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關燈
此處營一菟裘,方才如願哩。

    ”設醮已畢仍還故鎮,歆動徒黨道:“江南繁華,甲于天下,你們也要前往遊覽麼?”大衆齊聲贊成。

    李全遂造方舟,寄泊膠西,扼甯海要沖,令其兄李福守舟榷貨。

     時當互市初通,南貨價值十倍北貨。

    李全誘緻商人,車載舟運,與商分利,舟歸李福主管,車由張林執掌。

    張林一無所獲,心内很是不快!其時張林已受命為京東總管,全恃監場稅則,作為軍饷。

    李福要與他分場,張林如何肯允。

    李福大怒道:“他敢忘恩負義麼?當告知吾弟,取其首級。

    ”張林大懼!遂以京東諸郡,向蒙古乞降,木華黎授他為行山東路都元帥府事。

     李福深懼來襲,逃回楚州。

    知濟南府仲贇,往讨張林。

    林敗走,李全乘機取青州,宋廷遂授為保甯軍節度使兼京東河北鎮撫副使。

    賈涉歎道:“朝廷隻知以爵賞收人心,哪知愈寵愈嬌,将來恐不可制了。

    ”原來右丞相史彌遠,久已要授李全節钺,賈涉屢次谏阻。

    此時朝廷忽下此诏,賈涉知道李全必定有變,遂力求還朝,又不得請。

    賈涉憂急成疾,始得卸任南返,行至中途而死。

    其時京湖制置使趙方,四川宣撫使安丙,也相繼病逝。

     宋廷追贈趙方為銀青光祿大夫,封太師,谥忠肅。

    安丙追贈少師,立祠沔州,理宗朝賜谥忠定。

     金主珣,因侵宋失敗,歲币又絕,尚不甘心。

    聞得趙方、安丙俱死,又令完顔訛可行元帥府事,節制三路軍馬南侵,并以同簽書樞密院事時為全副,從颍壽濾淮,至高橋市殺敗宋兵,進攻固始,破扈州守将焦思忠救兵,後來聞得宋與蒙古通好,深恐南北連合,兩面夾攻,沒有歸路,完顔訛可決計北返,行至淮水,将欲北渡。

     時青矯稱奉密旨,留軍淮南,令每人割取宋麥三石,以作軍需,因此逗留三日,未能渡淮。

    完顔訛可說道:“現在淮水淺涸,尚可速渡,倘若暴漲起來,非但不便渡軍,還恐宋人追擊,那時便不能全師歸去了。

    ”時青不聽,豈知夜間大雨忽至,淮水驟漲,完顔訛可決意渡淮,造橋濟師,魚貫而進,蓦聞一聲炮響,鼓角齊鳴,宋兵在後殺來。

    時青惶急無惜,連忙乘船先渡。

    部兵渡淮不及,多半溺水而死。

    尚有在岸上的,都做了宋軍刀頭之鬼。

    完顔訛可歸罪時青。

    金主下诏誅戮,從此不敢再行南下了。

     蒙古木華黎,受鐵木真之命,加爵太師,進封國王,經略太行山南,攻取河東各州郡,進拔太原,蒙古降将明安,領兵趨紫荊關。

    金元帥張柔乞降,引蒙古兵南下,攻下雄、易、保安諸州,陷河北各郡。

    金主不得已,大封郡公,責令恢複。

    真定經略使武仙,封恒山公,财富兵強,推為諸郡之首了。

    遇了蒙古兵屢戰屢敗,竟以真定投降。

    其餘諸郡,更是望風而潰了。

     金主此時,雖然去奸任賢,力求振作,勢已無及,隻得向蒙古求和。

    木華黎不肯允許。

    金宣宗在位十一年,沒有一年不被兵,也沒有一年不弄兵,北受挫于蒙古,南又敗衄于宋朝。

    至金主守緒即位,國勢愈加不振了。

     且說宋甯宗,本來立榮王曮為太子,改名為詢,太子詢于嘉定十三年病殁,谥為景獻。

    甯宗因後宮無所出,隻得另擇皇嗣。

    初,孝宗孫,沂王柄無子,曾立燕王德昭九世孫均為後,賜名貴和。

    甯宗遂以貴和為皇嗣,改賜名為竑。

    但是竑既立為皇嗣;沂王一支,又要擇人承嗣。

    甯宗乃命選太祖十世孫,年過十五的,養育宮内,拟仿高宗擇立孝宗的故事。

    史彌遠也密勸甯宗,慎于擇嗣,可借為沂王立後的名目,多選數人,以備采擇。

    适史彌遠的館客餘天錫,以性情謹厚深得彌遠信任,因欲回紹興秋試,請假而行。

    彌遠密囑他道:“沂王無後,你此去可沿途留心,宗室中如有佳子弟可以攜帶同來。

    ”天錫渡過浙江,至越西門巧值大雨如注,便至全保長家避雨。

    保長知道天錫是史丞相的館客,十分殷勤,置酒款待,有兩個少年,侍立左右。

    天錫便問何人?保長道:“是敝外孫與莒、與芮,都是系出天潢,乃太祖者十世孫。

    ”天錫起立道:“失敬得很!” 保長連忙邀他入座。

    天錫又細問兩人的履曆,方知其父名希瓐,母全氏,乃保長之女。

    與莒初生之時,室中有五采爛然,紅光燭天,如日之方中。

    養下三日,家裡的人聽得門外有車馬喧阗的聲音,亟出觀看,絕無所見。

    到了三五歲,偶于白晝假寐,身上忽然出現龍鱗,鄰居皆傳為異事。

    嘗有日者,為弟兄二人推算命造,說是與莒之命,貴不可言,就是與芮,也非凡品。

     天錫聽了這番話,便記在心内,等得秋試已過,仍回臨安,即将此事告知史彌遠。

    彌遠即使天錫至越,召與莒、與芮前往一觀。

    全保長見天錫奉了丞相之命來召,真是天賜富貴,好不歡喜!便賣了幾畝田,替兩個外孫備了衣冠行裝,同往臨安,入見彌遠。

    彌遠見了兩人的相貌,暗暗稱奇!深恐事洩于禁,命二人重行回去。

    全保長大為失望,怏怏而返。

    哪知不到幾時,彌遠已奏明甯宗,召與莒至臨安,立為沂王之後,賜名貴誠,授秉義郎。

    其時貴誠年已十七歲了,秉性端重好學不倦。

    每逢朝參待漏,人皆言笑,貴誠但整肅衣冠,不輕言語。

    彌遠暗中窺他舉動,暗中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