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冢宰父子如此結局;妹若在,更難為情,反以早死為幸。
當奚生旋裡,少宰托帶家書中,盛誇奚生才品俱優,自慶得人,且囑公為之留意執柯。
姮兒自奚生計偕北上,日閉門焚香,鼓所購管夫人舊琴,聊以消遣。
間或教木雞下棋;或遇花開時,對花寫書數筆;或作詩填詞,以抒懷抱。
一日讀老杜《佳人》五古一篇,反複披吟,不勝感慨!忽王媪與木雞從外聯袂趨入,笑稱賀喜,謂頃妗氏傳言,奚生已授編修,乞假歸娶,不日可到。
姮兒聞之,心竊自賀。
及奚生歸,先使人報知姮兒。
既谒某公,執禮甚恭,袖出少宰家書。
公閱之不勝歎息。
送奚生出,歸與夫人言及少宰家報,意似怨夫人當日失計。
杜氏在旁聞之,笑曰:“恭賀兩大人,小姑固無恙,今某甲靡有孑遺,正好鸾膠重續,請勿嗟怨!” 公與夫人相視愕眙。
杜笑言:“當日火災。
故己所為。
”乃備述爾見縷,公與夫人大喜。
先迎姮兒歸,風示奚生遣媒納聘,涓日合卺如禮。
雙缢廟 任迂叟,浙右儒生而無子,惟一女,名之曰宜男。
飾雌為雄,聊娛膝下;延師教讀,以充石麟。
時有東鄰之子白雲娥者,其父耄年所得,慮其嬌柔難育,為之貫耳披鬟,呼為雲姐,附任氏之學。
與宜男為窗友。
時女年十三,男年十四;兩小無猜,二情相洽。
校書賭誦,互角聰明;女或勝之,則劃雲之面,相與嘲笑。
适師外出,女之母與姑入塾,不識雲之為男也,視其柳眉疊翠,杏臉舒紅,與其女壁合珠聯,争輝并耀。
歎曰:“使宜男而果男也,使配雲姐,真一對好姻緣。
”姑曰:“侬合為媒。
”問:“雲姐願否?”母笑曰:“以待來玉。
”雲始知宜男之為女也,益比昵之。
一日師講《易》,至男女構精句,草草讀過。
女請問構精之義,師嗔之曰:“是非兒女之所宜問?”女曰:“聖經賢傳,豈有不可對人言者哉?”師莞爾他顧。
雲凝睇流盼,喚其阿呆,女更狐疑莫釋矣。
值師之友來約湖山之遊,聯袂而去。
女問雲曰:“姐縱慧悟,未必能通《易》理。
何哂我為?” 雲曰:“難言也,秘密之旨,非效共形狀,終不明晰。
”女笑從之,攜手入師卧室,共坐榻上。
雲擁女于懷,探手于褲,撫其琦葩初綻,蓮瓣微開。
女嗤嗤笑卻之,曰:“與姐等耳,毋徒相擾。
”雲曰:“人各具體,奚能相同?”乃推女橫陳,急卸其褲曰:“我教汝構精。
”女拒之曰:“昭昭白日,姐不羞耶?”回手撫雲,則紅霞仙杵,觸指翹然。
女訝曰:“是何物也,我何無之?”雲笑曰:“以有補無,斯謂之構,請嘗試之!” 于是牡丹露滴,巫峽雲停。
女整衣起笑曰:“構精如是,無怪師之秘而不宣也。
”從此師或不在,則玉山相并,霧鬓厮磨,搶韻聯吟,遞相贈答。
雲填《望江南》一阕投女曰:“香閨憶,憶昔乍親卿:錦帳甫垂參喜懼,寶钗亂顫忍嘤鳴,此刻不勝情!” 女答之曰:“香閨憶,憶昔就蕭郎:欲避羞難遮绮扇,最銷魂處卸華妝,共入黑甜鄉。
”雲疊贈曰:“香閨憶,憶昔鬧陽台:春融柳舞莺梭捷,露沁花嬌燕翦開,侬豔滿情懷。
”女複曰:“香閨憶,腼腆憶初朝:豔奪小桃嗔脾睨,樣留新月倩郎描,另有一番嬌。
”歡娛易過,不覺臘去春回。
女年加長,待字深閨,不複出就外傅矣。
雲亦還其本來,另尋師友。
女作書投之曰:“同學妹宜男裣衽緻啟雲娥哥哥足下:憶昔情融绛帳,暫得連镳;泣别蕭齋,遽成分襼。
緬維現身說法,秘傳法象之微。
口角吟香,共鬥香奁之句。
方期此樂可常,豈意于今不再?況雌伏者頓爾凫翔,雄飛者反嗟豹隐。
我心匪石,能不黯然。
伏願速遣冰人,以踐海誓。
則半暇之劈,幸很全歸;已破之舟,不緻淪溺。
萦萦俟諾,戚戚布函。
伏祈采覽!”雲得書情急,恃寵撒嬌,直告父母。
父雖怒其不端,然事已如斯,轉慮其子失所,遂倩密友即任翁之戚,敬備枭儀,往求鳳蔔。
任曰:“西鄰白翁固所素識,第伊僅有掌珠,那得配我假子?”媒曰:“其女實男子,僞作女妝。
以期易養耳。
”任曰,“即雲姐耶?” 媒曰:“是也。
翩翩美少,諒必中東床之眩”任曰:“不可,不可!雲姐昔與我女同學,若與聯煙,是無私有弊,玷我家聲矣。
”媒以童稚何知,決無他故之言,再三勸之。
任怒,掉頭而入。
媒覆白翁。
雲不知也。
尚歡欣鼓舞。
與女書曰:“同學愚兄雲娥頓首啟宜妹妝次:睽隔半年,相思兩地。
何期雲間之鶴,忽堕瑤函;原上之,載銜嘉命。
焚芸盥誦,頓慰調饑,來谕悉遵,冰人已遣。
諒尊甫知我,必允好逑!伫盼河橋鵲影,正當授采之期;缑嶺鸾聲,拟上催妝之什矣。
克敦舊好,再締新歡;鼓瑟琴,重疊香閨之韻。
宜其家室,應續化生之文。
諒必卿為我喜,我為卿賀。
書報宜妹知之。
”時女已聞父決絕之言,飲泣數日矣。
母知其意,反加詈也。
得雲書,恸絕複蘇,覆書曰:“頃接琅函,深叨錦注;第君家柯使,徒抱空言。
