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十六回嗣汗位改革制度拘行人結怨鄰邦卻說丁大全參劾董槐,理宗尚未批答。
大全仗着閻貴妃的内援,竟用台檄,調兵百餘名,逼脅董槐入大理寺。
董槐徐步而往,果然有内批發出,罷董槐相職。
臨安士大夫,見了丁大全強行至此,人心共憤!三學生交章诤谏。
理宗始授董槐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太學生陳宜中、黃镛、林則祖、曾唯、葉黻、陳宗六人,聯名上書,攻擊丁大全。
大全暗嗾禦史吳衍劾陳宜中等妄言亂政,遂将六人削籍,編管遠州。
大全恐太學生再行攻擊,奏請立碑太學,禁止諸生妄議朝政,當時稱陳宜中等為六君子。
理宗罷了董槐,任程元鳳為右丞相。
元鳳謹饬有餘,風厲不足,變成了婦寺專橫,戚幸交通的世界。
未幾,又命丁大全簽書樞密院事,馬天骥同簽書院事。
天骥也因閻貴妃引援而進,朝門外面,忽發現匿名揭貼,上面大書八字道:“閻馬丁當,國勢将亡。
”大全見了,毫不介意。
理宗還是一味糊塗,到了寶祐五年,且進賈似道知樞密院事,程元鳳又自請罷職,遂以丁大全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丁、賈兩人并掌朝權,宋室哪裡還能保呢? 那蒙古主蒙哥,又因前行人月裡麻思被宋朝拘住,禁锢而死,要興兵報仇,決計自行南下。
命少弟阿裡不哥留守和林,當下分兵三路,諸王莫哥,由洋州趨米倉;萬戶李裡又由潼關趨沔州。
蒙哥親統率大軍,由隴州趨散關。
又命忽必烈率兵攻鄂,召回兀良台合西征之兵,往應忽必烈,東西并進,宋廷大震。
四川制置使蒲擇之,聞報蒙古入寇,急令安撫使劉整等,出據遂甯江箭灘渡,斷敵東路。
蒙古将紐璘既至,見宋軍已截住渡口,揮兵大戰,自晨至暮。
劉整等抵敵不住,隻得敗退。
紐磷長驅而入,直抵成都,蒲擇之又令楊大淵等守劍門與靈泉山,親自引兵至成都城下。
誰知紐璘徑襲靈泉山,大敗楊大淵軍,進圍雲頂山城,扼斷蒲擇之歸路。
擇之軍饷匮乏,頓時潰散。
成都及彭、漢、懷、綿等州盡陷。
威茂諸蕃,又降了蒙古。
蒙哥汗聞知前軍得利,即渡嘉陵江,率兵繼進,行抵白水,命帥總汪德臣,造浮梁繼師,進薄苦竹隘。
守将楊立、張實皆被殺,直搗長甯山,守将王佐、徐聽又相繼敗亡,鵝頂堡不戰而降,青居、大良、運山、石泉、龍州等處皆望風納款。
宋廷連得警報,忙遣京湖制置使馬光祖,移司峽州,六郡鎮撫使向士璧,移司紹慶,兩軍會合,共擊蒙古兵,戰于房州,殺敗了蒙古兵。
蒙哥汗乃轉趨阆州,宋将楊大淵,從靈泉山敗退至此,聞敵兵又來,急整軍守城。
蒙哥汁督兵猛攻,炮石齊上,泥堞橫飛。
楊大淵見不能守,開門出降。
蒙哥汗進取合州,先命降人晉國寶招谕守将王堅。
王堅将他呵叱而出,已行至峽口。
王堅又令人把他捉回,牽到講武場,責他不忠不孝,枭首示衆,涕泣誓師,登城死守。
蒙哥汗親自引兵攻城,王堅乘其初來,率兵出戰,将士舍命奮鬥。
蒙古兵大敗,退至五十裡外安營。
王堅收兵入城,仍複堅守。
宋廷調回蒲擇之,命呂文德往代其任。
文德領兵救蜀,攻破涪江浮橋,轉戰至重慶,引艨艟千餘艘,溯陵江上渡。
蒙古将史天澤,兵為兩翼,順流沖擊。
文德兵處逆流,不能抵擋,被蒙古奪去艨艟百餘,敗退而回。
