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鼓聲四動。
姥訪其居遠近。
生绐之曰:“在延平門外數裡。
”冀其遠而見留也。
姥曰:“鼓已發矣。
當速歸,無犯禁。
”生曰:“幸接歡笑,不知日之雲夕。
道裡遼闊,城内又無親戚。
将若之何?”娃曰:“不見責僻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
”生數目姥。
姥曰:“唯唯。
”生乃召其家僮,持雙缣,請以備一宵之馔。
娃笑而止之曰:“賓主之儀,且不然也。
今夕之費,願以貧窭之家,随其粗粝以進之。
其餘以俟他辰。
”固辭,終不許。
俄徒坐西堂,帏幕簾榻,煥然奪目;妝奁衾枕,亦皆侈麗。
乃張燭進馔,品味甚盛。
徹馔,姥起。
生娃談話方切,诙諧調笑,無所不至。
生曰:“前偶過卿門,遇卿适在屏間。
厥後心常勤念,雖寝與食,未嘗或舍。
”娃答曰:“我心亦如之。
” 生曰:“今之來,非直求居而已,願償平生之志。
但未知命也若何?”言未終,姥至,詢其故,具以告。
姥笑曰:“男女之際,大欲存焉。
情苟相得,雖父母之命,不能制也。
女子固陋,曷足以薦君子之枕席?”生遂下階,拜而謝之曰:“願以己為厮養。
”姥遂目之為郎,飲酣而散。
及旦,盡徒其囊橐,因家于李之第。
自是生屏迹戢身,不複與親知相聞。
日會倡優侪類,狎戲遊宴。
囊中盡空,乃鬻駿乘,及其家童。
歲餘,資财仆馬蕩然。
迩來姥意漸怠,娃情彌笃。
他日,娃謂生曰:“與郎相知一年,尚無孕嗣。
常聞竹林神者,報應如響,将緻薦酹求之,可乎?”生不知其計,大喜。
乃質衣于肆,以各牢醴,與娃同谒祠宇而禱祝焉,信宿而返。
策驢而後,至裡北門,娃謂生曰:“此東轉小曲中,某之姨宅也。
将憩而觐之,可乎?”生如其言。
前行不逾百步,果見一車門。
窺其際,甚弘敞。
其青衣自車後止之曰:“至矣。
”生下,适有一人出訪曰:“誰?”曰:“李娃也。
”乃入告。
俄有一妪至,年可四十餘,與生相迎,曰:“吾甥來否?”娃下車,妪逆訪之曰:“何久疏絕?”相視而笑。
娃引生拜之。
既見,遂偕入西戟門偏院。
中有山亭,竹樹蔥茜,池榭幽絕。
生謂娃曰:“此姨之私策耶?”笑而不答,以他語對。
俄獻茶果,甚珍奇。
食頃,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曰:“姥遇暴疾頗甚,殆不識人。
宜速歸。
”娃謂姨曰:“方寸亂矣。
某騎而前去,當令返乘,便與郎偕來。
”生拟随之。
其姨與侍兒偶語,以手揮之,令生止于戶外,曰:“姥且殁矣。
當與某議喪事以濟其急,奈何遽相随而去?”乃止,共計其兇儀齋祭之用。
日晚,乘不至。
姨言曰:“無複命,何也?郎驟往觇之,某當繼至。
”生遂往,至舊宅,門扃鑰甚密,以泥緘之。
生大駭,诘其鄰入。
鄰人曰:“李本稅此而居,約已周矣。
第主自收。
姥徙居,而且再宿矣。
征徙何處?”曰:“不詳其所。
”生将馳赴宣陽,以诘其姨,日已晚矣,計程不能達。
乃弛其裝服,質馔而食,賃榻而寝。
生恚怒方甚,自昏達旦,目不交睫。
質明,乃策蹇而去。
既至,連扣其扉,食頃無人應。
生大呼數四,有宦者徐出,生遽訪之:“姨氏在乎?” 曰:“無之。
”生曰:“昨幕在此,何故匿之?”訪其誰氏之第。
曰:“此崔尚書宅。
昨者有一人稅此院,雲遲中表之遠至者。
未幕去矣。
”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因返訪布政舊郏邸主哀而進膳。
生怨懑,絕食三日,遘疾甚笃,旬餘愈甚。
邸主懼其不起,徙之于兇肆之中。
綿綴移時,合肆之人共傷歎而互飼之。
後稍愈,杖而能起。
由是兇肆日假之,令執穗帷,獲其直以自給。
累月,漸複壯。
每聽其哀歌,自歎不及逝者,辄嗚咽流涕,不能自止。
歸則效之。
生,聰敏者也。
無何,曲盡其妙,雖長安無有倫比。
初,二肆之傭兇器者,互争勝負。
其東肆車輿皆奇麗,殆不敵,唯哀挽劣焉。
其東肆長知生妙絕,乃醵錢二萬索顧焉。
其黨耆舊,共較其所能者,陰教生新聲,而相贊和。
累旬,人莫知之。
其二肆長相謂曰:“我欲各閱所傭之器于天門街,以較優劣。
不勝者罰直五萬,以備酒馔之用,可乎?”二肆許諾。
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證,然後閱之。
士女大和會,聚至數萬。
于是裡胥告于賊曹,賊曹聞于京尹。
四方之土,盡赴趨焉,巷無居人。
