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
劉子羽亦安置白州。
未幾,呂頤浩亦為辛炳、常同所劾,罷為鎮南節度使,提舉洞霄宮;以趙鼎參知政事;劉光世為江東淮西宣撫使,屯兵池州;韓世忠為淮南東路宣撫使,屯兵鎮江;王燮為荊湖制置使,屯兵鄂州;嶽飛為江西南路制置使,屯兵江州。
是時劉豫聯絡洞庭湖賊楊麼,與李成合軍,從江西趨浙。
嶽飛聞報,即奏請收複襄陽六郡,先逐李成,次平楊麼,然後進取中原。
朱勝非亦謂襄陽乃江浙上流,不可不取。
趙鼎道:“知上流利害的,無過于嶽飛。
當令嶽飛專任此事。
”乃命嶽飛兼荊南制置使。
嶽飛奉命,即日渡江,對幕僚們說道:“此行不能擒賊,誓不再渡此江。
”不日到了郢州,已有劉豫部将京超拒守。
京超有萬夫不擋之勇,聽說宋兵到來,披挂登城,布置守禦。
嶽飛揮兵登城,牛臯首先躍上,大喝一聲,京超出于不意,從城上倒撞下來,跌成肉餅。
宋軍得了郢州,進攻襄陽。
李成出兵迎敵,于湘江邊上,列成陣勢。
嶽飛登高廋望,微笑說道:“步兵利于險阻,騎兵利于曠野,現在他将馬隊排于江岸,步兵排于平地,不是自相背謬麼?雖有十萬之衆,我豈懼他!”遂從馬上舉鞭,指示王貴道:“你可領長槍步卒,擋他的馬隊。
”又指牛臯道:“你可率騎兵,擋他的步卒。
” 二将奉令,分頭而進。
王貴殺入敵陣,專用長槍,刺他的馬腹。
馬中槍即倒。
騎賊紛紛落地,殺死無數,餘賊逼入江内,也多半溺斃。
牛臯殺人步兵隊裡,怒馬馳騁,銳不可當,步兵不為刀槍殺死,也為馬足踏死,又傷亡了無數。
李成見不是勢了,逃命要緊,哪裡還顧得部下,獨自一人飛馬而遁。
宋軍又克複了襄陽。
劉豫又添了兵來,連合李成餘衆,頓守新野。
嶽飛親率偏将王萬出戰。
賊兵早知嶽家軍的厲害,見了嶽字旗幟,便紛紛逃散。
嶽飛與王萬痛殺一陣,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又遣王貴、張憲收複了唐州、鄧州及信陽軍;牛臯克複了随州、襄陽,一律平定,移屯德字,軍威大振。
捷報到了臨安,高宗喜道:“朕隻聞得嶽飛治軍有法,不料他遽能破敵,成此大功。
” 消息傳到汴京,劉豫不勝驚慌!忙遣人向金求救。
金遣訛裡朵、撻懶兩人,調渤海漢軍五萬,往助劉豫,又因兀術深知中國地理,令為先鋒。
劉豫亦令子劉麟、侄劉猊率領人馬,會同進兵,馬隊由泗攻滁,步兵由楚州入承州。
警報到了臨安,朝中又不免驚慌起來!趙鼎新授了都督川陝之命,入朝陛辭。
高宗道:“今昔情形不同,卿不可離朕遠行。
”遂拜趙鼎為尚書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沈與術參知政事。
趙鼎乃勸高宗特頒手诏,促韓世忠進屯揚州。
世忠此時,征剿江湖劇盜,降曹成,斬劉忠,進爵太尉,功高望重,勖名赫弈。
奉了高宗手诏,自鎮江濟師,進屯揚州;使統制解元,守承州,禦金步兵;親提騎兵,駐大儀,抵禦敵騎。
并下令伐木為栅,自斷歸路,誓與金齊決一死戰。
恰值吏部員外郎魏良臣,奉命使金,途中與世忠相遇。
世忠知良臣是主和派,心生一計,先命營中撤去炊爨,再與良臣相見,詐言已奉诏命,回屯平江。
良臣點首,馳馬徑去。
世忠待良臣去後,即奮身上馬,下令軍中道:“視吾手中鞭,鞭指何方,即向何方進行,不得遲延。
