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踐夙約一方解職 借外債四國違言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孫中山在南京,聞袁氏受職,唐閣組成,遂莅參議院辭職;又把生平積悃,及所有政見,宣布出來,作為臨别贈言的表意。
各議員分列座席,屏息斂容,各聆緒論,并令書記員出席登錄,随聽随抄,将白話譯作文言道: 本大總統于中華民國正月一日,來南京受職,今日為四月一日,至貴院宣布解職,為期适三個月。
此三月中,均為中華民國草創之時代。
當中華民國成立以前,純然為革命時代,中國何為發起革命?實以聯合四萬萬人,推倒惡劣政府為宗旨。
自革命初起,南北界限,尚未化除,不得已而有用兵之事。
三月以來,南北統一,戰事告終,造成完全無缺之中華民國,此皆全國國民,及全國軍人之力所緻。
在本總統受職之初,不料有如此之好結果,亦不料以極短之時期,能建立如此之大業。
本總統于一個月前,已提出辭職書于貴院,當時因統一政府未成,故雖已辭職,仍執行總統事務。
今國務總理唐紹儀,組織内閣已成立,本總統自當解職,今日特莅貴院宣布。
但趁此時間,本總統尚有數語,以陳述于貴院之前。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凡為中華民國國民,均有國民之天職。
何謂天職? 即促進世界的和平是也。
此促進世界的和平,即為中華民國前途之目的。
依此目的而行,即可以鞏固中華民國之基礎,蓋中國人民,居世界人民四分之一,中國人民,若能為長足之進步,則多數共跻于文明,自不難結世界和平之局。
況中國人種,以好和平著聞于世,于數千年前,已知和平為世界之真理。
中華民國有此民習,登世界舞台之上,與各國交際,促進和平,即是中華民國國民之天職。
本總統與全國國民,同此心理,務将人民之智識習俗,及一切事業,切實進行,力謀善果。
本總統解職之後,即為中華民國之一國民,政府不過一極小之機關,其力量不過國民極小之一部分,大部分之力量,仍全在吾國民,本總統今日解職,并非功成身退,實欲以中華民國國民之地位,與四萬萬國民,協力造成中華民國之鞏固基礎,以冀世界之和平。
望貴院與将來政府,勉勵人民,同盡天職。
從今而後,使中華民國,得為文明之進步,使世界舞台,得享和平之幸福,固不第一人之宏願已也。
詞畢,大衆相率拍手,毋容絮述。
孫中山遂繳出臨時大總統印,交還參議院,參議院議長林森,副議長王正廷,即令全院委員長李肇甫,接受大總統印信,一面由林議長做了全院代表,答複孫中山,大約亦有數百言,小子又錄出如下: 中華建國四千餘年,專制虐焰,熾于秦政,曆朝接踵,燎原之勢,極及末流,百度隳壞。
雖擁有二億裡大陸,率有四百兆衆庶,外患乘之,殆如摧枯拉朽,而不絕如縷者,僅氣息之奄奄。
中山先生,發宏願救國,首建共和之纛,奔走呼号于專制淫威之下,瀕于殆者屢矣,而毅然不稍辍,二十年如一日。
武漢起義,未一月而響應者,三分天下有其二,固亡清無道所緻,抑亦先生宣導鼓吹之力實多也。
當時民國尚未統一,國人急謀建設臨時政府于南京,适先生歸國,遂由各省代表,公舉為臨時大總統。
受職才四十日,即以和平措置,使清帝退位,統一底定,迄未忍生靈塗炭,遽訴之于兵戎。
雖柄國不滿百日,而吾五大民族所受賜者,已靡有涯涘;固不獨成功不居,其高尚純潔之風,為斯世矜式已也。
今當先生解臨時大總統職任之日,本院代表全國,有不能已于言者。
民國之成立也,先生實撫育之;民國之發揚光大也,尤賴先生牖啟而振迅之。
苟有利于民國者,無間在朝在野,其責任一也。
盧斯福解職總統後,周遊演述,未嘗一日不拳拳于阿美利加合衆國,願先生為盧斯福,國人馨香祝之矣。
孫中山歡謝議員,鞠躬告退。
各議員再表決臨時政府地點,準将南京臨時政府,移往北京,南京仍為普通都會。
由袁總統任命前陸軍總長黃興,為南京留守,控制南方軍隊,一面召唐紹儀回京。
唐以交通一席,不便兼理,複提出施肇基總長交通,交參議院議決,得多數同意,乃電請袁總統任命。
十部總長已完全無缺,唐總理遂邀同王寵惠等,啟程北行。
惟陳其美曾為滬軍都督,自請後行,聞他醉心楊梅,所以長願南居。
唐不能相強,即日北去。
參議院各議員,亦于四月二十九日,聯翩赴都。
