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會深山群英結大義遊督幕智士釋豪商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當時錢江說出胡虜氣數将盡,馮逵不勝之喜,便問錢江怎的見得?
錢江答道:“自古國家将興,必有祯祥;國家将亡,必有妖孽。
方今滿帝無道,信任嬖臣,煙塵四起,活似個亡國樣子。
且近年黃河決潰,長安城無故自崩,水旱瘟疫,遍于各地,皆不祥之兆。
謀複祖國,此其時矣!兩年前浙江童謠說道:‘三十萬兵動八方,天呼地号沒處藏;安排白馬接紅羊,十二英雄勢莫當’。
據童謠看來,上句三十萬兵動八方,明年正是道光三十年,這時定然刀兵大起的了;第二句得見這次兵戈聲勢,非同小可;未二句便是有英雄崛起的意思了!某前者夜觀天象,見南方旺氣正盛,将星聚于桂林,他日廣西一帶,豪傑不少。
足下既有這等大志,自今以後,物色英雄,密圖大事,若徒把這一般話,挂在口頭,雖日日憤激,怎能濟事?某此番不遠千裡,來到貴省,正為此意。
若不是這樣,彼區區縣令幕府,怎能籠絡鄙人呢?”馮逵聽那一席話,便道:“先生天人,令馮某佩服不置!自今以後,願不時教誨為幸!”錢江道:“不是小弟自誇,苦有機會成就這一件事,不過如探囊取物!不知足下在廣東,也曾得有同志麼?”馮逵道:“同志中人本不易得。
所見有洪秀全者,真英雄也!此人就是本縣人氏,生有龍鳳之姿,大日之表。
且胸懷大志,腹有良謀。
少年曾進洪門秀士,因不屑仕進,隻在家中讀書,今年已三十,正和小弟同硯念書。
若得此人共事,不愁大事不成!改日便當和他拜谒先生,共談心曲,你道如何?”錢江道:“小弟幕裡談話不便,不必客氣,不勞足下來見。
就請以明天午刻為期,足下到這地少候,同往谒見洪先生罷了!”馮逵喜道,“如此甚好。
”看看夕陽西下,二人便說“我們散罷!”各自握手而别。
且說錢江回至幕裡,暗忖馮逵這人,到有一副熱心。
惜乎性情太急,若不加以陶養,将來或誤大事。
但所談洪秀全,不知是怎樣的人?待明天會他一會,再不得天明。
一到天明起了身,梳洗已畢,用過早飯,可巧這日又沒什麼事幹,恐誤了與馮逵相約期限,便獨自一人,走出縣衙,依着舊路而來。
到了昨天談話處,已見一人在這裡等候。
錢江仔細一望,不是别個,正是馮逵。
錢江喜道:“雲翁如何先期早到,想勞久候了!”馮逵急迎道:“既承夙約,怎敢失信?”說罷,便攜手同行。
一路所經,但見山勢崇隆,樹林幽雅,流泉有韻,百鳥飛嗚。
錢、馮二人正在賞玩,忽林後轉出一人,大喝道:“你兩人幹得好事!連日在山林裡圖謀不軌,要背反朝廷,都被我探聽明白。
我今便要往縣裡出首,看你們怎的逃去?”馮逵聽說大驚,急行回視,大笑道:“孝翁休惡作劇,驚煞人也!”錢江急問那人是誰?馮逵答道:“此人就是某所說洪君的次兄,雙名仁達,别号孝庵的便是。
倒是同志。
方才說那些話,不過相戲耳!”洪仁達便向錢江聲諾,展問姓字。
錢江回過。
洪仁達就在林下剪拂過了。
仁達道:“昨天雲翁對某的兄弟說及先生大名,不勝仰望!巴不得急到縣裡拜谒先生。
今天倒蒙枉駕,很過意不去!”錢江道:“君家兄弟如此熱心,某真相見恨晚也!”馮逵和洪仁達一齊謙讓。
一路上又說些閑話。
馮逵忽指着前面一人說道:“洪大哥親自來接也!”錢江舉頭一望,但見那人生得天庭廣闊?地閣豐隆,眉侵入鬓,眼似流星,長耳寬頤,豐顴高準,五尺以上身材,三十來歲年紀。
頭戴濟南草笠,身穿一領道裝長服,腳登一雙蒲草鞋兒,手執一柄羽毛扇子。
錢江不禁暗地裡喝一聲彩!約摸遠離二三丈,那人就拱手道:“勞先生這行至此,折殺洪某了!”說罷納頭便拜。
錢江急回過禮說道:“刀筆小吏,何勞遠接?足下可不是雲翁說的洪秀全哥哥麼?”那人答道:“小可正是姓洪!原名仁活,字秀泉,後隐名于此,改名秀全。
昨天聽得雲翁說起先生盛名,抵以貴幕裡談話不便,未敢造次進谒,今蒙枉顧,足慰生平!”錢江大喜。
四人同行,不多時,早到一個山寺。
這寺雖不甚寬廣,卻也幽靜。
錢江在門外觀看一會,才攜手進寺。
轉彎抹角,正是“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真個好所在!秀全導至一密室,分賓主坐下。
秀全卸去濟南草笠,露出頭上完發蓬蓬。
