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十回授節钺降盜加官擅廢立皇子抱屈卻說都統張威令部将石宣等赴大安軍,截擊金軍,殺敵三千餘人,擒住金将巴圖魯安,金兵遂即退回。
宋廷下诏,坐董居誼罪,以聶子述為四川制置使。
子述資望淺薄,不能壓服衆心。
興元戍卒張福、莫簡為亂,以紅布裹首,竄擾利州。
子述反退至劍門。
其時前制置使安丙,已罷職為醴泉觀使,其子安癸仲,知果州,子述檄令讨賊。
張福聞知,即侵掠果州及阆州。
宋廷乃起複安丙,命知興元府兼利州路安撫使。
百姓聞得安丙重來,相與稱慶! 張福又掠遂甯,入普州,據茗山以自固。
安丙自遂甯檄調各人馬,圍困茗山,繼絕樵汲之道。
張福屢次沖突,皆不能脫。
沔州都統張威,又率兵到來。
張福知不能敵,隻得乞降。
張威執獻安丙,丙命斬首以徇,張威複捕獲莫簡及賊衆千三百人,盡行伏誅,紅巾賊乃平。
安丙還利州,金兵亦不複敢來。
金太子守緒南下,命金将完顔訛可,再圍棗陽。
孟宗政悉力拒守,告急襄陽。
趙方命趙範、趙葵,會同許國、扈再興兩軍,進攻鄧、唐二州,期金人解棗陽之圍,來救唐、鄧,所以并不猛力進攻。
誰知金兵并不回援,圍攻棗陽如故。
趙方乃令許國退歸随州,扈再興與趙範、趙葵速救棗陽。
棗陽已被圍八十餘日,金将完顔訛可百計攻城。
均為孟宗政設法堵禦,時出奇兵,擊敗金人。
趙範等轉戰而南,連敗金兵,抵棗陽城下。
孟宗政見救兵已至,遂自城中出擊:趙範外攻,内外夾擊,自傍晚殺至三更,殺死金兵三萬人。
完顔訛可單騎逃去。
盂宗政與趙範等,合兵迫至馬磴寨,焚毀城堡,奪獲資糧器械,不計其數。
金人自此不敢再窺襄漢,且懼宗政威名,盡呼之為孟爺爺。
棗陽之兵雖退,淮西一路,尚有金左都監纥石烈牙吾答,驸馬圖海,圍攻安豐軍,并滁、濠、光諸州。
又分數路,攻石碛、全椒、天長、六合等處,淮南大擾。
江淮制置使李珏,令池州都統制武師道,忠義軍都統陳孝忠,前往援應,皆逗留卻顧,不敢前進。
淮東提刑賈涉,繼應純之後權知楚州,節制京東忠義軍。
聞得江淮危急,飛檄陳孝忠赴滁州,夏全、時青赴濠州,季先、葛平、楊德廣赴滁濠,李全與兄李福,截金人歸路。
李全奉檄,至渦口,與金将纥石烈牙吾答,戰于化湖陂,斬金将數人,并奪獲金牌。
金人乃解諸州之圍,盡行北返。
李全追至曹家莊,又斬首數百級,遂回軍獻俘,并上所獲金牌,向賈涉求賞。
先是賈涉嘗懸賞格,有殺死金太子者,賞節度使;殺親王者,賞承宣使;殺附馬者,賞觀察使。
李全詭稱殺死附馬圖海,請如約受賞。
賈涉也不細察,即請朝廷,受李全為廣州觀察使。
趙方以金人屢次受創而回,必定不肯甘心,還要再來,不如先發制人,遂令扈再興、許國、孟宗政等,領兵六萬,分三路伐金。
臨行時,當面吩咐道:“毋深入,毋攻城,隻要焚毀寨堡,劫奪糧草,撤他守備,就足以示威了。
”扈再興、許國奉令而行,分攻唐、鄧兩州,見金人有備,便沿途抄掠,遂即退還。
金兵追來,進抵樊城。
趙方親率諸軍,殺退金兵。
孟宗政的一路人馬,又進破湖陽縣,擒金千戶趙興兒。
許國令部将耶律均與金戰于北陽,複殺金将李提控。
扈再興又攻入高頭城。
