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貞淑有儀。

    七夕夜沉香筵,祁于織女。

    是夕,夢雲輿雨蓋蔽空駐車,命采娘曰:“吾織女,祁何福?” 曰“願乞巧耳!”乃遺一金針,長寸餘,綴于紙上,置裾帶中。

     令三日勿語,汝當奇巧,不爾,化成男子。

     經二日,以告其母。

    母異而視之,則空紙矣,其針迹猶在。

     張氏數女皆卒,至娠,采娘忽病而不言。

    張氏有恨言曰:“男女五人皆卒,複懷何為?”将服藥以損之。

    藥将服,采娘昏暗之内,忽稱殺人。

    母驚而問之。

    曰:“女若終當為男子,母之所懷是也。

    聞藥至情急,是以呼之。

    ”母異之,乃不服藥。

     采娘尋卒。

    既葬,母悲念,乃收常所戲之物而匿之。

    未逾,遂生一男子。

    或有動所匿之物,兒既啼哭。

    張氏哭女,兒亦啼哭,罷即止。

    乃采娘後身也,因名曰叔子。

     後位至柱國。

     黃道婆 按《辍耕錄》:閩廣多種木綿,紡績為布,名曰“吉貝”。

     松江府東去五十裡許,曰烏泥泾。

    其地土田硗瘠,民食不給,因謀樹藝,以資生業,遂覓種于彼。

    初無踏車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子,線弦竹弧置按間,振掉成劑,厥功甚艱。

    國初時,有一妪名黃道婆者,自崖州來,乃教以做造捍彈紡織之具;至于錯紗配色,綜線挈花,各有其法。

    以故織成被褥帶帨,其上折枝團鳳棋局字樣,粲然若寫。

    人既受教,競相作為;轉貨他郡,家既就殷。

    未幾,妪卒,莫不感恩灑泣而共葬之;又為立祠,歲時享之,越三十年,祠毀,鄉人趙愚軒重立。

    今詞複毀,無人為之創建。

    道婆之名,日漸泯滅無聞矣。

     沈真真 按《麗情集》:太常博士鄭還古,寓東都,與柳将軍同巷。

     還古将調西都,柳盛張筵以餞,盡出家妓,讴歌薦酒行杯,内有一妓,容豔妖絕。

    鄭竊窺之,有眷戀意。

    柳謂鄭曰:“此沈真真,本良家子,頗好文辭。

    請賦詩以定情,候博士拜命,即當送賀。

    ”還古賦詩曰:“洞房出神仙,清聲勝管弦;詞輕白苎曲,歌遏彩雲篇。

    既未生裴秀,何妨乞鄭玄,不堪金谷水,橫過墜樓前。

    ”柳覽詩大喜,俾真真拜謝。

    還古抵京,旋拜伊關令,得重疾。

    馳書告柳,柳即送真真赴京,迎鄭出相見。

    真真飾容緻拜,還古起前遽執真真手,長籲而卒。

     寇萊公妾 茜桃,寇萊公妾也,姿色豔麗,靈淑能詩。

    公常設宴,會集諸妓,賞绫绮千數。

    茜桃獻詩二絕,雲:“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寒窗下,幾度抛梭織得成?”“風動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臘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公和之曰:“将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間萬事何須問,且向尊前聽豔歌。

