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關燈
小
中
大
京,與安石談論經義,意多相合。
安石常說他是大儒,學先王之道能夠實用的,隻有惠卿一人;遂授為條例司檢詳文字,事無大小,必與商酌;所有章奏,亦一概由他撰批。
惠卿便和章惇、曾布聯為一黨,互相标榜,狼狽為奸。
于是悉心商酌,定與許多新法,乃是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種種搜括的方法無不施行。
安石素與劉恕是至好,又要叫他到條例司來辦事。
劉恕道:“我聽你口口聲聲要緻君堯、舜,自比臯、夔。
現在所行的政策,卻是非利不開口。
臯、夔當年是這樣麼?我向來不敢存做臯、夔的奢望,所以錢谷一道汲有學過。
承蒙好意,實不敢領,還是去另請高明罷。
” 安石碰了這個釘子,從此就與劉恕絕交,自去進行新法。
但是這農田水利,乃是調查賦稅徭役,恐有畸輕畸重和荒廢隐匿的,卻非派人四出察訪不可。
那些老成之士,都不贊成變法。
安石索性不去請教他們,便奏派了劉彜、謝材、侯升獻、程颢、盧秉、王汝翼、曾伉、王廣廉八個人,分行各路。
那些小人,就借此迎合意旨。
搜剔騷擾的辦了幾年工夫,雖然查出荒田三十六萬一千一百七十餘頃有餘,那民間已是受累不堪了。
這還是新法裡面最好的,至于均輸一法,尤其可笑!條例司說是各省貢獻物品,每年皆有定例,豐年不能多,荒年不能少,路遠的未免吃虧,路近的太覺便宜,徒令一班富商大賈,操奇計赢,于中取利。
即如江、浙、荊、淮等路,出産最多,凡應貢獻之物,大可由官先備資本,在适中地方,設立局所,賤的時候買下,貴的時候賣出。
好在京城倉庫某時應辦某物,總可預先得信,比民間消息自然靈通,從此貨價漲落,由官主持,還怕國用不足麼?神宗聽信此言,簡發、薛向為發運使,專管均輸平均的事;領内庫錢六百萬缗,上供米三百萬石,先從江、浙、荊、淮路辦起。
薛向到任後,又奏稱責任繁重,請得設置屬官,補吏役概仿衙署體制。
神宗一一準奏。
此時蘇轼正做開封府推官,遂上疏道:“開辦之初,首先設官置吏,未免鋪張過甚。
簿書廪祿耗費既多,日後勢必取償于赢利?層層剝削官賣之價的,必比民間更貴。
誰肯過問,買進之時亦必如是。
臣恐所領六百萬官本,永無收回之日。
縱有稍獲利益,征商之額所失必多,所得已不償所失矣。
”此外加劉琦、錢額等,皆上疏極谏。
神宗此時已為王安石所迷,如何肯聽,反把谏阻的幾個人,一概貶谪遠方。
最可笑的是登州地方的一件謀殺案,在此略叙一番,也可見得王安石的奇僻怪張了。
登州鄉下有個女子,小名阿雲,很有幾分姿色,每日對鏡理妝,自以為天仙化人。
不過如是,總要嫁個美貌郎君方才如意。
無如那時自由平等的風氣未開,婚姻都是專制,父母擅自作主,替她定了一門親事。
阿雲暗中打聽,得知未婚夫乃是鄰村的田舍郎,心中好不氣悶。
再加同行姐姐一齊替她可惜,都說阿雲妹嫁得這個丈夫,好似一朵鮮花插在牛糞堆裡了。
又有與她不和的人都嘲笑她,說她的丈夫像廟裡的土地公公,将來就要做土地婆婆了。
阿雲聽了,幾乎氣得沒有尋死。
正在無可發洩的時候,恰巧男家已竟擇日迎娶。
