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八十一回陳家島将軍奏捷采石矶書生立功卻說金将徒單合喜,長驅西進,直薄大散關,令遊騎攻黃牛堡。
守将李彥堅,飛書告急。
置制使王剛中,乘快馬疾馳二百裡。
至宣撫使吳璘營中,吳璘尚在帳中高卧未起。
剛中急呼之起,正色言道:“為大将者,與國家休戚相關,奈何敵兵入境,尚酣卧不起呢?”吳璘大驚道:“有這等事麼?”急率帳前親兵,押甲上馬,與剛中馳抵殺金兵,扼守青野原,調取省兵,分道速進,救援黃牛堡。
徒單合喜,見宋軍四集,不敢進攻,退兵駐紮橋頭寨。
吳璘遣裨将彭青,引兵夜出擊破敵,金兵退回鳳翔。
攻黃牛堡的兵,也為李彥藥用神臂弓射退。
西面一路的金兵,已是失利而回。
吳璘遂乘勢令彭青收複隴州,劉海收複秦州,曹休收複洮州。
西北一面,已可無憂了。
東北一方面的大名府,已屬于金。
有高平人王友直,素喜研究兵法,嘗既然有恢複中原之志。
聽得金人背盟南下,遂結聯地方豪傑,權稱河北等路安撫置制使,遍谕州縣,起兵勤王。
不上幾天,便集衆數萬,分為十三軍,進攻大名府,一鼓而下,遵奉紹興正朔,遣人入朝奏聞。
後自壽春來歸,授為忠義都統制。
宿遷人魏勝,頗有智勇,充當弓箭手。
聞得金兵南來,亦聚集義士三百人,渡淮取漣水軍,進攻海州。
先于各處樹立旗幟,設置烽火,以為疑兵,又招降守兵道:“金人背盟興兵,朝廷遣師問罪。
開門迎降王師者,秋毫無犯。
”城中人民,聞得宋兵到來,莫不歡躍,争先迎降。
魏勝馳入城内,擒金知州高文富,陣斬高文富子安仁,其餘未戮一人。
又曉谕朐山、懷仁、東海、沐陽各縣,一概反正;并蠲免租稅,釋放罪囚,盡發倉庫,犒賞戰士,馳檄遠近,四方響應,乘勢進克沂州,獲甲具數萬。
金将蒙恬鎮國,率兵萬人來救海州。
魏勝早得探報,派兵埋伏。
待得金兵到來,伏兵驟起,殺死金将蒙恬鎮國,餘衆悉遁。
淮南總管李寶,奏陳魏勝功績,擢為知海州事。
金主亮得了數處驚報,要率師渡淮南進,命李通往清河口,建築浮梁,以便濟師,深恐魏勝截他後路,乃分兵數萬,往取海州。
魏勝馳向李寶求救,寶正引兵航海,要從海道拒敵兵于膠西,聞得急報,遂帶兵往救。
恰值金軍已抵新橋,離海州不過十餘裡,李寶揮兵迎戰,正在拼命酣鬥,魏勝又領兵出城,兩面夾攻,金兵腹背受敵,隻得潰退。
魏勝回守北關,金兵再進,再被殺退。
未幾,又悉銳攻東城。
魏勝單槍匹馬,馳出城外,對着敵陣瞋目大呼,金兵驚駭而退。
次日清晨,陰雲四塞,城内不見城外,金兵乘勢,四面來薄,又不能下,乃拔寝而去。
李寶解了海州之圍,遂引舟師,亟往膠西白石島。
恰值金将完顔鄭家奴率戰艦出海,泊于陳家島,與李寶相隔僅有一山。
寶乃禱于石臼神,北風忽起,即乘風出薄敵艦,頓時間鼓聲大起,海波沸騰,敵人大驚!慌忙起碇解纜,興帆欲出,無如風浪湍急,舟不得駛,因此兵士慌亂,無複行列。
李寶用火箭注射,火随風勢,延燒戰艦數百艘,未曾着火之敵艦,尚欲迎戰。
李寶喝令壯士喝上艦去,用短刀亂砍。
金兵措手不及,殺死無數。
完顔鄭家奴亦受傷而亡,餘将倪洵等,棄械願降。
李寶将降将上獻,降兵收留,奪得統軍符印及文書器械無數,糧米萬斛,餘物不能載歸,盡行焚燒。
