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亦出特制,名曰紅沫,雖經曆風霜,也不褪色。
又因日常閑暇,無可消遣,特設女供奉官,選擇良家女子入宮,視其擅長何技,即令其充任何職。
如圍棋則有沈姑娘,演史為張氏、宋氏、陳氏。
說陸棋經為妙,慧陸妙靜,小說為史惠英,隊戲為李端娘,影戲為王潤卿,更番輪值,略有厭倦,立即更換。
所以,太上皇後于德壽宮内,和神仙一般歡樂無盡。
後人也有詩一首,詠供奉女官道:滿苑奇花擁至尊,宛書宸翰代天恩;細看禦寶新紅沫,猶有香生粉指痕。
太上皇娛樂之暇,又喜古書名畫,鐘鼎彜器,以及一切古玩錦繡之類。
常命内侍設肆市廛,搜求各種書畫古物。
那些内侍奉了旨意,真得了肥缺美差,便在臨安的繁盛街市,建了高大的房屋,開張起店鋪來。
在店門上,大書德壽宮書畫古玩應奉所。
那時宋朝南渡,軍需浩繁,所以征收租稅,極為繁苛,單是人丁稅一項,每人也拿到三千五百,旁的捐稅,也可想而知了。
那些市儈,想方設法免去捐稅,知道德壽宮供奉所有沒有捐稅的,便去結納内侍,厚加賄賂,将自己的店鋪也挂起德壽宮的字樣來。
征收租稅的官員,見是上皇的應奉所,如何敢去收取捐稅。
此風一開,這些店家争先效尤,都和内侍串通,領取德壽宮旗匾,懸挂門阈,臨安的街市上面,“德壽宮”三字,竟是遍處挂滿。
到了後來,連商人運載貨物的船隻,要想避免捐稅,也納賄内侍,制造了“德壽宮”三字的黃旗,挂在船上,飄蕩空際,作為護符。
當時竟成了一種風氣,無論居民店戶,水陸行旅,都要打了德壽宮的旗号,方覺有些威勢,不受欺淩。
甚至連臨安中載糞的舟船,也挂了德壽宮的黃旗,揚武耀威的,在河中往來,任你是什麼大官的坐船,遇見挂了德壽宮旗号的載糞船,也要趕速回避,略一俄延,便說是沖撞了太上皇的應奉船,立刻竹篙鐵錨,一陣亂打,輕則帶傷,重則連舟船也要毀去。
恰巧這日,禦史汪應辰家眷的坐船到來。
那船上的水手,是從外路雇了來的,不知回避,撣了一個糞船。
那糞船上面,便大嚷大罵起來。
幸虧有個家人一眼瞧見糞船上挂着德壽宮的黃旗,知道不是好惹的,連忙跑出船頭,向糞船打招呼道:“我們是禦史汪老爺的家眷船。
船上水手,都是外路來的,不知道這裡的規矩,無心沖撞,請諸位不動怒罷。
”說着,又責備了船家幾句。
那糞船聽說是禦史的船,知道是個言官,方才沒有十分為難,悻悻而去。
汪應辰聞得這事,不覺奮然道:“哪有糞船也稱供奉之理,這不比宣和年間的花石綱還要擾民麼?”當即繕了奏疏,次日入陳,大緻是說德壽宮應奉所設立過多,奸徒假借名号,闾閻受累無窮,請即裁撤等語。
孝宗覽了此奏,面色不豫道:“事關東朝,卿何必如此認真。
”汪應辰頓首道:“太上聖德,遐迩稱頌!今為應奉所一事,奸人從中利用,使民間疑為出自宮闱主張,豈不有累盛德。
”孝宗聞言,默然無語,拂袖而退。
汪應辰方才上疏,又有右正言袁孚,奏言此内的私酤,乞請禁止。
孝宗見了,隻是留中不發。
誰知這事已為太上皇所聞,不禁發怒道:“連朕在宮飲酒,也說是私酤,日後還有什麼不是私的呢?”當下在孝宗将進禦膳之時,以玉壺貯酒一壺,親手封識,大書“德壽宮私酒”五字,賜于孝宗。
孝宗見了,不勝驚駭!隻得拜恩領賜,親往德壽宮謝罪!又召袁孚面谕道:“太上怒甚!卿等以後毋再多事。
”當下即調袁孚為戶部郎,又恐汪應辰還要論奏,特擢為翰林學士。
這也是孝宗委屈事親,惟恐他們要再論奏,觸怒上皇,因此将二人遷調,不使再列台谏,乃是保全言官之意。
當日孝宗的事奉上皇,真是無微不至,寫書的不過說其大概,也難盡言。
楊萬裡曾有孝宗承歡兩宮詩一首,錄在上面,可以看出孝宗的孝意了。
長樂宮前望翠華,玉皇來賀太皇家;青天白日仍飛雪,錯認東風轉柳花。
孝宗因朝政清平國家無事知道立儲一事,乃是根本大計,遂下诏立鄧王憎為皇太子。
愭系故妃郭氏所生。
郭妃共生四子,長即太子愭;次名恺;三名惇;四名恪。
郭氏未幾即逝。
孝宗受了内禅,迫冊郭氏為皇後,封愭為鄧王;恺為慶王;惇為恭王;恪為邵王,并立賢妃夏氏為繼後。
夏後袁州宜春人,生時異光滿室,數日不散;及長,姿色美麗,聰穎絕倫。
其父夏協,知其非常女可比,遂将她納入宮中,初為吳後閤中侍禦。
郭妃去世,吳後乃以夏氏賜孝宗,至是冊為繼後。
太子章妃錢氏,乃參政錢端禮女。
端禮自恃身為貴戚,久有入相的希望。
孝宗因宰執虛位,亦拟以端禮為相。
