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
關燈
小
中
大
馳見高宗道:“百官散去,陛下之勢益孤。
臣請陛下發憚親征,前時平江之役,陛下想還記得。
”皇嗣玮,亦因群臣請駕避敵,不勝憤懑!奏請親為前驅,與敵決戰!高宗經這兩人一激,方才有些振作,命葉義問督師江淮,視劉锜之疾;中書舍人虞允文參贊軍事、楊存中為禦營宿衛使,下诏親征。
殿中侍禦史陳俊卿,請起用張浚,乃複浚原官,判建康府。
褫王權職,編管瓊州,命都統制李顯忠代統權軍,召劉锜回鎮江養病,锜乃留侄汜,率千五百人,扼守瓜州。
都統制李橫,率八千人為援應。
金主亮陷了兩淮,分兵犯瓜州。
劉汜用克敵弓,射退金兵。
葉義問到了鎮江,見劉锜病已沉重,不便言及戰事,但令李橫暫統劉锜之軍,督兵渡江,并令劉汜繼進。
李橫以為不可徑渡,劉汜頗欲出戰,入問劉锜。
锜意不欲出戰,連忙搖手阻止。
汜不以為然,乃拜家廟而行。
葉義問又促李橫進兵,李橫隻得與劉汜同時渡江。
方才登岸,已見敵騎馳來,勢如狂風猛雨。
劉汜見了,膽落魂飛,下船逃走。
李橫獨力抵禦,如何招架得住? 左軍統制魏俊,右軍統制王方,一齊戰殁。
李橫慌忙退走,連都統制印亦緻失去,部兵十死七八,大敗而遁。
葉義問得了敗報,亟走建康,但命虞允文馳往蕪湖,迎李顯忠交代王權兵馬,乘便犒軍。
允文到了采石矶,王權已去,李顯忠未至,軍士三五星散,一齊解鞍束甲,坐在道旁,見了允文,方才起立行禮,通報各隊将弁,統制時俊等出來迎接。
允文才入帳中,便有偵騎來報,金主亮已渡了江了。
原來金主亮,聞得瓜州大捷,遂築台江上,自披金甲登台,用一羊一豕祭天。
禮畢,投羊豕于江,下令全師渡江,先濟者賞。
蒲盧渾谏道:“臣觀宋舟甚大,行駛如飛。
我的船小,行駛反慢。
水戰非我所長,恐不可速濟。
”金主亮怒道:“你昔日跟随梁王追趕趙構,可有大舟麼?”侍衛梁漢臣道:“誠如陛下所言,此時若不渡江,更待何時。
”金主亮聽了,怒氣稍平,便在岸上建立紅黃二旗,号令進退。
長江上下,舳舻如織。
金主亮自坐龍鳳大船,絕流而渡。
采石矶頭,钲鼓相聞。
諸将皆面面相觑,不敢開口。
虞允文慨然起立,對諸将道:“大敵當前,全仗諸公戮力同心為國效命。
現在金帛诘敕,皆由允文帶了前來,諸公隻要立功,可以垂手而得。
允文一介書生,未習軍旅,亦願親執鞭镫,追随于後,看諸公殺敵立功。
”諸将經此激勸,一齊起立道:“參軍文人且如此忠勇,某等久列戎行,且有參軍為主,敢不誓死一戰。
”允文大喜!有随從允文的幕僚,暗制其衣說道:“公奉命犒師,并非督師,他人敗事,公反替他任咎,報又何必呢?” 允文怒叱道:“國家滅亡,我将焉逃。
”遂命嚴列陣伍,以待金兵,并分戈船為五隊,以兩隊分列東西兩岸,作為左右軍。
以一隊駐在中流,作為中軍,還有兩隊,潛伏小港,作為遊兵,預防不則。
部署方畢,金兵已大呼殺至。
允文手執紅旗,親自在後面督前,撫統制時俊之背道:“将軍膽略,遠近皆知。
今日退立陣後,如兒女一般,威名豈不掃地麼?” 時俊聞言,手揮雙刀,躍登船頭,拼命相搏,軍士也出力死戰。
兩下相持,不分勝負。
允文又調集海船,猛沖金人船隻。
金船本不堅固,為海蝤銳角所撞,沉沒了好幾十艘,金人還相持不退。
