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五十六回興冤獄皇後修行生太子賢妃正位卻說劉婕妤怨恨孟後,要想把皇後除掉,一則報怨,二則可奪中宮的位置,日夜與太監郝随和幾個心腹内侍計議,隻是沒法下手,隻得且等機會。
過了些時,孟後之女福慶公主,偶得奇疾,醫官診治,絕無效驗。
孟後有個姊姊精通醫理,從前孟後生産患病也是這位姊姊治好的,因此,時常出入禁中,絕無避忌。
近來為了宮内人多口雜,恐犯嫌疑,所以長久沒有進宮。
孟後因公主病重,也顧不得這些事情了,便去召她進宮,代公主治病。
哪知請了前來,服藥下去,也如湯沃石,毫無起色。
孟後之姊焦急起來,遂出宮去打聽有何名醫,好請來替甥女醫治。
有人對她說:“京城裡新來了一個道士,善能書符治病,大有起死回生的妙術,一經他手沒有不好的。
”她正在窮極無法之際,也不計及利害,便去向道士求了一張符,又問明了使用的方法,帶進宮來,向孟後說道。
孟後不待言畢,即大驚道:“這事如何使得?姊姊出入宮中連禁例也不知麼?宮裡最忌的是巫蠱咒詛。
從古以來,因此被誣的,不知凡幾,哪能像民間這樣的随意畫符念詛呢?倘若被人知道,進起讒言來,如何得了!快快把它收藏起來才好。
”她姊姊也醒悟過來,忙道:“收藏起來也不妥當,既有這樣重要關系,我拿進宮時,已有許多人瞧見,現在,左右服侍的宮女、太監也都知道,萬一傳說出去,反倒弄假成真了;況且我聞得近來宮廷裡面和你不對的人極多,正想尋事捉弄你。
倘若收藏起來,豈不是無私有弊麼?不如索性在皇上面前陳說明白,倘有罪責,是我拿進來的,由我出面承當便了。
”孟後也深以此言為然。
恰巧次日,哲宗駕臨中宮,孟後便将原委禀明,哲宗卻毫不介意道:“這也是人之常情,她無非愛惜甥女,求其速愈,所以如此。
”孟後聽了,忙命内侍取過符來,當面焚毀,總以為心迹已明,可以無事了。
誰料宮中已謠诼繁興,說是皇後善用厭魅的方術。
偏又遇着孟後的身體不舒服,孟後的養母德宜夫人燕氏,要替女兒祈禱。
便約了三藐庵女尼法端,在庵内誦經拜忏,替孟後祈福消災,早生太子。
法事還沒有完畢,早為劉婕妤所知,便令人去和章惇計議,叫他奏明哲宗,隻說孟後懷有異心,用妖人咒詛。
章惇本與劉婕妤聯絡一氣,又經婕妤許他正位中宮以後,保管累世富貴。
章惇又因深恨宣仁皇後,也要除去孟後,宮中沒了見證,就可以誣蔑宣仁,以報前仇,所以聽了這話,正中下懷,便一力擔承此事,并囑婕妤在内暗助。
當日晚上,哲宗進宮,便由太監郝随,奏稱中宮施行厭魅,防有内變。
哲宗尚不甚相信,到了次日早朝,章惇又奏說皇後在三藐庵做法事,心中不禁犯疑,即命皇城司,至庵内捕逮宦官宮妾三十餘人,命内押班梁從政,與皇城司蘇珪審訊。
梁、蘇二人,内受劉婕妤的囑托,外面又有章珪指使,竟緻濫用非刑,盡情榜掠。
孟後馭下,素來寬厚,宦官宮妾感念其恩,甚至斷肢折體,也不肯妄扳孟後。
蘇、梁二人,偏要他們誣供。
這些人也就反唇相譏,罵個痛快。
梁、蘇二人大怒!竟令割舌,到了結果,仍是沒有口供,隻得由粱、蘇二人捏造口供,複奏上去。
哲宗诏令禦史董敦逸,覆銘罪囚。
敦逸奉旨提訊,見罪人登庭,都是奄奄欲絕,不能發聲,此時觸目生悲,倒覺握筆難下。