老父以迹涉嫌疑,遽爾決絕。
雲郎其未知之耶?從此機雲池館,鶴唳空聞;王謝樓台,燕巢靡托。
此日青閨,已經蝶散;當年紅粉,将屬煙銷。
是固妾之命也!想雲郎才似子桓,徒懷绛樹;情同穆滿,空憶赤烏。
諒必同此悲憤耶!然以馬卿之才,不患無文君之配;而妾則已非完壁,豈可二夫?故夜寝偶思,則涕泗被面;晨興忽感,則爪指亂爬。
嗟嗟失此于歸,終成堕落。
如不棄糞土,敬訂逾垣,面訴離忱,以表永訣耳。
臨風嗚咽,授筆酸辛,雲郎采覽!”雲得書,心亂如麻,淚零如雨。
細問其母,猶含糊答應。
知事之決無濟也。
俟蟾明之候,踏梯逾牆,已于檐頭接入。
相持對泣,淚繼以血。
女曰:“妾生不逢辰,之死靡他;既不能續前緣,當以魂依左右耳。
惟願郎君,新不忘故;時以杯羹呼名而奠,則九原如在矣。
今邀郎來,知我死所。
”遂指其床,已紅絲結扣,懸于頂格。
雲曰:“生不同衾,死當同域,奚忍舍我?”搶先入扣,女往牽救,則抱女同登,雙雙斃命。
次日,婢媪喚女,不應。
掇戶而入,瞥睹雙懸,驚呼翁至,撫之俱僵耳。
兩屍互抱不解。
喚白翁來,共鳴諸官。
判曰:“審看得白雲娥與任宜男者,居本比鄰,幼而同學。
盈盈弱女,僭稱冠帶之雄;渺渺丈夫,反襲裙钗之飾,陰陽颠倒,堪嗟兩老之朦胧;天地絪,宜有雙星之缱绻。
繼而瓊田人去,碧海無歸;借斑管以描愁,托瑤箋而請命。
既以參氏媒妁,好逑稱意之花,允宜鳳舞鸾歌,競唱定情之曲。
而乃不容坦腹,徒悔噬臍。
登簡傳心,愁甚衡陽之雁;捧書泣血,凄逾巴峽之猿。
缟袂趨風,匹夫之志難奪;紅顔赴義,匹婦之諒可悲。
遽爾雙璧同組,立絞鴛鴦之頸,循環合體,牢牽蛤蚧之身。
雖事不可風,而節猶足齲律設大法,例順人情。
因是殓以巨棺,俾作同工之繭;葬諸大陸,将生連理之枝。
從此地下長眠,不羨人間短景。
本縣特以表圭璋之堅志,非徒豔花月之新聞。
此谳。
”斷令合葬西湖之麓。
風流花判,傳誦一時。
故土有往吊之者。
鄉愚不知,謂其有所祈禱,尤而效之,有求必應,趨之如市;競于墳首立廟,香火大盛。
至今廟貌猶新,其為發情止義之報耶。
妙女 唐貞元元年五月,宣州旌德縣崔氏婢,名妙女,年可十三四。
夕汲庭中,忽見一僧,以錫杖連擊三下,驚怖而倒,便言心痛。
須臾迷亂,針灸莫知。
數日稍間,而吐痢不息。
及瘥,不複食,食辄嘔吐。
唯餌蜀葵花及鹽茶。
既而清瘦爽徹,顔色鮮華。
方說初昏迷之際,見一人,引乘白霧,至一處,宮殿甚嚴,悉如釋門西方部。
其中天仙,多是妙女之族。
言本是題頭賴咤天王小女,為洩天門間事,故谪堕人世,已兩生矣。
賴咤王姓韋名寬,第大号上尊,夫人姓李号善倫。
東王公是其季父,名括,第八。
妙女自稱小娘,言父與姻族,同遊世間,尋索至此。
前所見僧打腰上,欲女吐瀉髒中穢惡俗氣,乃得升天。
天上居處華盛,各有姻戚及奴婢。
與人間不殊。
所使奴名群角,婢名金霄、鳳樓。
其前生有一子名遙,見并依然相識。
昨來之日,于金橋上與兒别,賦詩,惟記兩句曰:“手攀橋柱立,滴淚天河滿。
”時自吟詠,悲不自勝。
如此五六日病卧,叙先世事。
一日忽言,上尊及阿母,并諸大仙及仆隸等,悉來參謝,即托靈而言曰:“小女愚昧,落在人間,久蒙存恤,相愧無極!”其家初甚驚惶,良久乃相與問答。
仙者悉憑之叙言曰:“暫借小女之宅,與世人言語。
”其上尊語,即是丈夫聲氣;善倫阿母語,即是婦人聲。
各變其語如此。
或來或往,日月漸久;談諧戲谑,一如平人。
每來即香氣滿室,有時酒氣,有時蓮花香氣。
後妙女本狀如故。
一日妙女吟唱,是時晴朗,空中忽有片雲如席,徘徊其上。
俄而雲中有笙聲,聲調清锵;舉家仰聽,感動精神。
妙女呼大郎複唱,其聲轉厲。
妙女讴歌,神色自若,音韻奇妙,清暢不可言。
其曲名《桑柳條》。
又言阿母适在雲中。
如此竟日方散。
旬時,忽言家中二人欲有腫疾,吾代其患之。
數日後,妙女果背上脅下,各染一腫,并大如杯,楚痛異常。
經日,其主母見此痛苦,令求免之。
妙女遂冥冥如卧,忽語令添香于鐘樓上,呼天仙忏念;其聲清亮,與四方相應。
如此移時,醒悟腫消,須臾平複。
後有一婢,卒染病甚困。
妙女曰:“我為爾白大郎,請兵救女。
” 即如睡狀,須臾卻醒,言兵已到。
急令灑掃,添香淨室。
遂起支分兵馬,匹配幾人于某處檢校,幾人于病人身上束縛邪鬼。
其婢即瘥如故,言見兵馬形像,如壁畫神王,頭上着胡帽子,悉金钿也。
其家小女子皆見,良久乃滅。
大将軍姓許名光,小将曰陳萬。
每呼之驅使,部位甚多,來往如風雨聲。
更旬時,忽言織女欲嫁,須往看之。
又睡醒而說婚嫁禮,一如人間。
言女名垂陵,子嫁薛氏,事多不備紀。
其家常令妙女繡,忽言今要暫去,請婢鳳樓代繡。
