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關燈
小
中
大
随将軍回至建康,屢次晉谒,很蒙太後褒寵。
現聞皇上已返越州,且向虔州迎接太後回銮。
妾當密上一奏,表面是彈劾将軍,暗中卻為将軍求免。
太後見表,必然願念前功,轉告皇上,不加罪責了。
“世忠道:”此言甚是有理;且我敗兵縱敵,也應上章自劾,方合道理。
“當下修了兩道表章,遣使去了。
不上幾日,便有朝命下降,說韓世忠以八千人馬,拒金兵十萬,相持至四十八日,屢勝一敗,不足為罪,特授檢校少保,兼武成感德軍節度使,以示鼓勵。
世忠拜受了诏命,夫婦二人甚是欣慰! 且說兀術逃出了黃天蕩,渡江北去,還道建康未失,直向那邊而行。
及至到了靜安鎮,忽見旌旗飄揚,上面大書“嶽” 字,不覺吃驚道:“嶽飛在此,難道建康已失麼?”忙令退兵。
哪知後面一聲炮響,嶽飛已領大隊殺到,吓得兀術,盡棄辎重,拍馬飛奔,一直逃過宣化鎮。
到了六合縣,收集殘兵,已是失去無數兵馬。
兀術頓足歎道:“前日遇見嶽飛,被他殺敗,今日遇見了他,又折了許多兵馬辎重,此仇必要報的。
” 正在說着,忽得撻懶軍報道:“建康已為嶽飛奪去,幸得孛堇太一,已将所有守兵,盡行救回。
現在我軍正攻楚州,請速來夾擊。
”兀術看了軍報,便問來人:“楚州容易攻取麼?”來人道:“楚州城池,并不堅固,隻因守将趙立,很是了得,所以攻打不下。
”兀術道:“我意欲北歸,運還辎重,且向楚州借道。
倘若趙立許我,便不去攻他;否則我去夾擊便了。
“遂寫起假道的書信,差人赍往楚州,去了數日,并無回音。
還是得了撻懶的報告,方知差人已為趙立斬首号令。
兀術大怒道:”什麼趙立!敢斬我使,此仇如何不報?“即對撻懶來使說道:” 要破楚州,先要截他糧道,我願擔當此任。
城内沒了糧草,自然不攻而破了。
你回去可把我的言語告知主帥。
“來人領命而去。
兀術率領人馬,專截楚州糧道。
楚州果然不能支持了。
趙立見勢已危急萬分,隻得向行在告急。
其時禦史中丞趙鼎,正在參劾呂頤浩,說他專權自恣。
呂頤浩亦劾趙鼎,阻撓國政。
高宗改任趙鼎為翰林學士,趙鼎不拜;又改為吏部尚書。
趙鼎又不受,更上章論呂頤浩過失,多至數千言。
呂頤浩遂求去,有诏罷呂頤浩為鎮南軍節度使,兼醴泉觀使,仍以趙鼎為禦史中丞。
未幾,即令簽書樞密院事,趙鼎得了楚州急報,命張浚往援。
張浚素為呂頤浩友善,不願受趙鼎的派遣,固辭不去,乃改令劉光世往援。
那劉光世,本是碌碌無能,因人成事的懦夫。
奉到诏命,如何敢去?他隻是逍遙江西,逗留不進,朝廷屢次催促,還是遷廷拖宕,始終未往。
趙立困守楚州,雖然危急萬分,卻是到底不懈。
撻懶猛力來攻,即撤去城内沿牆房屋,掘一深坑、燃旺了火,城上用許多壯士,持了長矛,見金人緣梯登城,用矛立鈎,投入火炕裡面,燒死了不知多少。
撻懶又令死士爬城,也被捉住,一一斬首。
撻懶不覺大怒起來,立誓不破楚州,決不退兵。
遂運了火炮,向城猛擊。
趙立随轟随補,仍是攻打不下。
如此相持了多日,趙立聞得城東,炮聲不絕,急忙上城防守。
恰巧巨石飛來,擊中趙立頭顱,血流滿面,尚是站在那裡。
