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回識巧計劉湘告大捷設陰謀孫督出奇兵
關燈
小
中
大
不願參加前敵,果中劉湘之計。
熊克武道:“哪個擔任前敵?”一面說,一面注視劉、賴。
劉、賴低頭默然,半晌不說。
但懋辛奮然而起道:“前敵的事情交給我罷。
”不得不擔任,亦地位使然。
熊克武嗟歎點頭道:“很好,我自己也幫着你。
”無聊語,亦冷落可憐。
散會後,劉、賴辭去。
熊克武謂但懋辛道:“他們兩人變了心了,我們不先設法破敵,打一個大勝仗,決不能挽回他們兩人的心腸咧。
”洞達世故之言。
但懋辛默然太息,一言不發。
頹喪如畫。
熊克武怕他灰心,忙又安慰他道:“你也不用太着急了。
勝敗兵家之常,我兵稍挫,尚有可為,眼前兵力,至少還有一萬多人,更兼劉、賴、胡若愚。
等,雖然不肯作戰,有他們擺個空架子,敵軍究竟也不能不分兵防守。
可和我們對敵的,也不過一兩萬人,我們正可用計勝他。
”熊君到底不弱。
但懋辛忙道:“你已想出了好計策嗎?請問怎樣破敵?”心急之至。
熊克武笑道:“你别忙!妙計在此。
”說着,悄悄對他說道:“如此如此,好麼?”但懋辛大喜道:“好計好計。
劉湘便能用兵,也不怕他不着我們的道兒。
”當下傳令調集各路軍隊,一齊撤退,揚言放棄各地,死守成都,集中兵力,縮短戰線,以備反攻。
這消息傳入劉湘那邊,急忙召集袁祖銘、楊森、鄧錫侯等人商議。
楊森笑道:“熊克武素稱善能用兵,這種戰略,真比兒戲還不如了。
”劉湘笑道:“子惠兄何以見得?”笑得妙,笑其不能知熊克武也。
楊森道:“現在的戰局,是敵人在我軍圍攻之中,倘能擴大戰線,還可支持,倘然局處一隅,豈非束手待擒?”别人早比你先知道了。
劉湘又笑道:“那麼,據子惠兄的意思,該當如何應付?”索性故意再問一句,妙甚。
楊森道:“據兄弟的意見,可急派大隊尾追,圍攻成都,不出半月,定可攻下,全省戰局可定了。
”劉湘笑對袁、鄧諸人道:“各位的意見如何?”還不說破,妙甚。
袁祖銘道:“熊氏素善戰守,這次退守成都,恐怕還有别的計較,以弟所見,甯可把細些,不要冒昧前進,反而中了他的狡計。
”也隻知道一半。
劉湘又看着鄧錫侯,想啟口問時,鄧錫侯早已起立說道:“老熊不是好相識,甯可仔細些好。
”劉湘大笑道:“以我之見,還是即刻進兵為上策。
”奇極奇極。
袁祖銘驚訝道:“兄怎麼也這樣說?”我也為之吃驚。
楊森道:“果然如你們這般膽小,省局何時可定,不但示人不武,而且何面見玉帥呢?”老楊可謂知恩報恩。
袁祖銘怒道:“怎麼說我膽小?你既然膽大,就去試試看罷。
”楊森也怒道:“你料我不敢去嗎?看我攻破成都,生擒熊克武給你看。
”慢些說大話。
劉湘見他們動氣,連忙解勸道:“好好!算了罷。
說說笑話,怎麼就動了氣?老實說一句罷,料事是袁君不錯,戰略還得要依子惠。
”鄧錫侯道:“這是何說?”劉湘笑道:“這是顯而易見的。
熊克武素稱知兵,如何肯出此下策?我料他号稱退守成都,暗地必然是把大軍集中潼川,等我們去攻成都,卻繞我們背後,襲我後路,使我們首尾不能呼應,必然大敗,他卻好乘勢襲占重慶。