錢江大驚道:“原來洪君是個道者,某真失敬了!”秀全道:“那裡說?小弟不忍徇異族薙發制度,削棄父母的毛血,喬扮道裝,無非免暴官污吏的捕風捉影。
若中原未複
方今滿帝無道,信任嬖臣,煙塵四起,活似個亡國樣子。
且近年黃河決潰,長安城無故自崩,水旱瘟疫,遍于各地,皆不祥之兆。
謀複祖國,此其時矣!兩年前浙江童謠說道:‘三十萬兵動八方,天呼地号沒處藏;安排白馬接紅羊,十二英雄勢莫當’。
據童謠看來,上句三十萬兵動八方,明年正是道光三十年,這時定然刀兵大起的了;第二句得見這次兵戈聲勢,非同小可;未二句便是有英雄崛起的意思了!某前者夜觀天象,見南方旺氣正盛,将星聚于桂林,他日廣西一帶,豪傑不少。
足下既有這等大志,自今以後,物色英雄,密圖大事,若徒把這一般話,挂在口頭,雖日日憤激,怎能濟事?某此番不遠千裡,來到貴省,正為此意。
若不是這樣,彼區區縣令幕府,怎能籠絡鄙人呢?”馮逵聽那一席話,便道:“先生天人,令馮某佩服不置!自今以後,願不時教誨為幸!”錢江道:“不是小弟自誇,苦有機會成就這一件事,不過如探囊取物!不知足下在廣東,也曾得有同志麼?”馮逵道:“同志中人本不易得。
所見有洪秀全者,真英雄也!此人就是本縣人氏,生有龍鳳之姿,大日之表。
且胸懷大志,腹有良謀。
少年曾進洪門秀士,因不屑仕進,隻在家中讀書,今年已三十,正和小弟同硯念書。
若得此人共事,不愁大事不成!改日便當和他拜谒先生,共談心曲,你道如何?”錢江道:“小弟幕裡談話不便,不必客氣,不勞足下來見。
就請以明天午刻為期,足下到這地少候,同往谒見洪先生罷了!”馮逵喜道,“如此甚好。
”看看夕陽西下,二人便說“我們散罷!”各自握手而别。
且說錢江回至幕裡,暗忖馮逵這人,到有一副熱心。
惜乎性情太急,若不加以陶養,将來或誤大事。
但所談洪秀全,不知是怎樣的人?待明天會他一會,再不得天明。
一到天明起了身,梳洗已畢,用過早飯,可巧這日又沒什麼事幹,恐誤了與馮逵相約期限,便獨自一人,走出縣衙,依着舊路而來。
到了昨天談話處,已見一人在這裡等候。
錢江仔細一望,不是别個,正是馮逵。
錢江喜道:“雲翁如何先期早到,想勞久候了!”馮逵急迎道:“既承夙約,怎敢失信?”說罷,便攜手同行。
一路所經,但見山勢崇隆,樹林幽雅,流泉有韻,百鳥飛嗚。
錢、馮二人正在賞玩,忽林後轉出一人,大喝道:“你兩人幹得好事!連日在山林裡圖謀不軌,要背反朝廷,都被我探聽明白。
我今便要往縣裡出首,看你們怎的逃去?”馮逵聽說大驚,急行回視,大笑道:“孝翁休惡作劇,驚煞人也!”錢江急問那人是誰?馮逵答道:“此人就是某所說洪君的次兄,雙名仁達,别号孝庵的便是。
倒是同志。
方才說那些話,不過相戲耳!”洪仁達便向錢江聲諾,展問姓字。
錢江回過。
洪仁達就在林下剪拂過了。
仁達道:“昨天雲翁對某的兄弟說及先生大名,不勝仰望!巴不得急到縣裡拜谒先生。
今天倒蒙枉駕,很過意不去!”錢江道:“君家兄弟如此熱心,某真相見恨晚也!”馮逵和洪仁達一齊謙讓。
一路上又說些閑話。
馮逵忽指着前面一人說道:“洪大哥親自來接也!”錢江舉頭一望,但見那人生得天庭廣闊?地閣豐隆,眉侵入鬓,眼似流星,長耳寬頤,豐顴高準,五尺以上身材,三十來歲年紀。
頭戴濟南草笠,身穿一領道裝長服,腳登一雙蒲草鞋兒,手執一柄羽毛扇子。
錢江不禁暗地裡喝一聲彩!約摸遠離二三丈,那人就拱手道:“勞先生這行至此,折殺洪某了!”說罷納頭便拜。
錢江急回過禮說道:“刀筆小吏,何勞遠接?足下可不是雲翁說的洪秀全哥哥麼?”那人答道:“小可正是姓洪!原名仁活,字秀泉,後隐名于此,改名秀全。
昨天聽得雲翁說起先生盛名,抵以貴幕裡談話不便,未敢造次進谒,今蒙枉顧,足慰生平!”錢江大喜。
四人同行,不多時,早到一個山寺。
這寺雖不甚寬廣,卻也幽靜。
錢江在門外觀看一會,才攜手進寺。
轉彎抹角,正是“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真個好所在!秀全導至一密室,分賓主坐下。
秀全卸去濟南草笠,露出頭上完發蓬蓬。
錢江大驚道:“原來洪君是個道者,某真失敬了!”秀全道:“那裡說?小弟不忍徇異族薙發制度,削棄父母的毛血,喬扮道裝,無非免暴官污吏的捕風捉影。
若中原未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