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回石青陽團結西南孫中山宣言北伐

關燈
大家又都袖手旁觀,想保全自己的實力了。

    其實北軍方計劃各個擊破,想保全自己的實力,結果也不過是空想而已。

    ”妙甚妙甚。

    唐繼堯奮然說道:“哪有這話?我今偏要出人意料之外,竭全力來助錦帆重入成都,驅除北方勢力。

    ”上了道兒了。

    石青陽笑道:“兄果有此決心,也非獨力能任之事,必須西南各省,大家團結起來,方能成為一種絕大勢力呢。

    果然蓂赓兄這計劃能夠實現,不說是自己的計劃,反說是唐的計劃,使他格外努力,妙。

    不但可以保持西南的力量,而且還可以窺取中原,覆滅曹、吳咧。

    ”又歆之以利。

    唐繼堯道:“我的主張已經決定了,我兄能否助我一臂之力,代我和熊君與貴州劉君接洽,共同組織一個聯軍,以抗四川的侵略?”石青陽慨然道:“既然蓂赓兄肯做此大義之舉,兄弟豈有不幫忙之理?我當即日到貴州,和錦帆兄接洽便了。

    ”唐繼堯大喜。

     石青陽住了一日,便往貴州和劉顯世磋商。

    劉顯世當然也沒有不贊成之理。

    滇、黔兩省說妥以後,方來和熊克武說明,熊克武更是喜歡。

    當下便組織一個川滇黔聯軍總司令部,以圖進占四川,向外發展。

    這計劃告成以後,石青陽便又跑到廣東來和孫中山先生接洽。

    孫中山先生原是隻求國家人民有利,不講私人權利如何的,見他們肯北伐曹、吳,立刻便引為同志,并推唐繼堯為副元帥,以便率軍北伐,便宜處理一切。

    這時因東南的形勢緊張,所以石青陽又以川滇黔聯軍總司令代表的名義,來請師期。

    這時中山已決定北伐,當時便即拟定了一個北伐宣言,原文道: 國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衆之利益。

    辛亥之役,推倒君主專制政體暨滿洲征服階級,本已得所借手,以從事于目的之貫徹。

    假使吾黨當時能根據于國家及民衆之利益,以肅清反革命勢力,則十三年來政治根本,當已确定,國民經濟教育荦荦諸端,當已積極進行。

    革命之目的縱未能完全達到,然不失正鹄,以日跻于光明,則有斷然者。

     原夫反革命之發生,實繼承專制時代之思想,對内犧牲民衆利益,對外犧牲國家利益,以保持其過去時代之地位。

    觀于袁世凱之稱帝,張勳之複辟,馮國璋、徐世昌之毀法,曹锟、吳佩孚之竊位盜國,十三年來,連續不絕,可知其分子雖有新陳代謝,而其傳統思想,則始終如一。

    此等反革命之惡勢力,以北京為巢窩,而流毒被于各省。

    間有号稱為革命分子,而其根本思想初非根據于國家及民衆之利益者,則往往志操不定,受其吸引,與之同腐,以釀成今日分崩離析之局,此真可為太息痛恨者矣。

    反革命之惡勢力所以存在,實由帝國主義卵翼之使然。

    證之民國二年之際,袁世凱将欲摧殘革命黨以遂其帝制自為之欲,則有五國銀行團大借款于此時成立,以二萬萬五千萬元供其戰費。

    自是厥後,曆馮國璋、徐世昌諸人,凡一度用兵于國内,以摧殘異己,則必有一度之大借款,資其揮霍。

    及乎最近曹锟、吳佩孚加兵于東南,則久懸不決之金佛郎案即決定成立。

    由此種種,可知十三年來之戰禍,直接受自軍閥,間接受自帝國主義,明明白白,無可疑者。

    今者,浙江友軍為反抗曹锟、吳佩孚而戰,奉天亦将出于同樣之決心與行動,革命政府已下明令出師北向,與天下共讨曹锟、吳佩孚諸賊,于此有當鄭重為國民告,且為友軍告者。

    此戰之目的,不僅在覆滅曹、吳,尤在曹、吳覆滅之後,永無同樣繼起之人,以繼續反革命之惡勢力。

    換言之,此戰之目的不僅在推倒軍閥,尤在推倒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

    蓋必如是,然後反革命之根株乃得永絕,中國乃能脫離次殖民地之地位,以造成自由獨立之國家也。

    中國國民黨之最終目的,在于三民主義,本黨之職任,即為實行主義而奮鬥,故敢謹告于國民及友軍曰:吾人颠覆北洋軍閥之後,必将要求現時必需之各種具體條件之實現,以為實行最終目的三民主義之初步。

    此次暴發之國内戰争,本黨因反對軍閥而參加之,其職任首在戰勝之後,以革命政府之權力,掃蕩反革命之惡勢力,使人民得解放而謀自治。

    尤在對外代表國家利益,要求重新審訂一切不平等之條約,即取消此等條約中所定之一切特權,而重訂雙方平等互尊主權之條約,以消滅帝國主義在中國之勢力。

    蓋必先令中國出此不平等之國際地位,然後下列之具體目的,方有實現之可能也。

     一、中國跻于國際平等地位以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