如此竟日,便作鳳樓姿容,精神時異;繡作巧妙,疾倍常時,而不與人言語,時時俯首笑。
久之,言卻回,即複本态,無鳳樓狀也。
言大郎欲與僧伽和尚來看娘子,即掃室添香,煎茶待之。
須臾遂至,傳語問訊。
妙女忽笑曰:“大郎何為與上人相撲?” 此時舉家俱聞床上踏蹴聲甚厲。
良久,乃去。
有時言向西方飲去,回遂吐酒,竟日醉卧。
一夕言,将娘于一魂,小娘子一魂,遊看去。
是夕娘子等并夢向一處,與衆人遊樂。
妙女至天明,便問娘子夢中事,一一皆同。
如此月餘,絕食。
忽一日。
悲咽而言,大郎阿母喚我歸,甚凄怆。
言久在世間,戀慕娘子,不忍舍去。
如此數日涕泣,又言不合與世人往來,汝意須往,如之奈何?便向空中辭别,詞頗鄭重。
從此漸無言語。
告娘子曰:“某相戀不去。
既在人間,還須飲食,但于某一紅衫子著,及瀉藥。
”如言與之,遂漸飲食。
雖時說未來事,皆無應。
不知其婢後複如何。
王夢蛟 長樂馬某,操布業,妻許氏,中年無子,遂娶王姬。
姬身具鱗甲文,其母夢長蛟纏體而生者,名之曰夢蛟,記其瑞也。
歸馬,年僅十六;未幾,生一子,名铎,許氏陽為喜悅,而陰實妒忌,思有以中傷之。
王識其心,故防衛惟謹,母子不片刻離也。
一日,許谕洗衣。
王懷子,持衣登樓,當窗以晾。
許潛蹑其蹤,自後推其母子墜樓,而作驚訝狀。
馬聞之,趨救,王頭面雖傷,其子端坐無傷。
馬察知其妻不能相容而畏之,遂成悸疾。
其夥李某自遠方貿布回,生平相與之至笃者。
泣告以故,出妾與子,屬之李。
曰:“知己之托,敢當重任,但某無家室,何以安如夫人也。
”馬曰:“予籌之審矣,請以王姬侍足下,以存吾孤?”李推之不得。
厚嫁之,帶其子铎往。
逾年,生一子,名之曰馬;蓋不忘其友之贈妾生子,以志其恩義也。
未幾,馬某卒,而許氏亦颠沛死。
李以馬贈嫁之資,經營起家,富甲一邑。
重聘延名師,以訓二子,恩勤兼執。
馬铎得中永樂壬辰狀元,其子李馬亦發解。
李夫婦大悅,分馬铎以家資之半,俾歸其宗。
铎泣辭曰:“若非繼父,何有今?茲願以空身守先人廬墓。
” 李強與之。
铎以财産為弟遊揚名譽,且與改名曰骐,以避嫌疑。
戊戌,李骐亦狀元及第。
未幾,李夫婦以壽終。
铎欲黜其嫡母許氏,以王姬歸葬父所。
骐不願,曰:“若依兄命,則弟為無母之兒,于禮不順。
”不得已,陳情于朝。
帝命禮部議,曰:“王氏改嫁,義已絕于前夫,教子成名,理應隆以異數。
況李骐不能無母,而馬某本自有妻。
論婦道之有終,應砭後葬,嘉英才之連育,請錫榮封。
事出創聞,後不為例。
”議上,封以長樂縣君,谕祭葬。
白猿 梁大同末,遣平南将軍蔺欽南征,至桂林,破李師古、陳徹。
别将歐陽纥略地至長樂,悉平諸洞,冞深入深阻。
纥妻纖白,甚美。
其部人曰:“将軍何為摯麗人經此?地有神,善竊少女,而美者尤所難免。
宜謹護之。
”纥甚疑懼,夜勒兵環其廬,匿婦密室中,謹閉甚固,而以女奴十餘伺守之。
爾夕,陰風晦黑,至五更,寂然無聞。
守者怠而假寐,忽若有物驚悟者,即已失妻矣。
關扃如故,莫知所出。
出門山險,咫尺迷悶,不可尋逐。
迨明,絕無其迹。
纥大憤痛,誓不徒還。
因辭疾,駐其軍,日往四遐,即深淩險以索之。
既逾月,忽于百裡之外叢筱上,得其妻繡履一隻,雖侵雨濡,猶可辨識。
纥尤凄悼,求之益堅。
選壯士三十人,持兵負糧,岩栖野食。
又旬餘,遠所舍約二百裡,南望一山,蔥秀迥出。
至其下,有深溪環之,乃編木以度。
絕岩翠竹之間,時見紅彩,聞笑語音。
扪蘿引纟亘而陟其上,則嘉 樹列植,間以名花,其下綠蕪,豐軟如毯。
清迥岑寂,杳然殊境。
東向石門有婦人數十,帔服鮮澤,嬉遊歌笑,出入其中。
見人皆慢視遲立,至則問曰:“何因來此?”纥具以對。
相視歎曰:“賢妻至此月餘矣。
今病在床,宜遣視之。
”入其門,以木為扉。
中寬辟若堂者三。
四壁設床,悉施錦薦。
其妻卧石榻上,重茵累席,珍食盈前。
纥就視之。
回眸一睇,即疾揮手令去。
諸婦人曰:“我等與公之妻,比來久者十年。
此神物所居,力能殺人,雖百夫操兵,不能制也。
幸其未返,宜速避之。
但求美酒兩斛,食犬十頭,麻數十斤,當相與謀殺之。
其來必以正午後,慎勿太早。
以十日為期。
”因促之去。
纥亦遽退。
遂求醇醪與麻犬,如期而往。
婦人曰:“彼好酒,往往緻醉。
醉必騁力,俾吾等以彩練縛手足于床,一踴皆斷。
嘗紉三幅,則力盡不解。
今麻隐帛中束之,度不能矣。
遍體皆如鐵,唯臍下數寸,常護蔽之,此必不能禦兵刃。
”指其旁一岩曰:“此其食廪。
當隐于是,靜而伺之。
酒置花下,犬散林中,待吾計成,招之即出。
”如其言,屏氣以俟。
日晡,有物如匹練。
自他山下,透至若飛,徑入洞中。
少選,有美髯大夫長六尺餘,白衣曳杖,擁諸婦人而出。