    ”及公貶嶺南,道經杭州,茜桃疾亟,謂公曰:“妾必不起,幸葬我于天竺山下。

    ”公驚哀不已。

    茜桃複曰:“相公宜自愛,亦非久後人世者。

    ”已而,公卒于雷州。

    今茜桃墓在天竺。

     曹大家 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學高才。

    世叔早卒,有節行法度。

    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東觀臧書閣,踵而成之。

    帝數召入宮,令皇後、諸貴人師事焉。

    号曰大家。

    每有貢獻異物,辄诏大家作賦頌。

    及鄧太後臨朝,與聞政事。

    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關内侯,官至齊相。

    時《漢書》始出,多不能通者。

    同郡馬融伏于閣下,從昭受讀,後又诏融兄續,繼昭成之。

    永初中,太後兄大将軍鄧骘以母憂,上書乞身。

    太後不欲許,以問昭。

    昭因上疏,太後從而許之。

    于是骘等各還裡第焉。

    作《女誡》七篇。

    馬融善之,令妻女習焉,昭女妹曹豐生,亦有才慧,為書以難之,辭有可觀。

    昭年七十餘卒,皇太後素服舉哀,使者監護喪事。

    所著賦、頌、銘、诔、問、注、哀辭、書、論、上疏、遺令,凡十六篇。

    子婦丁氏為撰集之,又作《大家贊》焉。

     王魁 王魁下第失意,适山東萊州,友人招遊北市。

    深巷小宅,有殷氏婦絕豔,酌酒曰:“某名桂英,酒乃天之美祿。

     足下得桂英而飲天祿,明春登第之兆。

    ”乃取擁項羅巾請詩。

    生題曰:“謝氏筵中聞雅唱,何人戛玉在簾帏。

    一聲透過秋空碧,幾片行雲不敢飛。

    ”英曰:“君但為學,四時所須,我為辦之。

    ”由是魁朝去暮來。

    逾年,有诏求賢,英為辦西遊之用。

    将行,至州北望海神廟,盟曰:“吾與桂英,誓不相負。

     若生離異,神當殛之!”魁至京門,寄詩曰:“琢月磨雲輸我輩,都花占柳是男兒。

    前春我若功成去,好養鴛鴦作一池。

    ” 後及第為天下第一,英以詩賀雲:“人來報喜敲門急,賤妾初聞喜可知。

    天馬果然光驟躍,神龍不肯後蛟螭。

    海中空卻雲鳌窟,月裡都無丹桂枝。

    漢殿獨留司馬賦,晉庭惟許宋君詩。

    身登龍首雲雷疾,名落人間霹靂馳。

    一榜神仙随馭出,九衢卿相盡行遲。

    煙霞路穩休回首,舜禹朝清正得時。

    夫貴婦榮千古事,與郎才貌各相宜。

    ”複寄詩雲:“上國笙歌錦繡鄉,仙郎得意正疏狂。

    哪知憔悴幽閨質,日覺春衣絲帶長。

    ”又詩雲:“上都梳洗遂時宜,料得良人見即思。

    早晚歸來幽閣裡,須教張敞畫新眉。

    ”魁私念:科名如此,可以一娼玷辱?竟不複答書。

     而魁父已約崔氏為親。

    及魁授徐州佥判,英喜曰:“徐此去不遠,當使人迎我矣!”複遣仆馳書以往,魁方坐廳決事,大怒,叱書不受。

     英曰:“魁負我如此,當以死報之。

    ”揮刀自刎。

    魁自南都試院,有人自燭下出,乃英也。

    魁曰:“汝固無恙乎?”英曰:“君輕恩薄義,負誓渝盟,使我至此!”魁曰:“我之罪也!為汝飯僧,誦佛書,多焚紙錢,舍我可乎?”英曰:“得君之命乃止,不知其他!”魁欲自剌。

