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踐夙約一方解職 借外債四國違言
關燈
小
中
大
尚不暇辦理,但由袁總統派員赍書,勸令取消獨立,擁護中央。
是時英、俄兩國,方眈眈逐逐,謀取蒙、藏為囊中物。
活佛喇嘛毫無見識,一任外人播弄,徒憑袁總統一紙空文,豈即肯拱手聽命,就此安靜麼?都為後文埋線。
袁總統也明知無益,不得已敷衍表面,暗中卻用着全力,注意内部的運用。
第一着是裁兵,第二着是借債,這兩策又是連帶的關系。
看官試想,各省的革命軍,東也招募,西也招集,差不多有數十百萬,此時中央政府,完全成立,南北已和平了事,還要這冗兵何用?況袁總統心中,日日防着南軍,早一日裁去,便早一日安枕。
裁兵原是要策,但老袁是從片面着想,仍未免借公濟私。
但是着手裁兵,先需銀錢要緊,南京臨時政府,已單靠借債度日,蘇路借款,招商局借款,漢冶萍公司借款,共得五六百萬,到手辄盡;又發軍需八厘公債票一萬萬元,陸續湊集,還嫌不敷。
唐紹儀南下組閣,南京政府已承認撤銷,惟所有一切欠款,須歸北京政府負擔,南京要二三百萬,上海要五十萬,還有武昌一方面,也要一百五十萬,都向唐總理支取,說是曆欠軍饷,萬難遷延。
唐總理即緻電北京,嗣得老袁複電,并不多言,隻令他便宜行事。
無非要他借外債。
急時抱佛腳,不得不向外國銀行,低頭乞貸,于是四國銀行團,遂仗着多财善賈的勢力,來作出借巨款的主人翁。
什麼叫作四國銀行團呢?原來清宣統二年,清政府欲改良币制,及振興東三省實業,拟借外款一千萬鎊。
英國彙豐銀行,法蘭西銀行,德華銀行,美國資本團,合資應募,彼此訂約,稱為四國銀行團。
嗣經日、俄兩國出頭抗議,交涉尚未辦妥,武昌又陡起革命軍,四國銀行,中途縮手,隻交過墊款四十萬鎊,餘外停付。
至民國統一,袁世凱出任臨時總統,他本是借債能手,料知上台辦事,非錢不行,正欲向銀行團商借。
巧值四國公使,應銀行團請求,函緻老袁,願輸資中國,借助建設,惟要求借款優先權。
老袁自然樂從,複函慨許,且乞先墊款四十萬鎊,以應急需,過後另議。
銀行團即如數交來,會唐紹儀以南方要求,無術應付,也隻好電商四國銀行團,再乞墊款,數約一千五百萬兩,南方需求總數,不過五六百萬兩,乃乞借須加二倍,可見民國偉人,多是亂借亂用。
銀行團卻也樂允,惟所開條件,既要擔保,又要監督,還要将如何用法,一一錄示。
唐紹儀以條件太苛,不便遷就,遂另向華比銀行,商借墊款一百萬鎊。
比利時本是西洋小國,商民亦沒甚權力,不過豔羨借款的利息,有意投資,遂向俄國銀行,及未曾列入團體的英法銀行,互相牽合,出認借款,議定七九折付,利息五厘,以京張鐵路餘利,作為抵押。
唐紹儀接收此款,遂付南京用費二百三十萬兩,武昌一百五十萬兩,上海五十萬兩,其餘統攜至北京。
不消幾日,就用得滑塌精光,又要去仰求外人了。
如此過去,何以為國。
哪知四國公使,已來了一個照會,略言:“唐總理擅借比款,與前時袁總統複函,許給借款優先權,顯然違背,即希明白答複”等語。
袁總統心中一想,這是外人理長,自己理短,說不出什麼理由,隻得用了一個救急的法兒,獨求美公使緩頰,并代向英、德、法三國調停。
美公使還算有情,邀了唐總理,同去拜會三國公使。
唐總理此時,也顧不得面子,平心息氣的,向各使道歉,且婉言相告道:“此次借用比款,實因南方急需,不得不然。
若貴國銀行團等,果肯借我巨資,移償比款,比約當可取消。
惟當時未及關照,似屬冒昧,還求貴公使原諒。
”英、德、法三使,還睜着碧眼,豎着黃須,有意與唐為難,美公使忙叽哩咕噜的說了數語,大約是替唐洗刷,各使才有霁容,惟提出要求三事:一是另訂日期,向四國銀行團道歉;二是财政預算案,須送各國備閱;三是不得另向别國,秘密借款。
唐總理一一承認,各公使最後要求,是退還比款,取消比約二語,也由唐總理允諾,才算雙方解決,盡歡而散。
袁總統兀坐府中,正待唐總理返報,可巧唐總理回來,述及各使會議情形,袁總統道:“還好還好,但欲取消比約,卻也有些為難哩。
”唐總理道:“一個比國銀行,想總不及四大銀行的聲勢,我總教退還借款,原約當可取消。
”袁總統點頭道:“勞你去辦就是了。
”唐總理退出,即電緻華比銀行,欲取消借款原約。
比國商民,哪裡肯半途而廢?自然反唇相譏。
