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回石青陽團結西南孫中山宣言北伐

關燈
之最大障礙。

     這件風潮,後來由範石生、廖行超兩人的調停,總算得到一個解決。

    後來又因被陳廉伯利用,曾經過一次大變,此是後話,按下不提。

     卻說中山先生因東南東北的戰事,俱已爆發,時時召集各要人讨論北伐的計劃。

    這一天正在開會之際,忽然傳報石青陽來見。

    原來石青陽自從熊克武失敗後,因在四川沒有立足之地,不能不到别省去暫住。

    後來知道熊克武在雲南、貴州邊境,便也到雲南去依唐繼堯。

    那唐繼堯本有圖川之志,聽說石青陽來滇,倒也很表歡迎,立刻請他到省城相會。

    石青陽到了省城,唐繼堯已派代表來迎,石青陽到了唐繼堯的署中,繼堯立刻出來,一見青陽,便歡然若舊相識。

    坐下以後,青陽約略問了些雲南現狀,又大約把川中所以失敗的原因說了一遍。

    唐繼堯歎息道:“錦帆兄是我們的老友,我無日不希望他能戡定全川,驅除北方的勢力,為我西南各省張目,不料垂成的事業,又複失敗,真是可惜!”石青陽笑道:“桑榆之收,未必無期,尚須看錦帆的努力耳。

    ”唐繼堯也笑道:“但能如此方好。

    ”石青陽道:“話雖如此,但以我的目光看來,熊君決不能重入四川,恐怕這天府之區,完全要入于吳佩孚的掌握之中咧。

    ”妙妙。

    石青陽大有說士之風。

    唐繼堯道:“何以見得?”石青陽道:“吳佩孚素抱武力統一主義,對于四川,早已處心積慮,希望并入他的版圖。

    他現據有全國之半的地盤,實力雄厚,哪個是他敵手?以奉張之強,兵力之厚,不值他的一擊,何況區區一旅之衆,豈能抗半國之兵。

    所以我料熊君必不能再入四川,作雲南各省的屏蔽,而吳佩孚的必然據有四川地盤,也在意料之中咧。

    ”妙妙。

    石青陽大有說士之風。

    唐繼堯愕然道:“此言恐怕也未必可靠。

    武力統一,不過是一句話罷咧,實際上怎能做得到呢?”石青陽笑道:“我們不必說他做得到做不到,卻先把現在的大勢來較論一下。

    吳佩孚現有的地盤,是直隸、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湖北、江西、福建等九省,還有熱、察、綏、京兆等特别區域。

    四川與湖南,實際上也不啻他附庸。

    與吳為敵的,隻有奉張,浙盧,粵孫,和黔、滇等省而已。

    浙盧現在受了蘇、皖、贛、閩四省的監視,自保尚且不暇,哪裡還講得到向外發展?浙盧不能為吳之患一。

    奉張雖稱雄關外,然而一直隸之兵,已足當之,要想入關,也是大難大難。

    奉張又不足為吳之患二。

    粵孫東江之亂尚不能平,更無暇北伐。

    粵孫更不足為吳之患三。

    吳現在隻用河南、湖北、陝西三省的兵力,再加以親吳的川軍,已不止有二十萬大兵,以圖四川一省,何難一鼓而平?四川不難一鼓而平一。

    四川平定之後,出一支兵南入貴州,更由湖南出兵西趨,以夾擊之勢,攻一貧弱的貴州,何愁不能克日戡定?貴州又不足平二。

    川、黔俱平之後,合擊雲南,蓂赓兄雖然智勇冠天下,恐怕未必能抗豫、陝、鄂、川、湘、黔六省之兵。

    雲南又不足平三。

    雲南得手而後,由湘出兵,以拊廣西之背,雲南出兵,以搠廣西之腹,廣西也必不能抗。

    廣西又不足平四。

    西南各省既定,一廣東何能孤立?孫中山也惟有出國西遊,再圖機會了。

    此言廣東又不足平五。

    西南全平之後,解決浙盧,更是不費吹灰之力。

    浙江又不足平六。

    那時竭全國之力以東趨,奉張又豈能獨免?奉張又不足平七。

    蓂赓兄,你看這武力統一的計劃,能不能夠實現?”以上一大篇說詞,三層說天下之大勢,直已優勝,次論各省之削平,以鼓起滇唐之憂慮,甚妙。

    唐繼堯默然半晌,又道:“如此說,我兄将如何對付?”不先決自己對付之策,而先問石青陽對付之策,亦妙。

    蓋石青陽如有解決之法,則已亦不必憂矣。

    石青陽笑道:“我不過一光身而已,并沒什麼地盤,還講什麼對付的方法。

    能夠在國内住一天,便住一天,在四川不能立足,可到别省,别省又不能立足,可去國外。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何必計較什麼對付。

    ”妙甚,自己之不用計較對付,正是反激唐之不可不力謀對付也。

    唐繼堯想了一會道:“吳佩孚能聯合各省的力量,以實行他武力統一的政策,我們各省,也何嘗不可聯絡起來以對抗吳氏?”漸漸上了道兒。

    石青陽笑道:“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計劃。

    但是言之非艱,行之維艱,結果也不過是一種空氣而已。

    試看這次錦帆在四川失敗,誰肯助他一臂之力,當他勝利時,胡若愚還肯賣力,等到一次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