見犬驚視,騰身執之,披裂吮咀,食之緻飽。
婦人競以玉杯進酒,諧笑甚歡。
既飲數鬥,則扶之而去。
又聞嬉笑之音。
良久,婦人出招之,乃持兵而入。
見大白猿,縛四足于床頭,廁人蹙縮,求脫不得,目光如電。
競兵之,如中鐵石。
刺其臍下,即飲刃,血射如注。
乃大歎咤曰:“此天殺我,豈爾之能。
然爾婦已孕。
勿殺其子,将逢聖帝,必大其宗。
”言絕乃死。
搜其藏,寶器豐積,珍羞盈品,羅列幾案。
凡人世所珍,靡不充備。
名香數斛,寶劍一雙。
婦人三十輩,皆絕其色,久者至十年。
雲:“色衰必被提去,莫知所置。
又捕采唯止其身,更無黨類。
旦盥洗,著帽,加白袷,被素羅衣,不知寒暑,遍身白毛,長數寸。
所居常讀木簡,字若符篆。
了不可識,已,則置石镫下。
晴晝或舞雙劍,環身電飛,光圓若月。
其飲食無常,喜啖果栗,尤嗜犬,咀而飲其血。
日始逾午,即?然而逝。
半晝往返數千裡,及晚必歸,此其常也。
所須無不立得。
夜就諸床嬲戲,一夕皆周,未嘗寐。
言語淹詳,華旨會利。
然其狀,即蕏犭瞿類也。
今歲木葉之初,忽怆然曰:‘吾為山神所訴,将得死罪。
亦求護之于衆靈,庶幾可免。
’前月哉生魄,石磴生火,焚其簡書,怅然自失曰:‘吾已千歲。
而無子。
今有子,死期至矣。
’因顧諸女,?瀾者久,且曰:‘此山複絕,未嘗有人至。
上高而望,絕不見樵者。
下多虎狼怪獸。
今能至者,非天假之何耶?’”纥服取寶玉珍麗及諸婦人以歸,猶有知其家者。
纥妻周歲生一子,厥狀肖焉。
後纥為陳武帝所誅。
素與江總善。
愛其子聰悟絕人,常留養之,故免于難。
及長,果文學善書,知名于時。
嬌紅記 申純,字厚卿,祖汴人。
也随父入都,八歲通六經,十歲能屬文,天姿卓越,傑出世表,風情動物,不減于斯,故賢士大夫,多推舉焉。
宣和間,薦而不第,歸;郁郁不自勝。
家居月餘,因适鄰郡母舅王通判。
信宿而至,則門枕碧流,目斷千裡,波濤洶湧,風景粲然,明滅遠出,特起望外。
生既至,因入谒舅,舅見之,遂引生至中堂。
妗出見,生進拜畢,就位。
舅有一子,名善父,年七歲,一名含。
舅因呼善父出拜,再命侍女飛紅呼嬌娘出見。
良久,飛紅附耳語妗,以嬌娘未經妝為言。
妗因怒曰:“三哥家人也,出見何害?”又令他侍女促之。
頃刻,嬌自左掖出拜。
雙鬟绾綠,色奪圖畫中人,朱粉未施,而天然殊瑩。
生起見之,不覺自失。
叙禮竟,嬌因立妗後。
生熟視之,愈覺絕色,目搖心蕩,不能禁制。
妗笑曰:“三哥遠來勞苦,宜就舍少息。
”因室之于堂之東,去堂二十餘步。
生歸館後,功名之心頓釋,日夕惟慕嬌而已。
恨不能吐盡心素與款語,故常意屬焉。
舅妗皆以生久不相見,款留備至,生亦自幸其相留,冀得乘間緻款曲于嬌也。
平常出入舅家,周旋堂庑,雖終日得與嬌遊從,未嘗敢一邪言相及。
生因察其動靜,見嬌言笑舉止,常有疑猜不定之狀,生知其賦情特甚也,求所以導情達意之便,而未能得。
一夕,嬌晚繡紅窗下,倚床視荼縻花,久不移目,生輕步踵其後,嬌不知也。
因浩然長歎,生知其有所思,因低聲問曰:“爾何于此伫視長歎也,将有思乎?将有約乎?”嬌不答,良久,乃曰:“兄何自來此?日晚矣,春寒逼人,兄覺之乎?”生知嬌以他詞相拒,因應曰:“春寒固也。
” 嬌正視,逡巡引去,生獨歸室。
自後,日聚飲宴,或同歌笑,申生言稍涉邪,嬌則凝袂正色,若将不可犯。
生雖慕其美麗,然見其不相領略,以謂嬌年幼情簡,不谙世事,因不介意。
一日,舅有他甥至,舅妗亦留之。
至晚,舅開宴,申生預坐。
酒至半,妗起酌酒勸他甥,舅将酣,嬌時陪立妗後贊之,令溢觞。
酒至生,力辭。
妗曰:“子素能飲,獨不能為我開懷乎?”生辭以失志功名,且病,又已醉甚,不能複加。
妗未答,嬌因參言其後曰:“三兄動容似不任酒力矣,姑止此。
”妗因辍瓶授觞,生再拜而飲,因喜不自勝。
既畢,妗退步酌酒勸舅。
申生之前,燭燼長而暗,嬌因促步至燭前,以手彈燭,因流視語生日:“非妾則兄醉甚矣。
”生謝曰:“此恩當銘肺腑。
”嬌微笑曰:“此乃恩乎?”生曰:“意重于此矣。
”語未畢,妗因索水滌觞,嬌乃引去。
自此,生複留意。
一夕,嬌獨坐于堂側惜花軒内,生偶至座側,見嬌憑闌無語,徙倚沉吟。
時花檻中有牡丹數本,欲開未開,生因為二絕以戲之曰:“亂惹祥煙倚粉牆,绛羅輕卷映朝陽;芳心一點千重束,肯念憑闌人斷腸。
”“嬌姿質豔不勝春,何意無言恨轉深;惆怅東君不相顧,空餘一片惜花心。
”生援筆寫此二詩,以示嬌,嬌巡檐展誦,傾環低面,欲言不言。
正凝思間,忽聽流莺數啭,如道人意中事,嬌覽之未畢,忽聞妗語聲,嬌乃藏之袖間,徐步趨歸堂中。
生怅恨久之,歸室,殆無以為懷。
因作一絕,題于堂西之綠窗上。
詩曰:“日影萦階睡正醒,篆煙如縷午風平,玉箫吹盡霓裳調,誰知鸾聲