自旦閱之,及亭午,曆舉辇輿威儀之具,西肄皆不勝,師有慚色。
乃置層榻于南隅,有長髯者,擁铎而進,翊衛數人。
于是奮髯揚眉,扼腕頓颡而登,乃歌《白馬》之詞。
恃其夙勝,顧眄左右,旁若無人。
齊聲贊揚之,自以為獨步一時,不可得而屈也。
有頃,東肆長于北隅上設連榻,有烏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謔而至,即生也。
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發調,容若不勝。
乃歌《薤露》之章,舉聲清越。
響振林木,曲度未終,聞者掩泣。
西肆長為衆所诮,益慚恥。
密置所輸之直于前,乃潛遁焉,四坐愕眙,莫之測也。
先是,天子方下诏,俾外方之牧,歲一至阙下,謂之入計。
時也适遇生之父在京師,與同列者易服章竊往觀焉。
有老豎,即生乳母婿也,見生之舉措辭氣,将認之而未敢,乃泫然流涕。
生父驚而诘之。
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
”父曰:“吾子以多财為盜所害,奚至是耶?”言訖,亦泣。
及歸,豎間馳往,訪于同黨曰:“向歌者誰?若斯之妙欤?”皆曰:“某氏之子。
”征其名,且易之矣。
豎凜然大驚;徐往,迫而察之。
生見豎色動,回翔将匿于衆中。
豎遂持其袂曰:“豈非某乎?”相持而泣。
遂載以歸。
至其室,父責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門!何施面目,複相見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去其衣服,以馬鞭鞭之數百。
生不勝其苦而斃。
父棄之而去。
其師命相狎昵者陰随之,歸告同黨,共加傷歎。
令二人赍葦席瘗焉。
至,則心下微溫。
舉之,良久,氣稍通。
因共荷而歸,以葦筒灌勺飲,經宿乃活。
月餘,手足不能自舉。
其楚撻之處皆潰爛,穢甚。
同輩患之,一夕,棄于道周。
行路鹹傷之,往往投其餘食,得以充腸。
十旬,方杖策而起。
被布裘,裘有百結,褴褛如懸鹑。
持一破瓯,巡于闾裡,以乞食為事。
自秋徂冬,夜入于糞壤窟室,晝則周遊廛肆。
一旦大雪,生為凍餒所驅,冒雪而出,乞食之聲甚苦。
聞見者莫不凄恻。
時雪方甚,人家外戶多不發。
至安邑東門,循裡垣北轉第七八,有一門獨啟左扉,即娃之第也。
生不知之,遂連聲疾呼:“饑凍之甚!”音響凄切,所不忍聽。
娃自閣中聞之,謂侍兒曰:“此必生也。
我辯其音矣。
” 連步而出。
見生枯瘠疥厲,殆非人狀。
娃意感焉,乃謂曰:“豈非某郎也?”生憤懑絕倒,口不能言,颔頤而已。
娃前抱其頸,以繡襦擁而歸于西廂。
失聲長恸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絕而複蘇。
姥大駭,奔至,曰:“何也?”娃曰:“某郎。
”姥遽曰:“當逐之。
奈何令至此?”娃斂容卻睇曰:“不然。
此良家子也。
當昔驅高車,持金裝,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蕩荊且互設詭計,舍而逐之,殆非人。
令其失志,不得齒于人倫。
父子之道,天性也。
使其情絕,殺而棄之。
又困踬若此。
天下之人盡知為某也。
生親戚滿朝,一旦當權者熟察其本末,禍将及矣。
況欺天負人,鬼神不,無自贻其殃也。
某為姥子,迨今有二十歲矣。
計其資,不啻直千金。
今姥年六十餘,願計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贖身,當與此子别蔔所詣。
所詣非遙,晨昏得以溫清,某願足矣。
”姥度其志不可奪,因許之。
給姥之餘,有百金。
北隅四五家稅一隙院。
乃與生沐浴,易其衣服;為湯粥,通其腸;次以酥乳潤其髒。
旬餘,方薦水陸之馔。
頭巾履襪,皆取珍異者衣之。
未數月,肌膚稍腴,卒歲,平愈如初。
異時,娃謂生曰:“體已康矣,志已壯矣。
淵思寂慮,默想曩昔之藝業,可溫習乎?”生思之,曰:“十得二三耳。
”娃命車出遊,生騎而從。
至旗亭南偏門鬻墳典之肆,令生揀而市之,計費百金,盡載以歸。
因令生斥棄百慮以志學,俾夜作晝,孜孜。
娃常偶坐,宵分乃寐。
伺其疲倦,即谕之綴詩賦。
二歲而業大就,海内文籍,莫不該覽。
生謂娃曰:“可策名試藝矣。
”娃曰:“未也。
且令精熟,以俟百戰。
”更一年,曰:“可行矣。
”于是遂一上登甲科,聲振禮闱。
