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聶隐娘
聶隐娘者,貞元中魏博大将聶鋒之女也。
年方十歲,有尼乞食于鋒舍,見隐娘,悅之,雲:“問押衙乞取此女教。
”鋒大怒,叱尼。
尼曰:“任押衙鐵櫃中盛,亦須偷去矣。
”及夜,果失隐娘所向。
鋒大驚駭。
令人搜尋,曾無影響。
父母每思之,相對涕泣而已。
後五年,尼送隐娘歸,告鋒曰:“教已成矣,子卻領齲”尼欻亦不見。
一家悲喜,問其所學。
曰:“初但讀經念咒,餘無他也。
”鋒不信,懇诘。
隐娘曰:“真說又恐不信,如何?”鋒曰:“但真說之。
”曰:“隐娘初被尼挈,不知行幾裡。
及明,至大石穴之嵌空,數十步寂無居人。
猿狖極多,松蘿益邃。
已有二女。
亦各十歲。
皆聰明婉麗,不食,能于峭壁上飛走,若捷猱登木,無有蹶失。
尼與我藥一粒,兼令長執寶劍一口,長二尺許,鋒利吹毛,令專刂逐二女攀緣,漸覺身輕如風。
一年後,刺猿狖百無一失。
後刺虎豹,皆決其首而歸。
三年後能飛,使刺鷹隼,無不中。
劍之刃漸減五寸,飛禽遇之,不知其來也。
至四年,留二女守穴。
挈我于都市,不知何處也。
指其人者,一一數其過,曰:‘為我刺其首來,無使知覺。
定其膽,若飛鳥之容易也。
’受以羊角匕首,刀廣三寸,遂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見。
以首入囊,返主人舍,以藥化之為水。
五年,又曰:‘某大僚有罪,無故害人若幹,夜可入其室,決其首來。
’又攜匕首入室,度其門隙無有障礙,伏之梁上。
至暝,持得其首而歸。
尼大怒曰:‘何太晚如是?’某雲:‘見前人戲弄一兒,可愛,未忍便下手。
’尼叱曰:‘已後遇此輩,先斷其所愛,然後決之。
’某拜謝。
尼曰:‘吾為汝開腦後,藏匕首而無所傷,用即抽之。
’曰:‘汝術已成,可歸家。
’遂送還,雲:‘後二十年,方可一見。
’”鋒聞語甚懼。
後遇夜即失蹤,及明而返。
鋒已不敢诘之。
因茲亦不甚憐愛。
忽值磨鏡少年及門,女曰:“此人可與我為夫。
”白父,父不敢不從,遂嫁之。
其夫但能淬鏡,餘無他能。
父乃給衣食甚豐。
外室而居。
數年後,父卒。
魏帥稍知其異,遂以金帛署為左右吏。
如此又數年,至元和間,魏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協,使隐娘賊其首。
隐娘辭帥之許。
劉能神算,已知其來。
召衙将,令來日早至城北,候一丈夫、一女子各跨白黑衛至門,遇有鵲前噪,丈夫以弓彈之不中,妻奪夫彈,一丸而斃鵲者,揖之雲:“吾欲相見,故遠相祗迎也。
”衙将受約束。
遇之,隐娘夫妻曰:“劉仆射果神人。
不然者,何以洞吾也。
願見劉公。
”劉勞之。
隐娘夫妻拜曰:“合負仆射萬死。
” 劉曰:“不然,各親其主,人之常事。
魏令與許何異。
願請留此,勿相疑也。
”隐娘謝曰:“仆射左右無人,願舍彼而就此,服公神明也。
”知魏帥之不及劉。
劉問其所須。
曰:“每日隻要錢二百文足矣。
”乃依所請。
忽不見二衛所之,劉使人尋之,不知所向。
後潛收布囊中,見二紙衛,一黑一白。
後月餘,白劉曰:“彼未知住,必使人繼至。
今宵請剪發,系之以紅绡,送于魏帥枕前,以表不回。
”劉聽之。
至四更,卻返曰:“送其信了。
後夜必使精精兒來殺某及賊仆射之首。
此時亦萬計殺之。
乞不憂耳。
”劉豁達大度,亦無畏色。
是夜明燭,半宵之後,果有二幡子,一紅一白,飄飄然如相擊于床四隅。
良久,見一人望空而踣,身首異處。
隐娘亦出曰:“精精兒已斃。
” 拽出于堂之下,以藥化為水,毛發不存矣。
隐娘曰:“後夜當使妙手空空兒繼至。
空空兒之神術,人莫能窺其用,鬼莫能蹑其蹤,能從空虛而入冥,善無形而滅影。
隐娘之藝,故不能造其境。
此即系仆射之福耳。
但以于阗玉周其頸,擁以衾,隐娘當化為蠛蠓,潛入仆射腸中聽伺,其餘無逃避處。
”劉如言。
至三更,瞑目未熟,果聞項上铿然,聲甚厲。
隐娘自劉口中躍出,賀曰:“仆射無患矣。
此人如俊鹘,一抟不中,即翩然遠逝,恥其不中,才未逾一更,已千裡矣。
”後視其玉,果有匕首劃處,痕逾數分。
自此劉轉厚禮之。
自元和八年,劉自許入觐,隐娘不願從焉。
雲:“自此尋山水訪至人,但乞一虛給與其夫。
”劉如約,後漸不知所之。
及劉薨于統軍,隐娘亦鞭驢而一至京師樞前,恸哭而去。
開成年,昌裔子縱除陵州刺史,至蜀棧道,遇隐娘,貌若當時。
甚喜相見,依前跨白衛如故。
語縱曰:“郎君大災,不合适此。
”出藥一粒,令縱喬之。
雲:“來年火急抛官歸洛,方脫此禍,吾藥力隻保一年患耳。
”縱亦不甚信。
遺其缯彩,隐娘一無所受,但沉醉而去。
後一年,縱不休官,果卒于陵州。