唐總理出爾反爾,安得不免人譏罵?唐氏無可奈何,隻得仍托美公使
是時英、俄兩國,方眈眈逐逐,謀取蒙、藏為囊中物。
活佛喇嘛毫無見識,一任外人播弄,徒憑袁總統一紙空文,豈即肯拱手聽命,就此安靜麼?都為後文埋線。
袁總統也明知無益,不得已敷衍表面,暗中卻用着全力,注意内部的運用。
第一着是裁兵,第二着是借債,這兩策又是連帶的關系。
看官試想,各省的革命軍,東也招募,西也招集,差不多有數十百萬,此時中央政府,完全成立,南北已和平了事,還要這冗兵何用?況袁總統心中,日日防着南軍,早一日裁去,便早一日安枕。
裁兵原是要策,但老袁是從片面着想,仍未免借公濟私。
但是着手裁兵,先需銀錢要緊,南京臨時政府,已單靠借債度日,蘇路借款,招商局借款,漢冶萍公司借款,共得五六百萬,到手辄盡;又發軍需八厘公債票一萬萬元,陸續湊集,還嫌不敷。
唐紹儀南下組閣,南京政府已承認撤銷,惟所有一切欠款,須歸北京政府負擔,南京要二三百萬,上海要五十萬,還有武昌一方面,也要一百五十萬,都向唐總理支取,說是曆欠軍饷,萬難遷延。
唐總理即緻電北京,嗣得老袁複電,并不多言,隻令他便宜行事。
無非要他借外債。
急時抱佛腳,不得不向外國銀行,低頭乞貸,于是四國銀行團,遂仗着多财善賈的勢力,來作出借巨款的主人翁。
什麼叫作四國銀行團呢?原來清宣統二年,清政府欲改良币制,及振興東三省實業,拟借外款一千萬鎊。
英國彙豐銀行,法蘭西銀行,德華銀行,美國資本團,合資應募,彼此訂約,稱為四國銀行團。
嗣經日、俄兩國出頭抗議,交涉尚未辦妥,武昌又陡起革命軍,四國銀行,中途縮手,隻交過墊款四十萬鎊,餘外停付。
至民國統一,袁世凱出任臨時總統,他本是借債能手,料知上台辦事,非錢不行,正欲向銀行團商借。
巧值四國公使,應銀行團請求,函緻老袁,願輸資中國,借助建設,惟要求借款優先權。
老袁自然樂從,複函慨許,且乞先墊款四十萬鎊,以應急需,過後另議。
銀行團即如數交來,會唐紹儀以南方要求,無術應付,也隻好電商四國銀行團,再乞墊款,數約一千五百萬兩,南方需求總數,不過五六百萬兩,乃乞借須加二倍,可見民國偉人,多是亂借亂用。
銀行團卻也樂允,惟所開條件,既要擔保,又要監督,還要将如何用法,一一錄示。
唐紹儀以條件太苛,不便遷就,遂另向華比銀行,商借墊款一百萬鎊。
比利時本是西洋小國,商民亦沒甚權力,不過豔羨借款的利息,有意投資,遂向俄國銀行,及未曾列入團體的英法銀行,互相牽合,出認借款,議定七九折付,利息五厘,以京張鐵路餘利,作為抵押。
唐紹儀接收此款,遂付南京用費二百三十萬兩,武昌一百五十萬兩,上海五十萬兩,其餘統攜至北京。
不消幾日,就用得滑塌精光,又要去仰求外人了。
如此過去,何以為國。
哪知四國公使,已來了一個照會,略言:“唐總理擅借比款,與前時袁總統複函,許給借款優先權,顯然違背,即希明白答複”等語。
袁總統心中一想,這是外人理長,自己理短,說不出什麼理由,隻得用了一個救急的法兒,獨求美公使緩頰,并代向英、德、法三國調停。
美公使還算有情,邀了唐總理,同去拜會三國公使。
唐總理此時,也顧不得面子,平心息氣的,向各使道歉,且婉言相告道:“此次借用比款,實因南方急需,不得不然。
若貴國銀行團等,果肯借我巨資,移償比款,比約當可取消。
惟當時未及關照,似屬冒昧,還求貴公使原諒。
”英、德、法三使,還睜着碧眼,豎着黃須,有意與唐為難,美公使忙叽哩咕噜的說了數語,大約是替唐洗刷,各使才有霁容,惟提出要求三事:一是另訂日期,向四國銀行團道歉;二是财政預算案,須送各國備閱;三是不得另向别國,秘密借款。
唐總理一一承認,各公使最後要求,是退還比款,取消比約二語,也由唐總理允諾,才算雙方解決,盡歡而散。
袁總統兀坐府中,正待唐總理返報,可巧唐總理回來,述及各使會議情形,袁總統道:“還好還好,但欲取消比約,卻也有些為難哩。
”唐總理道:“一個比國銀行,想總不及四大銀行的聲勢,我總教退還借款,原約當可取消。
”袁總統點頭道:“勞你去辦就是了。
”唐總理退出,即電緻華比銀行,欲取消借款原約。
比國商民,哪裡肯半途而廢?自然反唇相譏。
唐總理出爾反爾,安得不免人譏罵?唐氏無可奈何,隻得仍托美公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