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關燈
小
中
大
之歸,方知南面之樂。
”故這着詩内也提及此事,這是後話,暫按不提。
且說群臣朝見過韋太後,又随了高宗,迎回邢後喪棺。
高宗不禁下淚道:“朕虛位以待中宮,曆十六年之久,不幸後已先逝。
直到現在,始能得知回念舊情能不悲痛麼?”秦桧等再三勸慰,方才止哀,遂引徽宗、帝後兩梓宮,奉安龍德别宮,并将刑後之棺,袝嫔于兩梓宮西北,然後迎韋太後入居慈甯宮。
滿城士庶,夾道聳觀,皆手加額,歡呼萬歲。
韋太後入居慈甯宮,文武百官上表稱賀,又有獻賦頌雅歌,稱美聖德的。
高宗見了,甚是興頭,命中書舍人程敦厚,品題高下。
程敦厚品題之下,以建昌軍進士章藻為第一,知正州張昌為第二,進士陸渙為第三。
高宗下诏,張昌特轉一官,進士免文解一次。
徽宗、帝後,前已上過尊谥,惟邢後未嘗易名,乃追谥為懿節皇後。
其時金人已遣左宣徽使劉笞,赍了衮冕圭冊,冊封高宗為宋帝。
高宗竟甘心屈膝,北面拜受。
受冊之後,又禦殿召見百僚,行朝賀禮,晉秦桧爵有差。
惟張俊阿附秦桧,冤殺嶽飛,此時亦為秦桧所忌,暗令台谏,彈劾其罪,已罷為醴泉觀使,現在卻封了一個清河郡王的虛銜,總算是酬他殺嶽飛之功。
但張俊雖誣殺嶽飛,也總算是中興名将。
他有一妾,名喚張秾,乃張錢塘妓女,頗知詩書,常常規谏張俊,須要盡忠國家。
拓臯之戰,金人兵鋒甚銳。
張俊贻書囑以家事。
張秾回書,引霍去病、趙雲“賊猶未滅,何以家為”之言,以堅張俊報國之心,後來居然獲勝。
張俊遂以其書,進陳高宗。
高宗乃親筆獎谕。
張俊、韓世忠皆中興名将,皆有奇女子為助,又皆出于微賤,可算是千秋佳話了。
張俊既封為清河郡王,乃置邸于臨安,名所居之坊為清河坊,并構園林,有喬木亭諸勝境,汗馬功勞得此下場,可稱有福了。
劉锜已早罷兵權,出知荊南府。
王庶安置道州。
何鑄自金南回,秦桧因他不肯阿附嶽飛之獄,谪居徽宗。
隻有劉光世,因早解兵權,又是随俗浮沉之人,與秦桧沒有什麼嫌怨,總算保全祿位,直到老死。
那些中興将帥,俱已收拾盡淨;朝堂上面,隻有秦桧的黨羽,自然一切朝政,惟其所欲,毫無阻礙了。
那時朝廷上面卻沒有什麼事情。
但是韋太後回來之後,又鬧出一件假帝姬之獄來了。
原來徽宗有個公主,小名環環,稱為柔福帝姬,也随着二帝北去。
到了高宗時候,忽然攜了一個老尼,從金奔逃回來。
說是随了上皇在五國城受盡難苦,幸虧這個老尼哀憐她年少受苦,把她藏匿庵内,後來改了道裝,由老尼帶領了她,托名出外募化,慢慢的自北面前,曆盡了風霜雨雪,得達臨安。
說的言語,甚是動聽。
高宗也憶記徽宗,果然有個公主,名喚環環,封為柔福帝姬,但闊别多年,面貌身材都記不清楚了。
惟恐有人假冒,遂親自召見,當面垂問,并盤诘她在汴京宮内的事情。
那柔福帝姬在召見之時,竟能呼喚高宗幼時的小名,并訴說汴京宮内一切之事,絲毫沒有錯誤。