火光熊熊,曆四晝夜始息,海道的金兵,又複覆沒。
金主亮連得敗耗,忿怒交扼!欲向清河口濟師,卻有宋将劉锜引兵暗守,暝伏水手,遇見敵舟,即用釘鑿沉,又不敢渡将過去,隻得改往淮西渡河。
守将王權,不從劉锜命令,聞得金人到來,棄了廬州,退守昭關。
金主亮渡淮,入廬州,王權又退至和州。
未幾,又退屯采石矶。
劉锜聞得金兵渡淮,也隻得退還揚州。
金兵陷和州,又遣高景山引兵攻揚州。
劉锜因患病乃自揚州退駐瓜州。
揚州為金兵奪去,難民沿江而下,道路幾塞。
劉锜力疾至皂角林,收撫難民,且令步将吳越、員琦、王佐等,整兵禦敵。
金将高景山,引兵殺來。
劉锜躍馬驟出揮軍突進。
金兵分為兩翼,圍繞上來,劉锜左沖右突,督兵死戰,曆兩時抗久,,坐馬受傷而倒。
劉锜下馬步戰,殺了一條血路,引兵回營。
高景山令兵追來,忽然,樹林中一聲炮響,箭如飛蝗,射傷許多金兵,隻得退下。
你道樹裡的伏兵從何而來?乃是王佐見劉锜被圍,一面令弓箭手埋伏,一面領步兵往救。
恰巧劉锜退回,敵兵追來,一陣亂箭,射退了金人。
劉锜回營,忙換了坐馬,招集諸将,追殺金兵。
高景山沒有防備,被劉锜一馬沖來,手起刀落,斬于陣上,餘衆大潰。
劉锜收兵回營,病勢大劇,隻得上疏求代。
此時兩淮警報傳到臨安,高宗命楊存中入殿,意欲避敵,令他轉問陳康伯。
存中奉命而往,康伯接入,解衣置酒,商議大計。
存中道:“皇上又想航海避敵了。
”康伯道:“我亦聞得此信,明日當竭力谏阻。
”存中亦以為然。
康伯次日入見高宗,極言不可航海。
高宗意亦感悟,康伯始退。
不意過了一夜,又奉到手诏,且有“敵若未退,當散百官”之語。
康伯見诏,心下憤甚!立刻取火,将诏書毀去,
守将李彥堅,飛書告急。
置制使王剛中,乘快馬疾馳二百裡。
至宣撫使吳璘營中,吳璘尚在帳中高卧未起。
剛中急呼之起,正色言道:“為大将者,與國家休戚相關,奈何敵兵入境,尚酣卧不起呢?”吳璘大驚道:“有這等事麼?”急率帳前親兵,押甲上馬,與剛中馳抵殺金兵,扼守青野原,調取省兵,分道速進,救援黃牛堡。
徒單合喜,見宋軍四集,不敢進攻,退兵駐紮橋頭寨。
吳璘遣裨将彭青,引兵夜出擊破敵,金兵退回鳳翔。
攻黃牛堡的兵,也為李彥藥用神臂弓射退。
西面一路的金兵,已是失利而回。
吳璘遂乘勢令彭青收複隴州,劉海收複秦州,曹休收複洮州。
西北一面,已可無憂了。
東北一方面的大名府,已屬于金。
有高平人王友直,素喜研究兵法,嘗既然有恢複中原之志。
聽得金人背盟南下,遂結聯地方豪傑,權稱河北等路安撫置制使,遍谕州縣,起兵勤王。
不上幾天,便集衆數萬,分為十三軍,進攻大名府,一鼓而下,遵奉紹興正朔,遣人入朝奏聞。
後自壽春來歸,授為忠義都統制。
宿遷人魏勝,頗有智勇,充當弓箭手。
聞得金兵南來,亦聚集義士三百人,渡淮取漣水軍,進攻海州。
先于各處樹立旗幟,設置烽火,以為疑兵,又招降守兵道:“金人背盟興兵,朝廷遣師問罪。
開門迎降王師者,秋毫無犯。
”城中人民,聞得宋兵到來,莫不歡躍,争先迎降。
魏勝馳入城内,擒金知州高文富,陣斬高文富子安仁,其餘未戮一人。
又曉谕朐山、懷仁、東海、沐陽各縣,一概反正;并蠲免租稅,釋放罪囚,盡發倉庫,犒賞戰士,馳檄遠近,四方響應,乘勢進克沂州,獲甲具數萬。