雖前輩見其文,罔不斂衽苟羨,願友之而不可得。
娃曰:“未也。
今秀士,苟獲擢一科第,則自謂可以取中朝之顯職,擅天下之美名。
子行穢迹鄙,不侔于他士。
當砻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連衡多士,争霸群英。
” 生由是益自勤苦,聲價彌甚。
其年,遇大比,诏征四方之隽,生應直言極谏科,策名第一,授成都府參軍。
三事以降,皆其友也。
将之官,娃謂生日:“今之複子本軀,某不相負也。
願以殘年,歸養老姥。
君當結媛鼎族,以奉蒸嘗。
中外婚媾,無自黩也。
勉思自愛。
某從此去矣。
”生泣曰:“子若棄我,當自刭以就死。
”娃固辭不從,生勤請彌懇。
娃曰:“送子涉江,至于劍門,當令我回。
”生許諾。
月餘,至劍門。
未及發而除書至,生父由常州诏入,拜成都尹,兼劍南采訪使。
泱辰,父到。
生因投刺,谒于郵亭。
父不敢認,見其祖父官諱,方大驚,命登階,撫背恸哭移時,曰:“吾與爾父子如初。
”因诘其由,具陳其本末。
大奇之,诘娃安在。
曰:“送某至此,當令複還。
”父曰:“不可。
”翌日,命駕與生先之成都,留娃于劍門,築别館以處之。
明日,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備六禮以迎之,遂如秦晉之偶。
娃既備禮,歲時伏臘,婦道甚修,治家嚴整,極為親所眷。
向後數歲,生父母偕殁,持孝甚至。
有靈芝産于倚廬,一穗三秀。
本道上聞。
又有白燕數十,巢其層甍。
天子異之,寵錫加等。
終制,累遷清顯之任。
十年間,至數郡。
娃封汧國夫人。
有四子,皆為大官,其卑者猶為太原尹。
弟兄姻媾皆甲門,内外隆盛,莫之與京。
嗟乎!倡蕩之姬,節行如是,雖古先烈女,不能逾也。
焉得不為之歎息哉!予伯祖嘗牧晉州,轉戶部,為水陸運使。
三任皆與生為代,故谙詳其事。
貞元中,予與隴西公佐話婦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汧國之事。
公佐拊掌竦聽,命予為傳。
乃握管儒翰,疏而存之。
時乙亥歲秋八月,太原白行簡雲。
素娥 宜興吳生,白皙疏秀,玉立亭亭,俨然裙屐少年也。
歲試澄江,寓天甯寺前某吏家。
夜夢女子來,與之缱绻;曉而遺洩,以為夢幻。
次夕複然,異之。
逾夕,留燭以觇其異。
目甫交,覺有人據腹上。
微開目,則一少女,妙曼無俦;啟衾納之,即與縱送。
女若不勝,曰:“狂郎憨猛如是,弱質何堪?”細诘生平,女言為狐,蔣氏素蛾,與君宿緣,願偕終老。
生言家固有妻,恐不相容。
素言無妨。
由是來無虛夕。
談制藝詩文,極有理法;兼長音律,旁涉星蔔諸雜藝。
生出所作,丹黃無不中款。
因勸吳曰:“子非功名中人,多不過掇一芹,惟安樂壽考,可拟散仙,非措大可及也。
”同寓生聞吳室中哝哝與人語,窺之,見與一人坐,排戶入,已失所在。
疑為邪祟,勸令易室,諾之。
是夕女至,曰:“野合胡可久?我将先歸,拜谒太公翁姑,庶不以私奔為人竊笑也。
”遂去。
吳祖,名諸生,年六十餘,适自邑歸,道遇一媪攜女郎,就問吳住址。
翁曰:“此小孫,诘之何為?”妪曰:“息女已字郎君,特送之來拜見尊氏。
翁即太公耶?”翁駭愕,疑孫在郡或有成說,偕歸。
曉之曰:“小孫已娶二年。
我家寒素,不能多添食指,勿自誤。
”妪曰:“稔知君家娘子賢,便為姊妹行,渠侬所願;糟糠荊布,固能甘之。
妾家亦非朝精餐而夕佳肴也。
”促女拜畢,入内見姑嫜,并谒生妻如禮。
妪辭去。
越日送奁具來,滿一室,頗不草草。
媪謂女曰:“好事郎君,我得暇來視汝。
”相向泛瀾而去。
生試畢,歸,入室見女,驚喜交集。
翁擇日為之合卺。
閨房雍睦,志各無他。
無何,同試生以遇女事漸洩于翁。
翁慮為孫患,密召羽流為驅禳計。
素已知之,曰:“我至汝家兩月餘,絲毫未嘗失禮。
翁生平究濂溪之學,世之妖淫狂蠱,枕席間促人壽算者,不知凡幾,翁不能治,乃仇禮法人。
我雖非人,固少娴閨教,長習阃儀,狐而人也,何害?”生以白翁,翁遂安之。
素謂翁曰:“某地一區,賤值可得。
此地葬後,三年可小康,子孫當世科第。
”如言買之,以媪葬焉。
越年春,素盡出簪珥衣飾典質,囑生市木棉。
時棉值極賤,不三月,價頓昂,獲利倍蓰。
自後種植樹藝,皆決于素,居然小阜矣。
女自适吳,未言歸甯,母亦絕不至。
一日,言母将偕諸姊妹自陝來我家,姊姊一人任庖廚,恐不給,合召庖人,分治肴馔。
至期,果有數十人荷羊酒先至,随肩輿數十落庭中,素一一承接。