郝随怕他翻案,亟去見敦逸道:“你可知此案來曆麼?恐怕救不成他們,連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了。
我勸你還是為自己子孫家族打算打算吧。
”敦逸經此一吓,畏禍及身,隻得昧了良心,照着原谳,複奏上去。
哲宗遂下诏廢孟後,令出居瑤華宮,号為華陽教主,玉清靜妙仙師,法名沖真。
其時為紹聖三年,孟冬之月,天忽轉暑,陰翳四塞,雷雹交下。
董敦逸自覺不安,又上書自稱奉诏錄囚,倉猝複命,恐緻有誤,得罪天下後世,請複派良吏,再核真僞,然後定谳。
哲宗覽畢道:“敦逸反複無常,朕實不解。
”次日臨朝,谕輔臣道:“董敦逸無狀,不可更居言路。
”曾布道:“陛下因宮禁重案,由近習推治,恐難憑信,故命敦逸複訊。
今忽貶錄問官,如何取信中外?”哲宗乃止嗣,亦自悔道:“章惇誤我,壞我名節,因此中宮虛位,一時不聞繼立。
”劉婕妤以為盂後既廢,自己總可冊立為後,眼巴巴的盼望多時,隻博得晉封一階,升為賢妃。
賊臣章惇,又以羅織元祐黨人為事,把呂大防、劉摯、蘇轍、梁焘、範純仁,都充廢嶺南;韓維等三十人,一概貶官。
大防年紀已老,受不起辛苦,押釋到信豐,便已死了。
劉摯、梁焘,均至配所,憂勞成疾而亡。
惟範純仁整裝就道,怡然啟行,僚友說他好名。
範純仁道:“我年将七十,兩目失明,難道甘心遠竄麼?不過愛君本心,有懷未盡,若欲避好名之嫌,反恐背叛朝廷,轉緻罪戾了。
”既至貶所,怡然自樂,所以還得保全。
章惇又說程頤與司馬光同惡相濟,發往涪州,交地方官看管。
蔡京等竭立附和,甚至說梁焘、劉摯有意謀反,非夷滅九族不可。
哲
過了些時,孟後之女福慶公主,偶得奇疾,醫官診治,絕無效驗。
孟後有個姊姊精通醫理,從前孟後生産患病也是這位姊姊治好的,因此,時常出入禁中,絕無避忌。
近來為了宮内人多口雜,恐犯嫌疑,所以長久沒有進宮。
孟後因公主病重,也顧不得這些事情了,便去召她進宮,代公主治病。
哪知請了前來,服藥下去,也如湯沃石,毫無起色。
孟後之姊焦急起來,遂出宮去打聽有何名醫,好請來替甥女醫治。
有人對她說:“京城裡新來了一個道士,善能書符治病,大有起死回生的妙術,一經他手沒有不好的。
”她正在窮極無法之際,也不計及利害,便去向道士求了一張符,又問明了使用的方法,帶進宮來,向孟後說道。
孟後不待言畢,即大驚道:“這事如何使得?姊姊出入宮中連禁例也不知麼?宮裡最忌的是巫蠱咒詛。
從古以來,因此被誣的,不知凡幾,哪能像民間這樣的随意畫符念詛呢?倘若被人知道,進起讒言來,如何得了!快快把它收藏起來才好。
”她姊姊也醒悟過來,忙道:“收藏起來也不妥當,既有這樣重要關系,我拿進宮時,已有許多人瞧見,現在,左右服侍的宮女、太監也都知道,萬一傳說出去,反倒弄假成真了;況且我聞得近來宮廷裡面和你不對的人極多,正想尋事捉弄你。
倘若收藏起來,豈不是無私有弊麼?不如索性在皇上面前陳說明白,倘有罪責,是我拿進來的,由我出面承當便了。
”孟後也深以此言為然。
恰巧次日,哲宗駕臨中宮,孟後便将原委禀明,哲宗卻毫不介意道:“這也是人之常情,她無非愛惜甥女,求其速愈,所以如此。
