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關燈
小
中
大
為大器。
這時史彌遠内結楊後,外連黨羽,内外要職,以及藩阃将帥,都是彌遠引薦,攬權擅政,莫敢誰何。
皇子竑心内很不以彌遠為善。
彌遠也有些覺得,知道皇子竑最愛彈琴,便以重價購一善彈琴的美女獻于皇子竑,命她暗伺動靜。
皇子竑哪裡知道,因為此女善琴,合了自己所好,便把她當作知音,深加寵愛;胸中的積郁,一齊向她傾吐無遺,常常把楊後及彌遠的罪惡記在冊上,後面還加着斷語道:“史彌遠當遠配八千裡。
” 又指了壁上懸挂的地圖,對着美人說道:“我他日得志,必置彌遠于瓊崖。
” 有時且呼彌遠為新恩,言将來竄谪彌遠,不是新州,就是恩州。
哪知種種言語,都由這個美人暗中轉告彌遠。
彌遠不覺大驚!遂立意排擠皇子竑了!其時真德秀,兼充皇子竑的教授,嘗進谏道:“殿下須要孝順慈母,敬禮大臣,天命自然來歸,否則就恐有危險之事了。
” 皇子竑隻是不肯悛改。
一日,史彌遠在淨慈寺,為其父浩建醮,以資冥福。
百官皆來助薦,國子學錄鄭清之,也欣然而來。
彌遠密地邀他至慧日閣上,私下說道:“我看皇子,之堪負荷,聞得沂邸後嗣其賢,現在要擇一講官,我意屬君善為輔導,将來我的坐位,便是君的坐位了。
但是今日之語,出我之口,入君之耳,并無第三人得知,倘有洩漏,你我皆要滅族了。
”清之連連答應道:“相公盡管放心!此事都在清之一人身上。
” 彌遠大喜! 次日即派鄭清之教授貴誠。
清之每日教導貴誠作文,又把高宗禦書,令他勤習。
貴誠天資聰明,進功異常捷速。
清之就去見彌遠,将貴誠的文字,付他觀看,并說貴誠品行醇厚,實非凡品。
彌遠遂于甯宗之前稱譽貴誠,曆祗皇子竑的短處。
甯宗聽了,還是英明其意。
到得甯宗抱病,彌遠即令鄭清之赴沂王府,密告貴誠易儲之意。
貴誠噤不發聲,清之再三诘問,隻是不答。
清之不禁着急道:“丞相因清之從遊多年,特命以心腹之言相告,現在不答一語,令清之如何回答丞相呢?”貴誠始拱手答道:“紹興尚有老母,我何敢自專。
”清之便把這話告之彌遠,遂共歎為不凡。
過了幾日,甯宗病勢已危,彌遠即矯诏立貴誠為皇子,賜名昀,授武泰軍節度使,封成國公。
甯宗駕崩,彌遠令楊後之侄楊谷、楊石兩人,将廢立之意,入告楊後,楊後愕然道:“皇子竑乃先帝所立,安可擅自更易。
”谷、石二人出告彌遠,再令入請,楊後不允,一夜之間,往返七次,楊後還是堅持不許。
楊谷等泣拜于地道:“内外軍民皆已歸心成國;若不策立,恐有它變。
楊氏無噍類了。
”楊後遲疑半日,始問道:“此人何在?”楊谷不待言畢,便令人請成國公入内。
彌遠立命急足前往宣昀,并面囑道:“今日所宜,乃沂王内的皇于,不是萬歲卷中的皇于,你若錯誤,立即斬首。
”皇子昀奉召入宮,朝谒楊後。
楊後撫其背道:“汝今日為我子了。
”彌遠引昀至柩前舉哀,然後命召皇子竑。
皇子竑早已聞計,翹足而待,積久不聞傳宣,心内疑惑,遂啟門以俟。
隻見有急足經府前而過,并不入内,心下甚是疑慮!到等日暮,又有數人騎着馬,簇擁一人過去,隻因天已昏黑,分辨不出是何人。
直至黃昏時候,始有人來宣召。