自此無複有人見隐娘矣。
姮兒 明季,東越尚書某公,年六十乞休歸。
築适園于鑒湖之濱,亭台池沼與平泉綠野比勝。
有女素娴,以中秋生,小字姮兒,姿妍性慧,公所鐘愛。
垂髫自課讀書,通曉翰墨;惟選婿綦苛,故及笄猶未字也。
同裡奚生本舊家子,成童有聲庠序。
幼失怙恃,而家甚貧,寄居孀妗家,聊藉筆耕糊口。
适園花木極盛,每春花開,公必招客宴飲,賦詩為樂。
知名之士,靡不畢至。
嘗賦白牡丹詩,惟生四首稱最,中有四聯雲:“最好文章惟本色,是真富貴不繁華;美人原不須修飾,名士由來要率真。
宜主淡妝脂不腳,太真新浴玉偏溫。
風暖膩融瑤島雪,月明濃簇玉田煙。
”尤為公所歎賞,顧謂座客曰:“諸公所作固佳,如奚生蘊藉風流,别有寄托,未免推倒一時豪傑矣。
”座客唯唯,佥謝不及。
宴罷,公以諸詩付姮兒甲乙,姮兒周覽一過,亦拔生詩獨冠一軍,笑謂公曰:“此生的是金華殿中人,安有吐屬名隽如此而長貧賤者?”公亦微笑首肯。
自是憫生窮困,不時助以膏火,陰有東床之意。
以凡事皆決于夫人,不敢遽宣于口,意俟奚生科名小就再議。
姮兒雅窺公意,亦殊以為不謬;故每公欲周濟生時,必慫恿而贊成之。
公幼子年十三,方攻舉業,苦無良師,欲延奚生課讀,而嫌其年太少,商之姮兒。
姮兒笑曰:“昔項橐七歲為聖人師,奚生長于項橐多多矣。
況吾弟非聖人比乎,有何不可?”公笑曰:“諾。
”遂延奚生課其幼子。
初,姮兒第知生才,而未見其貌。
家塾在适園外西偏,姮兒繡樓傍适園東角。
生課讀之暇,恒攜公子來園閑眺。
姮兒自樓窗窺之,見生儀容俊偉,舉止不俗,心益喜。
生固早耳姮兒才貌雙絕,又聞其評詩及慫恿之言,竊幸此身得一知己,我不可以負之。
又念一寒至此,豈能妄觊系援?繼又歎曰:“此生不娶姮兒,甯終鳏耳!有志者事竟成,彼劉文叔豈非人哉。
” 同邑大冢宰某公,與公同年登第,權勢赫赫,震耀朝野。
公鄙其為人,交殊淡漠。
其子某甲以蔭典得指揮千戶,家居,假父勢魚肉鄉裡,人多側目。
甲以喪偶托媒求姮兒為繼室,公雅不欲;商之夫人,夫人歆其富貴,極口允諾。
公争之曰:“甲雖一時富貴,其所行事,恐終難免于禍。
”夫人怒曰:“甲與汝無仇,何得信口詛咒?且姮兒日長,似此門第錯過,更許誰耶?”公曰:“奚生年少多才,定不久于貧賤,吾意欲将姮兒妻之可乎?”夫人唾其面曰:“汝莐也耶?将愛女給乞丐,豈不畏顯者笑耶?吾志已決,汝休饒舌。
”遂将姮兒許字某甲;以公有欲妻奚生之說,恐留奚生,有礙女聲名,翌日遂辭奚生去。
公無可如何,惟有垂頭浩歎而已。
奚生即辭公出,仍住孀妗家。
知姮兒已字某甲,頓觖所望;鎮日喃喃呓語,如失魂魄,眠食俱廢。
妗固無子,将依生以終。
見生病狀,殊切憂慮,不時就問所苦。
生日加劇,自恐不起,遂将病源,備告妗氏,且謂:“此生不一見姮兒,死不瞑日。
”妗慰之曰:“兒勿妄想。
彼既字某甲,并世簪纓,豈複垂念寒?。
以甥才華,何患不發迹? 他日苟得志,又何患無美婦人哉?”生搖首曰:“妗言非也,姮兒我知己,非世俗巾帼可比。
彼若知兒病,必蒙垂憫。
但苦無人為通消息耳。
”姮兒之乳母王媪,與妗比鄰,素甚契洽。
聞生病,間來省問;妗不得已,以生所語告媪。
媪歎曰:“以汝家郎君配我家小娘子,大好事耳。
夫人愦愦貪富貴,許某公子,以鳳偶雞,誠可惜!妗不知我家小娘子,亦非尋常人物,此段姻緣,甚非所樂。
容老婦見時試以郎君言告之。
倘蒙垂憫,未可知;然不敢必也。
可慰郎君,勿自苦,老婦自有以報命。
”妗稱謝,堅托而别。
姮兒知奚生因己辭去,心殊不忍,又知夫人已将己許某甲為繼室。
稔知甲固纨袴惡少,自念終身失所托,意忽忽不樂。
某甲喜聘姮兒,早涎其美,以中饋需人為詞,親迎之期甚迫;委禽納采,備極豐腆。
夫人大喜,日督趣姮兒檢點汝奁。
姮兒本系愛女,一言一笑,皆能博堂上歡;近忽神情懶惰,日複一日,慚難蝭持,夫人頗深詫異。
乃命之曰:“男婚女嫁,人之大倫也。
我為汝擇配不易,今幸許某公子。
此邑中第一等大紳士,其父氣焰炙手可熱,朝廷向用方殷,指日可望枚蔔。
不似汝父,老不長進,但圖逸樂,遽爾乞休。
即論某公子家道,豈止百萬!汝嫁去便督家政,一呼百諾。
似此大富貴,何尚郁郁不樂耶?若難舍我二老,幸在同邑,時可見而。
為汝計,當無不樂也。
汝日來歡少愁多,我殊不解,豈需何衣物而赧于啟齒耶?盍為我言之。
”姮兒不答。
再三研诘,卒颦眉不發一語。
夫人無奈,隻得曲意谕慰而去。
他日姮兒晨起較遲,尚未曉妝,侍兒為具早膳,悉卻勿用。
蓬頭對鏡,脈脈若有所思。
王媪适至,驚曰:“幾日未見娘子,何忽清瘦若此?”姮兒歎曰:“我亦不解何忽若此,但覺此心毫無生人之樂。
古人有言:憂能傷人。