阿雲暗想:與其嫁了這個蠢牛一般的人,一生不得稱心,不如死了倒還幹淨;與其我一個人死,不如大家同死。
想了一會兒決定主意,便磨了一把快刀,乘着黑夜無人,獨自一個蹑足潛行。
走到鄰村,正值十月内糧食登場的時候,她的未婚夫睡在草棚裡面看守禾稼。
阿雲推門進去,舉刀便砍,誰知男的還沒睡着,見一把明晃晃的刀劈頭砍下,連忙用手一擋,巧巧的碰在刀口上,五個指頭,齊齊砍下,鮮血淋漓。
阿雲再想砍時,已無氣力,男的也跳起身來,狂喊救命,驚動鄰人,走将攏來,把阿雲拿住送将官裡去。
這時,知登州的乃是許遵,聽說事關人命,不敢怠慢,立刻坐堂問訊。
阿雲到堂,毫不懼怯,從從容容,一字不加隐瞞,從頭至尾說了一遍;說罷,伏地大哭。
許遵見阿雲一個嬌滴滴的女子,被逼至此,未免動了可憐之心,就有意要開脫她,便引了一條例,說是因犯殺傷而自首的,得免所因之罪,請從末減。
錄了全案招供報進京去,奉旨交司馬光、王安石議奏。
安石說許遵議得不錯,應該照辦。
司馬光憤然道:“婦謀殺夫,尚可末減麼?”安石道:“婦既自首,應從末減。
”司馬光道:“這例引得錯了。
當日定例之意,原是指因為别樣罪緻殺傷的,如果自首了,可以将别樣罪減輕。
現在此案,豈可以謀與殺分做兩事。
因他到案直供,就不辦罪麼?”兩人相持不下,當即同請神宗判斷。
神宗正在信用安石,自然左袒安石,要從末減。
文彥博、富弼等,一齊谏阻,均不聽從,且将謀殺已傷,按問自首一條,增入律中,得減罪二等,發交刑部,垂為國法。
侍禦史兼判刑部官劉述,封還诏旨,駁奏不已。
安石大憤,暗唆王克臣參劾劉述。
劉述索性連合劉琦、錢顗上了一本
安石常說他是大儒,學先王之道能夠實用的,隻有惠卿一人;遂授為條例司檢詳文字,事無大小,必與商酌;所有章奏,亦一概由他撰批。
惠卿便和章惇、曾布聯為一黨,互相标榜,狼狽為奸。
于是悉心商酌,定與許多新法,乃是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種種搜括的方法無不施行。
安石素與劉恕是至好,又要叫他到條例司來辦事。
劉恕道:“我聽你口口聲聲要緻君堯、舜,自比臯、夔。
現在所行的政策,卻是非利不開口。
臯、夔當年是這樣麼?我向來不敢存做臯、夔的奢望,所以錢谷一道汲有學過。
承蒙好意,實不敢領,還是去另請高明罷。
” 安石碰了這個釘子,從此就與劉恕絕交,自去進行新法。
但是這農田水利,乃是調查賦稅徭役,恐有畸輕畸重和荒廢隐匿的,卻非派人四出察訪不可。
那些老成之士,都不贊成變法。
安石索性不去請教他們,便奏派了劉彜、謝材、侯升獻、程颢、盧秉、王汝翼、曾伉、王廣廉八個人,分行各路。
那些小人,就借此迎合意旨。
搜剔騷擾的辦了幾年工夫,雖然查出荒田三十六萬一千一百七十餘頃有餘,那民間已是受累不堪了。
這還是新法裡面最好的,至于均輸一法,尤其可笑!條例司說是各省貢獻物品,每年皆有定例,豐年不能多,荒年不能少,路遠的未免吃虧,路近的太覺便宜,徒令一班富商大賈,操奇計赢,于中取利。
即如江、浙、荊、淮等路,出産最多,凡應貢獻之物,大可由官先備資本,在适中地方,設立局所,賤的時候買下,貴的時候賣出。
