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

關燈
第八十三回賞花玩月膝下承歡笛韻箫聲池邊奏樂卻說孝宗自即位以來,因金人入寇,軍書午旁,未能侍奉太上帝後極盡承歡之舉;現在南北通和,國家無事,便要竭盡孝思,以博太上帝後的歡娛。

    因為太上帝後所居的德壽宮,地方湫溢,特命大興工役,重行建築,落成之後,真是個碧瓦朱甍,洞房曲戶,樓閣崔巍,亭榭深幽。

    正中有堂,名為香遠堂;堂前以白石為橋,曰萬歲橋。

    其石瑩澈如玉,系吳璘所進獻,橋上作四面亭,皆用新疆白木造成,與橋一色。

    下有大池十餘畝,池中遍種千葉白蓮,花開之時,清香四徹,遠近皆聞,故名之曰清遠堂。

    宮之西,有淩虛閣,高入太虛,身登其上,如入雲際,可以俯瞰臨安全境。

    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又有翠寒堂,棟宇顯敞,不加矆,人入其中,暢适異常,真是個宏壯精巧二者兼備。

    其正殿更是金碧輝煌,富麗異常。

    殿前以楠木為柱,柱上皆以赤金為龍,盤繞曲折,夭矯如生,階前設金獅一對,高約丈餘,與盤于柱上之四條金龍,皆空其中,内置沉水香,煙氣皆從口鼻鱗甲噴出,郁成雲霞,旋繞殿階,如置身香海之中。

    正旦與令節,孝宗朝賀太上帝後,皆于此殿行禮。

    太上皇帝,垂衣而坐,孝宗拜于階下,雍容穆靜,威儀嚴肅。

    當時楊萬裡曾作詩詠之道:雙金獅子四金龍,噴出香雲未殿中;太上垂衣今上拜,百王曾有個家風。

     到繞春日,孝宗親至德壽宮,起居已畢,恭請太上帝後,乘輿往淩虛閣下賞花。

     閣之四面,皆設酴了牡丹,層級累疊,堆作屏山,高約數尺,垂簾設樂宮女歌舞侑酒。

    所歌舞的,皆是新制曲譜,悉由諸妃嫔,各運巧思,藻采紛批,制譜進陳,有左右垂手,批鴛鴦諸曲,都是從前所有的。

    太上皇後又制成《霓裳羽衣曲》,共三十六段,命宮人歌之。

    共用三十人,每番十人,音節悠揚,聲韻高妙,疑非世間所有。

    酒半酣,太上帝後出席遊玩,聯步辇而行。

    孝宗亦以步辇相随,至翠寒堂,憑欄而玩。

    又至水堂中路,橋上少憩,面對酴醿花架,高柳參天,酴醿引蔓垂梢而下,其長逾丈,芳菲照座,馥郁襲人,命酒更酌,孝宗起而上壽,諸樂齊奏。

    太上帝後愉悅異常,命孝宗略去儀節,開懷暢飲。

    孝宗遵旨,滿飲三爵,直至天晚,方才侍候太上帝後回宮。

    後人有詩一首,詠孝宗與太上帝後春日賞花道:翠寒堂上賞春風,壯麗由來絕代工;小憩肩輿高柳下,酴醿飛雪壽杯中。

     那清遠堂的萬歲橋,原為中秋賞月而設。

    孝宗每逢中秋,便于四面亭上設列水晶屏幾,所有酒器,亦以水晶制成。

    到了夜間月上,侍奉了太上帝後,坐于亭上,将四面窗扇盡行敝開。

     池中千葉白蓮花,香氣撲鼻,映着月光,如同廣寒宮會集群仙一般。

    池的南岸,列着宮女,齊奏清樂,池的北岸,列着教坊樂工,鼓闆同敲,真個箫韶并奏,悅性怡情。

    諸樂停止,太上皇帝大悅!滿飲一杯,興猶未盡,乃召小劉妃,獨自擪着白玉箫,吹那裳中序的一段。

    箫音清脆,大有飄然沖舉,羽化登仙之概。

    遙望着衛觀堂,香蘭閣,月光如瀉,假山玲珑,就是蓬來仙境,貝阙珠宮也不過如此了。

    直至月色橫斜、露珠濕衣,孝宗方請太上帝後同登步辇,親自踏月,扶送回宮。

    後人也有詩一首,詠萬歲橋賞月道:金釘彎橋白玉裝,幽奇全勝衛觀堂;假山(柬力)賦壺天景,又見香蘭設禦床。

     孝宗逢時遇節,承歡養志,無論春夏秋冬,皆是如此;又當南北修好,海晏河清,江南人民休養生息,國用充足,太上皇帝安富尊容,日長無事,未免要選色征歌,以為娛老之計。

     那時德壽宮的妃嫔,真是屈指難數,最有名的是大小二劉妃。

     大劉妃乃臨安人,初入宮,為紅霞帔,旋以色藝俱佳,拜為貴妃;小劉妃入宮時,為宜春郡夫人,因善于音樂,深得太上皇之心,進位婕妤。

    這大小二劉妃,最得寵愛,宮中稱為大劉娘,小劉娘。

    其餘又有信安趙夫人、鹹甯蔺夫人、樂平王夫人、鹹安郭夫人、新興陳夫人、富平孫夫人、缙雲蔡夫人、南平張夫人、齊安張夫人、安定李夫人;馮美人、韓才人、吳才人。

    這吳才人,名喚玉奴,乃是太上皇後的近族,因此更得寵幸。

    後人有詩詠德壽宮妃嫔衆多道:德壽宮姬取次娛,大劉呼過小劉呼;夫人更得十餘輩,不數宮中有玉奴。

     太上皇有許多妃嫔侍奉,真個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說不盡的繁華熱鬧富貴豪奢了。

     于妃嫔娛樂之暇,便與太上皇後吟詩作賦,或是揮灑宸翰,繪為圖畫。

    太上皇後更有一種絕技,書畫竟與太上皇如出一手,無論何人看了,皆分辨不出,因此,太上皇每有題詠,皆由太上皇後代書。

    所有禦寶的印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