我其不能久于人世矣,奈何?”王媪曲為勸慰,因笑謂曰:“可賀!娘子喜期已近;某公子是吾邑第一等人家,指日娘子過門,榮華富貴,享用不荊不知老婦登門,尚可望見顔色否也?”姮兒不待言畢,即正色側身向壁,怒容可掬。
王媪自知失言,默坐移時,又問:“近日可否遊園?園中有何花開?曾作詩詞否?作畫否?彈琴否?”姮兒但搖頭不語,色稍霁。
媪因言昨有某秀才攜一古琴,玉轸金徽,據稱是甚管夫人舊物,腹并有善畫馬之趙孟瞓手刻多字。
央老婦攜至貴宅求售,以其索價太昂,又恐損壞,難以賠償,故未将來。
姮兒笑曰:“姆無論如何,早晚能将來一看否?”媪笑曰:“可。
”因稱綵走近姮兒身旁,低聲笑曰:“尚有一可笑事,容寬老婦罪,方敢陳說,願聞之否?”姮兒笑曰:“有何可笑事,姆試言之,或可破悶,決不汝罪?”媪曰:“可笑奚生的是書癡,不時自說娘子是渠知己,不可負之。
此生除卻娘子,誓不他娶。
前自宅中辭出,渠鎮日如失魂魄,眠食俱廢,看來難以醫治,渠言死不足惜,及生不一見娘子,斷不瞑目。
旁人多斥其妄。
渠泣謂娘子非世俗巾帼可比,若知渠病,必蒙垂憫。
但苦無人為通消息。
老婦憐而多情,給其代為轉達。
天下竟有此種癡情之人,不真令人發笑乎?”姮兒聞之,始則涕淚滿面,繼則吞聲哽咽。
及聞贊其非世俗巾帼可比,卻喜奚生真不愧知己。
平日一片垂憫奚生熱心,不覺一時感觸,幾至放聲痛哭矣。
媪見姮兒此狀,果信奚生之言不謬。
少間姮兒啜泣已,自以羅巾拭淚。
媪複進曰:“奚生如此多情,無怪娘子垂憫。
老婦明日薄暮送琴來,即暫屈奚生僞為奚奴,污面易衣,負琴而至,藉使一見娘子可乎?”姮兒不語,意似首肯。
媪會意,少坐興辭。
姮兒曰:“姆須識之,勿忘明日薄暮務将琴來,切勿失信,勞我盼望!”媪點首者再曰:“諾。
”比歸,具告奚生,生霍然興曰:“我言何如?娘子命我死,且不敢辭,何況奴乎?”日籦,媪令奚生以土污面,衣以須捷,授以琴,負之而趨,俨然奚奴。
由适園入,媪先見姮兒。
問:“琴曾将來也未?”媪點首,招奚生入。
奚生置琴幾上,見姮兒淡妝靓服,病容滿面,而光采照人,罄折欲拜。
姮兒急止之,命坐。
憐其為己,不惜破衣垢面,不禁雙淚承睫;顧素性英爽,尋即收淚,笑謂生曰:“君之癡情,妾已盡知之矣。
以君之才,甯長貧賤?天下美人,勝于妾者甚多,何患不有嘉偶?妾自知薄命,日來心緒惡劣,慵如中酒,病頗綿胣,其不能久于人世也必矣。
君幸努力自愛,好自為之,何必抵死與人争骷髅哉?”生聽姮兒言,淚下涔涔,方欲有言,忽侍兒報夫人至。
姮兒大驚,急匿生複室中,自扶王媪出戶相迎。
夫人問幾上何來一琴?姮兒謂是王媪将來求售者,彼稱是管夫人舊物,兒尚未審定。
夫人命将宋錦弢解開,就燭下谛審,見金徽玉轸,斷紋甚好。
又視其腹镌隸書兩行雲:“翳龍門兮無枝,妃玉轸兮冰絲;與子期兮靜好,偕百年兮友之。
”旁行楷書署款雲:“皇慶元年中秋,天水子昂為仲姬夫人銘于漚波館。
”夫人贊曰:“銘字刻手俱好,的是魏公舊物無疑。
魏公人品雖不免後人訾議,然究不愧一代才人。
此物可留為妝奁之助,願吾兒他日能效魏公夫婦足矣。
”顧謂王媪:“索價幾何?我處付給。
”媪笑曰:“諾。
”夫人又與姮兒哓哓絮語,久之始去。
漏已初下,宅門前後盡頲。
姮兒問王媪:“奚生在此,将焉置之?”媪曰:“事已如此,娘子不用憂慮,可暫藏婢女房中,老婦再伺隙攜出。
”姮兒無奈,隻得命諸婢同伴己宿,即以婢房暫置奚生。
姮兒待侍女素寬,諸婢樂為之用,凡事多不回避。
時公冢子已由詞館晉大司成,遠官京郏聞妹已字某甲,心殊不慊。
素敦友愛,又以妹系兩親愛女,特遣妻杜氏歸,為妹料理嫁事。
杜本岐公嫡裔,明察剛斷,勝于男子。
到家數日,見姮兒情狀,心竊詫異。
又聞某甲所為多不法,亦甚腹非翁姑鹵莽錯配。
偶至姮兒處,适奚生在婢房。
開半窗外窺;見杜至,遽掩其窗。
杜眼明,已瞥見之。
默謂姮兒素讀書,以節義自許。
何忽有此暧昧事?殊切驚疑。
姮兒素與杜極相得,見杜至,立身含笑。
杜執手慰問:“近日眠食如何?”姮兒笑曰:“不過爾爾。
”杜見王媪笑曰:“我家小姑子好期在迩,未免難舍兩大人膝下。
汝來作伴解悶,亦大好,”姮笑曰:“唯唯。
”杜見房中圖書滿架,案上一帙,恰是姮兒以烏絲闌手寫蠅頭小楷。
自選唐人樂府,内夾近作一首,是拟李長吉《宮娃歌》。
并次原韻雲:“捧心一顧粉黛空,先施要寵壓六宮;凝脂中酒白玉暖,莺兒教歌蝶拍闆。
歡娛不足忘朝昏,纖纖新月愁眉痕!煙波一舸誰曾見,好事誣同賦感甄。
滿溪香水枯春渚,響屜廊荒草鋪路。
不如老浣越中紗,白頭不到吳中去。
”杜氏閱畢,又信手一翻,是張文昌《節婦吟》,見通首丹黃。
起四句密圈,上二句旁評雲:“既知有失,似可不贈珠矣。
偏贈珠以表其情。
可謂癡絕。
然不可不謂知己。
” 下二句旁評雲:“既知有失,似可不接珠矣。
乃感其纏綿之意,暫且系之。