好在京城倉庫某時應辦某物,總可預先得信,比民間消息自然靈通,從此貨價漲落,由官主持,還怕國用不足麼?神宗聽信此言,簡發、薛向為發運使,專管均輸平均的事;領内庫錢六百萬缗,上供米三百萬石,先從江、浙、荊、淮路辦起。
薛向到任後,又奏稱責任繁重,請得設置屬官,補吏役概仿衙署體制。
神宗一一準奏。
此時蘇轼正做開封府推官,遂上疏道:“開辦之初,首先設官置吏,未免鋪張過甚。
簿書廪祿耗費既多,日後勢必取償于赢利?層層剝削官賣之價的,必比民間更貴。
誰肯過問,買進之時亦必如是。
臣恐所領六百萬官本,永無收回之日。
縱有稍獲利益,征商之額所失必多,所得已不償所失矣。
”此外加劉琦、錢額等,皆上疏極谏。
神宗此時已為王安石所迷,如何肯聽,反把谏阻的幾個人,一概貶谪遠方。
最可笑的是登州地方的一件謀殺案,在此略叙一番,也可見得王安石的奇僻怪張了。
登州鄉下有個女子,小名阿雲,很有幾分姿色,每日對鏡理妝,自以為天仙化人。
不過如是,總要嫁個美貌郎君方才如意。
無如那時自由平等的風氣未開,婚姻都是專制,父母擅自作主,替她定了一門親事。
阿雲暗中打聽,得知未婚夫乃是鄰村的田舍郎,心中好不氣悶。
再加同行姐姐一齊替她可惜,都說阿雲妹嫁得這個丈夫,好似一朵鮮花插在牛糞堆裡了。
又有與她不和的人都嘲笑她,說她的丈夫像廟裡的土地公公,将來就要做土地婆婆了。
阿雲聽了,幾乎氣得沒有尋死。
正在無可發洩的時候,恰巧男家已竟擇日迎娶。
阿雲暗想:與其嫁了這個蠢牛一般的人,一生不得稱心,不如死了倒還幹淨;與其我一個人死,不如大家同死。
想了一會兒決定主意,便磨了一把快刀,乘着黑夜無人,獨自一個蹑足潛行。
走到鄰村,正值十月内糧食登場的時候,她的未婚夫睡在草棚裡面看守禾稼。
阿雲推門進去,舉刀便砍,誰知男的還沒睡着,見一把明晃晃的刀劈頭砍下,連忙用手一擋,巧巧的碰在刀口上,五個指頭,齊齊砍下,鮮血淋漓。
阿雲再想砍時,已無氣力,男的也跳起身來,狂喊救命,驚動鄰人,走将攏來,把阿雲拿住送将官裡去。
這時,知登州的乃是許遵,聽說事關人命,不敢怠慢,立刻坐堂問訊。
阿雲到堂,毫不懼怯,從從容容,一字不加隐瞞,從頭至尾說了一遍;說罷,伏地大哭。
許遵見阿雲一個嬌滴滴的女子,被逼至此,未免動了可憐之心,就有意要開脫她,便引了一條例,說是因犯殺傷而自首的,得免所因之罪,請從末減。
錄了全案招供報進京去,奉旨交司馬光、王安石議奏。
安石說許遵議得不錯,應該照辦。
司馬光憤然道:“婦謀殺夫,尚可末減麼?”安石道:“婦既自首,應從末減。
”司馬光道:“這例引得錯了。
當日定例之意,原是指因為别樣罪緻殺傷的,如果自首了,可以将别樣罪減輕。
現在此案,豈可以謀與殺分做兩事。
因他到案直供,就不辦罪麼?”兩人相持不下,當即同請神宗判斷。
神宗正在信用安石,自然左袒安石,要從末減。
文彥博、富弼等,一齊谏阻,均不聽從,且将謀殺已傷,按問自首一條,增入律中,得減罪二等,發交刑部,垂為國法。
侍禦史兼判刑部官劉述,封還诏旨,駁奏不已。
安石大憤,暗唆王克臣參劾劉述。
劉述索性連合劉琦、錢顗上了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