金将蒙恬鎮國,率兵萬人來救海州。
魏勝早得探報,派兵埋伏。
待得金兵到來,伏兵驟起,殺死金将蒙恬鎮國,餘衆悉遁。
淮南總管李寶,奏陳魏勝功績,擢為知海州事。
金主亮得了數處驚報,要率師渡淮南進,命李通往清河口,建築浮梁,以便濟師,深恐魏勝截他後路,乃分兵數萬,往取海州。
魏勝馳向李寶求救,寶正引兵航海,要從海道拒敵兵于膠西,聞得急報,遂帶兵往救。
恰值金軍已抵新橋,離海州不過十餘裡,李寶揮兵迎戰,正在拼命酣鬥,魏勝又領兵出城,兩面夾攻,金兵腹背受敵,隻得潰退。
魏勝回守北關,金兵再進,再被殺退。
未幾,又悉銳攻東城。
魏勝單槍匹馬,馳出城外,對着敵陣瞋目大呼,金兵驚駭而退。
次日清晨,陰雲四塞,城内不見城外,金兵乘勢,四面來薄,又不能下,乃拔寝而去。
李寶解了海州之圍,遂引舟師,亟往膠西白石島。
恰值金将完顔鄭家奴率戰艦出海,泊于陳家島,與李寶相隔僅有一山。
寶乃禱于石臼神,北風忽起,即乘風出薄敵艦,頓時間鼓聲大起,海波沸騰,敵人大驚!慌忙起碇解纜,興帆欲出,無如風浪湍急,舟不得駛,因此兵士慌亂,無複行列。
李寶用火箭注射,火随風勢,延燒戰艦數百艘,未曾着火之敵艦,尚欲迎戰。
李寶喝令壯士喝上艦去,用短刀亂砍。
金兵措手不及,殺死無數。
完顔鄭家奴亦受傷而亡,餘将倪洵等,棄械願降。
李寶将降将上獻,降兵收留,奪得統軍符印及文書器械無數,糧米萬斛,餘物不能載歸,盡行焚燒。
火光熊熊,曆四晝夜始息,海道的金兵,又複覆沒。
金主亮連得敗耗,忿怒交扼!欲向清河口濟師,卻有宋将劉锜引兵暗守,暝伏水手,遇見敵舟,即用釘鑿沉,又不敢渡将過去,隻得改往淮西渡河。
守将王權,不從劉锜命令,聞得金人到來,棄了廬州,退守昭關。
金主亮渡淮,入廬州,王權又退至和州。
未幾,又退屯采石矶。
劉锜聞得金兵渡淮,也隻得退還揚州。
金兵陷和州,又遣高景山引兵攻揚州。
劉锜因患病乃自揚州退駐瓜州。
揚州為金兵奪去,難民沿江而下,道路幾塞。
劉锜力疾至皂角林,收撫難民,且令步将吳越、員琦、王佐等,整兵禦敵。
金将高景山,引兵殺來。
劉锜躍馬驟出揮軍突進。
金兵分為兩翼,圍繞上來,劉锜左沖右突,督兵死戰,曆兩時抗久,,坐馬受傷而倒。
劉锜下馬步戰,殺了一條血路,引兵回營。
高景山令兵追來,忽然,樹林中一聲炮響,箭如飛蝗,射傷許多金兵,隻得退下。
你道樹裡的伏兵從何而來?乃是王佐見劉锜被圍,一面令弓箭手埋伏,一面領步兵往救。
恰巧劉锜退回,敵兵追來,一陣亂箭,射退了金人。
劉锜回營,忙換了坐馬,招集諸将,追殺金兵。
高景山沒有防備,被劉锜一馬沖來,手起刀落,斬于陣上,餘衆大潰。
劉锜收兵回營,病勢大劇,隻得上疏求代。
此時兩淮警報傳到臨安,高宗命楊存中入殿,意欲避敵,令他轉問陳康伯。
存中奉命而往,康伯接入,解衣置酒,商議大計。
存中道:“皇上又想航海避敵了。
”康伯道:“我亦聞得此信,明日當竭力谏阻。
”存中亦以為然。
康伯次日入見高宗,極言不可航海。
高宗意亦感悟,康伯始退。
不意過了一夜,又奉到手诏,且有“敵若未退,當散百官”之語。
康伯見诏,心下憤甚!立刻取火,将诏書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