生從穴窺見少女十餘人,皆珠翠滿頭,列坐喧笑,室中鋪設華煥,非複曩時寒儉。
但聞素母曰:“别後轉食諸女家,翺翔六七剩山川風土之具,暇當為汝述之,可發大噱。
” 正喧笑間,一蒼頭奴奔入告曰:“六姑舉家被雷劫矣!”一麗人即倒地大号,衆皆不歡而散。
次日,素謂生,欲偕歸省視,并唁六姊。
生問途之遠近,素啟箱出二紙鸾,撚之即真,與生各跨其一,振翼入雲。
俄見樓閣數重,一婢在下呼曰:“九姑偕吳官人至矣!”入拜畢,女問六姊所在,曰:“夜來過哀,卧未起。
”令婢導生入廳,事旁舍,囑曰:“倘獨居嫌悶,架上有書可讀,戶後小園請散步也。
”吳飯後,随意抽架上書翻閱,皆黃庭内經,幽奧費解。
入園,花木繁盛,後有一小樓,蹑梯登焉。
樓中悉貯大紅皮箱,不敢啟視,仍下樓出。
次早,母謂曰:“婿凡軀,此間不宜久住,盍即歸?”呼素出,告以故。
素欲六姊同行,媪許之,曰:“乘騎太勞,可由船而去。
”即有兩長鬣奴牽一舟,促登訖,覺風聲出舵中。
素以一手挽帆索,東西但聞轟濤鼓浪聲,須臾抵家。
另辟一室舍其姊。
生妻欲為其弟三郎謀續膠,念甫萌,素已知之,謂曰:“以吾姊視愛弟,才貌相當。
惟六姊自痛婿後,萬念皆灰,久欲入山修道,所以遲遲者,為老母仙去不遠耳。
”生問:“何以得仙?”曰:“異類修真,第一先具仙體。
必覓人世端麗之姿,摹仿想象,數百年而形似,更緻百年而神似,方能脫卻皮囊,遊仙自在。
即狐而論,傳派非一,有正法,有旁門。
得正法者,偷紀同人,積修行滿,自列仙班,若蠱人自利,所獲較速,而得禍亦烈。
”生曰:“子既仙,盍授我真訣?” 曰:“此須有仙骨,否則具有大功德,為諸所欽敬,方可登仙。
子夙世既無道根,又無厚植,豈敢妄授?但能卻病延年,得享修齡足矣。
”後數年,素忽病心痛,轉輾晨夕,竟死。
附葬祖茔。
生年八十餘,強健如少壯人。
有仆赴山東,遇素跨黑衛,從一青衣,問仆主人安否?探懷出包授之曰:“持歸,付汝主。
” 發之,則殓時簪珥也。
蔡筝娘 陳先道,字不矜,南城人。
自桂林罷官歸,過洞庭。
夢彩衣童,自言是洞庭龍子,奉命告:飯勿食蒜韭及犬,後三年當有所遇。
及期六月,在河中幕府,沿檄如商州,道經藍橋驿,夢向所見童執節而來曰:“仙子候君至!”遂導以行,到一處,峻崖峭壁。
童以節扣石壁,聞铿然掣鎖聲。
俄入洞戶,棟宇華煥,金壁絢赫,佳花美木,世所未睹。
稍進,抵中堂,望一麗女,方笄歲,姿态缥缈,宛若神仙中人;正隐幾寫佛書,顧客至,甚喜,相延對席,談說如雲。
陳乘間調之曰:“獨居悶乎?” 笑曰:“神聖無悶。
”既而置酒同飲,累十觞,引生于室。
室中皆錦绮文繡之飾,燒蠟燭大如椽。
女子曰:“人間方酷暑,此處則無暑氣。
”陳但覺清涼加深秋。
女從容言:“吾蔡員外女,今住吉邑,以塵緣未盡,富于春秋。
名嬄,字清娘,小名次心。
幼時善秦筝,父母以其與彭氏女名嫌,更字曰‘筝娘’。
得與君接,幸矣。
君仙材也,但世故膠膠,不容久居此。
” 又言:“司命不欲與君大官,恐複堕落耳。
”因出自玉牌授之,請曰:“君既遊物外,不可無紀。
”陳操筆立成十絕句,其一曰:“玉貌青童洞裡回,洞庭仙子有書催,書詞問我何多事,何不骖鸾早早來?”其二曰:“長恐凡材不合仙,喜逢神女執因緣;雲中隐隐開金鎖,路入麻姑小有天。
”其三曰:“梅石榴花映绮窗,碧芙蓉朵亞銀塘;青鸾不舞蒼虬卧,滿院春風白日長。
”其四曰:“沉沉香霧映房栊,翦翦檐頭盡日風,汗雨頓稀塵慮息,始知身在蕊珠宮。
”其五曰:“老聃西逝即浮屠,莫怪窗間貝葉書,長哂楊妃仙格勢,卻教鹦鹉誦真如。
”其六曰:“當怪樂天長恨詞,钗钿寄語太傷悲;于今始信蓬山上,有憶人間有問時。
”其七曰:“一到仙宮白玉堂,氛氲香澤滿衣裳;非龍非麝非沉水,疑是諸天異國香。
”其八曰:“玉女倚天多喜笑,素娥如月與精神;假饒不許長年住,猶勝人間不遇人。
”其九曰:“瓊漿飲罷日西沉,瞬息觀遊直萬金;塵累滿懷那住得,鳳蕭休作别離音。
”其十曰:“玉水本流三島上,蟠桃生在五雲間;若非此處皆凡猥,劉阮昏迷皆往還。
”寫畢複飲,女命侍兒以蕭度離鳳之曲,曲終而寤,箫聲故在耳,後兩夕,複夢童攜詩牌白曰:“仙子謝君。
玉女即天女也,素娥月精以鬼況甚無味。
劉、阮太真,列仙也,常相往還,君何訾诋之甚?老子為九天最尊,奈何辄斥其名?今為易‘老聃’二字為‘道家’,‘仙格勢’三字為‘苦輕肆’,‘皆凡猥’三字為‘那真實’。
”陳悉依算語,童遂去,且行且言曰:“人間文士輕薄,好譏毀人。
”回頭微笑而去。
自是不複再逢。
陳自作文記其事。
女與陳飲款終宵,曾不及亂,非唐稗說所記諸仙。
此其真玉妃輩乎?