金人屢敗,自此聲勢十分窮蹙了。
惟廣州觀察使李全,因屢立戰功,漸漸驕橫,佯與賈涉交歡,暗中已蓄異圖。
此時賈涉受命主管淮東制置司,節制京東河北軍馬,分忠義軍為兩屯,仍以陳孝忠為都統,另派季先為副。
李全自率一軍,管領五寨。
季先素性豪俠,為降衆所敬服。
李全胸懷妒忌,陰結賈涉左右莫凱,令谮季先。
賈涉不察,信以為真,乃僞令季先往樞密院議事,暗命心腹,将季先刺死于中途,遣統制陳選,代統季先部衆。
季先部下以主将無辜被冤,心懷不服,當有裴淵、宋德珍、孫武正、王義深、張山、張友等,為季先發喪,拒絕陳選,潛迎舊黨石圭為統帥。
陳選被拒,回報賈涉。
賈涉無法可施,隻得保舉石圭為漣水忠義軍統轄,借此籠絡。
李全見季先雖死,石圭又來,仍是自己的敵手,又要設法除去石圭。
一面招降金益都守将張林,得青、莒、密、登、萊、濰、淄、濱、棣、甯海、濟南諸州郡,買取朝廷歡心;一面襲取金泗州、東平,自耀威武,宋廷一再獎勵,賈涉也十分慰勞,降軍大半不服。
時青先叛降金,金命為濟州宣撫使。
蒙古将木華黎,乘隙入濟南。
降将嚴實亦至蒙古軍軍前授降,木華黎授為行尚書事,因此石圭亦有異志,竟欲謀叛。
李全即乘機請于賈涉,自願往讨石圭。
賈涉遂調李全軍至楚州,石圭見勢不妙,即往投蒙古軍。
李全乃請于賈涉,乞兼統漣水軍。
賈涉舉以付之,李全愈益驕橫,遂借超度國殇為名,至金山寺作佛事。
知鎮江府喬行簡,以方舟迎接,舟中設盛筵,邀李全高坐暢飲。
李全見左右滿列吳姬,粉白黛綠,不禁銷魂。
到了金山寺,出外遊賞,觸目皆是繁華,到眼盡屬佳麗,不覺暗中稱羨道:“六朝金粉,果然名不虛傳,我他日得志,當在
宋廷下诏,坐董居誼罪,以聶子述為四川制置使。
子述資望淺薄,不能壓服衆心。
興元戍卒張福、莫簡為亂,以紅布裹首,竄擾利州。
子述反退至劍門。
其時前制置使安丙,已罷職為醴泉觀使,其子安癸仲,知果州,子述檄令讨賊。
張福聞知,即侵掠果州及阆州。
宋廷乃起複安丙,命知興元府兼利州路安撫使。
百姓聞得安丙重來,相與稱慶! 張福又掠遂甯,入普州,據茗山以自固。
安丙自遂甯檄調各人馬,圍困茗山,繼絕樵汲之道。
張福屢次沖突,皆不能脫。
沔州都統張威,又率兵到來。
張福知不能敵,隻得乞降。
張威執獻安丙,丙命斬首以徇,張威複捕獲莫簡及賊衆千三百人,盡行伏誅,紅巾賊乃平。
安丙還利州,金兵亦不複敢來。
金太子守緒南下,命金将完顔訛可,再圍棗陽。
孟宗政悉力拒守,告急襄陽。
趙方命趙範、趙葵,會同許國、扈再興兩軍,進攻鄧、唐二州,期金人解棗陽之圍,來救唐、鄧,所以并不猛力進攻。
誰知金兵并不回援,圍攻棗陽如故。
趙方乃令許國退歸随州,扈再興與趙範、趙葵速救棗陽。
棗陽已被圍八十餘日,金将完顔訛可百計攻城。
均為孟宗政設法堵禦,時出奇兵,擊敗金人。
趙範等轉戰而南,連敗金兵,抵棗陽城下。
孟宗政見救兵已至,遂自城中出擊:趙範外攻,内外夾擊,自傍晚殺至三更,殺死金兵三萬人。
完顔訛可單騎逃去。
盂宗政與趙範等,合兵迫至馬磴寨,焚毀城堡,奪獲資糧器械,不計其數。
金人自此不敢再窺襄漢,且懼宗政威名,盡呼之為孟爺爺。