熊克武之計,在劉湘口中說出。
我們現在表面上隻裝做不知,徑向成都進攻,到了半路,卻分出大隊,去襲潼川,敵軍不提防我去襲,必然一鼓可破,這便叫做将計就計,諸公以為何如?”袁祖銘、楊森等都大服。
議定之後,袁祖銘和楊森各帶本部軍隊,向成都進攻,暗地卻派鄧錫侯替出他們兩人,星夜襲攻潼川。
熊克武在潼川聽說楊、袁領兵攻打成都,暗暗得計,正待打點出兵,去襲他後路,不料半夜中間,忽然偵探飛報,楊森、袁祖銘領着大隊來攻,不覺大驚,急忙下緊急集合令,出城迎敵,走不上三五裡路,前鋒已經接觸。
熊軍一則不曾防備,軍心慌亂,二則屢敗之餘,軍心不固,戰到天明,楊、袁大隊用全力壓迫,熊軍抵當不住,大敗而走。
楊、袁乘勢追擊,熊軍慌不擇路,抛槍棄械,四散奔逃。
熊克武急急逃回成都,和劉、賴商議抵敵之策,正待集合反攻,忽然東北面槍炮聲大作,楊、袁大軍已經追到。
熊克武急令賴心輝出城迎戰,賴心輝雖則不甚願意,又不好意思不往,軍心如此,焉得不敗?怏怏的領兵出城,隻戰了兩三個鐘頭,便抵禦不住,敗進城來。
劉成勳便建議放棄成都,熊克武知道大勢已去,長歎一聲,傳令各軍一齊退出成都。
但懋辛在路上向熊克武建議道:“劉湘和楊、袁等,都在前方,東南後路空虛,我軍不如徑襲重慶,以為根據之地。
敵軍倘然大隊回救,我軍以逸待勞,可操勝算。
”熊克武尋思除此以外,已無别計,便率領各軍,徑向重慶前進。
剛到中途,忽然前面一彪軍隊攔住,原來是鄧錫侯奉了劉湘的命令,在此堵截。
熊克武大怒,傳令猛撲。
兩軍開火激戰了半日,鄧軍先占好了地
熊克武道:“哪個擔任前敵?”一面說,一面注視劉、賴。
劉、賴低頭默然,半晌不說。
但懋辛奮然而起道:“前敵的事情交給我罷。
”不得不擔任,亦地位使然。
熊克武嗟歎點頭道:“很好,我自己也幫着你。
”無聊語,亦冷落可憐。
散會後,劉、賴辭去。
熊克武謂但懋辛道:“他們兩人變了心了,我們不先設法破敵,打一個大勝仗,決不能挽回他們兩人的心腸咧。
”洞達世故之言。
但懋辛默然太息,一言不發。
頹喪如畫。
熊克武怕他灰心,忙又安慰他道:“你也不用太着急了。
勝敗兵家之常,我兵稍挫,尚有可為,眼前兵力,至少還有一萬多人,更兼劉、賴、胡若愚。
等,雖然不肯作戰,有他們擺個空架子,敵軍究竟也不能不分兵防守。
可和我們對敵的,也不過一兩萬人,我們正可用計勝他。
”熊君到底不弱。
但懋辛忙道:“你已想出了好計策嗎?請問怎樣破敵?”心急之至。
熊克武笑道:“你别忙!妙計在此。
”說着,悄悄對他說道:“如此如此,好麼?”但懋辛大喜道:“好計好計。
劉湘便能用兵,也不怕他不着我們的道兒。
”當下傳令調集各路軍隊,一齊撤退,揚言放棄各地,死守成都,集中兵力,縮短戰線,以備反攻。
這消息傳入劉湘那邊,急忙召集袁祖銘、楊森、鄧錫侯等人商議。
楊森笑道:“熊克武素稱善能用兵,這種戰略,真比兒戲還不如了。
”劉湘笑道:“子惠兄何以見得?”笑得妙,笑其不能知熊克武也。
楊森道:“現在的戰局,是敵人在我軍圍攻之中,倘能擴大戰線,還可支持,倘然局處一隅,豈非束手待擒?”别人早比你先知道了。
