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回争魯案外交失敗攻梁閣内哄開場

關燈
國得一次清償之,惟須于六個月前預為通知。

    在此項國庫證券完全贖回之前,中國應選任一日人為事務長,一日人為會計長,會同中國會計長共同辦事。

    此項日員,統歸中國局長指揮管轄監察,有相當理由時得免其職。

    上述國庫證券之詳細條款,另定之。

    本條所列諸事,須由中日當局協定者,應趕速協訂之。

    至遲當以本條約發生效力後六個月内為限。

     第六條膠濟支路。

    高徐、濟順兩支路之讓權,歸國際新銀團接受,其餘件由中國政府及銀團自定之。

     第七條礦山。

    淄川、坊子、金嶺鎮礦山之采礦權,前由中國許與德國者,移交于中國政府特許之公司接辦。

    日人在此公司之股本,不得超過中國股本之數。

    此等辦法條件,由中日委員協定之。

    此項委員,在本條約發生效力後應即齊集。

     第八條開放前屬德國之租地。

    日本政府表示無意設立日本專管或公共居留地于青島。

    中國政府表示願公開前屬德國之膠州租地全部,準外人在此區域以内,自由居住經營工商業,及其他合法職業。

    凡外人在此區域合法公道取得之權利,無論在德國租借時期或日本軍事占領時期取得者,皆尊重之。

    日人所得此等權利之效力與地位問題,由中日聯合委員協定之。

     第九條鹽場。

    制鹽在中國為政府官業,日本公司日本人沿膠州灣所經營之鹽場,統由中國政府備價收回。

    惟日人對于此等鹽場所出者得購買相當數量。

    另定相當辦法辦理之。

    商訂此等辦法并實行移交鹽場由中日委員趕速辦理,至遲須本條約發生效力之六個月内竣事。

     第十條海電。

    日本表示凡前屬德人之青島至煙台及青島至上海間海電權利之益,均歸中國。

    惟此兩線中有一部分為日本利用,作青島佐世保間之海線者,不在此例。

    青島佐世保海電之辦法,由中日委員協定之,惟須尊重現在有效之中外條約。

     第十一條無線電台。

    青島、濟南之日本無線電台,應在該兩處日軍撤退時交給中國,中國給以相當賠償,其數由中日委員協訂之。

     附約如下:(按附約電文缺一項) (一)日本表示放棄德國依據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三月中德條約所取得之供給人才資本材料之優先權。

     (二)電燈、電話等事業,概皆交還中國,電燈、屠宰場、洗衣廠在市政機關成立時交還。

    按中國公司法酌立公司辦理,歸市政機關監督管理。

     (三)電話事業交還中國政府。

    中國政府對于電話之擴張改進,有關公益者,外人如有請求,中國政府當酌量允行。

     (四)中國政府表示凡道路、溝洫、自來水、公園、衛生設備等項公共工程,由日政府交還中國政府者,青島外僑得舉相當代表襄理。

     (五)中國政府表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準許青島日商用日文向海關陳述,并依此趨向選用職員。

     (六)膠濟鐵路中日委員會,對于條約應行協訂之事宜,如不能協訂者,應由兩國政府以外交手續訂之。

    在決定此等事時,必須參酌三國專門技師之同意。

     (七)日本政府表示膠濟支線之煙濰鐵路,可由中國自行建築,若用外資,國際新銀團可以承借。

     山東交涉,到了此時,方算告一段落,到六月二日,方才正式換文。

    此是後話,按下不提。

     卻說曹锟見魯案問題已經解決,方才有些允許出作調人之意。

    恰好曹锳也來向曹锟關說,曹锟這時又礙于兄弟之情,隻得派王承斌出關調停。

    這時徐世昌也托張景惠向奉張說和,兩人便同向張作霖竭力斡旋。

    恰巧吳佩孚也派車慶雲出關接洽,和議空氣,一時充滿。

    此之謂回光返照。

    正是: 弱國無外交,世事憑強力。

     未知是否成為事實,且看下回分解。

     ---------- 民國成立以來,内閣軍閥,往往利用外交為内争之武器,此等計劃,在外國亦有之。

    然外人利用外交,決不失本國之體面,而吾國則不但丢臉,抑且喪失主權,于是引起戰事,互相攻擊,而人民又受其累。

    誠所謂内讧外患交迫之秋也。

    當此時代,惟有人民自身力量,還能震懾外人,魯案即其明證。

    若信任政府,倚賴軍閥,是直召亡而已,愛國雲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