姥訪其居遠近。
生绐之曰:“在延平門外數裡。
”冀其遠而見留也。
姥曰:“鼓已發矣。
當速歸,無犯禁。
”生曰:“幸接歡笑,不知日之雲夕。
道裡遼闊,城内又無親戚。
将若之何?”娃曰:“不見責僻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
”生數目姥。
姥曰:“唯唯。
”生乃召其家僮,持雙缣,請以備一宵之馔。
娃笑而止之曰:“賓主之儀,且不然也。
今夕之費,願以貧窭之家,随其粗粝以進之。
其餘以俟他辰。
”固辭,終不許。
俄徒坐西堂,帏幕簾榻,煥然奪目;妝奁衾枕,亦皆侈麗。
乃張燭進馔,品味甚盛。
徹馔,姥起。
生娃談話方切,诙諧調笑,無所不至。
生曰:“前偶過卿門,遇卿适在屏間。
厥後心常勤念,雖寝與食,未嘗或舍。
”娃答曰:“我心亦如之。
” 生曰:“今之來,非直求居而已,願償平生之志。
但未知命也若何?”言未終,姥至,詢其故,具以告。
姥笑曰:“男女之際,大欲存焉。
情苟相得,雖父母之命,不能制也。
女子固陋,曷足以薦君子之枕席?”生遂下階,拜而謝之曰:“願以己為厮養。
”姥遂目之為郎,飲酣而散。
及旦,盡徒其囊橐,因家于李之第。
自是生屏迹戢身,不複與親知相聞。
日會倡優侪類,狎戲遊宴。
囊中盡空,乃鬻駿乘,及其家童。
歲餘,資财仆馬蕩然。
迩來姥意漸怠,娃情彌笃。
他日,娃謂生曰:“與郎相知一年,尚無孕嗣。
常聞竹林神者,報應如響,将緻薦酹求之,可乎?”生不知其計,大喜。
乃質衣于肆,以各牢醴,與娃同谒祠宇而禱祝焉,信宿而返。
策驢而後,至裡北門,娃謂生曰:“此東轉小曲中,某之姨宅也。
将憩而觐之,可乎?”生如其言。
前行不逾百步,果見一車門。
窺其際,甚弘敞。
其青衣自車後止之曰:“至矣。
”生下,适有一人出訪曰:“誰?”曰:“李娃也。
”乃入告。
俄有一妪至,年可四十餘,與生相迎,曰:“吾甥來否?”娃下車,妪逆訪之曰:“何久疏絕?”相視而笑。
娃引生拜之。
既見,遂偕入西戟門偏院。
中有山亭,竹樹蔥茜,池榭幽絕。
生謂娃曰:“此姨之私策耶?”笑而不答,以他語對。
俄獻茶果,甚珍奇。
食頃,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曰:“姥遇暴疾頗甚,殆不識人。
宜速歸。
”娃謂姨曰:“方寸亂矣。
某騎而前去,當令返乘,便與郎偕來。
”生拟随之。
其姨與侍兒偶語,以手揮之,令生止于戶外,曰:“姥且殁矣。
當與某議喪事以濟其急,奈何遽相随而去?”乃止,共計其兇儀齋祭之用。
日晚,乘不至。
姨言曰:“無複命,何也?郎驟往觇之,某當繼至。
”生遂往,至舊宅,門扃鑰甚密,以泥緘之。
生大駭,诘其鄰入。
鄰人曰:“李本稅此而居,約已周矣。
第主自收。
姥徙居,而且再宿矣。
征徙何處?”曰:“不詳其所。
”生将馳赴宣陽,以诘其姨,日已晚矣,計程不能達。
乃弛其裝服,質馔而食,賃榻而寝。
生恚怒方甚,自昏達旦,目不交睫。
質明,乃策蹇而去。
既至,連扣其扉,食頃無人應。
生大呼數四,有宦者徐出,生遽訪之:“姨氏在乎?” 曰:“無之。
”生曰:“昨幕在此,何故匿之?”訪其誰氏之第。
曰:“此崔尚書宅。
昨者有一人稅此院,雲遲中表之遠至者。
未幕去矣。
”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因返訪布政舊郏邸主哀而進膳。
生怨懑,絕食三日,遘疾甚笃,旬餘愈甚。
邸主懼其不起,徙之于兇肆之中。
綿綴移時,合肆之人共傷歎而互飼之。
後稍愈,杖而能起。
由是兇肆日假之,令執穗帷,獲其直以自給。
累月,漸複壯。
每聽其哀歌,自歎不及逝者,辄嗚咽流涕,不能自止。
歸則效之。
生,聰敏者也。
無何,曲盡其妙,雖長安無有倫比。
初,二肆之傭兇器者,互争勝負。
其東肆車輿皆奇麗,殆不敵,唯哀挽劣焉。
其東肆長知生妙絕,乃醵錢二萬索顧焉。
其黨耆舊,共較其所能者,陰教生新聲,而相贊和。
累旬,人莫知之。
其二肆長相謂曰:“我欲各閱所傭之器于天門街,以較優劣。
不勝者罰直五萬,以備酒馔之用,可乎?”二肆許諾。
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證,然後閱之。
士女大和會,聚至數萬。
于是裡胥告于賊曹,賊曹聞于京尹。
四方之土,盡赴趨焉,巷無居人。
自旦閱之,及亭午,曆舉辇輿威儀之具,西肄皆不勝,師有慚色。
乃置層榻于南隅,有長髯者,擁铎而進,翊衛數人。
