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回徐東海被迫下野黎黃陂受擁上台

關燈
,和國會的宣言,徐先生都見到嗎?”不稱總統而稱先生,不承認其為總統之意,在于言外,咄咄逼人。

    世昌讷讷的說道:“都見到,都見到。

    ”國淦道:“既都見到,不知道尊意如何?”世昌勉強笑了一笑道:“我久想辭職,苦于沒有機會,今日能夠脫卸仔肩,是最好沒有的了。

    就是當初,我也何曾願意負這個钜責;都隻為曹、吳兩帥和雨亭極力勸駕,所以勉強上台,這并非個人私言。

    張先生洞燭事理,想必知道。

    ”國淦道:“已往之事,可不必再提,徐先生既願辭職,不知何日讓出公府?”咄咄逼人。

    世昌聽了,不覺一怔,接着又笑道:“我也很想早些出京,隻恨尚有幾件事情未了,待布置了再走何如?”國淦道:“曹、吳兩帥吩咐,說得異常響亮。

    愈速愈好,徐先生倘遲疑不決,多延時日,恐有不利。

    ”一邊卑詞哀告,一邊咄咄逼人。

    世昌道:“決不過久,一兩日内,必當離京。

    ”至此亦決不能不說此語矣。

    國淦道:“既然如此,明日再來讨取回信。

    ”說畢辭去。

     世昌憂憤交集,無法可施,因想現今掌兵權的,隻有京畿衛戍司令王懷慶,彼此還有些交誼,不如請他來商量商量,看有什麼計較,主意打定,便急忙派人把王懷慶請到公府裡,把張國淦的說話,如此如彼的,說了一遍,請他代為想法。

    王懷慶想了半晌,方才說道:“這件事,直方要人,都已接洽一緻,實在已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我看總統還是讓步些,免得惹氣。

    ”世昌見王懷慶也如此說,更覺憂憤,想了一會,又忽然道:“當初并不是我自己願意幹這牢什子的總統,原是他們慫恿我出來的,現在又這樣逼我,其實難忍,此軍閥之傀儡所以不易為也。

    我偏不走,看他們怎樣奈何我?”王懷慶不做聲,想當初亦在勸駕之列。

    半晌,方才冷笑道:“我看菊老還是見機些罷。

    他們原不和你講什麼前情,你要不走,他們老實說,合法總統已經複位,用武力來對付你,你怎樣抵當得住,到那時仍免不了一走,還壞了感情,失了面子,何苦呢!倒不如趁早讓位,倒冠冕得多了。

    ”徐世昌仰首無語,良久,方才歎了一口氣道:“我走後,他們難保不仍要和我為難,為後文伏線。

    與其走而仍不讨好,倒不如現在硬挺了。

    ”王懷慶道:“總統如其果願下野,所有生命财産,我當負保護全責。

    ”世昌默然不語。

    王懷慶再三相勸,徐世昌方才答應,當日拟好了一道辭職命令道: 查大總統選舉法第五條内,載大總統因故不能執行職務時,以副總統代理之。

    又載副總統同時缺位時,由國務院攝行其職務各等語。

    本大總統現因懷病,宣告辭職,依法應由國務院攝行職務。

    此令。

     這命令用印發表後,便由王懷慶保護,悄悄出京去了。

    國務總理周自齊得了這道命令,便也下了一道院令道: 本日徐大總統宣告辭職,令由國務院依法攝行職務,所有各官署公務,均仍照常進行。

    京師地方,治安關系重要,應由京畿衛戍總司令督同步軍統領、京兆尹、警察總監妥慎辦理。

    此令。

     一面,又由閣員聯名緻參、衆兩院一電,大略道: 自齊等遭逢世變,權領部曹,謹舉此權,奉還國會,用尊法統,暫以國民資格,維持一切,聽候接收。

     黎元洪處,也去了一電道: 國事重要,首座不可虛懸,自齊等暫維現狀,未便久攝,敬請鈞座,即日莅京視事,并推恩洪明日來津迎迓。

     誰知徐世昌雖去,黎元洪卻并不曾允許複職。

    原來黎元洪隐居天津,日子已久,自從奉、直交惡,直方要人和舊國會議員,紛紛向他接洽,他門下的政客,也分頭向各方活動。

    自從恢複法統之呼聲一起,素來冷落的黎宅門口,頓時車馬骈集,十分熱鬧起來。

    每日催他複職的電報,總有幾十起。

    吳佩孚的電報尤多。

    各方的代表和國會議員,汽車馬車,日夜往來不絕。

    黎氏因怕蹈覆轍,不肯輕易允諾。

    誰知在這萬衆歡迎的當兒,忽然接到一份出人意外的反對電報,那電報的原文道: 徐總統冬電,藉悉元首辭職赴津,無任惶惑。

    大總統對于民國為公仆,對外為政府代表,決不因少數愛憎為進退,亦不容個人便利卸職任。

    雖約法上代理協行,各有規定,而按諸政治現狀,均有未合。

    即追溯民國往事,亦苦無先例可援。

    項城大故,黃陂辭職,河間代任期滿,系在國會解散,複辟亂平以後。

    以故新舊遞邅,匕鬯不驚。

    今則南北分馳,四郊多壘,中樞尤破缺不全,既無副座,複無合法之國務院,則約法四十二條大總統選舉法第五條,代行攝行之規定,自不适用。

    乃僅以假借約法之命令,付諸現内閣,内閣複任意還諸國會,不惟無以對國民,試問此種免職行動,何以見重于友邦?此不得不望吾國民慎重考慮者一也。

    聞有人建議以恢複法統為言,并請黃陂複位,國人善忘,竟有率爾附和者。

    永祥等反複思維,殊不得其解。

     蓋既主張法統,則宜持有統系之法律見解,斷不容随感情為選擇。

    二三武人之議論,固不足變更法律,二三議員之通電,更不足代表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