左右忙去救他,趙立慨然歎道:“我傷甚重,不能為國滅賊,死亦不瞑目了!” 言畢而死,身體仍舊立着,并不倒下,左右扶他下城,與他殡殓。
金兵疑趙立詐死,不敢登城。
守陴兵丁,也感趙立忠義,依然盡力守禦,又相持了十日,糧盡援絕,城始被陷。
趙立乃徐州人氏,忠義出自天性,恨金人入骨,捉到了金人,立刻處死,并不獻首計功。
高宗聞趙立死難,追贈奉國節度使,賜谧忠烈。
嶽飛引兵往救,行抵泰州,聞得楚州已失,不得已率軍而回。
兀術見楚州攻下,北路已通,正要束裝北返,忽然接到金主手劄,命他入陝,援助婁室。
兀術便從六合西行,到得陝西,與婁室相見。
婁室說及攻下各處州縣,皆被張浚奪了回去,因此奏聞主上,邀助一臂之力。
兀術不覺驚詫道:“張浚也這樣厲害麼?待我與他決戰一場,再作區處。
” 原來張浚自從建康啟行,直抵興元,正值婁室攻下鄜延,及永興軍,關隴大震。
張浚乃招延豪傑,修繕城地,以劉子羽為參議,趙開為随軍轉運使,曲端為都統制,吳璘、吳玠為副将,整頓軍馬,防備敵人,兵氣漸振。
婁室進攻陝州,知州李彥仙,向張浚求救。
張浚令曲端往救,曲端竟不奉命。
陝州因援兵不至,城遂被陷,李彥仙自殺。
婁室入關,攻取環慶。
吳玠迎戰獲勝,約端前往援應。
端又不往。
吳玠再戰而敗,退歸興元,極言曲端之失。
張浚本意要倚曲端自重,至此乃疑曲端不忠。
後來聞得兀術入寇江淮,張浚要引軍入衛。
曲端又從中作梗,百端阻擋,推說西北士卒,不習水戰,不便前往。
張浚因疑而怒,罷曲端兵柄,貶為海州團練副使,安置萬安軍;親自督兵至房州,克日南下入衛。
未知張浚能南下否?且看下回分解。
現聞皇上已返越州,且向虔州迎接太後回銮。
妾當密上一奏,表面是彈劾将軍,暗中卻為将軍求免。
太後見表,必然願念前功,轉告皇上,不加罪責了。
“世忠道:”此言甚是有理;且我敗兵縱敵,也應上章自劾,方合道理。
“當下修了兩道表章,遣使去了。
不上幾日,便有朝命下降,說韓世忠以八千人馬,拒金兵十萬,相持至四十八日,屢勝一敗,不足為罪,特授檢校少保,兼武成感德軍節度使,以示鼓勵。
世忠拜受了诏命,夫婦二人甚是欣慰! 且說兀術逃出了黃天蕩,渡江北去,還道建康未失,直向那邊而行。
及至到了靜安鎮,忽見旌旗飄揚,上面大書“嶽” 字,不覺吃驚道:“嶽飛在此,難道建康已失麼?”忙令退兵。
哪知後面一聲炮響,嶽飛已領大隊殺到,吓得兀術,盡棄辎重,拍馬飛奔,一直逃過宣化鎮。
到了六合縣,收集殘兵,已是失去無數兵馬。
兀術頓足歎道:“前日遇見嶽飛,被他殺敗,今日遇見了他,又折了許多兵馬辎重,此仇必要報的。
” 正在說着,忽得撻懶軍報道:“建康已為嶽飛奪去,幸得孛堇太一,已将所有守兵,盡行救回。
現在我軍正攻楚州,請速來夾擊。
”兀術看了軍報,便問來人:“楚州容易攻取麼?”來人道:“楚州城池,并不堅固,隻因守将趙立,很是了得,所以攻打不下。
”兀術道:“我意欲北歸,運還辎重,且向楚州借道。
倘若趙立許我,便不去攻他;否則我去夾擊便了。
“遂寫起假道的書信,差人赍往楚州,去了數日,并無回音。
還是得了撻懶的報告,方知差人已為趙立斬首号令。