于是奮髯揚眉,扼腕頓颡而登,乃歌《白馬》之詞。
恃其夙勝,顧眄左右,旁若無人。
齊聲贊揚之,自以為獨步一時,不可得而屈也。
有頃,東肆長于北隅上設連榻,有烏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謔而至,即生也。
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發調,容若不勝。
乃歌《薤露》之章,舉聲清越。
響振林木,曲度未終,聞者掩泣。
西肆長為衆所诮,益慚恥。
密置所輸之直于前,乃潛遁焉,四坐愕眙,莫之測也。
先是,天子方下诏,俾外方之牧,歲一至阙下,謂之入計。
時也适遇生之父在京師,與同列者易服章竊往觀焉。
有老豎,即生乳母婿也,見生之舉措辭氣,将認之而未敢,乃泫然流涕。
生父驚而诘之。
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
”父曰:“吾子以多财為盜所害,奚至是耶?”言訖,亦泣。
及歸,豎間馳往,訪于同黨曰:“向歌者誰?若斯之妙欤?”皆曰:“某氏之子。
”征其名,且易之矣。
豎凜然大驚;徐往,迫而察之。
生見豎色動,回翔将匿于衆中。
豎遂持其袂曰:“豈非某乎?”相持而泣。
遂載以歸。
至其室,父責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門!何施面目,複相見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去其衣服,以馬鞭鞭之數百。
生不勝其苦而斃。
父棄之而去。
其師命相狎昵者陰随之,歸告同黨,共加傷歎。
令二人赍葦席瘗焉。
至,則心下微溫。
舉之,良久,氣稍通。
因共荷而歸,以葦筒灌勺飲,經宿乃活。
月餘,手足不能自舉。
其楚撻之處皆潰爛,穢甚。
同輩患之,一夕,棄于道周。
行路鹹傷之,往往投其餘食,得以充腸。
十旬,方杖策而起。
被布裘,裘有百結,褴褛如懸鹑。
持一破瓯,巡于闾裡,以乞食為事。
自秋徂冬,夜入于糞壤窟室,晝則周遊廛肆。
一旦大雪,生為凍餒所驅,冒雪而出,乞食之聲甚苦。
聞見者莫不凄恻。
時雪方甚,人家外戶多不發。
至安邑東門,循裡垣北轉第七八,有一門獨啟左扉,即娃之第也。
生不知之,遂連聲疾呼:“饑凍之甚!”音響凄切,所不忍聽。
娃自閣中聞之,謂侍兒曰:“此必生也。
我辯其音矣。
” 連步而出。
見生枯瘠疥厲,殆非人狀。
娃意感焉,乃謂曰:“豈非某郎也?”生憤懑絕倒,口不能言,颔頤而已。
娃前抱其頸,以繡襦擁而歸于西廂。
失聲長恸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絕而複蘇。
姥大駭,奔至,曰:“何也?”娃曰:“某郎。
”姥遽曰:“當逐之。
奈何令至此?”娃斂容卻睇曰:“不然。
此良家子也。
當昔驅高車,持金裝,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蕩荊且互設詭計,舍而逐之,殆非人。
令其失志,不得齒于人倫。
父子之道,天性也。
使其情絕,殺而棄之。
又困踬若此。
天下之人盡知為某也。
生親戚滿朝,一旦當權者熟察其本末,禍将及矣。
況欺天負人,鬼神不,無自贻其殃也。
某為姥子,迨今有二十歲矣。
計其資,不啻直千金。
今姥年六十餘,願計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贖身,當與此子别蔔所詣。
所詣非遙,晨昏得以溫清,某願足矣。
”姥度其志不可奪,因許之。
給姥之餘,有百金。
北隅四五家稅一隙院。
乃與生沐浴,易其衣服;為湯粥,通其腸;次以酥乳潤其髒。
旬餘,方薦水陸之馔。
頭巾履襪,皆取珍異者衣之。
未數月,肌膚稍腴,卒歲,平愈如初。
異時,娃謂生曰:“體已康矣,志已壯矣。
淵思寂慮,默想曩昔之藝業,可溫習乎?”生思之,曰:“十得二三耳。
”娃命車出遊,生騎而從。
至旗亭南偏門鬻墳典之肆,令生揀而市之,計費百金,盡載以歸。
因令生斥棄百慮以志學,俾夜作晝,孜孜。
娃常偶坐,宵分乃寐。
伺其疲倦,即谕之綴詩賦。
二歲而業大就,海内文籍,莫不該覽。
生謂娃曰:“可策名試藝矣。
”娃曰:“未也。
且令精熟,以俟百戰。
”更一年,曰:“可行矣。
”于是遂一上登甲科,聲振禮闱。
雖前輩見其文,罔不斂衽苟羨,願友之而不可得。
娃曰:“未也。
今秀士,苟獲擢一科第,則自謂可以取中朝之顯職,擅天下之美名。