    母曰:“汝何悖亂如此?” 魁曰:“日與冤會,逼迫以死。

    ”母召道士馬守素薦醮。

    守素夢至官府,魁與桂發相系而立。

    有人戒曰:“汝知,側勿複醮矣。

    ”後數曰,魁竟死。

     白老長 保定範叟,隻一子,名希淹。

    十八補傅士弟子員,弱不勝衣,叟所鐘愛。

    顧困貧,年十九尚未娶。

    時将秋闱,下帷肄舉業。

    一夕,正伏案作蠅頭楷,突一好女子,着洋紗雪花比甲,滿頭插洋花朵,襟挂洋鋼表,貌亭亭,顧生贊曰:“好筆為。

    ” 生審為狐,置不理。

    然由此時至,或執生手,憑生肩,捋生褲,種種挑逗,而膚香發澤能醉心;久之不自持。

    遂與狎。

    女亦不自諱為狐,惟勸生皈依天主,可禦貧。

     生漫應之。

    月餘,體憊骨柴立。

    叟顧子形漸銷,驚詢之,以實告。

    顧無計可遣去,憂慮莫名。

    一日,有老人來,蒼顔白發,自稱白老長。

    登堂谒叟,貌藹如,雲:“家在西山,少習敕勒,精驅役。

    ”叟告以子病求祓除,曰:“易耳。

    ”戟指畫水咒,移時,遍灑屋宇,狐果絕迹。

    叟欲授以金,不受,第曰:“賢郎患未已也。

    ”詢何故,曰:“仆在則狐遁,仆去則狐又來,且更恣。

    仆又勞勞不能常住塵埃,奈何!”叟求萬全,曰:“無已,仆有弱息年及笄,尚待字,曷即妻公子。

    渠亦有術,固為公子護身符,且免老朽桑榆累,非兩全乎?”叟喜而諾之。

     翌日,老人褐冠鮮衣,導數人肩輿至。

    扶出,則一絕色女郎也。

     纖腰婀娜,體輕而柔;行步便捷,無羞澀态。

    叟與老人,坐視兩小成佳禮。

    琴瑟雙雙,其樂靡極。

    夕送生入洞房,叟另除室館老人。

    夜半,忽聞剝啄聲甚厲,叟拔關出視,則老人所逐之狐也。

    白知之亦起,問曰:“定欲尋死耶,不然,何又複返?” 狐怒曰:“汝不過西山一巨蛇耳,敢于假托驅狐,為女覓老公,無恥孰甚!”白亦怒,口吐舌長數尺,直如劍,刺女鼻。

    狐倒地複本相,口猶人言,哀哀求耍白曰:“法本不赦,姑看吾女合卺之夕,事事求吉利;舌劍之利,汝既知憚,曷速遁,免污乃翁舌!”狐倉皇遁去。

    翌日,老人坐中堂,看女梳頭,婿把卷,喋喋與叟話家常。

    忽來一狐黨鬼光僧,聲言誅妖,闖入,席地坐,閉目合十,喃喃誦咒語。

    白笑曰:“技止此耶?火之!” 烈焰應聲起,鬼光僧燔炙如肥牡,抱頭鼠竄去。

     先是狐歸訴于主者,遣門下鬼光來。

    鬼光歸,又遣魈僧來,甫至門首,即叫号如雷,腹大如彭亨豕,手執利刃,亮如霜雪。

     而白己伺于庑,比入,未及言,白遽喝曰:“火之!”火即生魈股際,騰騰及須眉,額爛頭焦不可忍,急奪門遁,火滾滾随之焚。

    市人無老稚男婦争撫掌曰:“快哉此火!”主者羞憤,鳴于将弁某,且啖以金,更挾以勢。

    某惶遽承命,乃飛簽捉叟、公子,将置有司囹圄,坐以妖法。

    時收者在門,生回告女曰:“卿父為某驅魅,今為卿得罪,某死不足惜,所難堪者老父耳。

    ”女亦泣。

    老人顧生笑曰:“癡男子,何其餒也,曷随公人去?桁楊刀鋸,仆自當之,無預汝父子事!”明日,某鞫生,将繩以法。

    生無言,惟大呼:“白丈人救我!”白昂然入,挺立不跪,顧某笑不已,舌時出唇外,光焰焰若朝霞。

    某懼,詫曰:“汝何者妖,敢若是?”曰:“仆誠西山千餘年之老白蛇!然仆修煉,精吐納術,從不噬人害生物,以故雷霆不能誅,仙法不能糾,是蛇而人也,且将仙矣!視汝雖俨然人上者,不過人而獸,較彼之人而畜、畜而人者,更可嗤耳!”言已,袖出一鱗,大如盆,明如鏡,呈案上,曰:“此物物也,請賂之。