此時已将日暮,允文見金兵仍不肯退,心下也覺焦灼!忽見西面岸上,有許多官兵陸續到來。
忙移舟登岸,詢問情由,方知是光州潰兵。
忽得一計,對他們說道:“你們到來,正好立功,我今與你們旗鼓,可從山後繞道而出,搖旗擂鼓,大聲呐喊,敵人疑為救兵,必定驚駭退走了。
”那些潰卒,受了旗鼓歡躍而去。
允文又重下船督戰。
不上片刻,那些潰卒,已經繞出後山,一齊搖旗擂鼓,呐喊而出。
金主亮果然疑援軍,忙将手中旗幟棄去,換了黃旗,揮兵退去。
允文見敵已中計,立命強弓勁弩向前追射,把金兵射死無數,直至已抵北岸,方才收兵而去。
金主亮回到和州,檢點兵士,喪失甚多,遷怒諸将,手殺數人。
忽有急報前來,是曹國公烏祿,已經即位于東桌,改元大定。
金主亮不禁歎息道:“朕本拟平了江南,改元大定。
今烏祿先已用此二字,莫非是天意麼?”因于箧中,取出預拟的改元诏書,指示群臣,果有“一戎衣天下大定”之語。
并說道:“烏祿既叛,朕當北歸,先平内亂,後再伐宋。
”李通道:“陛下親入宋境,無功而還。
倘衆潰于前,宋乘于後,大事去了。
”金主亮道:“既是如此,且分兵渡江,朕自北返。
”李通又道:“陛下既去,即便留兵渡江,将士亦皆解體。
為今之計,不如命燕北諸軍先行渡江,負得他們别生異心,且聚舟自毀,絕了他們思歸之念,衆知必死,自然有進無退,不愁宋朝不滅。
滅宋之後,陛下威靈大振,回師北旋,平亂便很易了。
“金主亮大喜道:“兵貴神速,明日即行進兵。
”遂傳谕諸将,越宿進兵。
到了次日,督兵前進,還道宋人沒有防備,可以一鼓渡江。
哪知,方到楊林河口,已見許多海船,排列得甚是嚴整,心下不
臣請陛下發憚親征,前時平江之役,陛下想還記得。
”皇嗣玮,亦因群臣請駕避敵,不勝憤懑!奏請親為前驅,與敵決戰!高宗經這兩人一激,方才有些振作,命葉義問督師江淮,視劉锜之疾;中書舍人虞允文參贊軍事、楊存中為禦營宿衛使,下诏親征。
殿中侍禦史陳俊卿,請起用張浚,乃複浚原官,判建康府。
褫王權職,編管瓊州,命都統制李顯忠代統權軍,召劉锜回鎮江養病,锜乃留侄汜,率千五百人,扼守瓜州。
都統制李橫,率八千人為援應。
金主亮陷了兩淮,分兵犯瓜州。
劉汜用克敵弓,射退金兵。
葉義問到了鎮江,見劉锜病已沉重,不便言及戰事,但令李橫暫統劉锜之軍,督兵渡江,并令劉汜繼進。
李橫以為不可徑渡,劉汜頗欲出戰,入問劉锜。
锜意不欲出戰,連忙搖手阻止。
汜不以為然,乃拜家廟而行。
葉義問又促李橫進兵,李橫隻得與劉汜同時渡江。
方才登岸,已見敵騎馳來,勢如狂風猛雨。
劉汜見了,膽落魂飛,下船逃走。
李橫獨力抵禦,如何招架得住? 左軍統制魏俊,右軍統制王方,一齊戰殁。
李橫慌忙退走,連都統制印亦緻失去,部兵十死七八,大敗而遁。
葉義問得了敗報,亟走建康,但命虞允文馳往蕪湖,迎李顯忠交代王權兵馬,乘便犒軍。
允文到了采石矶,王權已去,李顯忠未至,軍士三五星散,一齊解鞍束甲,坐在道旁,見了允文,方才起立行禮,通報各隊将弁,統制時俊等出來迎接。
允文才入帳中,便有偵騎來報,金主亮已渡了江了。
原來金主亮,聞得瓜州大捷,遂築台江上,自披金甲登台,用一羊一豕祭天。
禮畢,投羊豕于江,下令全師渡江,先濟者賞。
蒲盧渾谏道:“臣觀宋舟甚大,行駛如飛。
