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

關燈
千頃。

    做道士的皆有俸祿。

    他們有了錢,便在外面蓄妻子,置妾媵,用膠青刷鬓,美衣玉食,逍遙快樂的多至二萬人。

    每逢施一次大齋,用費須至數萬金,凡是道流,皆可赴齋。

    有些窮苦的人,臨時買幅青布,做了一頂道士巾戴在頭上,前去赴會,即可飽餐一頓,又可領去襯錢三百帶了回去,名為千道會。

     靈素又薦一個同道張虛白,徽宗賜号通元沖妙先生,把靈素的名字上,也加賜元妙二字。

    兩人得了徽宗的寵幸,真是趾高氣揚,十分得意。

    每逢出入,總是前呼後擁,開鑼喝道。

    就是親王在路上行走,遇見了兩人,也要回避,都人稱為道家兩府。

    靈素得志之後,想起從前乞食僧寺,曾受寺僧的白眼,有意借端報複,便奏明徽宗,改天下寺院盡為宮觀,改佛号為大覺金仙,其餘悉為仙人大士。

    僧為德士,尼姑為女德,女冠為女道,一起改為道士裝飾。

    不過,這種法度,沒有行到一年,次年靈素勢敗就恢複轉來了。

     先是徽宗無嗣,道士劉混康,以法錄符水之術出入宮禁,當言京師西北隅,地勢稍低,若加築高大,當有多男之喜。

    徽宗遂命工築運,疊起罔阜,高約數仞,後來宮中果然生子,就是皇後也生一男一女。

    蔡京欲徽宗沉迷于神仙士術,乘機獻媚,所以徽宗愈加崇信道教。

    現在神仙一事,徽宗已竟着迷,土木一事還沒有動心,京又陰嗾童貫、楊戬、賈祥、何訴、藍從熙五個中官,導興土木。

    遂于政和二年,改築延福宮。

    宮址在大内拱辰門外,由童貫等五人分任其事,且要各為制度,不得相襲。

    因此五個人争奇鬧巧,亟務華麗高廣,不計工财。

    等到建築告竣,又把花石綱所辦的珍品,布置在内。

     這座宮由五個人分造,自然分五個位置,東西配大内,南北稍劣,東自景龍門,西抵天波門,殿閣亭台不計其數,鑿池為海,引泉為湖,鶴莊鹿寨,文禽奇獸,孔雀翡翠,數以千計。

     嘉花名卉,類聚群分;怪石巉岩,幽勝天成。

    真是窮工極麗,不啻仙鄉。

    徽宗見了,不勝之喜!親作《延福宮記》,镌碑刻石,立于宮内。

    後來又添設村居野店,酒肆青簾,茅舍竹籬,大有山村風味。

    每年冬至節後,即自東以北,遍懸燈彩并不禁夜,一任人民入内遊觀,且徙市民行輔,夾道而居,悉聽自由,聚飲縱博,歡呼之聲震耳欲聾,直至上元節後,方才停止,謂之先賞。

    後人有詩一首,詠此事道:萬炬銀花錦繡圍,景龍門外軟紅飛;凄涼但有雲破月,曾照當年步辇歸。

     後來又跨舊城,建築與五位相同,号為延福第六位。

    複跨城浚濠,築二橋,橋下疊石為固,引舟相通,橋上人物,不見橋下縱迹,名為景龍江。

    江之兩面,皆植奇卉異木,與殿宇對峙,備極輝煌。

    徽宗常率領侍臣前往遊覽,仰觀俯察,極目賞心,幾若身到瑤台,羽化登仙。

    心下快樂非常!回顧侍臣道:“這都是蔡太師愛朕,議建此宮。

    又賴童太尉等苦心經營,始得告成。

    古時秦始皇、隋炀帝,大興土木,恐亦未必有此佳勝。

    ”左右侍臣道:“秦隋亡國之君,安能比及陛下。

    況陛下所賞鑒,皆山林間棄材,無傷盛德,有益聖躬,可謂直超前古,上拟唐虞了。

    ”徽宗道:“朕亦常恐攪民。

    隻因蔡太師查核庫餘,約有五六千萬,所以興築此宮與民同樂的。

    ”侍臣聞了此言,又谀頌一番。

    徽宗愈加心酣意暢,神迷志蕩了。

     要知人主在位,全仗小心恭儉,寅畏敬天,倘若侈心一開,那神仙土木,選色征歌的事情,就沒有一件不要做到了。

    徽宗宮内,除鄭貴妃幸得寵幸外,尚有王謂妃、喬貴妃,還有大小二劉妃,最得歡心。

    以下便是韋妃等人了。

     二劉妃皆系出寒微,以色得幸。

    大劉妃生子三,曰棫,曰模,曰榛,于政和三年病殁。

    徽宗不勝傷感!追冊為明達皇後。

     小劉妃本是酒家之女,夤緣内侍,得人崇恩宮,侍元符皇後劉氏。

    劉氏自前為太後之後,時時幹預外事、且因不耐宮廷寂寞,做出了許多暖昧事情,為徽宗所知,欲加廢逐。

    诏命尚未下降,先饬内侍責問。

    劉氏不勝羞慚,竟就藤鈎上懸帶自盡而亡。

    宮内所有侍女,盡行放出。

    小劉妃不願歸家,寄居内侍何訴家内。

     适值大劉妃病殁,徽宗不勝思念。

    内侍楊戬便盛誇小劉妃姿色,說是可以移花接木代替大劉,徽宗立命召人。

    那小劉妃天資聰穎,善承意志,一切裝飾尤能别出新意,每戴一冠,制一衣,無不精緻絕倫,宮禁内外競相仿效。

    因此徽宗對于小劉妃,比大妃還要寵幸。

    不到兩年,即由才人進位貴妃。

     此時小劉妃已生三子一女,名花結果,芒菲頓減。

    徽宗又覺得心中不足。

    一日,因遊幸已倦,坐在千秋亭上悶悶不樂,時有高俅、楊戡在旁陪侍,高俅見徽宗不快,便進言道:“陛下貴為天子,何事不可為!正可及時行樂,以期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