當奚生旋裡,少宰托帶家書中,盛誇奚生才品俱優,自慶得人,且囑公為之留意執柯。
姮兒自奚生計偕北上,日閉門焚香,鼓所購管夫人舊琴,聊以消遣。
間或教木雞下棋;或遇花開時,對花寫書數筆;或作詩填詞,以抒懷抱。
一日讀老杜《佳人》五古一篇,反複披吟,不勝感慨!忽王媪與木雞從外聯袂趨入,笑稱賀喜,謂頃妗氏傳言,奚生已授編修,乞假歸娶,不日可到。
姮兒聞之,心竊自賀。
及奚生歸,先使人報知姮兒。
既谒某公,執禮甚恭,袖出少宰家書。
公閱之不勝歎息。
送奚生出,歸與夫人言及少宰家報,意似怨夫人當日失計。
杜氏在旁聞之,笑曰:“恭賀兩大人,小姑固無恙,今某甲靡有孑遺,正好鸾膠重續,請勿嗟怨!” 公與夫人相視愕眙。
杜笑言:“當日火災。
故己所為。
”乃備述爾見縷,公與夫人大喜。
先迎姮兒歸,風示奚生遣媒納聘,涓日合卺如禮。
雙缢廟 任迂叟,浙右儒生而無子,惟一女,名之曰宜男。
飾雌為雄,聊娛膝下;延師教讀,以充石麟。
時有東鄰之子白雲娥者,其父耄年所得,慮其嬌柔難育,為之貫耳披鬟,呼為雲姐,附任氏之學。
與宜男為窗友。
時女年十三,男年十四;兩小無猜,二情相洽。
校書賭誦,互角聰明;女或勝之,則劃雲之面,相與嘲笑。
适師外出,女之母與姑入塾,不識雲之為男也,視其柳眉疊翠,杏臉舒紅,與其女壁合珠聯,争輝并耀。
歎曰:“使宜男而果男也,使配雲姐,真一對好姻緣。
”姑曰:“侬合為媒。
”問:“雲姐願否?”母笑曰:“以待來玉。
”雲始知宜男之為女也,益比昵之。
一日師講《易》,至男女構精句,草草讀過。
女請問構精之義,師嗔之曰:“是非兒女之所宜問?”女曰:“聖經賢傳,豈有不可對人言者哉?”師莞爾他顧。
雲凝睇流盼,喚其阿呆,女更狐疑莫釋矣。
值師之友來約湖山之遊,聯袂而去。
女問雲曰:“姐縱慧悟,未必能通《易》理。
何哂我為?” 雲曰:“難言也,秘密之旨,非效共形狀,終不明晰。
”女笑從之,攜手入師卧室,共坐榻上。
雲擁女于懷,探手于褲,撫其琦葩初綻,蓮瓣微開。
女嗤嗤笑卻之,曰:“與姐等耳,毋徒相擾。
”雲曰:“人各具體,奚能相同?”乃推女橫陳,急卸其褲曰:“我教汝構精。
”女拒之曰:“昭昭白日,姐不羞耶?”回手撫雲,則紅霞仙杵,觸指翹然。
女訝曰:“是何物也,我何無之?”雲笑曰:“以有補無,斯謂之構,請嘗試之!” 于是牡丹露滴,巫峽雲停。
女整衣起笑曰:“構精如是,無怪師之秘而不宣也。
”從此師或不在,則玉山相并,霧鬓厮磨,搶韻聯吟,遞相贈答。
雲填《望江南》一阕投女曰:“香閨憶,憶昔乍親卿:錦帳甫垂參喜懼,寶钗亂顫忍嘤鳴,此刻不勝情!” 女答之曰:“香閨憶,憶昔就蕭郎:欲避羞難遮绮扇,最銷魂處卸華妝,共入黑甜鄉。
”雲疊贈曰:“香閨憶,憶昔鬧陽台:春融柳舞莺梭捷,露沁花嬌燕翦開,侬豔滿情懷。
”女複曰:“香閨憶,腼腆憶初朝:豔奪小桃嗔脾睨,樣留新月倩郎描,另有一番嬌。
”歡娛易過,不覺臘去春回。
女年加長,待字深閨,不複出就外傅矣。
雲亦還其本來,另尋師友。
女作書投之曰:“同學妹宜男裣衽緻啟雲娥哥哥足下:憶昔情融绛帳,暫得連镳;泣别蕭齋,遽成分襼。
緬維現身說法,秘傳法象之微。
口角吟香,共鬥香奁之句。
方期此樂可常,豈意于今不再?況雌伏者頓爾凫翔,雄飛者反嗟豹隐。
我心匪石,能不黯然。
伏願速遣冰人,以踐海誓。
則半暇之劈,幸很全歸;已破之舟,不緻淪溺。
萦萦俟諾,戚戚布函。
伏祈采覽!”雲得書情急,恃寵撒嬌,直告父母。
父雖怒其不端,然事已如斯,轉慮其子失所,遂倩密友即任翁之戚,敬備枭儀,往求鳳蔔。
任曰:“西鄰白翁固所素識,第伊僅有掌珠,那得配我假子?”媒曰:“其女實男子,僞作女妝。
以期易養耳。
”任曰,“即雲姐耶?” 媒曰:“是也。
翩翩美少,諒必中東床之眩”任曰:“不可,不可!雲姐昔與我女同學,若與聯煙,是無私有弊,玷我家聲矣。
”媒以童稚何知,決無他故之言,再三勸之。
任怒,掉頭而入。
媒覆白翁。
雲不知也。
尚歡欣鼓舞。
與女書曰:“同學愚兄雲娥頓首啟宜妹妝次:睽隔半年,相思兩地。
何期雲間之鶴,忽堕瑤函;原上之,載銜嘉命。
焚芸盥誦,頓慰調饑,來谕悉遵,冰人已遣。
諒尊甫知我,必允好逑!伫盼河橋鵲影,正當授采之期;缑嶺鸾聲,拟上催妝之什矣。
克敦舊好,再締新歡;鼓瑟琴,重疊香閨之韻。
宜其家室,應續化生之文。
諒必卿為我喜,我為卿賀。
書報宜妹知之。
”時女已聞父決絕之言,飲泣數日矣。
母知其意,反加詈也。
得雲書,恸絕複蘇,覆書曰:“頃接琅函,深叨錦注;第君家柯使,徒抱空言。
老父以迹涉嫌疑,遽爾決絕。
雲郎其未知之耶?從此機雲池館,鶴唳空聞;王謝樓台,燕巢靡托。