蒙哥汗得了捷報,便會集各軍并力攻取合州。
幸王堅守禦得法,相持數月,竟不能下。
又值軍中大疫流行,兵士十病六七,蒙哥汗不勝惱恨!前鋒将汪德臣,募集壯士,夜登外城。
王堅揮兵堵截,戰了一夜,殺傷相當。
汪德臣單騎至城下,高呼王堅快快出降,我當活汝。
語音未畢,巨石飛來,汪德臣連忙躲閃,擊中右肩,大叫落馬,兵士慌忙救回,竟至傷重身亡。
蒙哥汗因良将身死,心内郁悶! 又值秋雨連綿,兵士困頓,不能進攻。
蒙古汗抑抑成疾,遂登合州城外的釣魚山養病,竟至病殂。
諸王大臣以二驢載屍,用繪槽掩蔽,擁護北去,合州始得解圍。
王堅報告臨安,擢為甯遠軍節度使。
王堅乃繕城修壕,防敵再至。
那蒙古諸王大臣,擁護蒙哥汗之屍回國,尊為憲宗,遂即治喪頒訃。
忽必烈正在悉銳渡江,自率兵進大勝關,命張柔進虎頭關,分道而入,所至殘破。
兀良合也引兵下橫山,入賓州、、象州,陷靜江府,破辰沅,直薄潭州。
又有李全之子李璮,也奉了蒙古之命,攻入海州漣水軍,京湖江淮告急文書,雪片飛來,宋廷還改元開慶,專靠賈似道一人為長城,命為京湖南北四川宣撫大使,兼督江西兩廣兩淮軍馬。
那賈似道奉命之後,隻是躲躲閃閃不敢前進。
忽必烈早已瞧破他是個無用之人,正要揮軍大進,忽然兇訃南來,召他北返。
忽必烈如何肯抛棄了機會,遽然北去,便對諸将道:“我奉命而來,安可無功而退。
”遂登香爐山,俯瞰大江。
見大江之北有武湖,武湖之東有陽邏堡,南岸便是浒黃洲,宋軍以大舟濟師,軍容甚盛。
忽必烈欷欺歎道:“北人乘馬,南人使船,此言果然不錯!”正在說着,身旁躍出一将道:“長江大險,宋人恃此立國,非破他一陣,不足揚威,末将願去一試。
”忽必烈看
大全仗着閻貴妃的内援,竟用台檄,調兵百餘名,逼脅董槐入大理寺。
董槐徐步而往,果然有内批發出,罷董槐相職。
臨安士大夫,見了丁大全強行至此,人心共憤!三學生交章诤谏。
理宗始授董槐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太學生陳宜中、黃镛、林則祖、曾唯、葉黻、陳宗六人,聯名上書,攻擊丁大全。
大全暗嗾禦史吳衍劾陳宜中等妄言亂政,遂将六人削籍,編管遠州。
大全恐太學生再行攻擊,奏請立碑太學,禁止諸生妄議朝政,當時稱陳宜中等為六君子。
理宗罷了董槐,任程元鳳為右丞相。
元鳳謹饬有餘,風厲不足,變成了婦寺專橫,戚幸交通的世界。
未幾,又命丁大全簽書樞密院事,馬天骥同簽書院事。
天骥也因閻貴妃引援而進,朝門外面,忽發現匿名揭貼,上面大書八字道:“閻馬丁當,國勢将亡。
”大全見了,毫不介意。
理宗還是一味糊塗,到了寶祐五年,且進賈似道知樞密院事,程元鳳又自請罷職,遂以丁大全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丁、賈兩人并掌朝權,宋室哪裡還能保呢? 那蒙古主蒙哥,又因前行人月裡麻思被宋朝拘住,禁锢而死,要興兵報仇,決計自行南下。
命少弟阿裡不哥留守和林,當下分兵三路,諸王莫哥,由洋州趨米倉;萬戶李裡又由潼關趨沔州。
蒙哥親統率大軍,由隴州趨散關。
又命忽必烈率兵攻鄂,召回兀良台合西征之兵,往應忽必烈,東西并進,宋廷大震。
四川制置使蒲擇之,聞報蒙古入寇,急令安撫使劉整等,出據遂甯江箭灘渡,斷敵東路。
