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回
關燈
小
中
大
剩了一個趙汝愚,孤掌難鳴,眼見事情危急,倉皇萬狀。
左司郎中徐誼對他說:“古今來做臣子的,隻有忠奸兩途,要忠就忠,要奸就奸,從來沒有半忠半奸的。
公雖心内惶急,外面卻要坐觀成敗。
這樣行為,豈不是半忠半奸麼?現在國家安危,全仗着有人主持,公奈何不早定大計呢?” 汝愚道:“留丞相已去,我雖要定策安邦,獨自一人,不能有為,如何是好?” 徐誼道:“知閤門韓侂胄,乃韓琦曾孫,忠良後裔,又是太皇太後的姨甥,何不令他入内奏聞,請太皇太後作主内禅。
”汝愚道:“事雖可行,但我不便囑令前往。
”徐誼道:“我有同鄉蔡必勝,與侂胄同在閤門。
待我去告知必勝,由他轉囑好麼?”汝愚沉吟道:“事關秘密,萬一洩漏,必有大禍,務請小心為上。
”徐誼應諾而去。
到了夜間,韓侂胄果然來見汝愚,汝愚便與他說起内禅的事情,且托他入陳太皇太後,促胄答應而去。
太皇太後的近侍張宗尹,向與侂胄要好。
便去托他轉奏。
張宗尹啟奏了兩次,太皇太後隻是不允。
韓侂胄還在宮門守候回信,話遇内侍關禮,問明原因,便道:“宗尹已奏請兩次,未得許可,公乃太皇太後姻戚,何妨入内面陳,待我為公先容便了。
”侂胄大喜!關禮遂即入宮,見了太皇太後,面有淚痕,且故意用衣袖揩拭。
太皇太後問他何故哭泣?關禮對道:“太皇太後讀書萬卷,可見有如今日的時局,還能不亂的麼?”太皇太後道:“這事非汝等所知。
” 關禮道:“事情已是人人皆知,還裡還可諱言呢?”太皇太後道:“現有何事,不可諱言?”關禮道:“留丞相去了,朝中隻勝趙知院一人;現在趙知院也要去了,豈不可危呢?”太皇太後愕然道:“他人可去,趙知院乃是宗親,如何也要他往呢?” 關禮道:“趙知院原因是宗親,不敢遽然就去,所以令知閤韓侂胄入陳大計。
侂胄令張宗尹代奏二次,未蒙俯允。
趙知院無法可想,也隻得一走了事了。
”太皇太後道:“韓侂胄現今何在?”關禮道:“現尚待命宮門。
”太皇太後道:“事情隻要合于道理,我有什麼不肯答應,你可傳旨,令他們斟酌辦理。
”關禮得了這句話,便出來告知侂胄道:“定于明日清晨,請太皇太後在壽皇梓宮之前,垂簾引見執政諸臣,商定大計。
公可告知趙知院,不得有誤。
”侂胄得了回報,立刻出宮去報告趙汝愚。
其時天色已晚,汝愚忙去通知參政陳骙,同知樞密院事餘端禮,連夜傳令殿帥郭杲,調兵士保護南北大内。
關禮開遣閤門舍人傅昌朝,暗中制成黃袍,攜入宮内。
這夜,嘉王遣使告假,拟不入臨。
汝愚道:“明日乃是禅祭,嘉王不可不來。
” 來使奉命,自去轉達嘉王。
次日,群臣全集太極殿,嘉王擴也素服到來。
趙汝愚率百官至梓宮前,見太皇太後升座簾内。
汝愚再拜奏道:“皇上有疾,不能執喪,臣等乞立嘉王為太子,蒙皇上批其‘甚好’二字,随後又有念欲退閑的禦搭。
特請太皇太後處分。
”太皇太後道:“既出皇上之意,相公便可遵行。
”汝愚又道:“此事關系重大,播于天下,垂于史冊,不能無所指揮。
敢乞太皇太後作主。
”太皇太後允諾。
汝愚即将拟好的禅位诏書,陳于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看時,上面寫道:皇帝抱恙,至今未能執喪;曾有禦筆,欲自退閑。
皇子嘉王擴,可即皇帝位,尊皇帝為太上皇帝,皇後為太上皇後。
太皇太後看畢,便道:“就照此施行罷。
”汝愚又啟請道:“自今以後,臣等奏事,當取嗣皇帝進止,惟恐兩宮父子,或有嫌隙等情,全仗太皇太後主張,從中調護。
況上皇聖體未愈,忽聞此事,未免驚疑!乞命都知楊舜卿,提舉本官,擔負責任。
”太皇太後遂召楊舜卿至簾前,當面囑咐,方命趙汝愚傳旨,令皇子嘉王擴,即皇帝位。
嘉王固辭道:“恐負不孝之罪。
” 趙汝愚道:“天子以安社稷,定國家為孝。
今中外憂懼,倘有不測,将置太上皇于何地。