”将士奉令,跟着世忠出發。
世忠相度形勢,随處設伏,少約百人,多至千人,計自大儀以此。
設伏二十餘處,自置營五座,令各伏兵,聞營中鼓起,一齊出擊,違令者斬。
布置既定,專候金兵前來。
金前鋒将軍聶兒孛堇聶呼貝勒正要派偵騎,窺探宋軍虛實。
巧值魏良臣到來,向他詢問宋軍情形。
良臣備述所見,孛堇大喜!即引兵至江口,距大儀不及數裡,别将撻不野托蔔嘉擁着鐵騎,馳馬向前,經過世忠五營東首。
世忠傳令起鼓,鼓聲既作,伏兵齊起,奮勇突入金陣。
撻不野雖然骁悍善戰,一人不敵四手,顧此失彼,東防西潰,一刹那頃,四下裡都是宋軍旗幟,弄得目眩神迷,無從指揮。
忽然一隊健卒,橫貫陣中,每人持一長斧,上椹人胸,下砍馬足,眼見得陣勢大亂,人馬齊仆。
撻不野招架不住,隻得策馬逃生,匆忙之中,慌不擇路,陷入泥淖裡面,也就隻好任憑圍将攏來,束手受擒了。
世忠擒了撻不野,揮軍進攻金兵,一面又遣成闵率騎兵數千,往承州援助解元。
解元到了承州,也各處布了伏兵,又決河水以阻金兵。
金兵涉水而過,将攻北門。
解元施放号炮,伏兵一齊殺出,金兵膽怯而退。
未幾又來,再戰再怯,怯而又進,一日至十三次。
解元也很覺得疲乏,勉力相持。
忽聽東北角上,鼓聲大震,一彪人馬殺來。
解元疑是金人添兵前來,心下兀是驚惶!恰見金兵陣腳已動,以有慌張之狀。
解元連忙登高廋望,見是韓字旗幟,便大呼道:“韓元帥到了!”部将聽得“韓元帥”三個字,頓時精神百倍,鼓勇殺出。
金兵腹背受敵,如何還能支持,一哄逃走。
解元揮兵追将過去,正與救援之兵相逢,見統将乃是成闵,便問元帥還未到麼?成闵道:“元帥已親自追殺兵去了。
” 解元方
劉子羽亦安置白州。
未幾,呂頤浩亦為辛炳、常同所劾,罷為鎮南節度使,提舉洞霄宮;以趙鼎參知政事;劉光世為江東淮西宣撫使,屯兵池州;韓世忠為淮南東路宣撫使,屯兵鎮江;王燮為荊湖制置使,屯兵鄂州;嶽飛為江西南路制置使,屯兵江州。
是時劉豫聯絡洞庭湖賊楊麼,與李成合軍,從江西趨浙。
嶽飛聞報,即奏請收複襄陽六郡,先逐李成,次平楊麼,然後進取中原。
朱勝非亦謂襄陽乃江浙上流,不可不取。
趙鼎道:“知上流利害的,無過于嶽飛。
當令嶽飛專任此事。
”乃命嶽飛兼荊南制置使。
嶽飛奉命,即日渡江,對幕僚們說道:“此行不能擒賊,誓不再渡此江。
”不日到了郢州,已有劉豫部将京超拒守。
京超有萬夫不擋之勇,聽說宋兵到來,披挂登城,布置守禦。
嶽飛揮兵登城,牛臯首先躍上,大喝一聲,京超出于不意,從城上倒撞下來,跌成肉餅。
宋軍得了郢州,進攻襄陽。
李成出兵迎敵,于湘江邊上,列成陣勢。
嶽飛登高廋望,微笑說道:“步兵利于險阻,騎兵利于曠野,現在他将馬隊排于江岸,步兵排于平地,不是自相背謬麼?雖有十萬之衆,我豈懼他!”遂從馬上舉鞭,指示王貴道:“你可領長槍步卒,擋他的馬隊。
”又指牛臯道:“你可率騎兵,擋他的步卒。
” 二将奉令,分頭而進。
王貴殺入敵陣,專用長槍,刺他的馬腹。
馬中槍即倒。
騎賊紛紛落地,殺死無數,餘賊逼入江内,也多半溺斃。
牛臯殺人步兵隊裡,怒馬馳騁,銳不可當,步兵不為刀槍殺死,也為馬足踏死,又傷亡了無數。
李成見不是勢了,逃命要緊,哪裡還顧得部下,獨自一人飛馬而遁。
宋軍又克複了襄陽。
劉豫又添了兵來,連合李成餘衆,頓守新野。
嶽飛親率偏将王萬出戰。
