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十五回喪大将天變頻仍逐宰臣人心共憤卻說理宗因太學生伏阙上書,臣僚入谏,方才聽令史嵩之守制終喪,任範鐘、杜範二人為左右丞相并兼樞密使。
範鐘雖是個庸庸之輩,杜範卻豐裁峻峭,态度端凝,素有令名,為士大夫所矚望,一旦入相,必然有一番作為了。
果然不到兩日,杜範便入陳五事。
哪五事呢? 一、正治本;二、肅宮闱;三、擇人才;四、惜名器;五、節财用。
這五樁事情,已是切中時要,接連着又上陳十二事:一、公用舍;二、儲材能;三、嚴薦舉;四、懲贓貪;五、專職任;六、久任使;七、抑僥幸;八、重阃寄;九、選軍實;十、招土豪;十一、溝土田;十二、治邊、理财。
各事都詳細規劃,悉合時宜。
又勸理宗早定國本和安人心。
自從高宗南渡,建炎初年,李綱入相,有過這樣的規劃,以後的宰相哪有如此的施為。
理宗見他盡心為國,知無不言,倒也很為嘉納。
其時孟珙正移鎮江陵,駐軍上流,朝廷又疑他兵權過重,日後恐不可制。
孟珙知道這事未免危懼!惟有交歡執政,以免他患。
便緻書杜範,加以頌揚。
杜範複書道:“古人謂将相調和,士乃豫附,此後願與君同心為國,若以虛言相籠絡,殊非範所期望了。
”孟珙見了這封複書,十分愧服!杜範又擢徐元傑為工部侍郎,一切政事,皆與咨議。
徐元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極有裨益。
臨安人士,方才喁喁望治,誰料天不假年,老成凋謝,杜範竟以疾卒,共計他在相位,不過八十日。
理宗甚為悲悼!追贈少傅,賜谥清獻。
過不到月餘,徐元傑于入值的前一日,谒見左丞相範鐘,在閣中吃罷午飯,下午歸去,忽然腹内不快,到了黃昏時候,寒熱交作,方才四鼓,竟至指爪爆裂,大叫數聲而死。
三學諸生聞知此事,皆說徐元傑為人謀害而死,共抱不平,伏阙上書,略言曆期以來,小人之傾陷君子,不過使之遠谪,觸冒煙瘴而死。
今蠻煙瘴雨,不在嶺南,轉在朝廷,臣等實不勝驚駭!理宗見了此書,有诏将閣中承侍吏役逮交臨安府審訊。
但此事毫無左證,那裡還有實供。
臨安府尹又因事關重大,審了出來,幹連的人,必是極有權勢的,犯不着結這個怨恨觸犯權奸,便任他拖宕下去,不去詳加審問。
哪裡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劉漢弼又以會食閣中,忽得腫疾身死。
太學生蔡德潤等一百七十三人,又叩阍上書,為之訟冤。
理宗至此也無法可施,隻得頒給徐元傑、劉漢弼二人家屬官田五百畝,錢五千缗,作為撫恤之費,衆議愈加沸騰,竟有人說:“故相杜範,也因為人嫉妒,中毒而亡。
”因此一番議論,在廷諸臣人人危懼!到了閣堂會食,無人再敢下箸。
究竟是什麼人下此毒手,卻又沒有迹兆,可以跟尋。
隻有一事可疑,因為此事發生之後,史嵩之的侄兒史璟卿,因平日勸谏嵩之,惹了嵩之的惱恨!居然也以暴病而亡。
有此一事,大衆皆疑是史嵩之的主使,隻是沒有證據,也隻好空自議論罷了。
未幾,知江陵孟珙,以病乞請罷職,理宗下诏,授為甯武軍節度使,以少師緻仕。
哪知使命方至,孟珙已卒,時為淳祐六年九初旬,這月的朔日,有大星隕于江陵境内,聲如暴雷。
孟珙死的一日,又有狂風大作,走石拔木。
訃達朝廷,理宗為之震悼辍朝,赙銀絹各一千,贈太師,封吉國公,予谥忠襄,立廟享祀,号曰威愛。
孟珙既逝,襄漢已恐不能保全。
哪知理宗還不慎擇帥臣,竟命賈似道往代其任。
試想這個賈似道,隻有挾妓遊湖是他的長技,除此以外,一無所長,忽把這樣重任付托于他,如何能夠擔當呢?未幾,範鐘以年老乞休,遂罷左丞相職,提舉洞霄宮,起鄭清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清之自罷職後,閑居家中,日日遨遊湖上,與寺僧談禅說法,且放浪形骸,到處遊行。
起複之诏到門,清之正在遊湖,寄居僧寺,次日方才回家接诏,入朝懇辭。
理宗不許,又以趙葵為樞密使,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兼知建康府,陳桦知樞密院事,任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
那趙葵非但有專阃之才,且精擅文學,性情倜傥,家中婢女侍妾亦善詩詞。
既任樞密,退朝歸來,姬侍皆不知所往,無人承值。
趙葵心下詫異道:“往日我歸家中皆争先承迎,惟恐或後,今日如何一人不見呢?”遂親往後園尋訪她們,卻見諸姬皆在園内,聚集一處,共摘青梅。
趙葵見她們如此高興,也覺欣然!故意責備諸姬道:“你們抛了正事在此遊戲,我退朝回來連承值的人都沒有了,照例應該重責,現在姑從寬貸,可吟詩一首以贖罪。
”便有一姬應聲朗吟道:柝聲默報早春回,滿院春風繡戶開;怪得無人理絲竹,綠蔭深處摘青梅。