    ”某取以自燭,則驢頭修修然,汗浸浸如蒸籠上氣,急擲之,铿然堕地,碎且頓滅。

    某叫罵不已。

    白笑曰:“此某所以為驢也,自以為一鳴驚人,讵一見草料,即俯首戢耳受羁勒。

    驢之本領,不過如是耳!”言已,狂笑聲如裂竹,如怒,滿堂皂隸皆失色。

     既而歎息曰:“公膺簡開府一郡,不能治畜,且為畜愚;罪無辜之良民,亦何其愚乎!況畜之來也,其罪惡不能殚述,凡有人心者,莫不思寝其皮而食其肉。

    公獨衛之,何也?抑為伊所嗾,不得已耶?”某語塞,大呼:“杖來!”白嗔目曰:“驢性又發耶,火之!”言未已,座上人已衣履煨燼矣。

    某不敢複理,立釋範叟與生而謝狐黨。

    白亦從茲遠引,不複至。

    狐黨畏白女,不敢仇。

    一日,狐自至,登堂拜女伐閨闱,誓不起。

     女挽之曰,“何必,爾豈乘老父去,将猶甘心我夫婦耶?”曰:“非也,婢子無此法,更無此膽。

    娘子天人,願執巾栉,充賤婢。

    彼法邪,終不敵正,矧彼将撲滅,不能熾。

    昨唔火龍子,得開導,豁然悟,來依娘子避雷霆劫耳。

    ”女曰:“既誠矣,可姑留。

    但不準惑郎君。

    ”婢指天為誓。

    婢時于閨中,陳雜戲博女歡,能一足飛行作商羊舞。

    女曰:“我以多勝少,可乎?” 須臾,裙下伸纖足數十,皆翹如嫩筍芽。

    婢遂驚服悚惕!不敢萌異志。

    然究不安于室,時與仆人私,女以好言遣之去,後亦無他異。

     谷慧兒 揚州西山董君,名韶秀,字梅亻平,美男子也。

    少以神童補博士弟子員。

    其父晟鐘愛之若命。

    時草賊劉青海蠢動。

    村堡郡邑團防備禦。

    凡世家子,多于呻畢暇習武備,生亦與焉。

    擇配甚苛,每雲:“娶婦須無俗韻,庶生子始得英物;若蓬首鸠盤荼,甯于鳏耳。

    果得可人。

    當不以門第限。

    ”一時議婚辄少許可。

    晟亦不忍拂。

    故以年冠猶獨居也。

    一日,有老夫婦攜一幼女、一秃發童來,自雲陝人戈姓,善演戲術,鳴钲擊鼓,各獻所長。

    女名谷慧兒,貌豔冶,弄盆子,唱《鹧鸪》,舞拓枝,觀者如堵牆。

    無不喝采,尤能纖足繩上行耍。

    渾脫浏亮,令人想公孫大娘。

    女甫下,即見秃發童獻方朔桃,栽莊子爪。

    變幻生物。

    女遽捧金漆盤,索戲值。

     得采甚豐,瞥見生雜人叢中。

    如雞群鶴立,凝睇不忍去。

     生亦愛其美,溜眼波焉。

    少時,生渴思飲,女于百步外遽擲櫻桃入生口中,屢擲屢中,如彈無虛發。

    市散觀止,生茕茕步芳郊。

    女突于身後牽衣問姓名居址,詳告之。

    又以繡帕裹櫻桃百顆贈生,且日:“郎于夜靜,曷過我寓廬清談。

    ”生應之,而終怯物議。

    明日再演,不敢往。

    旋有媒灼詣晟,告曰:“戈叟愛賢郎英發,願以息女奉箕帚。

    ”晟卻之,生不知也。

    明年,翁妪複來,于近村芳草地開圍場,築行台,彩絲錯雜,金碧陸離。

    揚言曰:“吾女年及笄,當為人婦,然不願嫁閎茸兒。

    今與諸君約,無論流品,不計家世,敢登台與吾女一角拳勇,勝則嫁。

    年邁人無食言。

    ”每晨鼓吹畢,哀絲豪竹疊奏。