賊兵早知嶽家軍的厲害,見了嶽字旗幟,便紛紛逃散。
嶽飛與王萬痛殺一陣,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又遣王貴、張憲收複了唐州、鄧州及信陽軍;牛臯克複了随州、襄陽,一律平定,移屯德字,軍威大振。
捷報到了臨安,高宗喜道:“朕隻聞得嶽飛治軍有法,不料他遽能破敵,成此大功。
” 消息傳到汴京,劉豫不勝驚慌!忙遣人向金求救。
金遣訛裡朵、撻懶兩人,調渤海漢軍五萬,往助劉豫,又因兀術深知中國地理,令為先鋒。
劉豫亦令子劉麟、侄劉猊率領人馬,會同進兵,馬隊由泗攻滁,步兵由楚州入承州。
警報到了臨安,朝中又不免驚慌起來!趙鼎新授了都督川陝之命,入朝陛辭。
高宗道:“今昔情形不同,卿不可離朕遠行。
”遂拜趙鼎為尚書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沈與術參知政事。
趙鼎乃勸高宗特頒手诏,促韓世忠進屯揚州。
世忠此時,征剿江湖劇盜,降曹成,斬劉忠,進爵太尉,功高望重,勖名赫弈。
奉了高宗手诏,自鎮江濟師,進屯揚州;使統制解元,守承州,禦金步兵;親提騎兵,駐大儀,抵禦敵騎。
并下令伐木為栅,自斷歸路,誓與金齊決一死戰。
恰值吏部員外郎魏良臣,奉命使金,途中與世忠相遇。
世忠知良臣是主和派,心生一計,先命營中撤去炊爨,再與良臣相見,詐言已奉诏命,回屯平江。
良臣點首,馳馬徑去。
世忠待良臣去後,即奮身上馬,下令軍中道:“視吾手中鞭,鞭指何方,即向何方進行,不得遲延。
”将士奉令,跟着世忠出發。
世忠相度形勢,随處設伏,少約百人,多至千人,計自大儀以此。
設伏二十餘處,自置營五座,令各伏兵,聞營中鼓起,一齊出擊,違令者斬。
布置既定,專候金兵前來。
金前鋒将軍聶兒孛堇聶呼貝勒正要派偵騎,窺探宋軍虛實。
巧值魏良臣到來,向他詢問宋軍情形。
良臣備述所見,孛堇大喜!即引兵至江口,距大儀不及數裡,别将撻不野托蔔嘉擁着鐵騎,馳馬向前,經過世忠五營東首。
世忠傳令起鼓,鼓聲既作,伏兵齊起,奮勇突入金陣。
撻不野雖然骁悍善戰,一人不敵四手,顧此失彼,東防西潰,一刹那頃,四下裡都是宋軍旗幟,弄得目眩神迷,無從指揮。
忽然一隊健卒,橫貫陣中,每人持一長斧,上椹人胸,下砍馬足,眼見得陣勢大亂,人馬齊仆。
撻不野招架不住,隻得策馬逃生,匆忙之中,慌不擇路,陷入泥淖裡面,也就隻好任憑圍将攏來,束手受擒了。
世忠擒了撻不野,揮軍進攻金兵,一面又遣成闵率騎兵數千,往承州援助解元。
解元到了承州,也各處布了伏兵,又決河水以阻金兵。
金兵涉水而過,将攻北門。
解元施放号炮,伏兵一齊殺出,金兵膽怯而退。
未幾又來,再戰再怯,怯而又進,一日至十三次。
解元也很覺得疲乏,勉力相持。
忽聽東北角上,鼓聲大震,一彪人馬殺來。
解元疑是金人添兵前來,心下兀是驚惶!恰見金兵陣腳已動,以有慌張之狀。
解元連忙登高廋望,見是韓字旗幟,便大呼道:“韓元帥到了!”部将聽得“韓元帥”三個字,頓時精神百倍,鼓勇殺出。
金兵腹背受敵,如何還能支持,一哄逃走。
解元揮兵追将過去,正與救援之兵相逢,見統将乃是成闵,便問元帥還未到麼?成闵道:“元帥已親自追殺兵去了。
” 解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