蒙古将紐璘既至,見宋軍已截住渡口,揮兵大戰,自晨至暮。
劉整等抵敵不住,隻得敗退。
紐磷長驅而入,直抵成都,蒲擇之又令楊大淵等守劍門與靈泉山,親自引兵至成都城下。
誰知紐璘徑襲靈泉山,大敗楊大淵軍,進圍雲頂山城,扼斷蒲擇之歸路。
擇之軍饷匮乏,頓時潰散。
成都及彭、漢、懷、綿等州盡陷。
威茂諸蕃,又降了蒙古。
蒙哥汗聞知前軍得利,即渡嘉陵江,率兵繼進,行抵白水,命帥總汪德臣,造浮梁繼師,進薄苦竹隘。
守将楊立、張實皆被殺,直搗長甯山,守将王佐、徐聽又相繼敗亡,鵝頂堡不戰而降,青居、大良、運山、石泉、龍州等處皆望風納款。
宋廷連得警報,忙遣京湖制置使馬光祖,移司峽州,六郡鎮撫使向士璧,移司紹慶,兩軍會合,共擊蒙古兵,戰于房州,殺敗了蒙古兵。
蒙哥汗乃轉趨阆州,宋将楊大淵,從靈泉山敗退至此,聞敵兵又來,急整軍守城。
蒙哥汁督兵猛攻,炮石齊上,泥堞橫飛。
楊大淵見不能守,開門出降。
蒙哥汗進取合州,先命降人晉國寶招谕守将王堅。
王堅将他呵叱而出,已行至峽口。
王堅又令人把他捉回,牽到講武場,責他不忠不孝,枭首示衆,涕泣誓師,登城死守。
蒙哥汗親自引兵攻城,王堅乘其初來,率兵出戰,将士舍命奮鬥。
蒙古兵大敗,退至五十裡外安營。
王堅收兵入城,仍複堅守。
宋廷調回蒲擇之,命呂文德往代其任。
文德領兵救蜀,攻破涪江浮橋,轉戰至重慶,引艨艟千餘艘,溯陵江上渡。
蒙古将史天澤,兵為兩翼,順流沖擊。
文德兵處逆流,不能抵擋,被蒙古奪去艨艟百餘,敗退而回。
蒙哥汗得了捷報,便會集各軍并力攻取合州。
幸王堅守禦得法,相持數月,竟不能下。
又值軍中大疫流行,兵士十病六七,蒙哥汗不勝惱恨!前鋒将汪德臣,募集壯士,夜登外城。
王堅揮兵堵截,戰了一夜,殺傷相當。
汪德臣單騎至城下,高呼王堅快快出降,我當活汝。
語音未畢,巨石飛來,汪德臣連忙躲閃,擊中右肩,大叫落馬,兵士慌忙救回,竟至傷重身亡。
蒙哥汗因良将身死,心内郁悶! 又值秋雨連綿,兵士困頓,不能進攻。
蒙古汗抑抑成疾,遂登合州城外的釣魚山養病,竟至病殂。
諸王大臣以二驢載屍,用繪槽掩蔽,擁護北去,合州始得解圍。
王堅報告臨安,擢為甯遠軍節度使。
王堅乃繕城修壕,防敵再至。
那蒙古諸王大臣,擁護蒙哥汗之屍回國,尊為憲宗,遂即治喪頒訃。
忽必烈正在悉銳渡江,自率兵進大勝關,命張柔進虎頭關,分道而入,所至殘破。
兀良合也引兵下橫山,入賓州、、象州,陷靜江府,破辰沅,直薄潭州。
又有李全之子李璮,也奉了蒙古之命,攻入海州漣水軍,京湖江淮告急文書,雪片飛來,宋廷還改元開慶,專靠賈似道一人為長城,命為京湖南北四川宣撫大使,兼督江西兩廣兩淮軍馬。
那賈似道奉命之後,隻是躲躲閃閃不敢前進。
忽必烈早已瞧破他是個無用之人,正要揮軍大進,忽然兇訃南來,召他北返。
忽必烈如何肯抛棄了機會,遽然北去,便對諸将道:“我奉命而來,安可無功而退。
”遂登香爐山,俯瞰大江。
見大江之北有武湖,武湖之東有陽邏堡,南岸便是浒黃洲,宋軍以大舟濟師,軍容甚盛。
忽必烈欷欺歎道:“北人乘馬,南人使船,此言果然不錯!”正在說着,身旁躍出一将道:“長江大險,宋人恃此立國,非破他一陣,不足揚威,末将願去一試。
”忽必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