    女豔妝含笑登場,較曩時尤美,視台下老稚鹹集,乃扣盤而歌曰:“怕逐楊花結陣飛,好花莫當野薔薇;薔薇花好刺傷手,郎若無情妾自歸。

    ”歌畢,嬌喚曰:“好男兒何妨賜教,一角低昂,無腼腆為裙钗笑也。

    ”裡之惡少年,既戀其美,又惡其誇,且藐其柔,乃魚貫上;甫交手,即如片瓦高處擲,數日無勝者。

     次日,生在塾中聞其異,偕同硯人來窺。

    女彈铗歌曰:“水上清風天上月,雲際鹣鹣波底蝶;不為卿卿我不來,好花欲折何妨折。

    ”生聞之心動,然憚其勇,不敢角。

    衆慫恿之,乃攬衣躍登,拚博美人一擲為笑。

    女見生,若不相識,含笑曰:“妾風塵陋質,不敢附名門,竊借好身手作紅絲,非兒戲;倘有冒觸威儀。

     能賜憐恕否?”生曰:“試為之。

    ”睹者衆。

    生與女如壁蕊瓊英,因風滾舞,無何女折小蠻腰,翹蓮瓣,作天女掃花勢,生乘隙托足一擲,女已跌百步外,伏地嬌啼。

    翁媪齊出拍掌曰:“真我婿也。

    ”即盛服詣生家,以意告晟。

    晟不許。

    翁日:“前已預言。

    誰教文郎顯手段,絕無憐香惜玉情耶?谷慧兒當場出醜,非市上實蔬果能任人颠簸者。

    ”晟不應。

    妪曰:“若毀約不難,煩君家閨秀出,與吾家秃發童一擲便了。

    ”晟怒叱之。

    翁即掌擘庭前大槐樹,樹斷如刀切,曰:“兒女婚姻,三生注定;敢有再拘執者,有如此樹!”晟始恐怖,村中父老豔其事,争贊其成。

    須臾,鼓樂雷動,彩輿到門,白足健兒十餘人輪運妝奁,極富。

    呼生出,與交拜成佳禮。

    堂上設華筵若宿構者,翁媪上坐,顧村人曰:“女貌雖陋,奁箧雖薄,尚不辱抹葭莩乎?”舉杯略一呷,秃發童跪白曰:“兩衛備矣。

    ”翁媪即起辭,晟挽留不疊,問何之?曰:“愚夫婦大忙。

    其所以仆仆風塵,逢場作戲者,為小妮子擇婿耳。

    頃付托有人,從此天涯海角無定止矣。

    ”匆匆出門,各跨一騾,電掣風馳,蹤迹頗杳。

    衆駭詫不知其誰何?入視洞房,窮極壯麗,亦不知何猝辦如是。

    生之小友聞得麗偶,争緻酒為賀揚,俗謂之“送房”,其實恣飲嚼、供嘲谑陋習也。

    生為衆勸飲,酩酊沉醉,比客散,已玉山頹。

    蓮漏三催,生斜卧繡榻。

    女凝妝坐鏡台側,遣婢媪就寝。

    突見床頂有刀光一閃,女不語,支頤假寐伺之。

    蓋梁上君子,瞰其奁富,乘鬧新時掩入;意女勇亦從無新嫁娘能捉賊者,遽從床頂躍下,扛一巨箧,肩負出房。

    女從容抽刃出随。

     賊躍登屋,屋盡登樓,樓盡登牆。

    女遽捉其領,若千鈞壓,賊舍箧哀釋之。

    女曰:“狗奴若不留一切證,吾無以對吾夫,曷留下首領去!”賊哀之,涕欲死,女抽刃割其兩耳下,始放之。

     女攜箧袖耳歸,衆猶酣寝,雞犬不驚。

    掩戶卸妝,移燭入帏,為生解衣,抱入香衾。

    生醒扪之,肌膚滑膩,香澤溫柔,狎之猶處子也。

    清晨拜見姑嫜,袖出兩耳擲幾上,血猶漉漉。

    驚詢,詳告之。

    問:“既真勇,何藝出怯書生下?”曰:“是不過攀龍附鳳計耳。

    ”問:“翁媪何人?”笑不答。

    伉俪甚笃,事翁姑至孝,尤善居積,自女歸後,家暴富。

    晟清貧起家,吝于資,女則時以錢米周人急,豔名賢聲,溢于桑梓。

    年來,賊由西道來。