亟帶侍從,匆匆入宮,每過一重門,即有衛士呵止從人,到得靈前,已剩了單身一人。
史彌遠出來,引至柩前哭臨,哭畢,即送出帳,命殿帥夏震監視,不能自由行動。
皇子竑心内愈加疑懼!忽聽殿内宣召百官,恭聽遺诏,百官入殿排班。
皇子竑也相随入内,由傳宣官引往舊日班位,皇子竑大驚道:“今日是何時候,還要我仍立舊班麼?”夏震道:“向例于未宣制前,應立舊班,待宣制以後,方可登位。
” 皇子竑方始無言,不上片刻,殿上燈燭齊明,已有一位新天子,身登寶坐,宣诏即位,宣贊官呼百官拜賀,皇子竑此時,方瞧清登座受賀的,乃是貴誠,便兀立班中,不肯下拜。
被夏震在後,掀首令跪,無可奈何,跪拜殿下,拜賀禮成,又傳出遺诏,授皇子竑開府儀同三司,晉封濟陽郡王,判甯國府,尊楊後為皇太後,垂簾聽政,是為理宗,大赦天下,又進封皇子竑為濟王,賜第湖州。
追封本生父希瓐為榮王,母全氏為國夫人,以弟與芮承嗣。
改次年為寶慶元年,葬甯宗于永茂陵。
共計甯宗在位三十年,改元四次,享壽五十七歲。
理宗即位,有志求賢,召知潭州真德秀,入直學士院。
知嘉定府魏了翁,入為起居郎,真、魏兩人,皆理學名家,一時并召,深合人望。
不料改元方才數日,湖州忽有謀立濟王的消息,傳将前來,原來湖州人潘壬,與從兄甫、弟丙,因史彌遠妄行廢立,甚為不平。
恰值濟王奉祠,居住湖州,意欲立濟王為帝,成不世之功。
暗中令人往告李全,約其相助。
李全意欲坐觀成敗,佯為應諾。
潘壬大喜!與他約期舉事。
到了約定之期,不見李全兵至,潘壬十分惶急!深恐密謀洩漏,遂招集雜販鹽盜千餘人,裝為李全之軍,聲言自山東來的,求見濟王。
未知濟王肯出見否?且看下回分解。
這時史彌遠内結楊後,外連黨羽,内外要職,以及藩阃将帥,都是彌遠引薦,攬權擅政,莫敢誰何。
皇子竑心内很不以彌遠為善。
彌遠也有些覺得,知道皇子竑最愛彈琴,便以重價購一善彈琴的美女獻于皇子竑,命她暗伺動靜。
皇子竑哪裡知道,因為此女善琴,合了自己所好,便把她當作知音,深加寵愛;胸中的積郁,一齊向她傾吐無遺,常常把楊後及彌遠的罪惡記在冊上,後面還加着斷語道:“史彌遠當遠配八千裡。
” 又指了壁上懸挂的地圖,對着美人說道:“我他日得志,必置彌遠于瓊崖。
” 有時且呼彌遠為新恩,言将來竄谪彌遠,不是新州,就是恩州。
哪知種種言語,都由這個美人暗中轉告彌遠。
彌遠不覺大驚!遂立意排擠皇子竑了!其時真德秀,兼充皇子竑的教授,嘗進谏道:“殿下須要孝順慈母,敬禮大臣,天命自然來歸,否則就恐有危險之事了。
” 皇子竑隻是不肯悛改。
一日,史彌遠在淨慈寺,為其父浩建醮,以資冥福。
百官皆來助薦,國子學錄鄭清之,也欣然而來。
彌遠密地邀他至慧日閣上,私下說道:“我看皇子,之堪負荷,聞得沂邸後嗣其賢,現在要擇一講官,我意屬君善為輔導,将來我的坐位,便是君的坐位了。
但是今日之語,出我之口,入君之耳,并無第三人得知,倘有洩漏,你我皆要滅族了。
”清之連連答應道:“相公盡管放心!此事都在清之一人身上。
” 彌遠大喜! 次日即派鄭清之教授貴誠。
清之每日教導貴誠作文,又把高宗禦書,令他勤習。
貴誠天資聰明,進功異常捷速。
清之就去見彌遠,将貴誠的文字,付他觀看,并說貴誠品行醇厚,實非凡品。