”遂指揮内侍,擁嘉王入幄,改換冠服,扶出即位。
嘉王
左司郎中徐誼對他說:“古今來做臣子的,隻有忠奸兩途,要忠就忠,要奸就奸,從來沒有半忠半奸的。
公雖心内惶急,外面卻要坐觀成敗。
這樣行為,豈不是半忠半奸麼?現在國家安危,全仗着有人主持,公奈何不早定大計呢?” 汝愚道:“留丞相已去,我雖要定策安邦,獨自一人,不能有為,如何是好?” 徐誼道:“知閤門韓侂胄,乃韓琦曾孫,忠良後裔,又是太皇太後的姨甥,何不令他入内奏聞,請太皇太後作主内禅。
”汝愚道:“事雖可行,但我不便囑令前往。
”徐誼道:“我有同鄉蔡必勝,與侂胄同在閤門。
待我去告知必勝,由他轉囑好麼?”汝愚沉吟道:“事關秘密,萬一洩漏,必有大禍,務請小心為上。
”徐誼應諾而去。
到了夜間,韓侂胄果然來見汝愚,汝愚便與他說起内禅的事情,且托他入陳太皇太後,促胄答應而去。
太皇太後的近侍張宗尹,向與侂胄要好。
便去托他轉奏。
張宗尹啟奏了兩次,太皇太後隻是不允。
韓侂胄還在宮門守候回信,話遇内侍關禮,問明原因,便道:“宗尹已奏請兩次,未得許可,公乃太皇太後姻戚,何妨入内面陳,待我為公先容便了。
”侂胄大喜!關禮遂即入宮,見了太皇太後,面有淚痕,且故意用衣袖揩拭。
太皇太後問他何故哭泣?關禮對道:“太皇太後讀書萬卷,可見有如今日的時局,還能不亂的麼?”太皇太後道:“這事非汝等所知。
” 關禮道:“事情已是人人皆知,還裡還可諱言呢?”太皇太後道:“現有何事,不可諱言?”關禮道:“留丞相去了,朝中隻勝趙知院一人;現在趙知院也要去了,豈不可危呢?”太皇太後愕然道:“他人可去,趙知院乃是宗親,如何也要他往呢?” 關禮道:“趙知院原因是宗親,不敢遽然就去,所以令知閤韓侂胄入陳大計。
侂胄令張宗尹代奏二次,未蒙俯允。
趙知院無法可想,也隻得一走了事了。
”太皇太後道:“韓侂胄現今何在?”關禮道:“現尚待命宮門。
”太皇太後道:“事情隻要合于道理,我有什麼不肯答應,你可傳旨,令他們斟酌辦理。
”關禮得了這句話,便出來告知侂胄道:“定于明日清晨,請太皇太後在壽皇梓宮之前,垂簾引見執政諸臣,商定大計。
公可告知趙知院,不得有誤。
”侂胄得了回報,立刻出宮去報告趙汝愚。
其時天色已晚,汝愚忙去通知參政陳骙,同知樞密院事餘端禮,連夜傳令殿帥郭杲,調兵士保護南北大内。
關禮開遣閤門舍人傅昌朝,暗中制成黃袍,攜入宮内。
這夜,嘉王遣使告假,拟不入臨。
汝愚道:“明日乃是禅祭,嘉王不可不來。
” 來使奉命,自去轉達嘉王。
次日,群臣全集太極殿,嘉王擴也素服到來。
趙汝愚率百官至梓宮前,見太皇太後升座簾内。
汝愚再拜奏道:“皇上有疾,不能執喪,臣等乞立嘉王為太子,蒙皇上批其‘甚好’二字,随後又有念欲退閑的禦搭。
特請太皇太後處分。
”太皇太後道:“既出皇上之意,相公便可遵行。
”汝愚又道:“此事關系重大,播于天下,垂于史冊,不能無所指揮。
敢乞太皇太後作主。
”太皇太後允諾。
汝愚即将拟好的禅位诏書,陳于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看時,上面寫道:皇帝抱恙,至今未能執喪;曾有禦筆,欲自退閑。
皇子嘉王擴,可即皇帝位,尊皇帝為太上皇帝,皇後為太上皇後。
太皇太後看畢,便道:“就照此施行罷。
”汝愚又啟請道:“自今以後,臣等奏事,當取嗣皇帝進止,惟恐兩宮父子,或有嫌隙等情,全仗太皇太後主張,從中調護。
況上皇聖體未愈,忽聞此事,未免驚疑!乞命都知楊舜卿,提舉本官,擔負責任。
”太皇太後遂召楊舜卿至簾前,當面囑咐,方命趙汝愚傳旨,令皇子嘉王擴,即皇帝位。
嘉王固辭道:“恐負不孝之罪。
” 趙汝愚道:“天子以安社稷,定國家為孝。
今中外憂懼,倘有不測,将置太上皇于何地。
”遂指揮内侍,擁嘉王入幄,改換冠服,扶出即位。
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