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鄭汝成力守制造局陳其美戰敗春申江

關燈
卻說袁政府派兵南下,首先注意是甯、贛兩路。

    李烈鈞已入圍中,雖有歐陽武等遙應南昌,已被北軍遮斷,宣撫使段芝貴,及總司令李純,步步進逼,還有陸軍中将王占元,及海軍次長湯芗銘,會同水陸各軍,同時進攻。

    旅長馬繼增、鮑貴卿等,奉段芝貴等派遣,分道攻擊。

    馬軍從新港一帶,率兵猛進,連奪要隘,占領灰山。

    湖口西炮台,忙開炮轟擊馬軍,馬軍仗着銳氣,直薄炮台,前仆後繼,冒煙沖突,又有外面軍艦,連放巨炮,終将炮台轟破,守台各兵,除倒斃外,盡行逃去,馬軍遂占住西炮台。

    鮑軍由海軍掩護,從官牌夾渡,至湖口東岸,與李烈鈞部衆激戰,大獲勝仗,乘勢進據锺山,撲攻東炮台。

    可巧西炮台攻毀,東炮台知不可守,立即潰散。

    李烈鈞勢窮力蹙,遂棄了湖口,乘舟逸去。

    總計李烈鈞起事,偶得偶失,先後不過十多日,湖口一帶,已完全歸入北軍了。

    袁總統聞捷大喜,即發犒賞銀十萬圓,赉交段芝貴量功頒赉;并稱:“天不佑逆,人皆用命,得此驟勝。

    恐是天奪之鑒,并非助彼除敵。

    并饬懸賞緝獲李烈鈞,所有商民,應責成段芝貴設法安撫,以副救民水火的本旨。

    滿口仁慈。

    又因陸軍少将餘大鴻,參謀湯則賢,前時奉公至贛,道經湖口,為李烈鈞部将何子奇所拘,一并殺害,投屍江流,應特别撫恤,并在受害地方,建祠旌忠”雲雲。

    段芝貴等自然照辦,一面從湖口南下,往搗南昌去訖。

     這時候的滬軍總司令陳其美,已連攻制造局,三戰三北,紛紛退至吳淞口。

    原來江甯獨立,傳檄各屬,陳其美同時響應,已見上文。

    外如松江軍隊,蠢然思逞,即推鈕永建為總司令,招添新軍,挑選精壯,派統領沈葆義、田嘉祿等為師團各長,先行開往滬南,與北軍決戰。

    一到龍華,即在制造分廠門外,開了一陣排槍,先聲示威,嗣即整齊軍隊,陸續進廠,廠中沒人抗拒,當由松軍檢點火藥子彈等箱,貼上封條,并在廠前高懸白旗,囑令廠長等嚴加防守,即刻拔隊赴滬。

     制造局督理陳榥,與海軍總司令李鼎新,正接黃興急電,請調北軍離局,免緻開釁,當已據實電達北京,請示辦理。

    忽聞龍華藥廠,又被松軍占領,頓露驚慌景象,所有全局辦事員,及工匠役夫等,走避一空。

    陳督理與李總司令籌商,急切不得良法,可巧鄭汝成到來,見這情形,遂向李鼎新道:“此處警衛全軍,大總統本責成海軍總司令,完全節制,現在槍械均足,又有兵艦駐泊,足資防守,應該如何對付,當由總司令發布命令,未便一味遊移。

    ”李鼎新遲疑半晌,方道:“昨已電達政府,請示辦理了。

    ”鄭汝成又道:“依愚見想來,政府命公留此,當然要公防護,就是汝成奉命前來,也應助公一臂,何必待着覆電,再行籌備。

    明日有了複音,當不出我所料。

    ”李鼎新複道:“兵不敷用,奈何?”汝成道:“不瞞公說,我已有電到京,請速派兵到此,盡可無慮。

    ”李鼎新尚是愁容滿面,隻恐緩不濟急。

    汝成又道:“昨日滬上領事團,已有正式通告,無論兩方面如何決裂,不能先行動手,否則外人生命财産,應歸先行開戰一方面,擔任保險。

    我處有此咨照,那邊應亦照行,想一時不緻打仗,不過有備無患,免得臨時為難。

    ”李鼎新尚是躊躇,汝成不覺急躁道:“汝成今日與公定約,公守軍艦,我守這局,若亂黨來攻,我處對敵,公須開炮相助。

    成敗得失,雖難逆料,但能水陸同心,未必不操勝着呢。

    ”曆叙鄭汝成謀畫,确是有些智略,故二次革命之平定,當以江西李純、上海鄭汝成為首功。

    但為袁盡力,還是有掩盛名。

    李鼎新方才欣允,彼此約定,李即到海籌軍艦中,自行籌備,這且慢表。

     且說陳其美樹幟讨袁,就在上海南市,設一總司令部辦事機關,所有舊部人員,次第到來,分任職務。

    且四處發出通告,遍貼街衢,大旨以起兵讨袁,義不得已,在滬商民,一應保護,并饬各營約束軍隊,嚴查匪類,另頒六言告誡,申定斬首等律,揭示軍民人等,一體知悉。

    華界人民,多數搬入外國租界,期避兵鋒。

    吳淞炮台官姜文舟,也受陳慫恿,宣布獨立,劃定戰線,照會外國領事,一切軍艦商舶,不得在戰線内下椗,無論何人,亦不得入戰線以内。

    戰禍将開,風聲日緊。

    至松軍一到,自龍華藥廠起,至日晖橋止,悉數布置,遍地皆兵。

    陳其美複商同商會董事李平書,令為保安團長,以王一亭為副,管理民政,保衛自安。

    上海城内各公署,無兵無饷,怎敢反抗陳其美,隻好随聲附和,獨有鄭汝成駐守制造局,及海軍各艦,不受陳其美運動。

    北軍逐日南來,統在局内屯駐,聽鄭汝成節制,局中原有的巡警衛隊,俱被汝成遣出,免得生變。

    陳其美聞這消息,料他是個好手,不便輕敵,即與李平書、王一亭熟商,拟出三萬金赆送北軍,教他讓給制造局。

    李平書本與鄭汝成相識,便把這副擔子,挑在自己身上,邀同王一亭往制造局,入見鄭汝成,略說:“北軍兵單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