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占督署何海鳴弄兵讓炮台鈕永建退走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袁總統聞滬上起釁,屢遣北兵至滬,助守制造局,且令鄭中将汝成,及海軍司令李鼎新,協力固守,如有将士應亂圖變,立殺無赦等語。
鄭汝成本服從中央,立将此令宣布,又調開原有警衛軍,專用北軍堵禦。
果然内變不生,外患盡卻,當即連章報捷。
袁總統即任鄭為上海鎮守使,并加陸軍上将銜,頒洋十萬元,獎賞守局水陸兵士。
兩個十萬元,壓倒贛、滬軍,其如債台增級何?鄭汝成遵令任職,一面将賞洋分訖。
嗣聞滬上敗軍,都逃至吳淞口,炮台官姜文舟,已經遁去,由要塞總司令居正管轄。
居正與陳其美等,統同一氣,自然收集敗軍,守住炮台。
松軍司令鈕永建,與福字營司令劉福彪,先後奔到吳淞,與居正一同駐守。
鄭汝成、李鼎新等,因吳淞為江海要口,決意調遣水陸軍隊,往攻該處,嗣聞海軍總長劉冠雄,由袁總統特遣,領兵南下,來攻吳淞炮台,于是待他到來,再議進取。
暫作一結。
且說黃興在甯,聞贛徐滬三路人馬,屢戰屢敗,北軍四路雲集,大事已去,暗想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當下号令軍中,隻說要親往戰地,自去督戰,但卻未曾明言何處。
七月二十八日夜半,與代理都督事章梓,改服洋裝,邀同日本人作伴,各手持電燈一盞,至車站登車,并撥兵隊一連,護送出城,既到下關,賞給護送兵士洋二百元,兵士排隊舉槍,恭送黃興等舍車登舟。
俟他鼓輪下駛,才行回城。
黃興到了上海,拟與孫文、岑春煊等,商議行止。
哪知上海領事團,已轉饬會審公廨,總巡捕房,訪拿亂黨數人:第一名就是黃興,餘如李烈鈞、柏文蔚、陳其美、鈕永建、劉福彪、居正等,統列在内。
還有工部局出示,驅逐孫文、岑春煊、李平書、王一亭等,不準逗留租界,害得黃興無處栖身,轉趨吳淞口,與鈕永建、居正會晤,彼此流涕太息。
當由鈕永建叙及:孫文、岑春煊,俱已南走香港,陳其美亦不能駐滬,即日當遷避至此。
黃興道:“全局失敗,單靠這個吳淞炮台,尚站得住麼?”鈕永建道:“在一日,盡一日的心,到了危險的時節,再作計較。
”黃興又未免嗟歎。
在鈕營内暫住一宵,輾轉思維,這孤立的炮台,萬不足恃,不如亡命海外,況随身尚帶有外國鈔票,值數萬金,足敷川資,怕他甚麼。
主見已定,安安穩穩的遊曆睡鄉,至雞聲報曉,魂夢已醒,他即起身出營,也不及與鈕永建告辭,竟攜着皮包,趨登東洋商船,航海去了。
看官!這讨袁總司令黃興,是與袁世凱有仇,并非與領事團有隙,為何上海租界中,也要拿他,他不得不航海出洋呢?原來旅京軍界,恰有通電緝拿黃興,袁總統愈覺有名,遂商準駐京各國公使,轉令上海租界,一體協拿。
小子曾記得軍界通電雲: 大總統副總統各省都督各使各軍長旅長鑒:黃興毫無學問,素不知兵,然屢自稱總司令,俨然上級軍官。
凡為軍人者,皆應有效死疆埸之精神,而黃興從前于安南邊境,屢戰屢逃,其後廣州之役,漢陽之役,其同黨多力戰以死,而黃興皆以總司令資格,聞炮先逃,其同黨之恨之者,皆曰逃将軍。
其人怯懦畏死,可想而知。
其以他人性命為兒戲,又極可恨。
此次乘兵謀叛,彼非不知兵力不足以敵中央,不過其胸中有一條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之秘訣,一旦事機不妙,即辦一條跑路,而其同謀作亂者,則任其誅鋤殺戮,不稍顧恤,其不勇不仁,一至于此。
苟非明正典刑,不足懲警兇逆。
我軍各處将領,于并力攻剿之外,并當嚴防黃興逃走,多設偵探,密為防範,無使元兇逃逸,以贻他日生民之患。
旅京各省軍界人同叩。
黃興去甯,南京無主,師長洪承點,亦已遁走,代理民政長蔡寅,亟請第八師長陳之骥,第一師長周應時,要塞司令馬錦春,憲兵司令茅乃葑,警察廳長吳忠信及甯紳仇繼恒等,集議維持秩序,當議決七事:(一)取消獨立字樣;(二)通告安民;(三)電請程都督回甯;(四)電請程都督電達中央各省,轉饬各戰地一律停戰;(五)電請由滬籌措軍饷來甯;(六)軍馬暫不準移動,城内不準移出城外,城外不準移入城内;(七)軍警民團責成分巡保衛城廂内外。
七事一律宣布,人心稍定。