可見人生不外一情。
雖節婦一時亦難恝然拒絕,亦以知己難得也。
”中四句單圈旁評雲:“四句湊泊無理,良人既非庸流,尚貪與人絮語,有愧羅敷多矣。
”末二句密圈旁評雲:“賴有此耳,馬到懸崖,不得不勒,然亦無可奈何時也。
”總評雲:“此婦已嫁,猶與外人殷殷通詞,将置良人于何地?作者且以節字标目,可見古人之恕嘗見。
世有男才女貌,往往限于門第,而不能如願者,處此境地,尤要确有把持。
所謂發乎情,止乎禮義也。
司業此詩,大約有為而言,究不可以為訓。
” 杜氏讀所拟近作,并細味評語;見姮兒立論正大,當不至于苟且,因借以諷之曰:“适讀賢妹大作,為先施翻案極妙,不知果有說乎?”姮兒笑曰:“據《春秋》三傳、《國語》,先施本不知所終,以有裹鸱夷沉江之說,後人便附會偕鸱夷泛五湖矣。
即《洛神賦》而論,不過陳思脫胎宋玉《神女》、《好色》等賦,偶爾遣興。
留枕之說,荒謬不經。
考阿甄與陳思年齒懸殊,況魏文猜忌異常,陳思避嫌不暇,敢賦感甄乎?才人信口雌黃,可恨可畏!然二人亦自有暇可摘,如先施果是範大夫妻,即不當再事吳王;阿甄既為袁婦,即不當再适曹氏。
大抵女子須要守禮謹嚴,稍失防檢,即不免後人唐突,是不可以不慎!” 杜氏聽姮兒所論,殊深欣佩,因又謂:“賢妹大作,命意之旨既聞命矣,敢問所評《節婦吟》,文昌以節許之名,果能稱實乎?”姮兒笑曰:“此婦妙在多悄而不肯失身,守得身住,便是守得節祝”曰:“然則古人所謂内言不出,外言不入;以此婦律之,毋乃過乎?”曰:“此為泛泛者言之也。
若彼此亦既觏止,兩相慕悅;外言無翼自能飛入,内言無翼自能飛出。
大抵聲應氣求,直如好友;雖男女異體,亦各忘形。
既占同心,即期聚首;情之所鐘,真如針芥相投。
固結莫解,并非貪人欲之私賤等淫奔也。
即有時情不能禁,偶越範圍,必須用力操持,謹守分際。
昕夕觌面,俨對大賓。
偶一失足,男則狂且,女則蕩婦。
老子雲:‘不見所欲,則其心不亂。
’是不可不慎而又慎也。
”杜氏聽姮兒所言,已窺大意,不禁默默歎惋。
乃屏去侍女,悄謂姮兒曰:“賢妹好期已近,非愚嫂妄論,兩大人擇婿未免太失檢察。
奈何?”姮兒聞之,淚下如雨。
杜慰之曰:“賢妹不必傷感。
如何斡旋,愚嫂必肯效力!”姮兒見杜氏直抉其隐,默自驚異,不覺紅暈兩頰,益增悲哽。
杜曲為勸慰,笑曰:“愚嫂歸來,俗冗紛糾,家中房舍多未能到,未識賢妹住屋共幾楹也?”姮兒謂卧房及婢女所居共八楹。
杜氏故左右周覽,信步至婢房前,反手試搴其帷,蓦見奚生,大驚。
回首問姮兒,此何人也?姮兒以杜前言有因,意已罄悉底蘊,當不媒蘖,乃腼腆直答曰:“此奚生也。
”并具告崖末。
且謂:“住此業經三口,無隙可出;如有苟且,神明共殛,惟嫂氏察之!”杜氏習聞奚生之才,及詳度其儀容舉止,的是不凡。
默歎姮兒鑒賞有真,又恐因羞緻變,乃慰之曰:“賢妹獨具特識,如欲締逑好,久留在此,究非善策。
宜速為計。
”姮兒含羞答曰:“妹方寸已亂,惟嫂所命。
”杜知姮兒之意已決,素稔王媪是姮兒心腹。
獨召媪至,附耳授計,趣其速歸。
又正色謂奚生曰:“妾為君事,煞費經營,君宜努力進取,為閨中人生色,切勿有負。
”奚生感泣再拜,指天信誓。
漏初下,杜計王媪已将車至,預遣去适園紀綱人等,悉召姮兒身旁妪婢至己房中。
命姮兒結束,略帶金珠钗飾,由适園與奚生偕遁。
姮兒故有四婢,長名木雞,年十四,日聽眉語,素解主人意,亦命俱去。
又以千金付王媪,留為二人食用之資。
杜一一處分已,攜姮兒手,叮咛贈語,姮兒揮淚,裣衽再拜而别。
一時竟無一人知者。
漏二下,杜命稽察門戶,嚴加頲鍵。
漏三下,忽報姮兒住房火起,俄頃烈焰熾天,舉室驚慌,群争撲滅,而八楹已成灰燼。
幸間架不與他屋毗連,尚未延燒别院;惟姮兒未曾拯出,木雞屍亦俱毀。
公與夫人悲恸欲絕,杜氏再三勸慰,乃已。
某甲方準備親迎,忽得此信,大失所望,日惟沈溺勾欄,藉以排解。
亡何,而東樓之禍作矣。
初,某甲藉父勢,在鄉何惡不作。
曾直指使者巡方過此,叩馬鳴冤者數百人。
直指素有包老之稱,閱詞大怒,據實一一封章入告,并劾其父納賄鬻爵數條,确有佐證。
朝廷震怒,即日降旨,削其父子爵,遠戍煙瘴充軍,沿途不得逗留。
所有家産,一概籍沒入官。
某甲在路,惡創潰發,尋斃。
冢宰公老年恸子,兼以跋涉勞頓,未幾亦殒。
一家竟無噍類矣。
姮兒既偕奚生出亡,自攜木雞,與王媪在窮鄉買屋一所,竹籬茅舍,荊布自甘。
王媪僞稱為甥女,見者但詫其美,而不知其為女公子也。
奚生仍居妗氏家,偶來與姮兒相見;親如兄弟,敬如朋友,一言不敢狎亵。
以感姮兒知已,惟恐有負;下帷攻苦,連戰俱捷。
廷試得館選,授翰林院編修,乞假回籍完姻。
是科主試官六人,公冢子已晉少宰預焉。
以與奚生同裡,谒見時倍覺親洽,聞公舊有東床意,未免振觸同懷之情。