高宗便信以為真,又可憐她萬裡迢迢,奔逃回來受盡了苦楚,遂将她迎入宮内,仍稱柔福帝姬,厚加款待,又選了高士褭為驸馬,将柔福帝姬下嫁,甚為隆重。
柔福帝姬下嫁之後,也時時入宮,問候起居。
高宗亦極為信任。
到了和議已成,韋太後銮馭将回。
柔福帝姬使請了病假,絕不進宮。
高宗以為她果然有病,也不疑心。
韋太後回銮之後,聞得柔福帝姬一事,不禁詫異道:“柔福已病死于金,怎麼又有一個柔福呢?”亟召高宗诘問情由。
高宗詳陳柔福由金逃回之事,韋太後道:“官家要被金人竊笑,說南朝皇帝錯買了顔子了。
柔福已死,如何能自金逃回呢?” 你道韋太後所言“南朝皇帝錯買了顔子了”這名話是何意思呢?原來,當時京師有一條巷,名為顔家巷。
巷内有松漆店,所制器具,式樣靈巧,甚為美觀。
其實都用敗紙做成,表面卻松漆得十分精美,人若購買回去,立刻便毀壞了,不能經久,所以當時的人,稱為顔子生活,便假假貨的意思。
高宗聽了韋太後的話,不禁發怒! 遂即告辭,立即拘柔福帝姬,交大理寺審問,假柔福帝姬無可抵賴,隻得一一供招。
原來,她本是汴京貧家之女,跟随她的老尼,從前常常出入宮禁,深得柔福帝姬之心,曾經在宮給事,所以深知内廷之事。
後來,金人入寇,劫了二帝與六宮北去。
老尼聞得高宗即位,宋室中興,因見貧家之女與柔福帝姬面貌有些相像,忽生貪戀富貴之心,便将宮中事情告之貧家之女,詐稱從金奔回,騙信高宗,竟計了幾年的富貴。
不料韋太後回銮,識破此事,無從掩飾,隻得從實供出。
大理寺審問明白,得了口供,遂即具奏上聞。
未知高宗如何處理假姬?且看下回分解。
”故這着詩内也提及此事,這是後話,暫按不提。
且說群臣朝見過韋太後,又随了高宗,迎回邢後喪棺。
高宗不禁下淚道:“朕虛位以待中宮,曆十六年之久,不幸後已先逝。
直到現在,始能得知回念舊情能不悲痛麼?”秦桧等再三勸慰,方才止哀,遂引徽宗、帝後兩梓宮,奉安龍德别宮,并将刑後之棺,袝嫔于兩梓宮西北,然後迎韋太後入居慈甯宮。
滿城士庶,夾道聳觀,皆手加額,歡呼萬歲。
韋太後入居慈甯宮,文武百官上表稱賀,又有獻賦頌雅歌,稱美聖德的。
高宗見了,甚是興頭,命中書舍人程敦厚,品題高下。
程敦厚品題之下,以建昌軍進士章藻為第一,知正州張昌為第二,進士陸渙為第三。
高宗下诏,張昌特轉一官,進士免文解一次。
徽宗、帝後,前已上過尊谥,惟邢後未嘗易名,乃追谥為懿節皇後。
其時金人已遣左宣徽使劉笞,赍了衮冕圭冊,冊封高宗為宋帝。
高宗竟甘心屈膝,北面拜受。
受冊之後,又禦殿召見百僚,行朝賀禮,晉秦桧爵有差。
惟張俊阿附秦桧,冤殺嶽飛,此時亦為秦桧所忌,暗令台谏,彈劾其罪,已罷為醴泉觀使,現在卻封了一個清河郡王的虛銜,總算是酬他殺嶽飛之功。
但張俊雖誣殺嶽飛,也總算是中興名将。
他有一妾,名喚張秾,乃張錢塘妓女,頗知詩書,常常規谏張俊,須要盡忠國家。
拓臯之戰,金人兵鋒甚銳。
張俊贻書囑以家事。
張秾回書,引霍去病、趙雲“賊猶未滅,何以家為”之言,以堅張俊報國之心,後來居然獲勝。
張俊遂以其書,進陳高宗。
高宗乃親筆獎谕。
