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關燈
王安石不要求去才好。

    ”呂惠卿道:“陛下仍行新法,安石自然不去。

    ”說罷,告辭而出。

     從此,非但新法仍舊舉行,呂惠卿和王安石,又想出一法,名為“手實法”,比免役錢更加騷擾百倍。

    幾百物件,都由宮中定了價錢,然後令人民将家中所有的田地房産,資财貨物,以及牲口等項,都照價計算,自去報官。

    若是生财物件,比自用物件加五倍計算,有敢隐匿的,許人告發,以三分之一充賞。

     報告的款式,都由宮中印好,隻要去領來填寫。

    一縣之中,挨門逐戶,都報齊了,然後由縣官按照價值,定列高下,分為五等,通盤計算,把這一縣應繳的役錢,按數攤派。

    這樣一來,就可以使百姓無可躲閃了。

    奏入,奉旨照行。

    從此非但尺椽寸土,都搜刮幹淨,便是一隻雞,一隻狗,也不敢隐瞞。

      試想那些小民還能存活麼?呂惠卿的條陳,本來說災荒五分以上的地方,不在其列。

    那荊湖按察使蒲宗盂上言道:“這種良法,何必等到豐年方才施行。

    請旨饬下有司,不問豐兇,即日照行。

    ”因此,民更不聊生了。

    可憐四海騷擾到這個樣子,宮禁内外,莫不知道,隻瞞着神宗一人。

     這日,神宗到太皇太後宮中問安,太皇太後乘間說道:“祖宗法度,不宜輕改。

      從前先帝在日,我有聞必告,先帝無不察行。

    今亦當效法先帝,以免禍亂。

    ”神宗道:“現在并無它事。

    ”太皇太後道:“免役、青苗諸法,民間很感痛苦,何不罷除。

    ”神宗道:“這是利民,并非苦民。

    ”太皇太後道:“恐未必然,我聞各種新法,作自王安石。

    安石雖有才學,但違民行政,終緻民怨。

    如果愛惜安石,不如暫令外調,較可保全。

    ”神宗道:“群臣中惟安石一人能任國事,不應令去。

    ” 太皇太後還思駁斥,忽有一人入言道:“太皇太後的慈訓,确是至言。

    皇上不可不思。

    ”神宗視之,乃是胞弟昌王颢,不禁怒道:“是朕敗壞國事麼?它日待汝自為可好?”昌王不禁涕泣道:“國事不妨共議,颢并不敢有異心,何至猜嫌若此。

    ” 太皇太後亦為不歡,神宗自去。

    過了幾日,神宗又複入谒。

     太皇太後流涕道:“安石必亂天下,奈何?”神宗方道:“且俟擇人代相,把他外調便了。

    ”安石自鄭俠上疏,已求去位,現在得了這個風聲,求退益力。

    神宗乃令薦賢自代,安石薦了兩個人,一個是韓绛,一個是呂惠卿。

    神宗遂令安石出知江甯府,命韓绛同平章事,呂惠卿參知政事。

    韓、呂兩人都是安石一黨,自然謹守安石的成法,絕不改變。

    時人号韓绛為傳法沙門,呂惠卿為護法善神。

    兩人聽了,非但不惱,反覺得意。

     鄭俠見國事日非,輔臣益壞,更加激動忠憤,取唐朝宰相數人,分為兩編,彙呈進去。

    如魏征、姚崇、宋璟,稱為正人君子;李林甫、盧杞等,稱為邪曲小人;又以馮京比君子,呂惠卿比小人。

    那呂惠卿得了消息,如何不氣,遂參劾鄭俠,讪謗朝廷,以大不敬論。

    禦史張璪,也迎合呂惠卿,刻奏馮京與鄭俠交通有迹。

    鄭俠因此獲罪,罷谪英州;馮京亦罷參政,出知毫州。

    安石弟安國,任秘閣校理,素與安石意見不合,亦斥呂惠卿為佞人,也坐與鄭俠交結,放歸田裡。

      呂惠卿本是個狡猾小人,與韓绛在中書處,互相嫉妒,時常因事争執,又因自己已為輔臣,地位穩固,惟恐安石再來,處處想謀害安石,凡可以杜絕他來路的法兒,莫不做到。

    卻巧蜀人李士甯,自言能知人休咎,且與安石有舊交,竟要借此興獄。

    幸賴韓绛暗裡維護安石,從中阻撓,将士甯杖流永州,連坐頗衆。

    韓绛恐呂惠卿先發制人,連忙密請神宗,再用安石。

      神宗亦複記念安石,即召他入朝。

    安石奉诏倍道前進,七日入京,晉見神宗。

     神宗見面,便問一年來卿有何著?安石忙将注釋的《詩經》、《書經》、《周禮》,呈上奏道:“臣奉命設經義局,督同呂惠卿及臣子王雱,加緊撰述,現在先成了三部,請陛下禦覽。

    ”神宗略看了一看,下诏頒布天下學宮,名為“三經新義”,以後士子應試,都要以此為主,不許再有雜說;又獎叙著述之功,加安石左仆射,呂惠卿給事中,王雱龍圖閣直學士。

    王雱因是現任首相之子,不得不假意推辭,奏章上去,呂惠卿在旁勸神宗批準。

     原來王雱為人,陰險刻薄,比安石更甚。

    卻很有才氣,十幾歲上,已是著書立說,動筆萬言。

    因見父親所用的都是少年新進,屢次想出來做官。

    安石因為是自己的兒子,不便推薦,想把名氣弄大,由神宗召用。

    王雱急于出仕,如何耐得,求着父親,說是經筵一職,與政治無關,可以做得。

    安石便薦為崇政殿說書,後來又兼了經義局修撰,好容易修成了書,滿拟可以青雲直上,豈知又為惠卿所阻。

    安石父子,直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把個呂惠卿恨如切骨,沒有一刻不圖報複。

    恰巧禦史蔡承禧,參劾惠卿,欺君玩法,立黨行奸。

    惠卿居家等候消息。

    王雱趁此機會,暗唆中丞鄧绾,再上一本,把惠卿擠倒。

     那鄧绾因為安石罷職的時候,曾經附和惠卿,深恐安石懷恨,正要找件事情見好于他。

    遂即想出一個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