子行穢迹鄙,不侔于他士。
當砻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連衡多士,争霸群英。
” 生由是益自勤苦,聲價彌甚。
其年,遇大比,诏征四方之隽,生應直言極谏科,策名第一,授成都府參軍。
三事以降,皆其友也。
将之官,娃謂生日:“今之複子本軀,某不相負也。
願以殘年,歸養老姥。
君當結媛鼎族,以奉蒸嘗。
中外婚媾,無自黩也。
勉思自愛。
某從此去矣。
”生泣曰:“子若棄我,當自刭以就死。
”娃固辭不從,生勤請彌懇。
娃曰:“送子涉江,至于劍門,當令我回。
”生許諾。
月餘,至劍門。
未及發而除書至,生父由常州诏入,拜成都尹,兼劍南采訪使。
泱辰,父到。
生因投刺,谒于郵亭。
父不敢認,見其祖父官諱,方大驚,命登階,撫背恸哭移時,曰:“吾與爾父子如初。
”因诘其由,具陳其本末。
大奇之,诘娃安在。
曰:“送某至此,當令複還。
”父曰:“不可。
”翌日,命駕與生先之成都,留娃于劍門,築别館以處之。
明日,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備六禮以迎之,遂如秦晉之偶。
娃既備禮,歲時伏臘,婦道甚修,治家嚴整,極為親所眷。
向後數歲,生父母偕殁,持孝甚至。
有靈芝産于倚廬,一穗三秀。
本道上聞。
又有白燕數十,巢其層甍。
天子異之,寵錫加等。
終制,累遷清顯之任。
十年間,至數郡。
娃封汧國夫人。
有四子,皆為大官,其卑者猶為太原尹。
弟兄姻媾皆甲門,内外隆盛,莫之與京。
嗟乎!倡蕩之姬,節行如是,雖古先烈女,不能逾也。
焉得不為之歎息哉!予伯祖嘗牧晉州,轉戶部,為水陸運使。
三任皆與生為代,故谙詳其事。
貞元中,予與隴西公佐話婦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汧國之事。
公佐拊掌竦聽,命予為傳。
乃握管儒翰,疏而存之。
時乙亥歲秋八月,太原白行簡雲。
素娥 宜興吳生,白皙疏秀,玉立亭亭,俨然裙屐少年也。
歲試澄江,寓天甯寺前某吏家。
夜夢女子來,與之缱绻;曉而遺洩,以為夢幻。
次夕複然,異之。
逾夕,留燭以觇其異。
目甫交,覺有人據腹上。
微開目,則一少女,妙曼無俦;啟衾納之,即與縱送。
女若不勝,曰:“狂郎憨猛如是,弱質何堪?”細诘生平,女言為狐,蔣氏素蛾,與君宿緣,願偕終老。
生言家固有妻,恐不相容。
素言無妨。
由是來無虛夕。
談制藝詩文,極有理法;兼長音律,旁涉星蔔諸雜藝。
生出所作,丹黃無不中款。
因勸吳曰:“子非功名中人,多不過掇一芹,惟安樂壽考,可拟散仙,非措大可及也。
”同寓生聞吳室中哝哝與人語,窺之,見與一人坐,排戶入,已失所在。
疑為邪祟,勸令易室,諾之。
是夕女至,曰:“野合胡可久?我将先歸,拜谒太公翁姑,庶不以私奔為人竊笑也。
”遂去。
吳祖,名諸生,年六十餘,适自邑歸,道遇一媪攜女郎,就問吳住址。
翁曰:“此小孫,诘之何為?”妪曰:“息女已字郎君,特送之來拜見尊氏。
翁即太公耶?”翁駭愕,疑孫在郡或有成說,偕歸。
曉之曰:“小孫已娶二年。
我家寒素,不能多添食指,勿自誤。
”妪曰:“稔知君家娘子賢,便為姊妹行,渠侬所願;糟糠荊布,固能甘之。
妾家亦非朝精餐而夕佳肴也。
”促女拜畢,入内見姑嫜,并谒生妻如禮。
妪辭去。
越日送奁具來,滿一室,頗不草草。
媪謂女曰:“好事郎君,我得暇來視汝。
”相向泛瀾而去。
生試畢,歸,入室見女,驚喜交集。
翁擇日為之合卺。
閨房雍睦,志各無他。
無何,同試生以遇女事漸洩于翁。
翁慮為孫患,密召羽流為驅禳計。
素已知之,曰:“我至汝家兩月餘,絲毫未嘗失禮。
翁生平究濂溪之學,世之妖淫狂蠱,枕席間促人壽算者,不知凡幾,翁不能治,乃仇禮法人。
我雖非人,固少娴閨教,長習阃儀,狐而人也,何害?”生以白翁,翁遂安之。
素謂翁曰:“某地一區,賤值可得。
此地葬後,三年可小康,子孫當世科第。
”如言買之,以媪葬焉。
越年春,素盡出簪珥衣飾典質,囑生市木棉。
時棉值極賤,不三月,價頓昂,獲利倍蓰。
自後種植樹藝,皆決于素,居然小阜矣。
女自适吳,未言歸甯,母亦絕不至。
一日,言母将偕諸姊妹自陝來我家,姊姊一人任庖廚,恐不給,合召庖人,分治肴馔。
至期,果有數十人荷羊酒先至,随肩輿數十落庭中,素一一承接。
生從穴窺見少女十餘人,皆珠翠滿頭,列坐喧笑,室中鋪設華煥,非複曩時寒儉。
但聞素母曰:“别後轉食諸女家,翺翔六七剩山川風土之具,暇當為汝述之,可發大噱。