此日青閨,已經蝶散;當年紅粉,将屬煙銷。
是固妾之命也!想雲郎才似子桓,徒懷绛樹;情同穆滿,空憶赤烏。
諒必同此悲憤耶!然以馬卿之才,不患無文君之配;而妾則已非完壁,豈可二夫?故夜寝偶思,則涕泗被面;晨興忽感,則爪指亂爬。
嗟嗟失此于歸,終成堕落。
如不棄糞土,敬訂逾垣,面訴離忱,以表永訣耳。
臨風嗚咽,授筆酸辛,雲郎采覽!”雲得書,心亂如麻,淚零如雨。
細問其母,猶含糊答應。
知事之決無濟也。
俟蟾明之候,踏梯逾牆,已于檐頭接入。
相持對泣,淚繼以血。
女曰:“妾生不逢辰,之死靡他;既不能續前緣,當以魂依左右耳。
惟願郎君,新不忘故;時以杯羹呼名而奠,則九原如在矣。
今邀郎來,知我死所。
”遂指其床,已紅絲結扣,懸于頂格。
雲曰:“生不同衾,死當同域,奚忍舍我?”搶先入扣,女往牽救,則抱女同登,雙雙斃命。
次日,婢媪喚女,不應。
掇戶而入,瞥睹雙懸,驚呼翁至,撫之俱僵耳。
兩屍互抱不解。
喚白翁來,共鳴諸官。
判曰:“審看得白雲娥與任宜男者,居本比鄰,幼而同學。
盈盈弱女,僭稱冠帶之雄;渺渺丈夫,反襲裙钗之飾,陰陽颠倒,堪嗟兩老之朦胧;天地絪,宜有雙星之缱绻。
繼而瓊田人去,碧海無歸;借斑管以描愁,托瑤箋而請命。
既以參氏媒妁,好逑稱意之花,允宜鳳舞鸾歌,競唱定情之曲。
而乃不容坦腹,徒悔噬臍。
登簡傳心,愁甚衡陽之雁;捧書泣血,凄逾巴峽之猿。
缟袂趨風,匹夫之志難奪;紅顔赴義,匹婦之諒可悲。
遽爾雙璧同組,立絞鴛鴦之頸,循環合體,牢牽蛤蚧之身。
雖事不可風,而節猶足齲律設大法,例順人情。
因是殓以巨棺,俾作同工之繭;葬諸大陸,将生連理之枝。
從此地下長眠,不羨人間短景。
本縣特以表圭璋之堅志,非徒豔花月之新聞。
此谳。
”斷令合葬西湖之麓。
風流花判,傳誦一時。
故土有往吊之者。
鄉愚不知,謂其有所祈禱,尤而效之,有求必應,趨之如市;競于墳首立廟,香火大盛。
至今廟貌猶新,其為發情止義之報耶。
妙女 唐貞元元年五月,宣州旌德縣崔氏婢,名妙女,年可十三四。
夕汲庭中,忽見一僧,以錫杖連擊三下,驚怖而倒,便言心痛。
須臾迷亂,針灸莫知。
數日稍間,而吐痢不息。
及瘥,不複食,食辄嘔吐。
唯餌蜀葵花及鹽茶。
既而清瘦爽徹,顔色鮮華。
方說初昏迷之際,見一人,引乘白霧,至一處,宮殿甚嚴,悉如釋門西方部。
其中天仙,多是妙女之族。
言本是題頭賴咤天王小女,為洩天門間事,故谪堕人世,已兩生矣。
賴咤王姓韋名寬,第大号上尊,夫人姓李号善倫。
東王公是其季父,名括,第八。
妙女自稱小娘,言父與姻族,同遊世間,尋索至此。
前所見僧打腰上,欲女吐瀉髒中穢惡俗氣,乃得升天。
天上居處華盛,各有姻戚及奴婢。
與人間不殊。
所使奴名群角,婢名金霄、鳳樓。
其前生有一子名遙,見并依然相識。
昨來之日,于金橋上與兒别,賦詩,惟記兩句曰:“手攀橋柱立,滴淚天河滿。
”時自吟詠,悲不自勝。
如此五六日病卧,叙先世事。
一日忽言,上尊及阿母,并諸大仙及仆隸等,悉來參謝,即托靈而言曰:“小女愚昧,落在人間,久蒙存恤,相愧無極!”其家初甚驚惶,良久乃相與問答。
仙者悉憑之叙言曰:“暫借小女之宅,與世人言語。
”其上尊語,即是丈夫聲氣;善倫阿母語,即是婦人聲。
各變其語如此。
或來或往,日月漸久;談諧戲谑,一如平人。
每來即香氣滿室,有時酒氣,有時蓮花香氣。
後妙女本狀如故。
一日妙女吟唱,是時晴朗,空中忽有片雲如席,徘徊其上。
俄而雲中有笙聲,聲調清锵;舉家仰聽,感動精神。
妙女呼大郎複唱,其聲轉厲。
妙女讴歌,神色自若,音韻奇妙,清暢不可言。
其曲名《桑柳條》。
又言阿母适在雲中。
如此竟日方散。
旬時,忽言家中二人欲有腫疾,吾代其患之。
數日後,妙女果背上脅下,各染一腫,并大如杯,楚痛異常。
經日,其主母見此痛苦,令求免之。
妙女遂冥冥如卧,忽語令添香于鐘樓上,呼天仙忏念;其聲清亮,與四方相應。
如此移時,醒悟腫消,須臾平複。
後有一婢,卒染病甚困。
妙女曰:“我為爾白大郎,請兵救女。
” 即如睡狀,須臾卻醒,言兵已到。
急令灑掃,添香淨室。
遂起支分兵馬,匹配幾人于某處檢校,幾人于病人身上束縛邪鬼。
其婢即瘥如故,言見兵馬形像,如壁畫神王,頭上着胡帽子,悉金钿也。
其家小女子皆見,良久乃滅。
大将軍姓許名光,小将曰陳萬。
每呼之驅使,部位甚多,來往如風雨聲。
更旬時,忽言織女欲嫁,須往看之。
又睡醒而說婚嫁禮,一如人間。
言女名垂陵,子嫁薛氏,事多不備紀。
其家常令妙女繡,忽言今要暫去,請婢鳳樓代繡。
如此竟日,便作鳳樓姿容,精神時異;繡作巧妙,疾倍常時,而不與人言語,時時俯首笑。
久之,言卻回,即複本态,無鳳樓狀也。
