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帝戚,不宜再予政柄。
”疏上,遷堯封為太常少卿。
朝論大嘩。
吏部侍郎陳俊卿,奏稱:“本朝從無以帝戚為宰相的。
願陛下謹守家法,無改祖制。
”端禮陰懷怨恨!出俊卿知建甯府,遂亦上疏,請避嫌疑。
孝宗乃罷端禮為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使。
端禮無法挽回,隻得怏怏而去。
端禮既罷,以洪适為尚書右仆射兼樞密使。
适自中書舍人,半年中四遭遷擢,驟登相位。
廷臣又議論紛紛。
适亦毫無建樹,不安于位。
乾道二年春季,因霖雨不休引咎免職,乃以參政葉颙為左仆射,魏杞為右仆射,蔣芾參知政事,陳俊卿同知樞密院事。
當時号稱得人。
未幾,甯遠節度使楊存中病卒,存中出入宿衛四十年,大小二百戰,未尚大遭敗衄,人亦稱為中興名将。
訃聞于朝,孝宗甚為震悼!賜谥武恭。
到了次年三月,秀王妃張氏卒。
孝宗因秀王早逝,此時張氏又複去世,念切本生,不勝哀悼!成服後苑。
誰知過了兩月,太傅四川宣撫使、新安王吳璘複卒。
遣疏到來,請孝宗毋棄四川,毋輕出兵。
孝宗因懿戚淪亡,老成凋謝,哀痛逾恒!遂追贈吳璘為太師,加封信王。
那知剛才震悼名将,悲哀生母,接連着皇後夏氏駕崩,皇太子愭亦卒。
孝宗此時,真是哀上加哀,痛中增痛,隻得追谥夏後為恭安皇後,太子愭為莊文太子。
其時葉颙、魏杞罷職;蔣芾以母喪去位,改任陳俊卿、虞允文為左右仆射。
允文請遣使如金,以陵寝為請。
俊卿道:“使節不宜輕遣,倘請而不允,反至辱國。
”孝宗方信任允文,因罷俊卿相位,出判福州,以起居郎範成大,為金國祈請使,求陵寝地,及改定受書禮。
先是紹興年間,和議既成。
金使宋,捧着升殿,宋帝降榻受書,轉授内侍。
孝宗初年,陳康伯為相,金使到來,即令館伴使赍書以進。
到了湯思退手裡,又還複紹興年間的禮節。
孝宗很覺追悔!故命範成大申請。
成大恐為金國臣僚所知,必有谏阻,事更難成,遂暗草章疏,密藏于袖,入谒金主之時,先呈國書,詞意慷慨。
金國君臣,正傾聽間,成大忽奏道:“兩國既為叔侄,受書禮尚未合。
外臣有章疏渎陳。
”言時,從袖内出疏,搢笏以獻。
金主雍詫愕道:“此豈獻書之處麼?”擲疏不受,成大拾疏再進,毫不動容。
金太子允恭,侍立于側,啟奏道:“宋使無禮,應即斬首。
”金主不從,命退居使館,過了一夜,即發複書,令其南還,複書裡有幾句話,說得很是中肯,使宋朝君臣無可辯答,因摘錄一段道:和好再成界,河山而如舊,緘音遽至,指鞏洛以為言。
既雲廢祀,欲申追遠之懷;正可奉還。
即俟刻其期報。
至若未歸之旅,櫬亦當并發于行塗。
抑聞附清之詞,欲變受書之禮,于尊卑之分何如,顧信誓之誠安在。
此複孝宗得了複書,心還不死,當遣中書舍人趙雄往賀生辰時,又具函申請。
金主乃是不允,到了趙雄南歸的時候,反向他說道:“你國為何舍了欽宗的靈棺,專請鞏洛的山陵?若不要欽宗靈棺回去,我當從你國代葬。
”趙雄無從回答,隻說回去禀明了,再當回複。
金主等了一年之久,見宋朝杏無音信,遂将欽宗靈棺,用一品禮,葬于鞏洛之原。
後人有詩一首,詠欽宗不能歸葬道:念祖拒兄事最奇,國書申請動人疑;誰憐五國城頭月,夜照孤魂泣血時! 孝宗兩次申請,皆為金主拒絕,隻得罷了念頭。
又因太子情殁,儲位未建,依次當立慶王恺為嗣。
孝宗以恭王惇,英武類己,遂越次立為太子;進封恺為魏王,出判甯國府,命宰相餞送于玉津園。
宴畢,魏王恺臨登車時,執虞允文手道:“還望相公保全。
”允文隻得加以慰勸,魏王恺乃攜眷而行。
未幾,改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以虞允文任左丞相,梁克家為右丞相,張說簽書樞密院事。
說為太上皇後妹婿,先是用值樞密,廷議紛起。
左司員外郎兼侍講張栻,上疏切谏,且責允文道:“宦官執政,自京黼始;近習執政,自相公始。
”允文十分愧憤!入白孝宗,始收回成命。
至是又入樞密院,張栻出知袁州。
侍禦史李衡、右正言王希呂,上書谏阻;直學土院周必大,不肯草诏;給事中莫濟,封還錄黃。
反将四人一同罷免,當時稱為四賢。
虞允文以谏院缺人,薦李彥穎、林光朝、王質充任。
孝宗不從,反用幸臣曾觌所薦之人。
允文力求去位,乃改授宣撫四川,進封雍國公。
允文到任逾年而卒,诏贈太傅,予谥忠肅。
允文以采石矶一戰成名,既入相,因事納忠,知無不言,可算是救事良相。
到了乾道八年殘臘,孝宗又拟改元,乃以次年元旦為淳熙元年。
至冬季,始立貴妃謝氏為皇後。
那謝氏究系何人?因何得立為皇後呢?請看下回,便有分解。