” 正喧笑間,一蒼頭奴奔入告曰:“六姑舉家被雷劫矣!”一麗人即倒地大号,衆皆不歡而散。
次日,素謂生,欲偕歸省視,并唁六姊。
生問途之遠近,素啟箱出二紙鸾,撚之即真,與生各跨其一,振翼入雲。
俄見樓閣數重,一婢在下呼曰:“九姑偕吳官人至矣!”入拜畢,女問六姊所在,曰:“夜來過哀,卧未起。
”令婢導生入廳,事旁舍,囑曰:“倘獨居嫌悶,架上有書可讀,戶後小園請散步也。
”吳飯後,随意抽架上書翻閱,皆黃庭内經,幽奧費解。
入園,花木繁盛,後有一小樓,蹑梯登焉。
樓中悉貯大紅皮箱,不敢啟視,仍下樓出。
次早,母謂曰:“婿凡軀,此間不宜久住,盍即歸?”呼素出,告以故。
素欲六姊同行,媪許之,曰:“乘騎太勞,可由船而去。
”即有兩長鬣奴牽一舟,促登訖,覺風聲出舵中。
素以一手挽帆索,東西但聞轟濤鼓浪聲,須臾抵家。
另辟一室舍其姊。
生妻欲為其弟三郎謀續膠,念甫萌,素已知之,謂曰:“以吾姊視愛弟,才貌相當。
惟六姊自痛婿後,萬念皆灰,久欲入山修道,所以遲遲者,為老母仙去不遠耳。
”生問:“何以得仙?”曰:“異類修真,第一先具仙體。
必覓人世端麗之姿,摹仿想象,數百年而形似,更緻百年而神似,方能脫卻皮囊,遊仙自在。
即狐而論,傳派非一,有正法,有旁門。
得正法者,偷紀同人,積修行滿,自列仙班,若蠱人自利,所獲較速,而得禍亦烈。
”生曰:“子既仙,盍授我真訣?” 曰:“此須有仙骨,否則具有大功德,為諸所欽敬,方可登仙。
子夙世既無道根,又無厚植,豈敢妄授?但能卻病延年,得享修齡足矣。
”後數年,素忽病心痛,轉輾晨夕,竟死。
附葬祖茔。
生年八十餘,強健如少壯人。
有仆赴山東,遇素跨黑衛,從一青衣,問仆主人安否?探懷出包授之曰:“持歸,付汝主。
” 發之,則殓時簪珥也。
蔡筝娘 陳先道,字不矜,南城人。
自桂林罷官歸,過洞庭。
夢彩衣童,自言是洞庭龍子,奉命告:飯勿食蒜韭及犬,後三年當有所遇。
及期六月,在河中幕府,沿檄如商州,道經藍橋驿,夢向所見童執節而來曰:“仙子候君至!”遂導以行,到一處,峻崖峭壁。
童以節扣石壁,聞铿然掣鎖聲。
俄入洞戶,棟宇華煥,金壁絢赫,佳花美木,世所未睹。
稍進,抵中堂,望一麗女,方笄歲,姿态缥缈,宛若神仙中人;正隐幾寫佛書,顧客至,甚喜,相延對席,談說如雲。
陳乘間調之曰:“獨居悶乎?” 笑曰:“神聖無悶。
”既而置酒同飲,累十觞,引生于室。
室中皆錦绮文繡之飾,燒蠟燭大如椽。
女子曰:“人間方酷暑,此處則無暑氣。
”陳但覺清涼加深秋。
女從容言:“吾蔡員外女,今住吉邑,以塵緣未盡,富于春秋。
名嬄,字清娘,小名次心。
幼時善秦筝,父母以其與彭氏女名嫌,更字曰‘筝娘’。
得與君接,幸矣。
君仙材也,但世故膠膠,不容久居此。
” 又言:“司命不欲與君大官,恐複堕落耳。
”因出自玉牌授之,請曰:“君既遊物外,不可無紀。
”陳操筆立成十絕句,其一曰:“玉貌青童洞裡回,洞庭仙子有書催,書詞問我何多事,何不骖鸾早早來?”其二曰:“長恐凡材不合仙,喜逢神女執因緣;雲中隐隐開金鎖,路入麻姑小有天。
”其三曰:“梅石榴花映绮窗,碧芙蓉朵亞銀塘;青鸾不舞蒼虬卧,滿院春風白日長。
”其四曰:“沉沉香霧映房栊,翦翦檐頭盡日風,汗雨頓稀塵慮息,始知身在蕊珠宮。
”其五曰:“老聃西逝即浮屠,莫怪窗間貝葉書,長哂楊妃仙格勢,卻教鹦鹉誦真如。
”其六曰:“當怪樂天長恨詞,钗钿寄語太傷悲;于今始信蓬山上,有憶人間有問時。
”其七曰:“一到仙宮白玉堂,氛氲香澤滿衣裳;非龍非麝非沉水,疑是諸天異國香。
”其八曰:“玉女倚天多喜笑,素娥如月與精神;假饒不許長年住,猶勝人間不遇人。
”其九曰:“瓊漿飲罷日西沉,瞬息觀遊直萬金;塵累滿懷那住得,鳳蕭休作别離音。
”其十曰:“玉水本流三島上,蟠桃生在五雲間;若非此處皆凡猥,劉阮昏迷皆往還。
”寫畢複飲,女命侍兒以蕭度離鳳之曲,曲終而寤,箫聲故在耳,後兩夕,複夢童攜詩牌白曰:“仙子謝君。
玉女即天女也,素娥月精以鬼況甚無味。
劉、阮太真,列仙也,常相往還,君何訾诋之甚?老子為九天最尊,奈何辄斥其名?今為易‘老聃’二字為‘道家’,‘仙格勢’三字為‘苦輕肆’,‘皆凡猥’三字為‘那真實’。
”陳悉依算語,童遂去,且行且言曰:“人間文士輕薄,好譏毀人。
”回頭微笑而去。
自是不複再逢。
陳自作文記其事。
女與陳飲款終宵,曾不及亂,非唐稗說所記諸仙。
此其真玉妃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