言大郎欲與僧伽和尚來看娘子,即掃室添香,煎茶待之。
須臾遂至,傳語問訊。
妙女忽笑曰:“大郎何為與上人相撲?” 此時舉家俱聞床上踏蹴聲甚厲。
良久,乃去。
有時言向西方飲去,回遂吐酒,竟日醉卧。
一夕言,将娘于一魂,小娘子一魂,遊看去。
是夕娘子等并夢向一處,與衆人遊樂。
妙女至天明,便問娘子夢中事,一一皆同。
如此月餘,絕食。
忽一日。
悲咽而言,大郎阿母喚我歸,甚凄怆。
言久在世間,戀慕娘子,不忍舍去。
如此數日涕泣,又言不合與世人往來,汝意須往,如之奈何?便向空中辭别,詞頗鄭重。
從此漸無言語。
告娘子曰:“某相戀不去。
既在人間,還須飲食,但于某一紅衫子著,及瀉藥。
”如言與之,遂漸飲食。
雖時說未來事,皆無應。
不知其婢後複如何。
王夢蛟 長樂馬某,操布業,妻許氏,中年無子,遂娶王姬。
姬身具鱗甲文,其母夢長蛟纏體而生者,名之曰夢蛟,記其瑞也。
歸馬,年僅十六;未幾,生一子,名铎,許氏陽為喜悅,而陰實妒忌,思有以中傷之。
王識其心,故防衛惟謹,母子不片刻離也。
一日,許谕洗衣。
王懷子,持衣登樓,當窗以晾。
許潛蹑其蹤,自後推其母子墜樓,而作驚訝狀。
馬聞之,趨救,王頭面雖傷,其子端坐無傷。
馬察知其妻不能相容而畏之,遂成悸疾。
其夥李某自遠方貿布回,生平相與之至笃者。
泣告以故,出妾與子,屬之李。
曰:“知己之托,敢當重任,但某無家室,何以安如夫人也。
”馬曰:“予籌之審矣,請以王姬侍足下,以存吾孤?”李推之不得。
厚嫁之,帶其子铎往。
逾年,生一子,名之曰馬;蓋不忘其友之贈妾生子,以志其恩義也。
未幾,馬某卒,而許氏亦颠沛死。
李以馬贈嫁之資,經營起家,富甲一邑。
重聘延名師,以訓二子,恩勤兼執。
馬铎得中永樂壬辰狀元,其子李馬亦發解。
李夫婦大悅,分馬铎以家資之半,俾歸其宗。
铎泣辭曰:“若非繼父,何有今?茲願以空身守先人廬墓。
” 李強與之。
铎以财産為弟遊揚名譽,且與改名曰骐,以避嫌疑。
戊戌,李骐亦狀元及第。
未幾,李夫婦以壽終。
铎欲黜其嫡母許氏,以王姬歸葬父所。
骐不願,曰:“若依兄命,則弟為無母之兒,于禮不順。
”不得已,陳情于朝。
帝命禮部議,曰:“王氏改嫁,義已絕于前夫,教子成名,理應隆以異數。
況李骐不能無母,而馬某本自有妻。
論婦道之有終,應砭後葬,嘉英才之連育,請錫榮封。
事出創聞,後不為例。
”議上,封以長樂縣君,谕祭葬。
白猿 梁大同末,遣平南将軍蔺欽南征,至桂林,破李師古、陳徹。
别将歐陽纥略地至長樂,悉平諸洞,冞深入深阻。
纥妻纖白,甚美。
其部人曰:“将軍何為摯麗人經此?地有神,善竊少女,而美者尤所難免。
宜謹護之。
”纥甚疑懼,夜勒兵環其廬,匿婦密室中,謹閉甚固,而以女奴十餘伺守之。
爾夕,陰風晦黑,至五更,寂然無聞。
守者怠而假寐,忽若有物驚悟者,即已失妻矣。
關扃如故,莫知所出。
出門山險,咫尺迷悶,不可尋逐。
迨明,絕無其迹。
纥大憤痛,誓不徒還。
因辭疾,駐其軍,日往四遐,即深淩險以索之。
既逾月,忽于百裡之外叢筱上,得其妻繡履一隻,雖侵雨濡,猶可辨識。
纥尤凄悼,求之益堅。
選壯士三十人,持兵負糧,岩栖野食。
又旬餘,遠所舍約二百裡,南望一山,蔥秀迥出。
至其下,有深溪環之,乃編木以度。
絕岩翠竹之間,時見紅彩,聞笑語音。
扪蘿引纟亘而陟其上,則嘉 樹列植,間以名花,其下綠蕪,豐軟如毯。
清迥岑寂,杳然殊境。
東向石門有婦人數十,帔服鮮澤,嬉遊歌笑,出入其中。
見人皆慢視遲立,至則問曰:“何因來此?”纥具以對。
相視歎曰:“賢妻至此月餘矣。
今病在床,宜遣視之。
”入其門,以木為扉。
中寬辟若堂者三。
四壁設床,悉施錦薦。
其妻卧石榻上,重茵累席,珍食盈前。
纥就視之。
回眸一睇,即疾揮手令去。
諸婦人曰:“我等與公之妻,比來久者十年。
此神物所居,力能殺人,雖百夫操兵,不能制也。
幸其未返,宜速避之。
但求美酒兩斛,食犬十頭,麻數十斤,當相與謀殺之。
其來必以正午後,慎勿太早。
以十日為期。
”因促之去。
纥亦遽退。
遂求醇醪與麻犬,如期而往。
婦人曰:“彼好酒,往往緻醉。
醉必騁力,俾吾等以彩練縛手足于床,一踴皆斷。
嘗紉三幅,則力盡不解。
今麻隐帛中束之,度不能矣。
遍體皆如鐵,唯臍下數寸,常護蔽之,此必不能禦兵刃。
”指其旁一岩曰:“此其食廪。
當隐于是,靜而伺之。
酒置花下,犬散林中,待吾計成,招之即出。
”如其言,屏氣以俟。
日晡,有物如匹練。
自他山下,透至若飛,徑入洞中。
少選,有美髯大夫長六尺餘,白衣曳杖,擁諸婦人而出。
見犬驚視,騰身執之,披裂吮咀,食之緻飽。
婦人競以玉杯進酒,諧笑甚歡。
既飲數鬥,則扶之而去。
又聞嬉笑之音。
良久,婦人出招之,乃持兵而入。