副總統黎元洪,亦請解大元帥職,另由袁總統改任,屬領參謀總長事。
所有前清總督巡撫各名目,一律改為都督。
内而政府,外而各省,總算粗粗就緒。
惟蒙、藏兩部一時
各議員分列座席,屏息斂容,各聆緒論,并令書記員出席登錄,随聽随抄,将白話譯作文言道: 本大總統于中華民國正月一日,來南京受職,今日為四月一日,至貴院宣布解職,為期适三個月。
此三月中,均為中華民國草創之時代。
當中華民國成立以前,純然為革命時代,中國何為發起革命?實以聯合四萬萬人,推倒惡劣政府為宗旨。
自革命初起,南北界限,尚未化除,不得已而有用兵之事。
三月以來,南北統一,戰事告終,造成完全無缺之中華民國,此皆全國國民,及全國軍人之力所緻。
在本總統受職之初,不料有如此之好結果,亦不料以極短之時期,能建立如此之大業。
本總統于一個月前,已提出辭職書于貴院,當時因統一政府未成,故雖已辭職,仍執行總統事務。
今國務總理唐紹儀,組織内閣已成立,本總統自當解職,今日特莅貴院宣布。
但趁此時間,本總統尚有數語,以陳述于貴院之前。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凡為中華民國國民,均有國民之天職。
何謂天職? 即促進世界的和平是也。
此促進世界的和平,即為中華民國前途之目的。
依此目的而行,即可以鞏固中華民國之基礎,蓋中國人民,居世界人民四分之一,中國人民,若能為長足之進步,則多數共跻于文明,自不難結世界和平之局。
況中國人種,以好和平著聞于世,于數千年前,已知和平為世界之真理。
中華民國有此民習,登世界舞台之上,與各國交際,促進和平,即是中華民國國民之天職。
本總統與全國國民,同此心理,務将人民之智識習俗,及一切事業,切實進行,力謀善果。
本總統解職之後,即為中華民國之一國民,政府不過一極小之機關,其力量不過國民極小之一部分,大部分之力量,仍全在吾國民,本總統今日解職,并非功成身退,實欲以中華民國國民之地位,與四萬萬國民,協力造成中華民國之鞏固基礎,以冀世界之和平。
望貴院與将來政府,勉勵人民,同盡天職。
從今而後,使中華民國,得為文明之進步,使世界舞台,得享和平之幸福,固不第一人之宏願已也。
詞畢,大衆相率拍手,毋容絮述。
孫中山遂繳出臨時大總統印,交還參議院,參議院議長林森,副議長王正廷,即令全院委員長李肇甫,接受大總統印信,一面由林議長做了全院代表,答複孫中山,大約亦有數百言,小子又錄出如下: 中華建國四千餘年,專制虐焰,熾于秦政,曆朝接踵,燎原之勢,極及末流,百度隳壞。
雖擁有二億裡大陸,率有四百兆衆庶,外患乘之,殆如摧枯拉朽,而不絕如縷者,僅氣息之奄奄。
中山先生,發宏願救國,首建共和之纛,奔走呼号于專制淫威之下,瀕于殆者屢矣,而毅然不稍辍,二十年如一日。
武漢起義,未一月而響應者,三分天下有其二,固亡清無道所緻,抑亦先生宣導鼓吹之力實多也。
當時民國尚未統一,國人急謀建設臨時政府于南京,适先生歸國,遂由各省代表,公舉為臨時大總統。
受職才四十日,即以和平措置,使清帝退位,統一底定,迄未忍生靈塗炭,遽訴之于兵戎。
雖柄國不滿百日,而吾五大民族所受賜者,已靡有涯涘;固不獨成功不居,其高尚純潔之風,為斯世矜式已也。
今當先生解臨時大總統職任之日,本院代表全國,有不能已于言者。
民國之成立也,先生實撫育之;民國之發揚光大也,尤賴先生牖啟而振迅之。
苟有利于民國者,無間在朝在野,其責任一也。
盧斯福解職總統後,周遊演述,未嘗一日不拳拳于阿美利加合衆國,願先生為盧斯福,國人馨香祝之矣。
孫中山歡謝議員,鞠躬告退。
各議員再表決臨時政府地點,準将南京臨時政府,移往北京,南京仍為普通都會。
由袁總統任命前陸軍總長黃興,為南京留守,控制南方軍隊,一面召唐紹儀回京。
唐以交通一席,不便兼理,複提出施肇基總長交通,交參議院議決,得多數同意,乃電請袁總統任命。
十部總長已完全無缺,唐總理遂邀同王寵惠等,啟程北行。
惟陳其美曾為滬軍都督,自請後行,聞他醉心楊梅,所以長願南居。
唐不能相強,即日北去。
參議院各議員,亦于四月二十九日,聯翩赴都。
副總統黎元洪,亦請解大元帥職,另由袁總統改任,屬領參謀總長事。
所有前清總督巡撫各名目,一律改為都督。
内而政府,外而各省,總算粗粗就緒。
惟蒙、藏兩部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