”疏上,遷堯封為太常少卿。
朝論大嘩。
吏部侍郎陳俊卿,奏稱:“本朝從無以帝戚為宰相的。
願陛下謹守家法,無改祖制。
”端禮陰懷怨恨!出俊卿知建甯府,遂亦上疏,請避嫌疑。
孝宗乃罷端禮為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使。
端禮無法挽回,隻得怏怏而去。
端禮既罷,以洪适為尚書右仆射兼樞密使。
适自中書舍人,半年中四遭遷擢,驟登相位。
廷臣又議論紛紛。
适亦毫無建樹,不安于位。
乾道二年春季,因霖雨不休引咎免職,乃以參政葉颙為左仆射,魏杞為右仆射,蔣芾參知政事,陳俊卿同知樞密院事。
當時号稱得人。
未幾,甯遠節度使楊存中病卒,存中出入宿衛四十年,大小二百戰,未尚大遭敗衄,人亦稱為中興名将。
訃聞于朝,孝宗甚為震悼!賜谥武恭。
到了次年三月,秀王妃張氏卒。
孝宗因秀王早逝,此時張氏又複去世,念切本生,不勝哀悼!成服後苑。
誰知過了兩月,太傅四川宣撫使、新安王吳璘複卒。
遣疏到來,請孝宗毋棄四川,毋輕出兵。
孝宗因懿戚淪亡,老成凋謝,哀痛逾恒!遂追贈吳璘為太師,加封信王。
那知剛才震悼名将,悲哀生母,接連着皇後夏氏駕崩,皇太子愭亦卒。
孝宗此時,真是哀上加哀,痛中增痛,隻得追谥夏後為恭安皇後,太子愭為莊文太子。
其時葉颙、魏杞罷職;蔣芾以母喪去位,改任陳俊卿、虞允文為左右仆射。
允文請遣使如金,以陵寝為請。
俊卿道:“使節不宜輕遣,倘請而不允,反至辱國。
”孝宗方信任允文,因罷俊卿相位,出判福州,以起居郎範成大,為金國祈請使,求陵寝地,及改定受書禮。
先是紹興年間,和議既成。
金使宋,捧着升殿,宋帝降榻受書,轉授内侍。
孝宗初年,陳康伯為相,金使到來,即令館伴使赍書以進。
到了湯思退手裡,又還複紹興年間的禮節。
孝宗很覺追悔!故命範成大申請。
成大恐為金國臣僚所知,必有谏阻,事更難成,遂暗草章疏,密藏于袖,入谒金主之時,先呈國書,詞意慷慨。
金國君臣,正傾聽間,成大忽奏道:“兩國既為叔侄,受書禮尚未合。
外臣有章疏渎陳。
”言時,從袖内出疏,搢笏以獻。
金主雍詫愕道:“此豈獻書之處麼?”擲疏不受,成大拾疏再進,毫不動容。
金太子允恭,侍立于側,啟奏道:“宋使無禮,應即斬首。
”金主不從,命退居使館,過了一夜,即發複書,令其南還,複書裡有幾句話,說得很是中肯,使宋朝君臣無可辯答,因摘錄一段道:和好再成界,河山而如舊,緘音遽至,指鞏洛以為言。
既雲廢祀,欲申追遠之懷;正可奉還。
即俟刻其期報。
至若未歸之旅,櫬亦當并發于行塗。
抑聞附清之詞,欲變受書之禮,于尊卑之分何如,顧信誓之誠安在。
此複孝宗得了複書,心還不死,當遣中書舍人趙雄往賀生辰時,又具函申請。
金主乃是不允,到了趙雄南歸的時候,反向他說道:“你國為何舍了欽宗的靈棺,專請鞏洛的山陵?若不要欽宗靈棺回去,我當從你國代葬。
”趙雄無從回答,隻說回去禀明了,再當回複。
金主等了一年之久,見宋朝杏無音信,遂将欽宗靈棺,用一品禮,葬于鞏洛之原。
後人有詩一首,詠欽宗不能歸葬道:念祖拒兄事最奇,國書申請動人疑;誰憐五國城頭月,夜照孤魂泣血時! 孝宗兩次申請,皆為金主拒絕,隻得罷了念頭。
又因太子情殁,儲位未建,依次當立慶王恺為嗣。
孝宗以恭王惇,英武類己,遂越次立為太子;進封恺為魏王,出判甯國府,命宰相餞送于玉津園。
宴畢,魏王恺臨登車時,執虞允文手道:“還望相公保全。
”允文隻得加以慰勸,魏王恺乃攜眷而行。
未幾,改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以虞允文任左丞相,梁克家為右丞相,張說簽書樞密院事。
說為太上皇後妹婿,先是用值樞密,廷議紛起。
左司員外郎兼侍講張栻,上疏切谏,且責允文道:“宦官執政,自京黼始;近習執政,自相公始。
”允文十分愧憤!入白孝宗,始收回成命。
至是又入樞密院,張栻出知袁州。
侍禦史李衡、右正言王希呂,上書谏阻;直學土院周必大,不肯草诏;給事中莫濟,封還錄黃。
反将四人一同罷免,當時稱為四賢。
虞允文以谏院缺人,薦李彥穎、林光朝、王質充任。
孝宗不從,反用幸臣曾觌所薦之人。
允文力求去位,乃改授宣撫四川,進封雍國公。
允文到任逾年而卒,诏贈太傅,予谥忠肅。
允文以采石矶一戰成名,既入相,因事納忠,知無不言,可算是救事良相。
到了乾道八年殘臘,孝宗又拟改元,乃以次年元旦為淳熙元年。
至冬季,始立貴妃謝氏為皇後。
那謝氏究系何人?因何得立為皇後呢?請看下回,便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