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八十五回浙江亭宰相待罪重華宮壽皇崩駕話說彭龜年叩頭流血,請光宗往朝重華宮。
光宗退朝以後,仍如石沉大海一般,杳無信息。
群臣又一連奏請,光宗始應允。
約期前往問候。
到了約定的日期,宰相率領百僚,在宮門候駕,徒至過午,方見内侍傳旨說是聖躬抱恙,不能外出,群臣懊恨而散。
到了五月,壽皇疾病,日重一日,以将大漸,意欲見光宗,屢次顧視左右,頻頻盼望,至于泣下! 廷臣知道這事,陳傅良再疏不報,繳還告敕,出城待罪。
丞相留正,亦率百僚入宮谏诤。
光宗拂衣欲行,留正牽裾泣谏,羅點也垂泣請道:“壽皇病已垂危,若再不去省視,後悔無及了!”光宗決不答言,隻管轉身入内,留正與百官追随在後,直至福甯殿,光宗走進殿内,即命内侍阖門。
留正見不能再進,隻得率百官痛哭而出。
過了兩日,留正等又入宮請對,光宗命知閤門韓侂胄傳旨道:“宰相等一齊出去。
”留正聞旨,遂與百官出都,至錢江北岸的浙江亭待罪。
光宗聞得宰相等出都,卻不介意。
壽皇聞知,深為憂慮!即召韓侂胄往前垂問。
韓侂胄聞召,去見壽皇。
請安已畢,壽皇便問宰相出都之事。
侂胄對道:“皇上昨日傳旨,命宰相等出殿門,并非出都。
臣不妨前往宣召入城。
”壽皇點首稱善!侂胄又到浙江亭,召回留正等一班官員。
次日,光宗召羅點入見,羅點奏道:“前日之事迫于忠誠舉動失常,蒙陛下赦臣等之罪,不加誅戮。
臣等深感天思!但引裾也是故事,并非臣等創行。
”光宗道:“引裾不妨,但何得屢入宮禁。
”羅點又引魏辛毗故事以對,且言壽皇現在隻有陛下一子,既然付托神器,豈有不思見面之理。
光宗默然無語。
鼓龜年、黃裳、沈有聞,又奏請命嘉王至重華宮問疾。
光宗乃命嘉王前去,壽皇見了嘉王心内感觸,不禁掉下淚來。
延至六月,壽皇駕崩于重華宮。
内侍們先去報告宰相留正,再往趙汝愚處。
此時汝愚已知樞密院事,得了此信,恐光宗又為李所阻,秘不宣布。
次日,待光宗視朝,方才奏聞,請速往重華宮成服。
光宗無可推诿,隻得允許,反身入内。
不料,守至過午,尚不見出外。
留正、趙汝愚隻得往重華宮料理喪理,但是,光宗既不到來無人主喪,當下議請壽聖太後主喪,太後不允所請。
留正等奏道:“臣等連日請對,不見天顔;累次上疏,複不獲報。
今日率百官再行恭請,惟恐皇上仍然不出。
百官倘再痛哭宮門,或至人情騷動,憂及社稷。
乞太後降旨,以皇上有疾,暫在宮中成服。
但主喪不能無人,祝文上稱為孝子嗣皇帝,宰臣又不敢恭代。
太後乃壽皇之母,不妨挕行祭禮。
”太後聽了這樣話說,方才允許,發喪于太極殿。
總計孝宗自受内禅,改元三次,共曆二十七年,至光宗五年始崩,壽六十八歲。
治喪期内,光宗頒诏,尊壽聖皇太後為太皇太後,壽成皇後為皇太後,但車駕仍稱疾不出。
郎官葉谪,對留正說道:“皇上因患病不執親喪,将來何詞以謝天下。
現在嘉王年已長成,不如速正儲位,參決大事,以免疑謗。
相公既執朝權,理應啟請。
” 留正深以為是,遂會同輔臣,聯名入奏道:“嘉王夙稱仁孝,應早正儲位,以安人心。
”次日有禦筆批出“甚好”二字來。
過了一日,拟旨進陳,請加禦批,付學士院降诏。
這日夜間,傳出禦批,乃是“曆事歲久,念欲退困”八個字。
留正不免驚駭!便與趙汝愚暗中商議。
汝愚意欲請太皇太後,竟令光宗禅位于嘉王。
留正之意,欲請太子監國,兩人各執意見,相持不決。
留正便決意辭去相位,免得身入漩渦。
次日入朝,假作仆地,由衛土急忙扶送回府,立即寫了辭表,令衛士帶回入陳。
表中除陳請辭職,且勸光宗速回淵鑒,追悔前非,漸收入心,庶保國祚。
光宗下诏慰留,已是潛出都門,徑自不别而行了。
留正去後,人心愈加震動。
光宗上朝,也不覺頭暈目眩,倒于地上;幸有内侍趕速扶掖,方才沒有受傷。