悼念亡妹薄命慘死,又念某
年方十歲,有尼乞食于鋒舍,見隐娘,悅之,雲:“問押衙乞取此女教。
”鋒大怒,叱尼。
尼曰:“任押衙鐵櫃中盛,亦須偷去矣。
”及夜,果失隐娘所向。
鋒大驚駭。
令人搜尋,曾無影響。
父母每思之,相對涕泣而已。
後五年,尼送隐娘歸,告鋒曰:“教已成矣,子卻領齲”尼欻亦不見。
一家悲喜,問其所學。
曰:“初但讀經念咒,餘無他也。
”鋒不信,懇诘。
隐娘曰:“真說又恐不信,如何?”鋒曰:“但真說之。
”曰:“隐娘初被尼挈,不知行幾裡。
及明,至大石穴之嵌空,數十步寂無居人。
猿狖極多,松蘿益邃。
已有二女。
亦各十歲。
皆聰明婉麗,不食,能于峭壁上飛走,若捷猱登木,無有蹶失。
尼與我藥一粒,兼令長執寶劍一口,長二尺許,鋒利吹毛,令專刂逐二女攀緣,漸覺身輕如風。
一年後,刺猿狖百無一失。
後刺虎豹,皆決其首而歸。
三年後能飛,使刺鷹隼,無不中。
劍之刃漸減五寸,飛禽遇之,不知其來也。
至四年,留二女守穴。
挈我于都市,不知何處也。
指其人者,一一數其過,曰:‘為我刺其首來,無使知覺。
定其膽,若飛鳥之容易也。
’受以羊角匕首,刀廣三寸,遂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見。
以首入囊,返主人舍,以藥化之為水。
五年,又曰:‘某大僚有罪,無故害人若幹,夜可入其室,決其首來。
’又攜匕首入室,度其門隙無有障礙,伏之梁上。
至暝,持得其首而歸。
尼大怒曰:‘何太晚如是?’某雲:‘見前人戲弄一兒,可愛,未忍便下手。
’尼叱曰:‘已後遇此輩,先斷其所愛,然後決之。
’某拜謝。
尼曰:‘吾為汝開腦後,藏匕首而無所傷,用即抽之。
’曰:‘汝術已成,可歸家。
’遂送還,雲:‘後二十年,方可一見。
’”鋒聞語甚懼。
後遇夜即失蹤,及明而返。
鋒已不敢诘之。
因茲亦不甚憐愛。
忽值磨鏡少年及門,女曰:“此人可與我為夫。
”白父,父不敢不從,遂嫁之。
其夫但能淬鏡,餘無他能。
父乃給衣食甚豐。
外室而居。
數年後,父卒。
魏帥稍知其異,遂以金帛署為左右吏。
如此又數年,至元和間,魏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協,使隐娘賊其首。
隐娘辭帥之許。
劉能神算,已知其來。
召衙将,令來日早至城北,候一丈夫、一女子各跨白黑衛至門,遇有鵲前噪,丈夫以弓彈之不中,妻奪夫彈,一丸而斃鵲者,揖之雲:“吾欲相見,故遠相祗迎也。
”衙将受約束。
遇之,隐娘夫妻曰:“劉仆射果神人。
不然者,何以洞吾也。
願見劉公。
”劉勞之。
隐娘夫妻拜曰:“合負仆射萬死。
” 劉曰:“不然,各親其主,人之常事。
魏令與許何異。
願請留此,勿相疑也。
”隐娘謝曰:“仆射左右無人,願舍彼而就此,服公神明也。
”知魏帥之不及劉。
劉問其所須。
曰:“每日隻要錢二百文足矣。
”乃依所請。
忽不見二衛所之,劉使人尋之,不知所向。
後潛收布囊中,見二紙衛,一黑一白。
後月餘,白劉曰:“彼未知住,必使人繼至。
今宵請剪發,系之以紅绡,送于魏帥枕前,以表不回。
”劉聽之。
至四更,卻返曰:“送其信了。
後夜必使精精兒來殺某及賊仆射之首。
此時亦萬計殺之。
乞不憂耳。
”劉豁達大度,亦無畏色。
是夜明燭,半宵之後,果有二幡子,一紅一白,飄飄然如相擊于床四隅。
良久,見一人望空而踣,身首異處。
隐娘亦出曰:“精精兒已斃。
” 拽出于堂之下,以藥化為水,毛發不存矣。
隐娘曰:“後夜當使妙手空空兒繼至。
空空兒之神術,人莫能窺其用,鬼莫能蹑其蹤,能從空虛而入冥,善無形而滅影。
隐娘之藝,故不能造其境。
此即系仆射之福耳。
但以于阗玉周其頸,擁以衾,隐娘當化為蠛蠓,潛入仆射腸中聽伺,其餘無逃避處。
”劉如言。
至三更,瞑目未熟,果聞項上铿然,聲甚厲。
隐娘自劉口中躍出,賀曰:“仆射無患矣。
此人如俊鹘,一抟不中,即翩然遠逝,恥其不中,才未逾一更,已千裡矣。
”後視其玉,果有匕首劃處,痕逾數分。
自此劉轉厚禮之。
自元和八年,劉自許入觐,隐娘不願從焉。
雲:“自此尋山水訪至人,但乞一虛給與其夫。
”劉如約,後漸不知所之。
及劉薨于統軍,隐娘亦鞭驢而一至京師樞前,恸哭而去。
開成年,昌裔子縱除陵州刺史,至蜀棧道,遇隐娘,貌若當時。
甚喜相見,依前跨白衛如故。
語縱曰:“郎君大災,不合适此。
”出藥一粒,令縱喬之。
雲:“來年火急抛官歸洛,方脫此禍,吾藥力隻保一年患耳。
”縱亦不甚信。
遺其缯彩,隐娘一無所受,但沉醉而去。
後一年,縱不休官,果卒于陵州。
自此無複有人見隐娘矣。
姮兒 明季,東越尚書某公,年六十乞休歸。
築适園于鑒湖之濱,亭台池沼與平泉綠野比勝。
