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關燈
言出招禍,緻贻老母之憂,所以忍而不發。

    計氏深知張浚之意,便對他說道:“汝父對策文中,嘗有二語,汝忘記了麼?”原來浚父名鹹,其策文中有二語道:“臣甯以言死斧钺,不忍不言以負陛下。

    ”張浚聽了母言,正要上疏論事。

     恰值因彗星出現,下令大赦。

    浚遂上表,極陳星變應先事預防,任賢黜邪,以固國家。

    秦桧見了,不禁大怒道:“我正要與他拼命,他竟敢來太歲頭上動土麼?”立即唆令中丞何若等,聯名劾論張浚,遂放浚居于連州,又徙永州。

     從此秦桧勢焰沖天,略不如意,立即貶官,就是與他同黨,也不能免。

    那萬俟卨,本來附和秦桧謀殺嶽飛的。

    秦桧便引為參知政事,後因秦桧除拜私人不肯署名,當即斥罷。

    樓炤、李文會,皆由秦桧援引得副樞密,後因與桧略有違忤,相繼罷免。

     高宗待桧,恩遇更加隆重,封桧妻王氏為秦、魏兩國夫人,養子熺舉進士第一,授秘書少監,領國史。

    原來,熺本王(日奂)子。

    王氏為(日奂)之姊。

    桧素昔懼内,嘗納妾懷孕,為王氏所逐,重嫁仙遊林氏,生下一子,取名一飛,冒姓林氏。

     桧雖知道,不敢收回,隻得暗中提拔,官至侍郎,兼給事中。

     桧反無子。

    王(日奂)之妻,亦甚嫉忌,也因妒寵,遂将熺出嗣秦桧為子。

    後來秦桧夫婦自金回南,即喜熺率妻往見桧夫婦,呼為父母。

    桧心甚為!立即以熺為嗣子。

    熺既掌國史,進建炎元年至紹興十二年日曆,共五五九十卷,所有從前诏書章疏,稍侵及桧,即改易焚棄,并自誦桧之功德,多至二千餘言,請著作郎王揚郎、周執高進呈禦覽。

    王、周二人,因此得擢高位。

     秦桧又禁私家著述,凡有守正阙邪諸學說,一律查禁,不得梓行。

     秦桧孫名埙,欲取科第,恐不能中式,桧欲以中書舍人程敦厚作主試,為埙預備通關節,自覺不便啟齒,因得一計,令人呼程敦厚至閣中談話。

    敦厚奉命而來,不見秦桧,隻得坐候,候人不至,無聊已極,忽見案頭有書一冊,以紫绫說成,極為美觀,遂取來觀看。

    書中端楷寫賦一篇,乃是聖人以日星為紀賦,篇末有類貢進士學生秦埙呈文十字,其賦詞像豔麗,大雅矞,敦厚心甚愛之,且因守候秦桧,遂兀坐窗下,仔細吟哦,幾可背誦,硯童往來服侍,殷勤異常。

    守候至晚,秦桧竟不出外。

    敦厚見天色已是黃昏時候,未便再坐,隻得退出,心内頗為詫異!未知秦桧是何命意,每一念及,嘗為之惴惴不安。

    過了數日,即有诏下,命知貢舉敦厚奉命,乃恍然大悟,即以前日所見者命題,秦埙果獲第一。

    後人有詩詠秦埙以夙拘中選道:硯童侍立大師窗,夙拘佳文未易降;貢院無煩戴羞帽,紫绫冊裡士無雙。

      秦埙既擢上第,桧亦愈蒙恩禮。

    紹興十五年,秦熺複升翰林學士,兼侍讀,又賜桧甲第,并缗錢金帛。

    高宗親幸桧第,封桧妻兩國夫人,賜号沖正先生;自桧妻以下,皆加封贈;且禦書“一德格天”四字,賜桧立匾于閣内;許桧立家廟,禦賜祭器。

    那恩遇的隆重。

    比到徽宗時蔡京竟無二緻。

    至紹興十八年,有诏命秦熺知樞密院事。

    桧問同僚胡甯道:“兒子進院樞密,外議如何?”胡甯答道:“外議謂相公謙沖,必不效蔡京父子。

    ”桧聽了這話,心内十分不快!表面上卻不能不連聲稱是。

    回去與熺商議,隻得由熺自疏乞辭,遂罷熺為觀文殿學士,位次右仆射,旋又加階少保。

     是時中外官吏,揣摩桧意,專事迎合,意稱桧為聖相,與臯、夔、稷、契比隆。

     因此祥瑞之說,又複紛起,雨雪稱賀,海清稱賀,連日食不見也說是嘉瑞休征,群臣又皆入賀。

    知虔州薛弼,且上言朽柱裡面,忽然現出“天下太平天”五個字來。

     秦桧立即上聞,诏傳史館,因此高宗愈加視臨安為樂土,目為桧之功勞,更加恩遇。

    秦桧又将洪皓、胡铨、鄭剛中等再加貶逐,且必欲将趙鼎置之死地,吩咐吉陽軍,随時查察,每月報告趙鼎生死。

      趙鼎知道秦桧必不肯放過自己,遂緻書其子趙汾道:“秦桧必欲殺我。

    我死,汝等尚可無虞;否則恐禍及全家。

    ”發書之後,遂自書墓石,記鄉裡,及除拜年月,并寫挽聯一副,作為銘旌道: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

      又親自寫了遺表,乞歸葬鄉裡,遂絕粒而死。

    南宋賢相,以趙鼎為首,既死之後,遠近哀之。

    參政段拂聞訃歎息,為秦桧所聞,遂降為資政殿大學士。

    未幾,又褫其職,谪居興國軍。

     秦桧心還不足,要将和自己反對的人,一網打盡,使他子子孫孫永遠不得翻身,方才快意。

    當初第一次議和的時候,秦桧曾引李光為參政,贊助和議。

    李光隻道他因和圖治,所以很是贊成;後來見秦桧罷黜諸将,盡撤守備,方知他的主和并無好意,遂當廷與桧争論,因此去職。

    秦桧怒猶未幾,累貶谪至瓊州、藤州諸處;又令兩浙轉運副使曹詠,讦稱李光次子孟堅錄記李光所作私史,語多讪謗。

    秦桧奏請高宗,流孟堅至峽州,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