今日幸會!”錢江謙讓一回,各人又談了一會話,看看天色漸晚,馮逵說道:“天時晚了,先生不便回衙,就請在這裡用過晚飯,再作竟夕之談。
”錢江道:“不必客氣!小可回衙還有公事,改日再談罷。
”說罷,便要辭退。
洪家兄弟那裡肯依。
錢江度強不過,隻得坐下。
隻聽仁發道:“一頓晚飯又沒有菜,留來留去做甚麼?”仁達勸他退下,才退了出去。
秀全道:“家兄性直,出語傷人,好過意不去。
”錢江道:“那等正是任事之人,休小觑他也!”馮逵随轉出來,囑咐仁發,打點晚膳,都是雞鴨蔬菜之類,不一時端上來,仁發開了一壇酒,齊肅錢江入席。
錢江本欲謙讓,又恐仁發搶白,隻得坐了客位。
各人一齊坐下。
秀全道:“今日此會,良非偶然!某當與諸君痛飲一醉。
”說罷,舉杯相勸。
仁發見各人勸來勸去,忍耐不得,一頭飲一頭吃,各人見他素性如此,且不理他。
飲了一會,又談些心曲,正說得入港,仁發見酒尚未完,肴已将盡,便再到廚裡,又宰了一頭雞,煮得熱噴噴的上來。
馮逵道:“我們隻顧說,還是仁發兄省得事呢!”仁發道:“這是飲吃的時候,談了好半天,還要說什麼?”各人聽了,一齊笑起來。
直飲至三更時分。
錢江道:“酒太多了,請撤席罷!”秀全自覺有七分酒意,便說一聲簡慢,各自離席,仁發卻将杯盤端下去。
幾人再談一會,已是二更天氣了。
秀全道:“某有一言,不知先生願聞否?”錢江道:“既是知己,還怕怎的?有話隻管說便是。
”秀全便道:“先生明天準要回衙去!某不敢強留,緻誤先生公事。
但恐他日再
先生休再疑慮!但恐此事非同小可,縱有熱誠,沒從着手,也是枉然!若得先生曲賜教誨,實為萬幸!”錢江便答道:“自甲申遭變以來,屢起革命,亦足見人心未忘祖國也!吳三桂誤于前而悔于後,本不足以服人心,且日暮途窮,卒以緻敗。
自是滿洲勢力完固,雖呂留良、曾靜、戴名世之徒,鼓吹風潮,終難下手,亦勢為之耳。
嘉慶間川、湖以邪教起事,尚縱橫數省,震動八方。
況足下以命世之傑,具複國之誠,伸大義于天下,名正言順,誰不望風歸附?方今朝廷失道,盜賊紛起,足下因其勢用之,總攬賢才,拯扶饑溺,此千載一時之機也,惟足下圖之!”秀全聽罷,大喜道:“先生之言,洞中機要。
奈今廣東人民,風氣未開,沉迷不醒,若要舉義,計将安出?”錢江又道:“廣東濱臨大海,足下舟師未備,糧械未完,非用武之地也;廣西地形險阻,豪傑衆多,又無糧食不敷之患,大鯉魚、羅大綱等,雖綠林之衆,然皆聚衆數千,勢不為弱!足下若攜同志士,間道入廣西,撫其衆,勉以大義,旌旂所指,當如破竹!然後取長沙,下武昌,握金陵之險要,出以幽、燕,天下不難定也!”秀全避席謝道:“先生名論,頓開茅塞!但廣西一路,不知何時可行?”錢江道:“且勿造次。
方今中外通商之始,外教流行最盛,足下當潛身教會,就借傳道為名,直入廣西行動。
一來可以勸導人心,二來足下起事,和外國同一宗教,可免外人幹預,實為兩便。
成事之後,制度由我。
逆取順守,足下以為何如?”這一席話,說得洪秀全歎服不置。
便請錢江齊入廣西,共圖大事。
錢江道:“這又不能。
足下先宜進身教會裡,就借傳道為名,直入廣西,才好行動;若是不然,足下到了廣西,便算個别省的人氏,稍有舉動,反令人疑心,不免誤卻大事。
足下且寬心!日前縣令前赴省會,谒見總督林公,那林公還贊本縣的事務辦得妥當。
後來縣主說出某的名字,林公不勝之喜。
正要請某到督衙裡去。
某若得這個機會,結納三五豪商,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他們協助軍需,如此不憂大事不成!”說罷,秀全見錢江議論縱橫,确有見地,便道:“先生此論,洪某受益不少。
自今以後,常常賜教可也!” 正說話間,見一人岸然直進房裡。
錢江見那人赤着雙足,頭帶箬笠,手挽犁鋤,氣象粗豪,像個農夫模樣,心裡倒覺詫異,隻得起迎。
秀全道:“先生不必拘禮!這是長兄仁發,别号道生,隐居寺裡,已有數年。
方才在後園種菜消遣!雖生得性情戆直,卻懷着一副熱誠,彼此均是同志,就請同坐談心。
但有失禮,先生幸勿見怪!”錢江道:“英雄韬晦,今古一般,那有見怪之理?君家兄弟如此志氣,怎不令人見愛!”洪仁發向錢江通問姓名,錢江答過。
仁發道:“原來昨天雲山兄說的就是先生,想煞我了!今日幸會!”錢江謙讓一回,各人又談了一會話,看看天色漸晚,馮逵說道:“天時晚了,先生不便回衙,就請在這裡用過晚飯,再作竟夕之談。
”錢江道:“不必客氣!小可回衙還有公事,改日再談罷。
”說罷,便要辭退。
洪家兄弟那裡肯依。
錢江度強不過,隻得坐下。
隻聽仁發道:“一頓晚飯又沒有菜,留來留去做甚麼?”仁達勸他退下,才退了出去。
秀全道:“家兄性直,出語傷人,好過意不去。
”錢江道:“那等正是任事之人,休小觑他也!”馮逵随轉出來,囑咐仁發,打點晚膳,都是雞鴨蔬菜之類,不一時端上來,仁發開了一壇酒,齊肅錢江入席。
錢江本欲謙讓,又恐仁發搶白,隻得坐了客位。
各人一齊坐下。
秀全道:“今日此會,良非偶然!某當與諸君痛飲一醉。
”說罷,舉杯相勸。
仁發見各人勸來勸去,忍耐不得,一頭飲一頭吃,各人見他素性如此,且不理他。
飲了一會,又談些心曲,正說得入港,仁發見酒尚未完,肴已将盡,便再到廚裡,又宰了一頭雞,煮得熱噴噴的上來。
馮逵道:“我們隻顧說,還是仁發兄省得事呢!”仁發道:“這是飲吃的時候,談了好半天,還要說什麼?”各人聽了,一齊笑起來。
直飲至三更時分。
錢江道:“酒太多了,請撤席罷!”秀全自覺有七分酒意,便說一聲簡慢,各自離席,仁發卻将杯盤端下去。
幾人再談一會,已是二更天氣了。
秀全道:“某有一言,不知先生願聞否?”錢江道:“既是知己,還怕怎的?有話隻管說便是。
”秀全便道:“先生明天準要回衙去!某不敢強留,緻誤先生公事。
但恐他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