有女素娴,以中秋生,小字姮兒,姿妍性慧,公所鐘愛。
垂髫自課讀書,通曉翰墨;惟選婿綦苛,故及笄猶未字也。
同裡奚生本舊家子,成童有聲庠序。
幼失怙恃,而家甚貧,寄居孀妗家,聊藉筆耕糊口。
适園花木極盛,每春花開,公必招客宴飲,賦詩為樂。
知名之士,靡不畢至。
嘗賦白牡丹詩,惟生四首稱最,中有四聯雲:“最好文章惟本色,是真富貴不繁華;美人原不須修飾,名士由來要率真。
宜主淡妝脂不腳,太真新浴玉偏溫。
風暖膩融瑤島雪,月明濃簇玉田煙。
”尤為公所歎賞,顧謂座客曰:“諸公所作固佳,如奚生蘊藉風流,别有寄托,未免推倒一時豪傑矣。
”座客唯唯,佥謝不及。
宴罷,公以諸詩付姮兒甲乙,姮兒周覽一過,亦拔生詩獨冠一軍,笑謂公曰:“此生的是金華殿中人,安有吐屬名隽如此而長貧賤者?”公亦微笑首肯。
自是憫生窮困,不時助以膏火,陰有東床之意。
以凡事皆決于夫人,不敢遽宣于口,意俟奚生科名小就再議。
姮兒雅窺公意,亦殊以為不謬;故每公欲周濟生時,必慫恿而贊成之。
公幼子年十三,方攻舉業,苦無良師,欲延奚生課讀,而嫌其年太少,商之姮兒。
姮兒笑曰:“昔項橐七歲為聖人師,奚生長于項橐多多矣。
況吾弟非聖人比乎,有何不可?”公笑曰:“諾。
”遂延奚生課其幼子。
初,姮兒第知生才,而未見其貌。
家塾在适園外西偏,姮兒繡樓傍适園東角。
生課讀之暇,恒攜公子來園閑眺。
姮兒自樓窗窺之,見生儀容俊偉,舉止不俗,心益喜。
生固早耳姮兒才貌雙絕,又聞其評詩及慫恿之言,竊幸此身得一知己,我不可以負之。
又念一寒至此,豈能妄觊系援?繼又歎曰:“此生不娶姮兒,甯終鳏耳!有志者事竟成,彼劉文叔豈非人哉。
” 同邑大冢宰某公,與公同年登第,權勢赫赫,震耀朝野。
公鄙其為人,交殊淡漠。
其子某甲以蔭典得指揮千戶,家居,假父勢魚肉鄉裡,人多側目。
甲以喪偶托媒求姮兒為繼室,公雅不欲;商之夫人,夫人歆其富貴,極口允諾。
公争之曰:“甲雖一時富貴,其所行事,恐終難免于禍。
”夫人怒曰:“甲與汝無仇,何得信口詛咒?且姮兒日長,似此門第錯過,更許誰耶?”公曰:“奚生年少多才,定不久于貧賤,吾意欲将姮兒妻之可乎?”夫人唾其面曰:“汝莐也耶?将愛女給乞丐,豈不畏顯者笑耶?吾志已決,汝休饒舌。
”遂将姮兒許字某甲;以公有欲妻奚生之說,恐留奚生,有礙女聲名,翌日遂辭奚生去。
公無可如何,惟有垂頭浩歎而已。
奚生即辭公出,仍住孀妗家。
知姮兒已字某甲,頓觖所望;鎮日喃喃呓語,如失魂魄,眠食俱廢。
妗固無子,将依生以終。
見生病狀,殊切憂慮,不時就問所苦。
生日加劇,自恐不起,遂将病源,備告妗氏,且謂:“此生不一見姮兒,死不瞑日。
”妗慰之曰:“兒勿妄想。
彼既字某甲,并世簪纓,豈複垂念寒?。
以甥才華,何患不發迹? 他日苟得志,又何患無美婦人哉?”生搖首曰:“妗言非也,姮兒我知己,非世俗巾帼可比。
彼若知兒病,必蒙垂憫。
但苦無人為通消息耳。
”姮兒之乳母王媪,與妗比鄰,素甚契洽。
聞生病,間來省問;妗不得已,以生所語告媪。
媪歎曰:“以汝家郎君配我家小娘子,大好事耳。
夫人愦愦貪富貴,許某公子,以鳳偶雞,誠可惜!妗不知我家小娘子,亦非尋常人物,此段姻緣,甚非所樂。
容老婦見時試以郎君言告之。
倘蒙垂憫,未可知;然不敢必也。
可慰郎君,勿自苦,老婦自有以報命。
”妗稱謝,堅托而别。
姮兒知奚生因己辭去,心殊不忍,又知夫人已将己許某甲為繼室。
稔知甲固纨袴惡少,自念終身失所托,意忽忽不樂。
某甲喜聘姮兒,早涎其美,以中饋需人為詞,親迎之期甚迫;委禽納采,備極豐腆。
夫人大喜,日督趣姮兒檢點汝奁。
姮兒本系愛女,一言一笑,皆能博堂上歡;近忽神情懶惰,日複一日,慚難蝭持,夫人頗深詫異。
乃命之曰:“男婚女嫁,人之大倫也。
我為汝擇配不易,今幸許某公子。
此邑中第一等大紳士,其父氣焰炙手可熱,朝廷向用方殷,指日可望枚蔔。
不似汝父,老不長進,但圖逸樂,遽爾乞休。
即論某公子家道,豈止百萬!汝嫁去便督家政,一呼百諾。
似此大富貴,何尚郁郁不樂耶?若難舍我二老,幸在同邑,時可見而。
為汝計,當無不樂也。
汝日來歡少愁多,我殊不解,豈需何衣物而赧于啟齒耶?盍為我言之。
”姮兒不答。
再三研诘,卒颦眉不發一語。
夫人無奈,隻得曲意谕慰而去。
他日姮兒晨起較遲,尚未曉妝,侍兒為具早膳,悉卻勿用。
蓬頭對鏡,脈脈若有所思。
王媪适至,驚曰:“幾日未見娘子,何忽清瘦若此?”姮兒歎曰:“我亦不解何忽若此,但覺此心毫無生人之樂。
古人有言:憂能傷人。
我其不能久于人世矣,奈何?”王媪曲為勸慰,因笑謂曰:“可賀!娘子喜期已近;某公子是吾邑第一等人家,指日娘子過門,榮華富貴,享用不荊不知老婦登門,尚可望見顔色否也?”姮兒不待言畢,即正色側身向壁,怒容可掬。
