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回徐東海被迫下野黎黃陂受擁上台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吳景濂、王家襄對吳佩孚說曹锟叫他們先行集會,吳佩孚聽說是老帥的意見,自然沒有話說,叫他們到天津去自行召集了。
這時李烈鈞、許崇智、梁鴻楷、黃大偉等,奉了廣東革命政府的命令,誓師北伐,可惜已遲。
江西省内,被他們攻克的地方,已經不少。
吳佩孚雖明知他們必有内争,也不敢十分大意,便根據陳光遠告急的電報,請政府令蔡成勳為援贛總司令,率領本部軍隊南下。
不過這種事情,吳佩孚并不怎樣放在心上,驕氣深矣。
他所注意的,仍在政治方面。
恰好孫傳芳因五月十五的電報,無人注意,又打了一個電報給孫中山和徐世昌,原電大約道: 自法統破裂,政局分崩,南則集合舊國會議員,選舉孫大總統,組織廣東政府,以資号召,北則改選新國會議員,選舉徐大總統,依據北京政府,以為抵制。
誰為合法? 誰為違法?天下後世,自有公論。
惟長此南北背馳,各走極端,連年内争,視同敵國,阋牆煮豆,禍亂相尋,民生凋弊,國本動搖,颠覆危亡,迫在眉睫。
推原禍始,何莫非解散國會,破壞法律,階之厲也。
傳芳删日通電,主張恢複法統,促進統一,救亡圖存,别無長策,近得各方複電,多數贊同。
人之愛國,同此心理,既得正軌,進行無阻。
統一之期,殆将不遠。
惟念法律神聖,不容假借,事實障礙,應早化除。
廣東孫大總統,原于護法,法統已複,功成身退,有何留連?北京徐大總統,新會選出,舊會召集,新會無憑,連帶問題,同時失效。
所望兩先生體天之德,視民如傷,敝屣尊榮,及時引退,中國幸甚! 徐世昌接了這電報,還不十分注意,不想第二天又接江蘇督軍齊燮元,來了一個電報道: 我大總統本以救國之心,出膺艱钜,頻年以來,艱難幹運,宵旰殷憂,無非以法治為精神,以統一為蕲向。
乃不幸值國家之多故,遂因應之俱窮,因國是而召内讧,因内讧而構兵釁,國人之苦怨愈深,友邦之希望将絕。
今則關外之幹戈未定,而西南又告警矣。
兵連禍結,靡有已時,火熱水深,于今為烈。
竊以為種種痛苦,由于統一無期,統一無期,由于國是未定。
群疑衆難,責望交叢。
曠觀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對于政府,欲其鼎新革故,不得不出于改弦易轍之途,欲其長治久安,不得不謀根本之解決。
今則恢複國統,已成國是,萬喙同聲,群情一緻。
伏思我大總統為民為國,敝屣尊榮,本其素志,倦勤有待,屢聞德音,虛己待賢,匪伊朝夕。
若能俯從民意之請願,仍本救國之初心,慷慨宣言,功成身退,既昭德讓,複示大公,進退維公,無善于此。
徐世昌見了這兩個電報,知道已不是馬虎得過去的事情,便和周自齊商量辦法。
周自齊道:“事已至此,總統要不聲不響的過去,是萬萬辦不到的了,不如借着孫傳芳的電報,發一個通電,探探各督軍的意見,各督軍當然不能貿然決定辦法,往返電商,交換意見,必然還要許多日子,捱得一天是一天。
我們大可乘此轉圜,現在便說得冠冕些,又怕什麼。
”徐世昌見他說得有理,便也發了一個通電道: 閱孫傳芳勘電,所陳忠言快論,實獲我心。
果能如此進行,使億衆一心,悉除逆詐,免斯民塗炭之苦,跻國家磐石之安,政治修明,日臻強盛。
鄙人雖居草野,得以餘年而享太平,其樂無窮,勝于今日十倍。
況斡旋運數,攙濟危亡,本系鄙人初志。
鄙人力不能逮,群賢協謀以成其意,更屬求之而不得之舉。
一有合宜辦法,便即束身而退,決無希戀。
徐世昌發這通電的時候,正是五月三十一日,第二天舊國會的宣言也到了,那宣言的原文道: 民國憲法未成以前,國家根本組織,厥惟《臨時約法》。
依據《臨時約法》,大總統無解散國會之權,則六年六月十二日解散參、衆兩院之令,當然無效。
又查《臨時約法》第二十八條,參議院以國會成立之日解散,其職權由國會行之,則國會成立以後,不容再有參議院發生,亦無疑義。
乃兩院既經非法解散,旋又組織參議院,循是而有七年之非法國會,以及同年之非法大總統選舉會。
徐世昌之任大總統,既系選自非法,大總統選舉會顯屬篡竊行為,應即宣告無效。
自今日始,應由國會完全行使職權,再由合法大總統,依法組織政府,護法大業,亦已告成。
其西南各省,因護法而成立之一切特别組織,自應于此終結。
至徐世昌竊位數年,禍國殃民,障礙統一,不忠共和,黩貨營私,種種罪惡,舉國痛心,更無俟同人等一一列舉也。
六載分崩,擾攘不止,撥亂反正,惟此一途。
凡我國人,同此心理,特此宣言。
當王、吳二氏率領一百多位議員,發表宣言的時候,馮玉祥和劉鎮華也有電報請徐世昌辭職,把個徐世昌弄得六神無主,坐立不安,正在欲住不能,欲去不舍的時候,一嘗雞肋風味。