見大白猿,縛四足于床頭,廁人蹙縮,求脫不得,目光如電。
競兵之,如中鐵石。
刺其臍下,即飲刃,血射如注。
乃大歎咤曰:“此天殺我,豈爾之能。
然爾婦已孕。
勿殺其子,将逢聖帝,必大其宗。
”言絕乃死。
搜其藏,寶器豐積,珍羞盈品,羅列幾案。
凡人世所珍,靡不充備。
名香數斛,寶劍一雙。
婦人三十輩,皆絕其色,久者至十年。
雲:“色衰必被提去,莫知所置。
又捕采唯止其身,更無黨類。
旦盥洗,著帽,加白袷,被素羅衣,不知寒暑,遍身白毛,長數寸。
所居常讀木簡,字若符篆。
了不可識,已,則置石镫下。
晴晝或舞雙劍,環身電飛,光圓若月。
其飲食無常,喜啖果栗,尤嗜犬,咀而飲其血。
日始逾午,即?然而逝。
半晝往返數千裡,及晚必歸,此其常也。
所須無不立得。
夜就諸床嬲戲,一夕皆周,未嘗寐。
言語淹詳,華旨會利。
然其狀,即蕏犭瞿類也。
今歲木葉之初,忽怆然曰:‘吾為山神所訴,将得死罪。
亦求護之于衆靈,庶幾可免。
’前月哉生魄,石磴生火,焚其簡書,怅然自失曰:‘吾已千歲。
而無子。
今有子,死期至矣。
’因顧諸女,?瀾者久,且曰:‘此山複絕,未嘗有人至。
上高而望,絕不見樵者。
下多虎狼怪獸。
今能至者,非天假之何耶?’”纥服取寶玉珍麗及諸婦人以歸,猶有知其家者。
纥妻周歲生一子,厥狀肖焉。
後纥為陳武帝所誅。
素與江總善。
愛其子聰悟絕人,常留養之,故免于難。
及長,果文學善書,知名于時。
嬌紅記 申純,字厚卿,祖汴人。
也随父入都,八歲通六經,十歲能屬文,天姿卓越,傑出世表,風情動物,不減于斯,故賢士大夫,多推舉焉。
宣和間,薦而不第,歸;郁郁不自勝。
家居月餘,因适鄰郡母舅王通判。
信宿而至,則門枕碧流,目斷千裡,波濤洶湧,風景粲然,明滅遠出,特起望外。
生既至,因入谒舅,舅見之,遂引生至中堂。
妗出見,生進拜畢,就位。
舅有一子,名善父,年七歲,一名含。
舅因呼善父出拜,再命侍女飛紅呼嬌娘出見。
良久,飛紅附耳語妗,以嬌娘未經妝為言。
妗因怒曰:“三哥家人也,出見何害?”又令他侍女促之。
頃刻,嬌自左掖出拜。
雙鬟绾綠,色奪圖畫中人,朱粉未施,而天然殊瑩。
生起見之,不覺自失。
叙禮竟,嬌因立妗後。
生熟視之,愈覺絕色,目搖心蕩,不能禁制。
妗笑曰:“三哥遠來勞苦,宜就舍少息。
”因室之于堂之東,去堂二十餘步。
生歸館後,功名之心頓釋,日夕惟慕嬌而已。
恨不能吐盡心素與款語,故常意屬焉。
舅妗皆以生久不相見,款留備至,生亦自幸其相留,冀得乘間緻款曲于嬌也。
平常出入舅家,周旋堂庑,雖終日得與嬌遊從,未嘗敢一邪言相及。
生因察其動靜,見嬌言笑舉止,常有疑猜不定之狀,生知其賦情特甚也,求所以導情達意之便,而未能得。
一夕,嬌晚繡紅窗下,倚床視荼縻花,久不移目,生輕步踵其後,嬌不知也。
因浩然長歎,生知其有所思,因低聲問曰:“爾何于此伫視長歎也,将有思乎?将有約乎?”嬌不答,良久,乃曰:“兄何自來此?日晚矣,春寒逼人,兄覺之乎?”生知嬌以他詞相拒,因應曰:“春寒固也。
” 嬌正視,逡巡引去,生獨歸室。
自後,日聚飲宴,或同歌笑,申生言稍涉邪,嬌則凝袂正色,若将不可犯。
生雖慕其美麗,然見其不相領略,以謂嬌年幼情簡,不谙世事,因不介意。
一日,舅有他甥至,舅妗亦留之。
至晚,舅開宴,申生預坐。
酒至半,妗起酌酒勸他甥,舅将酣,嬌時陪立妗後贊之,令溢觞。
酒至生,力辭。
妗曰:“子素能飲,獨不能為我開懷乎?”生辭以失志功名,且病,又已醉甚,不能複加。
妗未答,嬌因參言其後曰:“三兄動容似不任酒力矣,姑止此。
”妗因辍瓶授觞,生再拜而飲,因喜不自勝。
既畢,妗退步酌酒勸舅。
申生之前,燭燼長而暗,嬌因促步至燭前,以手彈燭,因流視語生日:“非妾則兄醉甚矣。
”生謝曰:“此恩當銘肺腑。
”嬌微笑曰:“此乃恩乎?”生曰:“意重于此矣。
”語未畢,妗因索水滌觞,嬌乃引去。
自此,生複留意。
一夕,嬌獨坐于堂側惜花軒内,生偶至座側,見嬌憑闌無語,徙倚沉吟。
時花檻中有牡丹數本,欲開未開,生因為二絕以戲之曰:“亂惹祥煙倚粉牆,绛羅輕卷映朝陽;芳心一點千重束,肯念憑闌人斷腸。
”“嬌姿質豔不勝春,何意無言恨轉深;惆怅東君不相顧,空餘一片惜花心。
”生援筆寫此二詩,以示嬌,嬌巡檐展誦,傾環低面,欲言不言。
正凝思間,忽聽流莺數啭,如道人意中事,嬌覽之未畢,忽聞妗語聲,嬌乃藏之袖間,徐步趨歸堂中。
生怅恨久之,歸室,殆無以為懷。
因作一絕,題于堂西之綠窗上。
詩曰:“日影萦階睡正醒,篆煙如縷午風平,玉箫吹盡霓裳調,誰知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