王媪自知失言,默坐移時,又問:“近日可否遊園?園中有何花開?曾作詩詞否?作畫否?彈琴否?”姮兒但搖頭不語,色稍霁。
媪因言昨有某秀才攜一古琴,玉轸金徽,據稱是甚管夫人舊物,腹并有善畫馬之趙孟瞓手刻多字。
央老婦攜至貴宅求售,以其索價太昂,又恐損壞,難以賠償,故未将來。
姮兒笑曰:“姆無論如何,早晚能将來一看否?”媪笑曰:“可。
”因稱綵走近姮兒身旁,低聲笑曰:“尚有一可笑事,容寬老婦罪,方敢陳說,願聞之否?”姮兒笑曰:“有何可笑事,姆試言之,或可破悶,決不汝罪?”媪曰:“可笑奚生的是書癡,不時自說娘子是渠知己,不可負之。
此生除卻娘子,誓不他娶。
前自宅中辭出,渠鎮日如失魂魄,眠食俱廢,看來難以醫治,渠言死不足惜,及生不一見娘子,斷不瞑目。
旁人多斥其妄。
渠泣謂娘子非世俗巾帼可比,若知渠病,必蒙垂憫。
但苦無人為通消息。
老婦憐而多情,給其代為轉達。
天下竟有此種癡情之人,不真令人發笑乎?”姮兒聞之,始則涕淚滿面,繼則吞聲哽咽。
及聞贊其非世俗巾帼可比,卻喜奚生真不愧知己。
平日一片垂憫奚生熱心,不覺一時感觸,幾至放聲痛哭矣。
媪見姮兒此狀,果信奚生之言不謬。
少間姮兒啜泣已,自以羅巾拭淚。
媪複進曰:“奚生如此多情,無怪娘子垂憫。
老婦明日薄暮送琴來,即暫屈奚生僞為奚奴,污面易衣,負琴而至,藉使一見娘子可乎?”姮兒不語,意似首肯。
媪會意,少坐興辭。
姮兒曰:“姆須識之,勿忘明日薄暮務将琴來,切勿失信,勞我盼望!”媪點首者再曰:“諾。
”比歸,具告奚生,生霍然興曰:“我言何如?娘子命我死,且不敢辭,何況奴乎?”日籦,媪令奚生以土污面,衣以須捷,授以琴,負之而趨,俨然奚奴。
由适園入,媪先見姮兒。
問:“琴曾将來也未?”媪點首,招奚生入。
奚生置琴幾上,見姮兒淡妝靓服,病容滿面,而光采照人,罄折欲拜。
姮兒急止之,命坐。
憐其為己,不惜破衣垢面,不禁雙淚承睫;顧素性英爽,尋即收淚,笑謂生曰:“君之癡情,妾已盡知之矣。
以君之才,甯長貧賤?天下美人,勝于妾者甚多,何患不有嘉偶?妾自知薄命,日來心緒惡劣,慵如中酒,病頗綿胣,其不能久于人世也必矣。
君幸努力自愛,好自為之,何必抵死與人争骷髅哉?”生聽姮兒言,淚下涔涔,方欲有言,忽侍兒報夫人至。
姮兒大驚,急匿生複室中,自扶王媪出戶相迎。
夫人問幾上何來一琴?姮兒謂是王媪将來求售者,彼稱是管夫人舊物,兒尚未審定。
夫人命将宋錦弢解開,就燭下谛審,見金徽玉轸,斷紋甚好。
又視其腹镌隸書兩行雲:“翳龍門兮無枝,妃玉轸兮冰絲;與子期兮靜好,偕百年兮友之。
”旁行楷書署款雲:“皇慶元年中秋,天水子昂為仲姬夫人銘于漚波館。
”夫人贊曰:“銘字刻手俱好,的是魏公舊物無疑。
魏公人品雖不免後人訾議,然究不愧一代才人。
此物可留為妝奁之助,願吾兒他日能效魏公夫婦足矣。
”顧謂王媪:“索價幾何?我處付給。
”媪笑曰:“諾。
”夫人又與姮兒哓哓絮語,久之始去。
漏已初下,宅門前後盡頲。
姮兒問王媪:“奚生在此,将焉置之?”媪曰:“事已如此,娘子不用憂慮,可暫藏婢女房中,老婦再伺隙攜出。
”姮兒無奈,隻得命諸婢同伴己宿,即以婢房暫置奚生。
姮兒待侍女素寬,諸婢樂為之用,凡事多不回避。
時公冢子已由詞館晉大司成,遠官京郏聞妹已字某甲,心殊不慊。
素敦友愛,又以妹系兩親愛女,特遣妻杜氏歸,為妹料理嫁事。
杜本岐公嫡裔,明察剛斷,勝于男子。
到家數日,見姮兒情狀,心竊詫異。
又聞某甲所為多不法,亦甚腹非翁姑鹵莽錯配。
偶至姮兒處,适奚生在婢房。
開半窗外窺;見杜至,遽掩其窗。
杜眼明,已瞥見之。
默謂姮兒素讀書,以節義自許。
何忽有此暧昧事?殊切驚疑。
姮兒素與杜極相得,見杜至,立身含笑。
杜執手慰問:“近日眠食如何?”姮兒笑曰:“不過爾爾。
”杜見王媪笑曰:“我家小姑子好期在迩,未免難舍兩大人膝下。
汝來作伴解悶,亦大好,”姮笑曰:“唯唯。
”杜見房中圖書滿架,案上一帙,恰是姮兒以烏絲闌手寫蠅頭小楷。
自選唐人樂府,内夾近作一首,是拟李長吉《宮娃歌》。
并次原韻雲:“捧心一顧粉黛空,先施要寵壓六宮;凝脂中酒白玉暖,莺兒教歌蝶拍闆。
歡娛不足忘朝昏,纖纖新月愁眉痕!煙波一舸誰曾見,好事誣同賦感甄。
滿溪香水枯春渚,響屜廊荒草鋪路。
不如老浣越中紗,白頭不到吳中去。
”杜氏閱畢,又信手一翻,是張文昌《節婦吟》,見通首丹黃。
起四句密圈,上二句旁評雲:“既知有失,似可不贈珠矣。
偏贈珠以表其情。
可謂癡絕。
然不可不謂知己。
” 下二句旁評雲:“既知有失,似可不接珠矣。
乃感其纏綿之意,暫且系之。
可見人生不外一情。
雖節婦一時亦難恝然拒絕,亦以知己難得也。
”中四句單圈旁評雲:“四句湊泊無理,良人既非庸流,尚貪與人絮語,有愧羅敷多矣。