    偵實,舉村欲徙,女不可。

    村東固有劉厲王廟,早頹敗,女命拆瓦甓累累置路側,如寨布,如星羅。

    匿翁姑于曲室,囑生領村人伏要隘,雲:“見燈光即起大呼。

    ”安置訖,賊大股至,蟻至蜂屯,疾如風雨。

    女華妝立村門,招之以手;賊奔入如千岩萬壑,愈走愈迷。

    正謀返退,瓦甓忽飛起,碎賊首,黑風怒号,白晝若冥。

    賊見一女子提紅紗燈引導曰:“吾觀音案前龍女也,曷随行得生!”賊跪,口誦佛号,行十餘步,見紗燈大亮,伏者盡起,引吭大呼,賊亂,自相踐踏,堕大澤中。

     風定,官兵來,鹹就擒。

    内一賊無雙耳,蓋即前之扛箧者。

    女出奁中資五千金,重建厲王廟,勒碑紀事,雲是捷賴神助,歸功于神。

    又出二千金赈鄉裡,生略止之。

    女笑曰:“郎尚以武備為盡可恃也。

    ”既而生及第,父母相繼逝。

    生子一,名莊,秀藹可人。

    急為聘名家女鶴官,以委家事。

    時村中有孀婦,生遺腹女而逝。

    女殓其母,而撫其女,名曰棄兒,矚媳鶴官曰:“試乳哺之,長必有福。

    ”年二十始與論婚。

    一日,與生更行裝,随一婢一媪,遍辭戚屬,雲:“将往遊太行。

    ”村人争來送行,甚有牽衣泣下者。

    女曰:“善視吾兒即報德,毋戀戀也。

    ” 言已,抽劍劃地曰:“以此為界。

    ”視劃迹如血,而車馬已遠矣,莊後獲解官東浙,歲饑,擅發倉廪,觸怒長官,奏劾之。

     朝廷遣官來勘,莊伏谒甚恭,而官人殊傲慢;及詳視履曆,大驚,問父母姓氏,告之,忽伏拜曰:“是吾兄也。

    ”自雲大梁籍,父母居汴時所生,名嚴,亦少年科甲。

    每聞父母雲:“有兄居揚。

    ”不意晤于此。

    且雲已遣人迎養矣。

    因出資代兄斡旋,得棄官無餘罪。

    嚴亦新遷官即莅任。

    無何,使者回,僅攜婢媪來,雲太公太母晨起遊太行,數月不返。

    聞之驚悼,遣人四訪,無消息。

    莊即移家于汴同居。

    嚴新喪偶,即以棄兒妻之,甚相得。

    至今村人感其德,于厲王廟側建祠肖像祀之,曰雙仙庵。

     陸氏女 衢州人鄭某,幼明曠能文。

    娶會稽陸氏女,亦姿媚明爽,伉俪綢缪。

    鄭嘗于枕席間曰:“吾二人相歡至矣,即我脫不幸,汝無複嫁,汝死,我亦如之。

    ”對曰:“方期百年偕老,何不祥如是。

    ”凡十年生二男,而鄭生疾病,對父母複申前言,陸氏但俯首悲泣。

    鄭竟死。

    未數月而媒妁來,陸氏相與周旋。

    舅姑責之,不聽。

    才釋服,盡移其資,适蘇州曾工曹。

    成婚方七日,曾生奉漕檄考試他郡。

    行信宿,陸氏晚步廳前,有急足拜于廳前,稱鄭官人有書。

    陸取視,外題“示陸氏”三字,宛然前夫手迹也。

    急足忽不見。

    啟緘讀之,其辭雲,“十年結發夫妻,一生祭祀之主,朝連暮以同歡,資有金而共聚。

    忽大幻以長往,慕他人而輕許,遺棄我之田疇,移積蓄于别戶。

    不恤我之二子,不念我之雙親,義不足以為人婦,慈不足以為人母。

     吾已訴諸上蒼,行理對于冥府。

    ”陸氏歎恨不怿,三日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