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回

關燈
言以救國者,内而庶僚,畔官離次,外而守令,委印棄城,耳目之司,既不能為吾糾擊,二三執政,不能倡率群工,方且表裡合謀,接踵宵遁,平時讀聖賢書,自許謂何?乃于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亦何以見先帝。

     天命未改,國法尚存,其在朝文武官,并轉二資,其畔官而遁者,令禦史台覺察以聞,量加懲譴。

      手诏雖下,朝内百官,潛逃的尚日有所聞。

    最可笑的是邊廷守将,時勢危急至此,他們還擅殺元朝使臣。

    元禮部侍郎廉希賢、工部侍郎嚴忠範,赍奉國書赴宋,行至獨松關,守将張濡,令部兵襲殺忠範,執了希賢,送往臨安。

    希賢受創,死于道中。

    宋廷知道惹禍,忙遣使往告元軍,戕使之事,實系邊将所為,朝廷并不知道,當依法加誅,乞貴國修好罷兵。

    伯顔又令議事官張羽,偕宋使回臨安,道出乎江,又為宋将殺死,伯顔愈加發怒!遣兵四出,收降常州,攻入嶽州,陷了江陵。

    京湖宜撫使朱祀孫,副使高達,均降于元。

    元将阿裡海涯,命祀孫移檄部屬,谕令授誠。

      于是湖北州郡,相繼出降,荊南已為元有,伯顔無西顧之憂,安心東下,直至真州,先遣弁目李虎,攜書揚州谕降。

     制置使李庭芝,斬使毀書,令統制姜才出戰。

    姜才勝敵于三裡溝。

    宋将劉師勇,又收複常州,兵威稍振。

    張世傑召劉師勇、孫虎臣等大集舟師,為揚州聲援,又為元兵所敗,廷臣複發生意見。

    先是平章王爚上言。

    陳、留二相,宜出一人督師吳門,為陳宜中所阻。

    至是因世傑兵敗,憤而求去,太皇太後不許。

    京學生劉九臯,又上言陳宜中誤國,不亞于賈似道疏入不報。

    宜中悻悻而去,太皇太後自作手書,命宜中母楊氏,促其速來。

    宜中乃請以祠官入侍,進拜醴泉觀使,以文天祥和平江府,李芾知潭州。

    文天祥上疏請建四鎮,留夢炎、陳宜中以為迂闊難行,置之不答。

    天祥歎息而去。

     伯顔分兵三路,水陸并進,期會臨安,常州複陷,江西諸州郡盡失。

    元兵至獨松關,守将張濡遁去,元兵長驅入關。

    宋廷大懼!促文天祥入衛,天祥與張世傑計議,以為淮東堅壁,閩廣全地,若與敵血戰萬一得捷,命淮師截敵後路,國事尚可有為。

    世傑深然其計,入奏朝廷,陳宜中謂王師務宜慎重,又不允行,左丞相留夢炎,不告而去,宜中沒有他法,隻有求和一策,命工部侍郎柳嶽,至元軍通好。

    柳嶽見了伯顔說道:“嗣君沖幼,尚在衰經,古禮不伐喪,貴國為何興師。

    況前此背盟,悉出賈似道一人,今似道伏誅,貴國亦可恕罪了。

    ”伯顔道:“汝國戮我行人,所以興師問罪。

    從前錢氏納士,李氏出降,皆是汝國舊例。

    況汝國得于小兒,失于小兒,天道好還,何必多言。

    ”柳嶽無言可對,隻得退回。

    宜中又令宗正少卿陸秀夫、兵部侍郎呂師孟與柳嶽再往元軍,情願稱侄,或稱孫乞和,伯顔仍舊不許。

    秀夫等還報,宜中又奏準太皇太後,奉表求封為小國,再遣柳嶽奉表,前往元軍,行抵高郵稽家莊,為土民所殺。

     元兵逐步進逼,好容易過了殘年,已是德祐二年了。

    忽接湖南警報,潭州已失,湖南鎮撫大使兼知州事李芾死節,臨安戒備益嚴,訛言益甚,百官又相率逃去。

    一日,帝顯臨朝,文班隻得六人。

    未幾,嘉興府又降于元,安吉州又複輸款。

    太皇太後泣道:“苟存社稷,稱臣亦不足惜。

    ”乃命監察禦史劉岜赴元軍奉表稱臣,上元主尊号,歲貢銀絹二十五萬,乞存境土,聊奉宗社。

    伯顔不允,必欲宋君臣出降。

     劉岜還報,太皇太後召群臣會議。

    文天祥請命吉王、信王出鎮閩廣,徐圖恢複。

    乃封吉王是為益王,出判福州,信王昺為廣王,出判泉州。

    次日,伯顔兵抵臯亭山,前鋒直至臨安府北新關,文天祥、張世傑請三宮入海。

    陳宜中以為危,竟勸太皇太後,遣臨察禦史楊應奎,赍傳國玺及降表,往元軍請降。

    其降表道:宋國主臣顯謹,百拜奉表言。

    臣眇然幼沖,遭家多難,權奸賈似道,背盟誤國,至勞興師問罪。

    臣非不能遷避以求苟全,隻以天命有歸,臣将焉往,謹奉太皇太後命,削去帝号,以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二廣、四川、兩淮、現存州郡,悉上聖朝,為宗社生靈祈哀請死,伏望聖慈垂念,不忍三百餘年宗社,遽至隕絕,由賜存全,則趙氏子孫,世世有賴,不敢弭忘。

     伯顔收下玺表,命首相陳宜中出議降事。

    誰知宜中,竟于夜遁去。

    張世傑、劉師勇等因不戰即降,憤恨入海。

    師勇憂恚成疾,縱酒而死。

    太皇太後以文天祥為右丞相,興左丞相與堅,往元軍議降。

    文天祥辭職不拜,徑與吳堅赴元營,見了伯顔,即進言道:“北朝若以宋為與國,請退兵平江或嘉興,然後議歲币及金帛犒師,北朝得全師而回,最為上策;若必欲毀宋社稷,恐淮、浙、閩、廣尚多未下,兵連禍結,勝負難料,請執事詳察。

    ”伯顔因其語言不遜,将天祥留于軍中,令吳堅回去。

     當即改臨安為兩浙大都督府,令忙兀台及範文虎入城治事,又命張惠等入封府庫。

    太皇太後尚命賈餘慶為右丞相,與左丞相吳堅,簽書樞密院事家铉翁等,充祈請使如元,先至伯顔軍。

     未知伯顔肯不滅宋之宗社否?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