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回石青陽團結西南孫中山宣言北伐

關燈
民經濟及一切生産力得充分發展。

     二、實業之發展,使農村經濟得以改良,而勞動農民之生計有改善之可能。

     三、生産力之充分發展,使工人階級之生活狀況,得因其團結力之增長,而有改善之機會。

     四、農工業之發達,使人民之購買力增高,商業始有繁盛之新機。

     五、文化及教育等問題,至此方不落于空談。

    以經濟之發展,使智識能力之需要日增,而國家富力之增殖,可使文化事業及教育之經費易于籌措。

    一切智識階級之失業問題,失學問題,方有解決之端緒。

     六、中國新法律更因不平等條約之廢除,而能普及于全國領土,實行于一切租界,然後陰謀破壞之反革命勢力,無所憑借。

     凡此一切,當能造成鞏固之經濟基礎,以統一全國,實現真正之民權制度,以謀平民群衆之幸福。

    故國民處此戰争之時,尤當亟起而反抗軍閥,求此最少限度之政綱實現,以為實行三民主義之第一步。

    中華民國十三年九月十八日。

     此外又下了三個命令道: 去歲曹锟骫法行賄,渎亂選舉,僭竊名器,自知倒行逆施,為大義所不容,乃與吳佩孚同惡相濟,以賣國所得,為窮兵黩武之用,借以摧殘正類,消除異己,流毒川、閩,四海同憤。

    近複嗾其鷹犬,隳突浙江,東南富庶,橫罹鋒镝,似此窮兇極戾,誠邦家之大憝,國民之公仇。

    比年以來,分崩離析之禍烈矣,探其亂本,皆由此等狐鼠憑借城社,遂使神州鼎沸,生民丘墟。

    本大元帥夙以讨賊戡亂為職志,十年之秋,視師桂林,十一年之夏,出師江右,所欲為國民剪此蟊賊,不圖宵小竊發,師行頓挫,遂不得不從事掃除内孽,綏緝亂餘。

    今者烽煙雖未靖于東江,而大戰之機,已發于東南,漸及東北,不能不權其緩急輕重。

    古人有言:“豺狼當道,安問狐鼠?”故遂刻日移師北指,與天下共讨曹、吳諸賊。

    此戰醞釀于去歲之秋,而爆發于今日,各方并舉,無所謂南北之分,隻有順逆之辨。

    凡賣國殃民,多行不義者,悉不期而附于曹、吳諸賊。

    反之抱持正義,以澄清天下自任者,亦必不期而趨集于義師旗幟之下。

    民國存亡,決于此戰,其間絕無中立之地,亦絕無可以旁觀之人。

    凡我各省将帥,平時薄物細故,悉當棄置,集其精力,從事破賊,露布一到,即當克期會師。

    凡我全國人民,應破除苟安姑息之見,激勵勇氣,為國犧牲,軍民同心,以當大敵,務使曹、吳諸賊,次第伏法,盡摧軍閥,實現民治。

    十三年來喪亂之局,于茲敉平,百年治安大計,從此開始。

    永奠和平,力緻富強,有厚望焉。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九月五日。

     本大元帥于去歲之春,重莅廣州,北望中原,國本未甯,危機四布,而肘腋之地,伏莽縱橫,乘隙思逞,始欲動之以大義,結之以忠信,故倡和平統一之議,以期銷弭戰禍,扶植民本。

    不圖北方跋扈武人曹锟、吳佩孚等,方欲窮兵黩武,摧鋤異己,以遂其僭竊之謀,乃勾結我叛兵,調唆我新附,資以饷械,嗾其變亂,遂使百粵悉罹兵燹,北江群寇,蜂擁而至,東江叛兵,乘時蠢動。

    西江南路,跳梁亦并進。

    當此之時,以一隅之地,搘四面之敵,賴諸将士之戮力,人民之同心,兵鋒所指,群賊崩潰,廣州根本之地,危而複安。

    在将士勞于征戰,喘息不遑,在人民疲于負擔,筋力易敝。

    然革命軍不屈不撓之精神,已漸為海内所認識矣。

    曹、吳諸賊,既不獲逞于粵,日暮途遠,始竊名器以自娛,于是有骫法行賄,渎亂選舉之事。

    反對之聲,遍于全國,正義公理,本足以褫奸宄之魄,然天讨未申,元兇稽戮,轉足以堅其盜憎主人之念。

    湖南讨賊軍入定湘中,四川讨賊軍規複重慶,形勢甫展,而大功未就。

    曹、吳諸賊,乃益無忌憚,既吮血于福建,遂磨牙于浙江,因以有東南之戰事。

    逆料此戰事,且将由東南而漸及于東北。

     去歲賄選時代所醞釀之大戰,至此已一發而不可遏。

    以全國言,一切變亂之原動力,在于曹、吳,其他小醜,不過依附以求生存,苟能鋤去曹、吳,則亂源自息。

    以廣東言,浙江、上海實為廣東之藩籬,假使曹、吳得逞于浙江、上海,則廣東将有噬臍之禍。

    故救浙江、上海,亦即以存粵。

     職此之故,本大元帥已明令諸将,一緻北向讨賊,并克日移大本營于韶州,以資統率。

    當與諸軍會師長江,飲馬黃河,以定中原。

    其後方留守之事,責諸有司。

    去歲以來,百粵人民,供億軍費,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