劉湘又笑道:“那麼,據子惠兄的意思,該當如何應付?”索性故意再問一句,妙甚。
楊森道:“據兄弟的意見,可急派大隊尾追,圍攻成都,不出半月,定可攻下,全省戰局可定了。
”劉湘笑對袁、鄧諸人道:“各位的意見如何?”還不說破,妙甚。
袁祖銘道:“熊氏素善戰守,這次退守成都,恐怕還有别的計較,以弟所見,甯可把細些,不要冒昧前進,反而中了他的狡計。
”也隻知道一半。
劉湘又看着鄧錫侯,想啟口問時,鄧錫侯早已起立說道:“老熊不是好相識,甯可仔細些好。
”劉湘大笑道:“以我之見,還是即刻進兵為上策。
”奇極奇極。
袁祖銘驚訝道:“兄怎麼也這樣說?”我也為之吃驚。
楊森道:“果然如你們這般膽小,省局何時可定,不但示人不武,而且何面見玉帥呢?”老楊可謂知恩報恩。
袁祖銘怒道:“怎麼說我膽小?你既然膽大,就去試試看罷。
”楊森也怒道:“你料我不敢去嗎?看我攻破成都,生擒熊克武給你看。
”慢些說大話。
劉湘見他們動氣,連忙解勸道:“好好!算了罷。
說說笑話,怎麼就動了氣?老實說一句罷,料事是袁君不錯,戰略還得要依子惠。
”鄧錫侯道:“這是何說?”劉湘笑道:“這是顯而易見的。
熊克武素稱知兵,如何肯出此下策?我料他号稱退守成都,暗地必然是把大軍集中潼川,等我們去攻成都,卻繞我們背後,襲我後路,使我們首尾不能呼應,必然大敗,他卻好乘勢襲占重慶。
熊克武之計,在劉湘口中說出。
我們現在表面上隻裝做不知,徑向成都進攻,到了半路,卻分出大隊,去襲潼川,敵軍不提防我去襲,必然一鼓可破,這便叫做将計就計,諸公以為何如?”袁祖銘、楊森等都大服。
議定之後,袁祖銘和楊森各帶本部軍隊,向成都進攻,暗地卻派鄧錫侯替出他們兩人,星夜襲攻潼川。
熊克武在潼川聽說楊、袁領兵攻打成都,暗暗得計,正待打點出兵,去襲他後路,不料半夜中間,忽然偵探飛報,楊森、袁祖銘領着大隊來攻,不覺大驚,急忙下緊急集合令,出城迎敵,走不上三五裡路,前鋒已經接觸。
熊軍一則不曾防備,軍心慌亂,二則屢敗之餘,軍心不固,戰到天明,楊、袁大隊用全力壓迫,熊軍抵當不住,大敗而走。
楊、袁乘勢追擊,熊軍慌不擇路,抛槍棄械,四散奔逃。
熊克武急急逃回成都,和劉、賴商議抵敵之策,正待集合反攻,忽然東北面槍炮聲大作,楊、袁大軍已經追到。
熊克武急令賴心輝出城迎戰,賴心輝雖則不甚願意,又不好意思不往,軍心如此,焉得不敗?怏怏的領兵出城,隻戰了兩三個鐘頭,便抵禦不住,敗進城來。
劉成勳便建議放棄成都,熊克武知道大勢已去,長歎一聲,傳令各軍一齊退出成都。
但懋辛在路上向熊克武建議道:“劉湘和楊、袁等,都在前方,東南後路空虛,我軍不如徑襲重慶,以為根據之地。
敵軍倘然大隊回救,我軍以逸待勞,可操勝算。
”熊克武尋思除此以外,已無别計,便率領各軍,徑向重慶前進。
剛到中途,忽然前面一彪軍隊攔住,原來是鄧錫侯奉了劉湘的命令,在此堵截。
熊克武大怒,傳令猛撲。
兩軍開火激戰了半日,鄧軍先占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