張俊、韓世忠皆中興名将,皆有奇女子為助,又皆出于微賤,可算是千秋佳話了。
張俊既封為清河郡王,乃置邸于臨安,名所居之坊為清河坊,并構園林,有喬木亭諸勝境,汗馬功勞得此下場,可稱有福了。
劉锜已早罷兵權,出知荊南府。
王庶安置道州。
何鑄自金南回,秦桧因他不肯阿附嶽飛之獄,谪居徽宗。
隻有劉光世,因早解兵權,又是随俗浮沉之人,與秦桧沒有什麼嫌怨,總算保全祿位,直到老死。
那些中興将帥,俱已收拾盡淨;朝堂上面,隻有秦桧的黨羽,自然一切朝政,惟其所欲,毫無阻礙了。
那時朝廷上面卻沒有什麼事情。
但是韋太後回來之後,又鬧出一件假帝姬之獄來了。
原來徽宗有個公主,小名環環,稱為柔福帝姬,也随着二帝北去。
到了高宗時候,忽然攜了一個老尼,從金奔逃回來。
說是随了上皇在五國城受盡難苦,幸虧這個老尼哀憐她年少受苦,把她藏匿庵内,後來改了道裝,由老尼帶領了她,托名出外募化,慢慢的自北面前,曆盡了風霜雨雪,得達臨安。
說的言語,甚是動聽。
高宗也憶記徽宗,果然有個公主,名喚環環,封為柔福帝姬,但闊别多年,面貌身材都記不清楚了。
惟恐有人假冒,遂親自召見,當面垂問,并盤诘她在汴京宮内的事情。
那柔福帝姬在召見之時,竟能呼喚高宗幼時的小名,并訴說汴京宮内一切之事,絲毫沒有錯誤。
高宗便信以為真,又可憐她萬裡迢迢,奔逃回來受盡了苦楚,遂将她迎入宮内,仍稱柔福帝姬,厚加款待,又選了高士褭為驸馬,将柔福帝姬下嫁,甚為隆重。
柔福帝姬下嫁之後,也時時入宮,問候起居。
高宗亦極為信任。
到了和議已成,韋太後銮馭将回。
柔福帝姬使請了病假,絕不進宮。
高宗以為她果然有病,也不疑心。
韋太後回銮之後,聞得柔福帝姬一事,不禁詫異道:“柔福已病死于金,怎麼又有一個柔福呢?”亟召高宗诘問情由。
高宗詳陳柔福由金逃回之事,韋太後道:“官家要被金人竊笑,說南朝皇帝錯買了顔子了。
柔福已死,如何能自金逃回呢?” 你道韋太後所言“南朝皇帝錯買了顔子了”這名話是何意思呢?原來,當時京師有一條巷,名為顔家巷。
巷内有松漆店,所制器具,式樣靈巧,甚為美觀。
其實都用敗紙做成,表面卻松漆得十分精美,人若購買回去,立刻便毀壞了,不能經久,所以當時的人,稱為顔子生活,便假假貨的意思。
高宗聽了韋太後的話,不禁發怒! 遂即告辭,立即拘柔福帝姬,交大理寺審問,假柔福帝姬無可抵賴,隻得一一供招。
原來,她本是汴京貧家之女,跟随她的老尼,從前常常出入宮禁,深得柔福帝姬之心,曾經在宮給事,所以深知内廷之事。
後來,金人入寇,劫了二帝與六宮北去。
老尼聞得高宗即位,宋室中興,因見貧家之女與柔福帝姬面貌有些相像,忽生貪戀富貴之心,便将宮中事情告之貧家之女,詐稱從金奔回,騙信高宗,竟計了幾年的富貴。
不料韋太後回銮,識破此事,無從掩飾,隻得從實供出。
大理寺審問明白,得了口供,遂即具奏上聞。
未知高宗如何處理假姬?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