趙葵見她才思敏捷,深為贊許! 一日,天氣炎
範鐘雖是個庸庸之輩,杜範卻豐裁峻峭,态度端凝,素有令名,為士大夫所矚望,一旦入相,必然有一番作為了。
果然不到兩日,杜範便入陳五事。
哪五事呢? 一、正治本;二、肅宮闱;三、擇人才;四、惜名器;五、節财用。
這五樁事情,已是切中時要,接連着又上陳十二事:一、公用舍;二、儲材能;三、嚴薦舉;四、懲贓貪;五、專職任;六、久任使;七、抑僥幸;八、重阃寄;九、選軍實;十、招土豪;十一、溝土田;十二、治邊、理财。
各事都詳細規劃,悉合時宜。
又勸理宗早定國本和安人心。
自從高宗南渡,建炎初年,李綱入相,有過這樣的規劃,以後的宰相哪有如此的施為。
理宗見他盡心為國,知無不言,倒也很為嘉納。
其時孟珙正移鎮江陵,駐軍上流,朝廷又疑他兵權過重,日後恐不可制。
孟珙知道這事未免危懼!惟有交歡執政,以免他患。
便緻書杜範,加以頌揚。
杜範複書道:“古人謂将相調和,士乃豫附,此後願與君同心為國,若以虛言相籠絡,殊非範所期望了。
”孟珙見了這封複書,十分愧服!杜範又擢徐元傑為工部侍郎,一切政事,皆與咨議。
徐元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極有裨益。
臨安人士,方才喁喁望治,誰料天不假年,老成凋謝,杜範竟以疾卒,共計他在相位,不過八十日。
理宗甚為悲悼!追贈少傅,賜谥清獻。
過不到月餘,徐元傑于入值的前一日,谒見左丞相範鐘,在閣中吃罷午飯,下午歸去,忽然腹内不快,到了黃昏時候,寒熱交作,方才四鼓,竟至指爪爆裂,大叫數聲而死。
三學諸生聞知此事,皆說徐元傑為人謀害而死,共抱不平,伏阙上書,略言曆期以來,小人之傾陷君子,不過使之遠谪,觸冒煙瘴而死。
今蠻煙瘴雨,不在嶺南,轉在朝廷,臣等實不勝驚駭!理宗見了此書,有诏将閣中承侍吏役逮交臨安府審訊。
但此事毫無左證,那裡還有實供。
臨安府尹又因事關重大,審了出來,幹連的人,必是極有權勢的,犯不着結這個怨恨觸犯權奸,便任他拖宕下去,不去詳加審問。
哪裡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劉漢弼又以會食閣中,忽得腫疾身死。
太學生蔡德潤等一百七十三人,又叩阍上書,為之訟冤。
理宗至此也無法可施,隻得頒給徐元傑、劉漢弼二人家屬官田五百畝,錢五千缗,作為撫恤之費,衆議愈加沸騰,竟有人說:“故相杜範,也因為人嫉妒,中毒而亡。
”因此一番議論,在廷諸臣人人危懼!到了閣堂會食,無人再敢下箸。
究竟是什麼人下此毒手,卻又沒有迹兆,可以跟尋。
隻有一事可疑,因為此事發生之後,史嵩之的侄兒史璟卿,因平日勸谏嵩之,惹了嵩之的惱恨!居然也以暴病而亡。
有此一事,大衆皆疑是史嵩之的主使,隻是沒有證據,也隻好空自議論罷了。
未幾,知江陵孟珙,以病乞請罷職,理宗下诏,授為甯武軍節度使,以少師緻仕。
哪知使命方至,孟珙已卒,時為淳祐六年九初旬,這月的朔日,有大星隕于江陵境内,聲如暴雷。
孟珙死的一日,又有狂風大作,走石拔木。
訃達朝廷,理宗為之震悼辍朝,赙銀絹各一千,贈太師,封吉國公,予谥忠襄,立廟享祀,号曰威愛。
孟珙既逝,襄漢已恐不能保全。
哪知理宗還不慎擇帥臣,竟命賈似道往代其任。
試想這個賈似道,隻有挾妓遊湖是他的長技,除此以外,一無所長,忽把這樣重任付托于他,如何能夠擔當呢?未幾,範鐘以年老乞休,遂罷左丞相職,提舉洞霄宮,起鄭清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清之自罷職後,閑居家中,日日遨遊湖上,與寺僧談禅說法,且放浪形骸,到處遊行。
起複之诏到門,清之正在遊湖,寄居僧寺,次日方才回家接诏,入朝懇辭。
理宗不許,又以趙葵為樞密使,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兼知建康府,陳桦知樞密院事,任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
那趙葵非但有專阃之才,且精擅文學,性情倜傥,家中婢女侍妾亦善詩詞。
既任樞密,退朝歸來,姬侍皆不知所往,無人承值。
趙葵心下詫異道:“往日我歸家中皆争先承迎,惟恐或後,今日如何一人不見呢?”遂親往後園尋訪她們,卻見諸姬皆在園内,聚集一處,共摘青梅。
趙葵見她們如此高興,也覺欣然!故意責備諸姬道:“你們抛了正事在此遊戲,我退朝回來連承值的人都沒有了,照例應該重責,現在姑從寬貸,可吟詩一首以贖罪。
”便有一姬應聲朗吟道:柝聲默報早春回,滿院春風繡戶開;怪得無人理絲竹,綠蔭深處摘青梅。
趙葵見她才思敏捷,深為贊許! 一日,天氣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