”末二句密圈旁評雲:“賴有此耳,馬到懸崖,不得不勒,然亦無可奈何時也。
”總評雲:“此婦已嫁,猶與外人殷殷通詞,将置良人于何地?作者且以節字标目,可見古人之恕嘗見。
世有男才女貌,往往限于門第,而不能如願者,處此境地,尤要确有把持。
所謂發乎情,止乎禮義也。
司業此詩,大約有為而言,究不可以為訓。
” 杜氏讀所拟近作,并細味評語;見姮兒立論正大,當不至于苟且,因借以諷之曰:“适讀賢妹大作,為先施翻案極妙,不知果有說乎?”姮兒笑曰:“據《春秋》三傳、《國語》,先施本不知所終,以有裹鸱夷沉江之說,後人便附會偕鸱夷泛五湖矣。
即《洛神賦》而論,不過陳思脫胎宋玉《神女》、《好色》等賦,偶爾遣興。
留枕之說,荒謬不經。
考阿甄與陳思年齒懸殊,況魏文猜忌異常,陳思避嫌不暇,敢賦感甄乎?才人信口雌黃,可恨可畏!然二人亦自有暇可摘,如先施果是範大夫妻,即不當再事吳王;阿甄既為袁婦,即不當再适曹氏。
大抵女子須要守禮謹嚴,稍失防檢,即不免後人唐突,是不可以不慎!” 杜氏聽姮兒所論,殊深欣佩,因又謂:“賢妹大作,命意之旨既聞命矣,敢問所評《節婦吟》,文昌以節許之名,果能稱實乎?”姮兒笑曰:“此婦妙在多悄而不肯失身,守得身住,便是守得節祝”曰:“然則古人所謂内言不出,外言不入;以此婦律之,毋乃過乎?”曰:“此為泛泛者言之也。
若彼此亦既觏止,兩相慕悅;外言無翼自能飛入,内言無翼自能飛出。
大抵聲應氣求,直如好友;雖男女異體,亦各忘形。
既占同心,即期聚首;情之所鐘,真如針芥相投。
固結莫解,并非貪人欲之私賤等淫奔也。
即有時情不能禁,偶越範圍,必須用力操持,謹守分際。
昕夕觌面,俨對大賓。
偶一失足,男則狂且,女則蕩婦。
老子雲:‘不見所欲,則其心不亂。
’是不可不慎而又慎也。
”杜氏聽姮兒所言,已窺大意,不禁默默歎惋。
乃屏去侍女,悄謂姮兒曰:“賢妹好期已近,非愚嫂妄論,兩大人擇婿未免太失檢察。
奈何?”姮兒聞之,淚下如雨。
杜慰之曰:“賢妹不必傷感。
如何斡旋,愚嫂必肯效力!”姮兒見杜氏直抉其隐,默自驚異,不覺紅暈兩頰,益增悲哽。
杜曲為勸慰,笑曰:“愚嫂歸來,俗冗紛糾,家中房舍多未能到,未識賢妹住屋共幾楹也?”姮兒謂卧房及婢女所居共八楹。
杜氏故左右周覽,信步至婢房前,反手試搴其帷,蓦見奚生,大驚。
回首問姮兒,此何人也?姮兒以杜前言有因,意已罄悉底蘊,當不媒蘖,乃腼腆直答曰:“此奚生也。
”并具告崖末。
且謂:“住此業經三口,無隙可出;如有苟且,神明共殛,惟嫂氏察之!”杜氏習聞奚生之才,及詳度其儀容舉止,的是不凡。
默歎姮兒鑒賞有真,又恐因羞緻變,乃慰之曰:“賢妹獨具特識,如欲締逑好,久留在此,究非善策。
宜速為計。
”姮兒含羞答曰:“妹方寸已亂,惟嫂所命。
”杜知姮兒之意已決,素稔王媪是姮兒心腹。
獨召媪至,附耳授計,趣其速歸。
又正色謂奚生曰:“妾為君事,煞費經營,君宜努力進取,為閨中人生色,切勿有負。
”奚生感泣再拜,指天信誓。
漏初下,杜計王媪已将車至,預遣去适園紀綱人等,悉召姮兒身旁妪婢至己房中。
命姮兒結束,略帶金珠钗飾,由适園與奚生偕遁。
姮兒故有四婢,長名木雞,年十四,日聽眉語,素解主人意,亦命俱去。
又以千金付王媪,留為二人食用之資。
杜一一處分已,攜姮兒手,叮咛贈語,姮兒揮淚,裣衽再拜而别。
一時竟無一人知者。
漏二下,杜命稽察門戶,嚴加頲鍵。
漏三下,忽報姮兒住房火起,俄頃烈焰熾天,舉室驚慌,群争撲滅,而八楹已成灰燼。
幸間架不與他屋毗連,尚未延燒别院;惟姮兒未曾拯出,木雞屍亦俱毀。
公與夫人悲恸欲絕,杜氏再三勸慰,乃已。
某甲方準備親迎,忽得此信,大失所望,日惟沈溺勾欄,藉以排解。
亡何,而東樓之禍作矣。
初,某甲藉父勢,在鄉何惡不作。
曾直指使者巡方過此,叩馬鳴冤者數百人。
直指素有包老之稱,閱詞大怒,據實一一封章入告,并劾其父納賄鬻爵數條,确有佐證。
朝廷震怒,即日降旨,削其父子爵,遠戍煙瘴充軍,沿途不得逗留。
所有家産,一概籍沒入官。
某甲在路,惡創潰發,尋斃。
冢宰公老年恸子,兼以跋涉勞頓,未幾亦殒。
一家竟無噍類矣。
姮兒既偕奚生出亡,自攜木雞,與王媪在窮鄉買屋一所,竹籬茅舍,荊布自甘。
王媪僞稱為甥女,見者但詫其美,而不知其為女公子也。
奚生仍居妗氏家,偶來與姮兒相見;親如兄弟,敬如朋友,一言不敢狎亵。
以感姮兒知已,惟恐有負;下帷攻苦,連戰俱捷。
廷試得館選,授翰林院編修,乞假回籍完姻。
是科主試官六人,公冢子已晉少宰預焉。
以與奚生同裡,谒見時倍覺親洽,聞公舊有東床意,未免振觸同懷之情。
悼念亡妹薄命慘死,又念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