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關燈
,搬運至泗州繳納,有渝此盟,明神交殛,墜命亡氏,賠其家國!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早降書庶,誓使敝邑,永為憑焉。

     兀術看了書,見宋朝君臣,事事依從,沒有一件敢違,心内又覺懊悔道:“倘若多要求幾件事情,他們必定也肯答應的。

     但是現在卻反不轉身來,隻得要求宋朝,須把商州及和尚原、方山原,也屬于金,方肯允和。

    “何鑄見兀術又要翻悔,又不敢作主答應,隻得請兀術差人去與秦桧商議。

      秦桧也不問什麼險要不險要,可割不可割,隻要金人說得出口,他就答應得下。

     當即又将商州及和尚原、方山原,雙手捧了,送于金人,退緻大散關為界。

    兀術又得了這三處地方,才沒有什麼話說。

    何鑄到了金都,見過主。

    金主看了誓表,便命兀術向宋割地。

    從此以後,宋朝隻有兩浙、兩淮、江東、江西、湖南、湖北、西蜀、福建、廣東、廣西、十五路,其餘如京西南路,隻有襄陽一府,陝西路,隻有階成和鳳四州之地了。

     金人劃定了疆界,遂即建設五京,以會甯府為上京,遼陽府為東京,大定府為中京,大同府為西京,大興府為南京,後又改南京為中都,稱汴京為南京。

    金主即得宋朝稱臣,又得了許多土地,心尚不足,還不願歸還韋太後。

    經何鑄再三懇請,方允歸徽宗、鄭後、邢後棺木,及高宗生母韋太後。

      韋太後,本會稽人氏。

    紹聖時,蘇頌以宰相緻仕,居于丹陽。

    有韋姓女二人,本屬姊妹。

    其姊不願事人,遂出家為尼;其妹年尚少,給事蘇頌,頌以其品貌端莊,欲納為妾,及登榻,即通夜遣溺不止。

    蘇頌道:“此乃貴人之相,非我家所宜留。

    ” 遂命之入京。

    恰值哲宗選室女二十人,分賜諸王,韋太後得入選,分賜端邸。

    太後即入端邸,與喬貴妃相叙為姊妹,誓共榮辱。

    及徽宗以端王嗣位,喬貴妃先得臨幸,顧念舊約,薦太後于徽宗,才一臨幸,即生高宗。

    金人入寇,劫帝北去,喬貴妃與太後皆從行。

    至是和議成,乃許與徽宗梓官俱歸。

      韋太後頗有智慮,既得許歸消息,恐金人反複無常,等待役夫畢集,方才敢啟攢官。

    欽宗卧泣車前,對韋太後道:“歸去請告九哥與宰相,務必為我請還;我若為國,得一太乙宮使便心滿意足,他事決不敢計。

    ”言下大哭!韋太後見欽宗婉轉哀啼,心中實在不忍,當即滿口答應了。

    而後又出一金環,交付太後,作為信物。

     喬貴妃亦舉酒送行道:“姊姊此行,歸去見兒,即做皇太後了,沿途宜加保重;妹妹永無還期,當死于此地了。

    ”韋太後聽了,不禁大哭!喬妃亦掩面哭泣,悲不自勝!又帶哭帶說道:“姊姊到了快活處,不要忘了此間的不快活。

    ”韋太後道:“妹不敢有忘今日。

    ”喬貴妃等得太後啟行,又取金五十兩,送于金使高安居道:“薄物不足為禮,願好護送姊到江南。

    ”韋太後又與她握手大哭!旁的妃嫔宮眷,也哭泣不止,各個上前送别。

     太後行時,正當盛暑,金人憚于行路,沿途逐節逗遛。

    太後恐有他變,托詞稱疾,表面說時待秋涼進發,暗中向高安居借了三千金作為犒賞夫役之費。

    那些夫役得了犒賞,果然連炎暑也忘記了,遂即趱程前進;行至楚州,太後弟安樂郡王韋淵,奉诏來迎。

    姊弟多年不見,自然悲喜交進,連話也說不出來。

     行至臨平,高宗禦駕,與文武百官,皆在道旁竚候。

    宋奉迎使王次翁,金扈行使高居安,先入見高宗。

    高宗慰勞有加,遂迎接徽宗及鄭太後梓宮拜跪成禮,然後奉迎太後入禦幄,母子相見喜極涕零!  太後禦座幄内,朝見文武百官。

    宰臣乃率諸僚,班于幄外,起居如儀;侍衛軍禁,歡聲動天地。

    韋太後顧視群臣,禦音垂問道:“嶽飛何在,因何不來見我?”  群臣聞谕,不敢出聲,連秦桧也不敢奏對。

    高宗侍立禦座之側,見太後殷殷垂詢,不能不答,隻得恭身對道:“嶽飛因罪,獄死已久。

    ”韋太後忽然出涕道:“嶽飛以五百人敗敵兵十萬,中原土地,恢複七八。

     金人莫不畏懼!稱之為‘嶽爺爺’。

    雖婦孺亦知其名,遇小兒夜啼,即稱‘嶽爺爺來’以畏之。

    如此勇将,即便有罪,亦不應置之死地,官家奈何自壞長城呢? “高宗聞言,惟有頓首謝罪!秦桧更是暗暗驚心!韋太後母子重逢,本來十歡喜,隻因聞得嶽飛獄死,禦容甚為不樂!此時還未知緻死之由,後來仔細打聽,知道嶽飛之死,完全出于虛構,因此不勝憤怒!深恨高宗昏庸,至欲削發出家,不願再為太後。

    幸得左右再三相見,韋太後怒雖略平,但悲念嶽飛,無罪冤死,心内終難釋然,所以在宮穿着道家衣服,終身不改,以示悲悼之意。

    後人有詩一首,詠韋太後悲念嶽飛道:東朝銮駁朔方回,南面方知樂事稀;可惜嶽将軍不見!深宮隻着道家衣。

     高宗自接得韋太後銮駕,常對群臣道:“朕自東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