棗陽之兵雖退,淮西一路,尚有金左都監纥石烈牙吾答,驸馬圖海,圍攻安豐軍,并滁、濠、光諸州。
又分數路,攻石碛、全椒、天長、六合等處,淮南大擾。
江淮制置使李珏,令池州都統制武師道,忠義軍都統陳孝忠,前往援應,皆逗留卻顧,不敢前進。
淮東提刑賈涉,繼應純之後權知楚州,節制京東忠義軍。
聞得江淮危急,飛檄陳孝忠赴滁州,夏全、時青赴濠州,季先、葛平、楊德廣赴滁濠,李全與兄李福,截金人歸路。
李全奉檄,至渦口,與金将纥石烈牙吾答,戰于化湖陂,斬金将數人,并奪獲金牌。
金人乃解諸州之圍,盡行北返。
李全追至曹家莊,又斬首數百級,遂回軍獻俘,并上所獲金牌,向賈涉求賞。
先是賈涉嘗懸賞格,有殺死金太子者,賞節度使;殺親王者,賞承宣使;殺附馬者,賞觀察使。
李全詭稱殺死附馬圖海,請如約受賞。
賈涉也不細察,即請朝廷,受李全為廣州觀察使。
趙方以金人屢次受創而回,必定不肯甘心,還要再來,不如先發制人,遂令扈再興、許國、孟宗政等,領兵六萬,分三路伐金。
臨行時,當面吩咐道:“毋深入,毋攻城,隻要焚毀寨堡,劫奪糧草,撤他守備,就足以示威了。
”扈再興、許國奉令而行,分攻唐、鄧兩州,見金人有備,便沿途抄掠,遂即退還。
金兵追來,進抵樊城。
趙方親率諸軍,殺退金兵。
孟宗政的一路人馬,又進破湖陽縣,擒金千戶趙興兒。
許國令部将耶律均與金戰于北陽,複殺金将李提控。
扈再興又攻入高頭城。
金人屢敗,自此聲勢十分窮蹙了。
惟廣州觀察使李全,因屢立戰功,漸漸驕橫,佯與賈涉交歡,暗中已蓄異圖。
此時賈涉受命主管淮東制置司,節制京東河北軍馬,分忠義軍為兩屯,仍以陳孝忠為都統,另派季先為副。
李全自率一軍,管領五寨。
季先素性豪俠,為降衆所敬服。
李全胸懷妒忌,陰結賈涉左右莫凱,令谮季先。
賈涉不察,信以為真,乃僞令季先往樞密院議事,暗命心腹,将季先刺死于中途,遣統制陳選,代統季先部衆。
季先部下以主将無辜被冤,心懷不服,當有裴淵、宋德珍、孫武正、王義深、張山、張友等,為季先發喪,拒絕陳選,潛迎舊黨石圭為統帥。
陳選被拒,回報賈涉。
賈涉無法可施,隻得保舉石圭為漣水忠義軍統轄,借此籠絡。
李全見季先雖死,石圭又來,仍是自己的敵手,又要設法除去石圭。
一面招降金益都守将張林,得青、莒、密、登、萊、濰、淄、濱、棣、甯海、濟南諸州郡,買取朝廷歡心;一面襲取金泗州、東平,自耀威武,宋廷一再獎勵,賈涉也十分慰勞,降軍大半不服。
時青先叛降金,金命為濟州宣撫使。
蒙古将木華黎,乘隙入濟南。
降将嚴實亦至蒙古軍軍前授降,木華黎授為行尚書事,因此石圭亦有異志,竟欲謀叛。
李全即乘機請于賈涉,自願往讨石圭。
賈涉遂調李全軍至楚州,石圭見勢不妙,即往投蒙古軍。
李全乃請于賈涉,乞兼統漣水軍。
賈涉舉以付之,李全愈益驕橫,遂借超度國殇為名,至金山寺作佛事。
知鎮江府喬行簡,以方舟迎接,舟中設盛筵,邀李全高坐暢飲。
李全見左右滿列吳姬,粉白黛綠,不禁銷魂。
到了金山寺,出外遊賞,觸目皆是繁華,到眼盡屬佳麗,不覺暗中稱羨道:“六朝金粉,果然名不虛傳,我他日得志,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