我的船小,行駛反慢。
水戰非我所長,恐不可速濟。
”金主亮怒道:“你昔日跟随梁王追趕趙構,可有大舟麼?”侍衛梁漢臣道:“誠如陛下所言,此時若不渡江,更待何時。
”金主亮聽了,怒氣稍平,便在岸上建立紅黃二旗,号令進退。
長江上下,舳舻如織。
金主亮自坐龍鳳大船,絕流而渡。
采石矶頭,钲鼓相聞。
諸将皆面面相觑,不敢開口。
虞允文慨然起立,對諸将道:“大敵當前,全仗諸公戮力同心為國效命。
現在金帛诘敕,皆由允文帶了前來,諸公隻要立功,可以垂手而得。
允文一介書生,未習軍旅,亦願親執鞭镫,追随于後,看諸公殺敵立功。
”諸将經此激勸,一齊起立道:“參軍文人且如此忠勇,某等久列戎行,且有參軍為主,敢不誓死一戰。
”允文大喜!有随從允文的幕僚,暗制其衣說道:“公奉命犒師,并非督師,他人敗事,公反替他任咎,報又何必呢?” 允文怒叱道:“國家滅亡,我将焉逃。
”遂命嚴列陣伍,以待金兵,并分戈船為五隊,以兩隊分列東西兩岸,作為左右軍。
以一隊駐在中流,作為中軍,還有兩隊,潛伏小港,作為遊兵,預防不則。
部署方畢,金兵已大呼殺至。
允文手執紅旗,親自在後面督前,撫統制時俊之背道:“将軍膽略,遠近皆知。
今日退立陣後,如兒女一般,威名豈不掃地麼?” 時俊聞言,手揮雙刀,躍登船頭,拼命相搏,軍士也出力死戰。
兩下相持,不分勝負。
允文又調集海船,猛沖金人船隻。
金船本不堅固,為海蝤銳角所撞,沉沒了好幾十艘,金人還相持不退。
此時已将日暮,允文見金兵仍不肯退,心下也覺焦灼!忽見西面岸上,有許多官兵陸續到來。
忙移舟登岸,詢問情由,方知是光州潰兵。
忽得一計,對他們說道:“你們到來,正好立功,我今與你們旗鼓,可從山後繞道而出,搖旗擂鼓,大聲呐喊,敵人疑為救兵,必定驚駭退走了。
”那些潰卒,受了旗鼓歡躍而去。
允文又重下船督戰。
不上片刻,那些潰卒,已經繞出後山,一齊搖旗擂鼓,呐喊而出。
金主亮果然疑援軍,忙将手中旗幟棄去,換了黃旗,揮兵退去。
允文見敵已中計,立命強弓勁弩向前追射,把金兵射死無數,直至已抵北岸,方才收兵而去。
金主亮回到和州,檢點兵士,喪失甚多,遷怒諸将,手殺數人。
忽有急報前來,是曹國公烏祿,已經即位于東桌,改元大定。
金主亮不禁歎息道:“朕本拟平了江南,改元大定。
今烏祿先已用此二字,莫非是天意麼?”因于箧中,取出預拟的改元诏書,指示群臣,果有“一戎衣天下大定”之語。
并說道:“烏祿既叛,朕當北歸,先平内亂,後再伐宋。
”李通道:“陛下親入宋境,無功而還。
倘衆潰于前,宋乘于後,大事去了。
”金主亮道:“既是如此,且分兵渡江,朕自北返。
”李通又道:“陛下既去,即便留兵渡江,将士亦皆解體。
為今之計,不如命燕北諸軍先行渡江,負得他們别生異心,且聚舟自毀,絕了他們思歸之念,衆知必死,自然有進無退,不愁宋朝不滅。
滅宋之後,陛下威靈大振,回師北旋,平亂便很易了。
“金主亮大喜道:“兵貴神速,明日即行進兵。
”遂傳谕諸将,越宿進兵。
到了次日,督兵前進,還道宋人沒有防備,可以一鼓渡江。
哪知,方到楊林河口,已見許多海船,排列得甚是嚴整,心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