”孟後聽了,忙命内侍取過符來,當面焚毀,總以為心迹已明,可以無事了。
誰料宮中已謠诼繁興,說是皇後善用厭魅的方術。
偏又遇着孟後的身體不舒服,孟後的養母德宜夫人燕氏,要替女兒祈禱。
便約了三藐庵女尼法端,在庵内誦經拜忏,替孟後祈福消災,早生太子。
法事還沒有完畢,早為劉婕妤所知,便令人去和章惇計議,叫他奏明哲宗,隻說孟後懷有異心,用妖人咒詛。
章惇本與劉婕妤聯絡一氣,又經婕妤許他正位中宮以後,保管累世富貴。
章惇又因深恨宣仁皇後,也要除去孟後,宮中沒了見證,就可以誣蔑宣仁,以報前仇,所以聽了這話,正中下懷,便一力擔承此事,并囑婕妤在内暗助。
當日晚上,哲宗進宮,便由太監郝随,奏稱中宮施行厭魅,防有内變。
哲宗尚不甚相信,到了次日早朝,章惇又奏說皇後在三藐庵做法事,心中不禁犯疑,即命皇城司,至庵内捕逮宦官宮妾三十餘人,命内押班梁從政,與皇城司蘇珪審訊。
梁、蘇二人,内受劉婕妤的囑托,外面又有章珪指使,竟緻濫用非刑,盡情榜掠。
孟後馭下,素來寬厚,宦官宮妾感念其恩,甚至斷肢折體,也不肯妄扳孟後。
蘇、梁二人,偏要他們誣供。
這些人也就反唇相譏,罵個痛快。
梁、蘇二人大怒!竟令割舌,到了結果,仍是沒有口供,隻得由粱、蘇二人捏造口供,複奏上去。
哲宗诏令禦史董敦逸,覆銘罪囚。
敦逸奉旨提訊,見罪人登庭,都是奄奄欲絕,不能發聲,此時觸目生悲,倒覺握筆難下。
郝随怕他翻案,亟去見敦逸道:“你可知此案來曆麼?恐怕救不成他們,連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了。
我勸你還是為自己子孫家族打算打算吧。
”敦逸經此一吓,畏禍及身,隻得昧了良心,照着原谳,複奏上去。
哲宗遂下诏廢孟後,令出居瑤華宮,号為華陽教主,玉清靜妙仙師,法名沖真。
其時為紹聖三年,孟冬之月,天忽轉暑,陰翳四塞,雷雹交下。
董敦逸自覺不安,又上書自稱奉诏錄囚,倉猝複命,恐緻有誤,得罪天下後世,請複派良吏,再核真僞,然後定谳。
哲宗覽畢道:“敦逸反複無常,朕實不解。
”次日臨朝,谕輔臣道:“董敦逸無狀,不可更居言路。
”曾布道:“陛下因宮禁重案,由近習推治,恐難憑信,故命敦逸複訊。
今忽貶錄問官,如何取信中外?”哲宗乃止嗣,亦自悔道:“章惇誤我,壞我名節,因此中宮虛位,一時不聞繼立。
”劉婕妤以為盂後既廢,自己總可冊立為後,眼巴巴的盼望多時,隻博得晉封一階,升為賢妃。
賊臣章惇,又以羅織元祐黨人為事,把呂大防、劉摯、蘇轍、梁焘、範純仁,都充廢嶺南;韓維等三十人,一概貶官。
大防年紀已老,受不起辛苦,押釋到信豐,便已死了。
劉摯、梁焘,均至配所,憂勞成疾而亡。
惟範純仁整裝就道,怡然啟行,僚友說他好名。
範純仁道:“我年将七十,兩目失明,難道甘心遠竄麼?不過愛君本心,有懷未盡,若欲避好名之嫌,反恐背叛朝廷,轉緻罪戾了。
”既至貶所,怡然自樂,所以還得保全。
章惇又說程頤與司馬光同惡相濟,發往涪州,交地方官看管。
蔡京等竭立附和,甚至說梁焘、劉摯有意謀反,非夷滅九族不可。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