兀術大怒道:”什麼趙立!敢斬我使,此仇如何不報?“即對撻懶來使說道:” 要破楚州,先要截他糧道,我願擔當此任。
城内沒了糧草,自然不攻而破了。
你回去可把我的言語告知主帥。
“來人領命而去。
兀術率領人馬,專截楚州糧道。
楚州果然不能支持了。
趙立見勢已危急萬分,隻得向行在告急。
其時禦史中丞趙鼎,正在參劾呂頤浩,說他專權自恣。
呂頤浩亦劾趙鼎,阻撓國政。
高宗改任趙鼎為翰林學士,趙鼎不拜;又改為吏部尚書。
趙鼎又不受,更上章論呂頤浩過失,多至數千言。
呂頤浩遂求去,有诏罷呂頤浩為鎮南軍節度使,兼醴泉觀使,仍以趙鼎為禦史中丞。
未幾,即令簽書樞密院事,趙鼎得了楚州急報,命張浚往援。
張浚素為呂頤浩友善,不願受趙鼎的派遣,固辭不去,乃改令劉光世往援。
那劉光世,本是碌碌無能,因人成事的懦夫。
奉到诏命,如何敢去?他隻是逍遙江西,逗留不進,朝廷屢次催促,還是遷廷拖宕,始終未往。
趙立困守楚州,雖然危急萬分,卻是到底不懈。
撻懶猛力來攻,即撤去城内沿牆房屋,掘一深坑、燃旺了火,城上用許多壯士,持了長矛,見金人緣梯登城,用矛立鈎,投入火炕裡面,燒死了不知多少。
撻懶又令死士爬城,也被捉住,一一斬首。
撻懶不覺大怒起來,立誓不破楚州,決不退兵。
遂運了火炮,向城猛擊。
趙立随轟随補,仍是攻打不下。
如此相持了多日,趙立聞得城東,炮聲不絕,急忙上城防守。
恰巧巨石飛來,擊中趙立頭顱,血流滿面,尚是站在那裡。
左右忙去救他,趙立慨然歎道:“我傷甚重,不能為國滅賊,死亦不瞑目了!” 言畢而死,身體仍舊立着,并不倒下,左右扶他下城,與他殡殓。
金兵疑趙立詐死,不敢登城。
守陴兵丁,也感趙立忠義,依然盡力守禦,又相持了十日,糧盡援絕,城始被陷。
趙立乃徐州人氏,忠義出自天性,恨金人入骨,捉到了金人,立刻處死,并不獻首計功。
高宗聞趙立死難,追贈奉國節度使,賜谧忠烈。
嶽飛引兵往救,行抵泰州,聞得楚州已失,不得已率軍而回。
兀術見楚州攻下,北路已通,正要束裝北返,忽然接到金主手劄,命他入陝,援助婁室。
兀術便從六合西行,到得陝西,與婁室相見。
婁室說及攻下各處州縣,皆被張浚奪了回去,因此奏聞主上,邀助一臂之力。
兀術不覺驚詫道:“張浚也這樣厲害麼?待我與他決戰一場,再作區處。
” 原來張浚自從建康啟行,直抵興元,正值婁室攻下鄜延,及永興軍,關隴大震。
張浚乃招延豪傑,修繕城地,以劉子羽為參議,趙開為随軍轉運使,曲端為都統制,吳璘、吳玠為副将,整頓軍馬,防備敵人,兵氣漸振。
婁室進攻陝州,知州李彥仙,向張浚求救。
張浚令曲端往救,曲端竟不奉命。
陝州因援兵不至,城遂被陷,李彥仙自殺。
婁室入關,攻取環慶。
吳玠迎戰獲勝,約端前往援應。
端又不往。
吳玠再戰而敗,退歸興元,極言曲端之失。
張浚本意要倚曲端自重,至此乃疑曲端不忠。
後來聞得兀術入寇江淮,張浚要引軍入衛。
曲端又從中作梗,百端阻擋,推說西北士卒,不習水戰,不便前往。
張浚因疑而怒,罷曲端兵柄,貶為海州團練副使,安置萬安軍;親自督兵至房州,克日南下入衛。
未知張浚能南下否?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