此時朝中,隻
光宗退朝以後,仍如石沉大海一般,杳無信息。
群臣又一連奏請,光宗始應允。
約期前往問候。
到了約定的日期,宰相率領百僚,在宮門候駕,徒至過午,方見内侍傳旨說是聖躬抱恙,不能外出,群臣懊恨而散。
到了五月,壽皇疾病,日重一日,以将大漸,意欲見光宗,屢次顧視左右,頻頻盼望,至于泣下! 廷臣知道這事,陳傅良再疏不報,繳還告敕,出城待罪。
丞相留正,亦率百僚入宮谏诤。
光宗拂衣欲行,留正牽裾泣谏,羅點也垂泣請道:“壽皇病已垂危,若再不去省視,後悔無及了!”光宗決不答言,隻管轉身入内,留正與百官追随在後,直至福甯殿,光宗走進殿内,即命内侍阖門。
留正見不能再進,隻得率百官痛哭而出。
過了兩日,留正等又入宮請對,光宗命知閤門韓侂胄傳旨道:“宰相等一齊出去。
”留正聞旨,遂與百官出都,至錢江北岸的浙江亭待罪。
光宗聞得宰相等出都,卻不介意。
壽皇聞知,深為憂慮!即召韓侂胄往前垂問。
韓侂胄聞召,去見壽皇。
請安已畢,壽皇便問宰相出都之事。
侂胄對道:“皇上昨日傳旨,命宰相等出殿門,并非出都。
臣不妨前往宣召入城。
”壽皇點首稱善!侂胄又到浙江亭,召回留正等一班官員。
次日,光宗召羅點入見,羅點奏道:“前日之事迫于忠誠舉動失常,蒙陛下赦臣等之罪,不加誅戮。
臣等深感天思!但引裾也是故事,并非臣等創行。
”光宗道:“引裾不妨,但何得屢入宮禁。
”羅點又引魏辛毗故事以對,且言壽皇現在隻有陛下一子,既然付托神器,豈有不思見面之理。
光宗默然無語。
鼓龜年、黃裳、沈有聞,又奏請命嘉王至重華宮問疾。
光宗乃命嘉王前去,壽皇見了嘉王心内感觸,不禁掉下淚來。
延至六月,壽皇駕崩于重華宮。
内侍們先去報告宰相留正,再往趙汝愚處。
此時汝愚已知樞密院事,得了此信,恐光宗又為李所阻,秘不宣布。
次日,待光宗視朝,方才奏聞,請速往重華宮成服。
光宗無可推诿,隻得允許,反身入内。
不料,守至過午,尚不見出外。
留正、趙汝愚隻得往重華宮料理喪理,但是,光宗既不到來無人主喪,當下議請壽聖太後主喪,太後不允所請。
留正等奏道:“臣等連日請對,不見天顔;累次上疏,複不獲報。
今日率百官再行恭請,惟恐皇上仍然不出。
百官倘再痛哭宮門,或至人情騷動,憂及社稷。
乞太後降旨,以皇上有疾,暫在宮中成服。
但主喪不能無人,祝文上稱為孝子嗣皇帝,宰臣又不敢恭代。
太後乃壽皇之母,不妨挕行祭禮。
”太後聽了這樣話說,方才允許,發喪于太極殿。
總計孝宗自受内禅,改元三次,共曆二十七年,至光宗五年始崩,壽六十八歲。
治喪期内,光宗頒诏,尊壽聖皇太後為太皇太後,壽成皇後為皇太後,但車駕仍稱疾不出。
郎官葉谪,對留正說道:“皇上因患病不執親喪,将來何詞以謝天下。
現在嘉王年已長成,不如速正儲位,參決大事,以免疑謗。
相公既執朝權,理應啟請。
” 留正深以為是,遂會同輔臣,聯名入奏道:“嘉王夙稱仁孝,應早正儲位,以安人心。
”次日有禦筆批出“甚好”二字來。
過了一日,拟旨進陳,請加禦批,付學士院降诏。
這日夜間,傳出禦批,乃是“曆事歲久,念欲退困”八個字。
留正不免驚駭!便與趙汝愚暗中商議。
汝愚意欲請太皇太後,竟令光宗禅位于嘉王。
留正之意,欲請太子監國,兩人各執意見,相持不決。
留正便決意辭去相位,免得身入漩渦。
次日入朝,假作仆地,由衛土急忙扶送回府,立即寫了辭表,令衛士帶回入陳。
表中除陳請辭職,且勸光宗速回淵鑒,追悔前非,漸收入心,庶保國祚。
光宗下诏慰留,已是潛出都門,徑自不别而行了。
留正去後,人心愈加震動。
光宗上朝,也不覺頭暈目眩,倒于地上;幸有内侍趕速扶掖,方才沒有受傷。
此時朝中,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