侍禦史唐堯封上言:“端禮
又因日常閑暇,無可消遣,特設女供奉官,選擇良家女子入宮,視其擅長何技,即令其充任何職。
如圍棋則有沈姑娘,演史為張氏、宋氏、陳氏。
說陸棋經為妙,慧陸妙靜,小說為史惠英,隊戲為李端娘,影戲為王潤卿,更番輪值,略有厭倦,立即更換。
所以,太上皇後于德壽宮内,和神仙一般歡樂無盡。
後人也有詩一首,詠供奉女官道:滿苑奇花擁至尊,宛書宸翰代天恩;細看禦寶新紅沫,猶有香生粉指痕。
太上皇娛樂之暇,又喜古書名畫,鐘鼎彜器,以及一切古玩錦繡之類。
常命内侍設肆市廛,搜求各種書畫古物。
那些内侍奉了旨意,真得了肥缺美差,便在臨安的繁盛街市,建了高大的房屋,開張起店鋪來。
在店門上,大書德壽宮書畫古玩應奉所。
那時宋朝南渡,軍需浩繁,所以征收租稅,極為繁苛,單是人丁稅一項,每人也拿到三千五百,旁的捐稅,也可想而知了。
那些市儈,想方設法免去捐稅,知道德壽宮供奉所有沒有捐稅的,便去結納内侍,厚加賄賂,将自己的店鋪也挂起德壽宮的字樣來。
征收租稅的官員,見是上皇的應奉所,如何敢去收取捐稅。
此風一開,這些店家争先效尤,都和内侍串通,領取德壽宮旗匾,懸挂門阈,臨安的街市上面,“德壽宮”三字,竟是遍處挂滿。
到了後來,連商人運載貨物的船隻,要想避免捐稅,也納賄内侍,制造了“德壽宮”三字的黃旗,挂在船上,飄蕩空際,作為護符。
當時竟成了一種風氣,無論居民店戶,水陸行旅,都要打了德壽宮的旗号,方覺有些威勢,不受欺淩。
甚至連臨安中載糞的舟船,也挂了德壽宮的黃旗,揚武耀威的,在河中往來,任你是什麼大官的坐船,遇見挂了德壽宮旗号的載糞船,也要趕速回避,略一俄延,便說是沖撞了太上皇的應奉船,立刻竹篙鐵錨,一陣亂打,輕則帶傷,重則連舟船也要毀去。
恰巧這日,禦史汪應辰家眷的坐船到來。
那船上的水手,是從外路雇了來的,不知回避,撣了一個糞船。
那糞船上面,便大嚷大罵起來。
幸虧有個家人一眼瞧見糞船上挂着德壽宮的黃旗,知道不是好惹的,連忙跑出船頭,向糞船打招呼道:“我們是禦史汪老爺的家眷船。
船上水手,都是外路來的,不知道這裡的規矩,無心沖撞,請諸位不動怒罷。
”說着,又責備了船家幾句。
那糞船聽說是禦史的船,知道是個言官,方才沒有十分為難,悻悻而去。
汪應辰聞得這事,不覺奮然道:“哪有糞船也稱供奉之理,這不比宣和年間的花石綱還要擾民麼?”當即繕了奏疏,次日入陳,大緻是說德壽宮應奉所設立過多,奸徒假借名号,闾閻受累無窮,請即裁撤等語。
孝宗覽了此奏,面色不豫道:“事關東朝,卿何必如此認真。
”汪應辰頓首道:“太上聖德,遐迩稱頌!今為應奉所一事,奸人從中利用,使民間疑為出自宮闱主張,豈不有累盛德。
”孝宗聞言,默然無語,拂袖而退。
汪應辰方才上疏,又有右正言袁孚,奏言此内的私酤,乞請禁止。
孝宗見了,隻是留中不發。
誰知這事已為太上皇所聞,不禁發怒道:“連朕在宮飲酒,也說是私酤,日後還有什麼不是私的呢?”當下在孝宗将進禦膳之時,以玉壺貯酒一壺,親手封識,大書“德壽宮私酒”五字,賜于孝宗。
孝宗見了,不勝驚駭!隻得拜恩領賜,親往德壽宮謝罪!又召袁孚面谕道:“太上怒甚!卿等以後毋再多事。
”當下即調袁孚為戶部郎,又恐汪應辰還要論奏,特擢為翰林學士。
這也是孝宗委屈事親,惟恐他們要再論奏,觸怒上皇,因此将二人遷調,不使再列台谏,乃是保全言官之意。
當日孝宗的事奉上皇,真是無微不至,寫書的不過說其大概,也難盡言。
楊萬裡曾有孝宗承歡兩宮詩一首,錄在上面,可以看出孝宗的孝意了。
長樂宮前望翠華,玉皇來賀太皇家;青天白日仍飛雪,錯認東風轉柳花。
孝宗因朝政清平國家無事知道立儲一事,乃是根本大計,遂下诏立鄧王憎為皇太子。
愭系故妃郭氏所生。
郭妃共生四子,長即太子愭;次名恺;三名惇;四名恪。
郭氏未幾即逝。
孝宗受了内禅,迫冊郭氏為皇後,封愭為鄧王;恺為慶王;惇為恭王;恪為邵王,并立賢妃夏氏為繼後。
夏後袁州宜春人,生時異光滿室,數日不散;及長,姿色美麗,聰穎絕倫。
其父夏協,知其非常女可比,遂将她納入宮中,初為吳後閤中侍禦。
郭妃去世,吳後乃以夏氏賜孝宗,至是冊為繼後。
太子章妃錢氏,乃參政錢端禮女。
端禮自恃身為貴戚,久有入相的希望。
孝宗因宰執虛位,亦拟以端禮為相。
侍禦史唐堯封上言:“端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