忽保定方面,派張國淦來京,有要事見總統。
世昌十分憂疑,急教請見。
兩人見了面,略談了幾句。
國淦便開言道:“近日孫馨遠、馮煥章各督軍的電報
這時李烈鈞、許崇智、梁鴻楷、黃大偉等,奉了廣東革命政府的命令,誓師北伐,可惜已遲。
江西省内,被他們攻克的地方,已經不少。
吳佩孚雖明知他們必有内争,也不敢十分大意,便根據陳光遠告急的電報,請政府令蔡成勳為援贛總司令,率領本部軍隊南下。
不過這種事情,吳佩孚并不怎樣放在心上,驕氣深矣。
他所注意的,仍在政治方面。
恰好孫傳芳因五月十五的電報,無人注意,又打了一個電報給孫中山和徐世昌,原電大約道: 自法統破裂,政局分崩,南則集合舊國會議員,選舉孫大總統,組織廣東政府,以資号召,北則改選新國會議員,選舉徐大總統,依據北京政府,以為抵制。
誰為合法? 誰為違法?天下後世,自有公論。
惟長此南北背馳,各走極端,連年内争,視同敵國,阋牆煮豆,禍亂相尋,民生凋弊,國本動搖,颠覆危亡,迫在眉睫。
推原禍始,何莫非解散國會,破壞法律,階之厲也。
傳芳删日通電,主張恢複法統,促進統一,救亡圖存,别無長策,近得各方複電,多數贊同。
人之愛國,同此心理,既得正軌,進行無阻。
統一之期,殆将不遠。
惟念法律神聖,不容假借,事實障礙,應早化除。
廣東孫大總統,原于護法,法統已複,功成身退,有何留連?北京徐大總統,新會選出,舊會召集,新會無憑,連帶問題,同時失效。
所望兩先生體天之德,視民如傷,敝屣尊榮,及時引退,中國幸甚! 徐世昌接了這電報,還不十分注意,不想第二天又接江蘇督軍齊燮元,來了一個電報道: 我大總統本以救國之心,出膺艱钜,頻年以來,艱難幹運,宵旰殷憂,無非以法治為精神,以統一為蕲向。
乃不幸值國家之多故,遂因應之俱窮,因國是而召内讧,因内讧而構兵釁,國人之苦怨愈深,友邦之希望将絕。
今則關外之幹戈未定,而西南又告警矣。
兵連禍結,靡有已時,火熱水深,于今為烈。
竊以為種種痛苦,由于統一無期,統一無期,由于國是未定。
群疑衆難,責望交叢。
曠觀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對于政府,欲其鼎新革故,不得不出于改弦易轍之途,欲其長治久安,不得不謀根本之解決。
今則恢複國統,已成國是,萬喙同聲,群情一緻。
伏思我大總統為民為國,敝屣尊榮,本其素志,倦勤有待,屢聞德音,虛己待賢,匪伊朝夕。
若能俯從民意之請願,仍本救國之初心,慷慨宣言,功成身退,既昭德讓,複示大公,進退維公,無善于此。
徐世昌見了這兩個電報,知道已不是馬虎得過去的事情,便和周自齊商量辦法。
周自齊道:“事已至此,總統要不聲不響的過去,是萬萬辦不到的了,不如借着孫傳芳的電報,發一個通電,探探各督軍的意見,各督軍當然不能貿然決定辦法,往返電商,交換意見,必然還要許多日子,捱得一天是一天。
我們大可乘此轉圜,現在便說得冠冕些,又怕什麼。
”徐世昌見他說得有理,便也發了一個通電道: 閱孫傳芳勘電,所陳忠言快論,實獲我心。
果能如此進行,使億衆一心,悉除逆詐,免斯民塗炭之苦,跻國家磐石之安,政治修明,日臻強盛。
鄙人雖居草野,得以餘年而享太平,其樂無窮,勝于今日十倍。
況斡旋運數,攙濟危亡,本系鄙人初志。
鄙人力不能逮,群賢協謀以成其意,更屬求之而不得之舉。
一有合宜辦法,便即束身而退,決無希戀。
徐世昌發這通電的時候,正是五月三十一日,第二天舊國會的宣言也到了,那宣言的原文道: 民國憲法未成以前,國家根本組織,厥惟《臨時約法》。
依據《臨時約法》,大總統無解散國會之權,則六年六月十二日解散參、衆兩院之令,當然無效。
又查《臨時約法》第二十八條,參議院以國會成立之日解散,其職權由國會行之,則國會成立以後,不容再有參議院發生,亦無疑義。
乃兩院既經非法解散,旋又組織參議院,循是而有七年之非法國會,以及同年之非法大總統選舉會。
徐世昌之任大總統,既系選自非法,大總統選舉會顯屬篡竊行為,應即宣告無效。
自今日始,應由國會完全行使職權,再由合法大總統,依法組織政府,護法大業,亦已告成。
其西南各省,因護法而成立之一切特别組織,自應于此終結。
至徐世昌竊位數年,禍國殃民,障礙統一,不忠共和,黩貨營私,種種罪惡,舉國痛心,更無俟同人等一一列舉也。
六載分崩,擾攘不止,撥亂反正,惟此一途。
凡我國人,同此心理,特此宣言。
當王、吳二氏率領一百多位議員,發表宣言的時候,馮玉祥和劉鎮華也有電報請徐世昌辭職,把個徐世昌弄得六神無主,坐立不安,正在欲住不能,欲去不舍的時候,一嘗雞肋風味。
忽保定方面,派張國淦來京,有要事見總統。
世昌十分憂疑,急教請見。
兩人見了面,略談了幾句。
國淦便開言道:“近日孫馨遠、馮煥章各督軍的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