當派參謀盛南苕,軍務課長王楚二人,往迎程督。
地方團體,亦舉仇繼恒代表迎程。
那知程督不肯回甯,且因第一師長洪承點,已
鄭汝成本服從中央,立将此令宣布,又調開原有警衛軍,專用北軍堵禦。
果然内變不生,外患盡卻,當即連章報捷。
袁總統即任鄭為上海鎮守使,并加陸軍上将銜,頒洋十萬元,獎賞守局水陸兵士。
兩個十萬元,壓倒贛、滬軍,其如債台增級何?鄭汝成遵令任職,一面将賞洋分訖。
嗣聞滬上敗軍,都逃至吳淞口,炮台官姜文舟,已經遁去,由要塞總司令居正管轄。
居正與陳其美等,統同一氣,自然收集敗軍,守住炮台。
松軍司令鈕永建,與福字營司令劉福彪,先後奔到吳淞,與居正一同駐守。
鄭汝成、李鼎新等,因吳淞為江海要口,決意調遣水陸軍隊,往攻該處,嗣聞海軍總長劉冠雄,由袁總統特遣,領兵南下,來攻吳淞炮台,于是待他到來,再議進取。
暫作一結。
且說黃興在甯,聞贛徐滬三路人馬,屢戰屢敗,北軍四路雲集,大事已去,暗想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當下号令軍中,隻說要親往戰地,自去督戰,但卻未曾明言何處。
七月二十八日夜半,與代理都督事章梓,改服洋裝,邀同日本人作伴,各手持電燈一盞,至車站登車,并撥兵隊一連,護送出城,既到下關,賞給護送兵士洋二百元,兵士排隊舉槍,恭送黃興等舍車登舟。
俟他鼓輪下駛,才行回城。
黃興到了上海,拟與孫文、岑春煊等,商議行止。
哪知上海領事團,已轉饬會審公廨,總巡捕房,訪拿亂黨數人:第一名就是黃興,餘如李烈鈞、柏文蔚、陳其美、鈕永建、劉福彪、居正等,統列在内。
還有工部局出示,驅逐孫文、岑春煊、李平書、王一亭等,不準逗留租界,害得黃興無處栖身,轉趨吳淞口,與鈕永建、居正會晤,彼此流涕太息。
當由鈕永建叙及:孫文、岑春煊,俱已南走香港,陳其美亦不能駐滬,即日當遷避至此。
黃興道:“全局失敗,單靠這個吳淞炮台,尚站得住麼?”鈕永建道:“在一日,盡一日的心,到了危險的時節,再作計較。
”黃興又未免嗟歎。
在鈕營内暫住一宵,輾轉思維,這孤立的炮台,萬不足恃,不如亡命海外,況随身尚帶有外國鈔票,值數萬金,足敷川資,怕他甚麼。
主見已定,安安穩穩的遊曆睡鄉,至雞聲報曉,魂夢已醒,他即起身出營,也不及與鈕永建告辭,竟攜着皮包,趨登東洋商船,航海去了。
看官!這讨袁總司令黃興,是與袁世凱有仇,并非與領事團有隙,為何上海租界中,也要拿他,他不得不航海出洋呢?原來旅京軍界,恰有通電緝拿黃興,袁總統愈覺有名,遂商準駐京各國公使,轉令上海租界,一體協拿。
小子曾記得軍界通電雲: 大總統副總統各省都督各使各軍長旅長鑒:黃興毫無學問,素不知兵,然屢自稱總司令,俨然上級軍官。
凡為軍人者,皆應有效死疆埸之精神,而黃興從前于安南邊境,屢戰屢逃,其後廣州之役,漢陽之役,其同黨多力戰以死,而黃興皆以總司令資格,聞炮先逃,其同黨之恨之者,皆曰逃将軍。
其人怯懦畏死,可想而知。
其以他人性命為兒戲,又極可恨。
此次乘兵謀叛,彼非不知兵力不足以敵中央,不過其胸中有一條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之秘訣,一旦事機不妙,即辦一條跑路,而其同謀作亂者,則任其誅鋤殺戮,不稍顧恤,其不勇不仁,一至于此。
苟非明正典刑,不足懲警兇逆。
我軍各處将領,于并力攻剿之外,并當嚴防黃興逃走,多設偵探,密為防範,無使元兇逃逸,以贻他日生民之患。
旅京各省軍界人同叩。
黃興去甯,南京無主,師長洪承點,亦已遁走,代理民政長蔡寅,亟請第八師長陳之骥,第一師長周應時,要塞司令馬錦春,憲兵司令茅乃葑,警察廳長吳忠信及甯紳仇繼恒等,集議維持秩序,當議決七事:(一)取消獨立字樣;(二)通告安民;(三)電請程都督回甯;(四)電請程都督電達中央各省,轉饬各戰地一律停戰;(五)電請由滬籌措軍饷來甯;(六)軍馬暫不準移動,城内不準移出城外,城外不準移入城内;(七)軍警民團責成分巡保衛城廂内外。
七事一律宣布,人心稍定。
當派參謀盛南苕,軍務課長王楚二人,往迎程督。
地方團體,亦舉仇繼恒代表迎程。
那知程督不肯回甯,且因第一師長洪承點,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