彌遠遂于甯宗之前稱譽貴誠,曆祗皇子竑的短處。
甯宗聽了,還是英明其意。
到得甯宗抱病,彌遠即令鄭清之赴沂王府,密告貴誠易儲之意。
貴誠噤不發聲,清之再三诘問,隻是不答。
清之不禁着急道:“丞相因清之從遊多年,特命以心腹之言相告,現在不答一語,令清之如何回答丞相呢?”貴誠始拱手答道:“紹興尚有老母,我何敢自專。
”清之便把這話告之彌遠,遂共歎為不凡。
過了幾日,甯宗病勢已危,彌遠即矯诏立貴誠為皇子,賜名昀,授武泰軍節度使,封成國公。
甯宗駕崩,彌遠令楊後之侄楊谷、楊石兩人,将廢立之意,入告楊後,楊後愕然道:“皇子竑乃先帝所立,安可擅自更易。
”谷、石二人出告彌遠,再令入請,楊後不允,一夜之間,往返七次,楊後還是堅持不許。
楊谷等泣拜于地道:“内外軍民皆已歸心成國;若不策立,恐有它變。
楊氏無噍類了。
”楊後遲疑半日,始問道:“此人何在?”楊谷不待言畢,便令人請成國公入内。
彌遠立命急足前往宣昀,并面囑道:“今日所宜,乃沂王内的皇于,不是萬歲卷中的皇于,你若錯誤,立即斬首。
”皇子昀奉召入宮,朝谒楊後。
楊後撫其背道:“汝今日為我子了。
”彌遠引昀至柩前舉哀,然後命召皇子竑。
皇子竑早已聞計,翹足而待,積久不聞傳宣,心内疑惑,遂啟門以俟。
隻見有急足經府前而過,并不入内,心下甚是疑慮!到等日暮,又有數人騎着馬,簇擁一人過去,隻因天已昏黑,分辨不出是何人。
直至黃昏時候,始有人來宣召。
亟帶侍從,匆匆入宮,每過一重門,即有衛士呵止從人,到得靈前,已剩了單身一人。
史彌遠出來,引至柩前哭臨,哭畢,即送出帳,命殿帥夏震監視,不能自由行動。
皇子竑心内愈加疑懼!忽聽殿内宣召百官,恭聽遺诏,百官入殿排班。
皇子竑也相随入内,由傳宣官引往舊日班位,皇子竑大驚道:“今日是何時候,還要我仍立舊班麼?”夏震道:“向例于未宣制前,應立舊班,待宣制以後,方可登位。
” 皇子竑方始無言,不上片刻,殿上燈燭齊明,已有一位新天子,身登寶坐,宣诏即位,宣贊官呼百官拜賀,皇子竑此時,方瞧清登座受賀的,乃是貴誠,便兀立班中,不肯下拜。
被夏震在後,掀首令跪,無可奈何,跪拜殿下,拜賀禮成,又傳出遺诏,授皇子竑開府儀同三司,晉封濟陽郡王,判甯國府,尊楊後為皇太後,垂簾聽政,是為理宗,大赦天下,又進封皇子竑為濟王,賜第湖州。
追封本生父希瓐為榮王,母全氏為國夫人,以弟與芮承嗣。
改次年為寶慶元年,葬甯宗于永茂陵。
共計甯宗在位三十年,改元四次,享壽五十七歲。
理宗即位,有志求賢,召知潭州真德秀,入直學士院。
知嘉定府魏了翁,入為起居郎,真、魏兩人,皆理學名家,一時并召,深合人望。
不料改元方才數日,湖州忽有謀立濟王的消息,傳将前來,原來湖州人潘壬,與從兄甫、弟丙,因史彌遠妄行廢立,甚為不平。
恰值濟王奉祠,居住湖州,意欲立濟王為帝,成不世之功。
暗中令人往告李全,約其相助。
李全意欲坐觀成敗,佯為應諾。
潘壬大喜!與他約期舉事。
到了約定之期,不見李全兵至,潘壬十分惶急!深恐密謀洩漏,遂招集雜販鹽盜千餘人,裝為李全之軍,聲言自山東來的,求見濟王。
未知濟王肯出見否?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