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關燈
第五十二回行新法誤用怪僻人引刑律狡脫謀夫女話說王安石乃臨川人氏,号介甫。

    少年時好讀書,善作文,曾鞏常拿他的文稿,與歐陽修觀看,大加賞識。

    從此他到處延譽,因得進士及第,授淮南判官。

    舊例判官秩滿,可以獻文求試館職。

    安石獨不求試,遂調知鄞縣,尋通判舒州。

    文彥博任中書時,力為薦舉,乃召試館職,安石不至。

    歐陽修又薦為谏官,安石複以祖母年高為辭。

    修乃勖以祿養,在仁宗末年,薦為度支判官,安石又複辭讓,且懇求外補,因令知常州,改就提點江東刑獄。

    為他屢次辭官,人都說他恬退為懷,賢士大夫都想望豐采,恨不一見。

    朝廷也想與以美官,惟恐他不肯屈就。

      後來改官同修起居注,他又竭力固辭。

    仁宗派閤門吏,将敕書送至其家,仍不肯接。

    閤門吏跟着安石,向他道喜。

    安石反避到茅廁裡去了。

    閤門吏隻得将敕書放于案上而回,安石又令人追上送還,往返了八九次,方才收下。

    沒有多時,又升知制诰,安石卻立刻謝恩,不再推辭。

      直至仁宗崩駕,安石也回家裡居。

    英宗朝雖然沒有做官,卻無時不想獵取高官。

     見鄉裡韓、呂兩族都做着朝廷顯官,便竭力去韓绛、韓維、呂公著結交,三人到京供職,便盡力替安石譽揚。

    神宗在穎邸時,韓維充當記室,每逢講解經義,至獨具見解的地方,必向神宗說道:“此是故人王安石的新诠,并非維所發明。

    ”因此,神宗記憶在心内,一意要用他。

    雖有蘇洵作《辨奸論》,說安石不近人情,是個大奸惹。

    又有呂誨劾他“大奸似忠,大詐似信;外示樸野,中藏奸巧;驕蹇慢上,陰賊害物。

    誠恐陛下悅其辯才,久而倚畀,亂由是生。

    臣究安石,本無遠略,惟務改作,立異于人,文言飾非,罔上欺下。

     誤天下蒼生,必斯人也。

    “雖然說得十分透徹,無如神宗總不相信,又下诏令安石知江甯府。

    衆人還道安石總要推辭,哪裡知道安石居然受了诏命,竟往江甯赴任。

    此事出人意料,大家以為奇怪!  安石到了江甯,不上半年。

    有人底毀韓琦,說他執政三朝,權力太大。

    神宗也因韓琦遇事專擅,心内不悅!曾公亮乘機力薦安石可以大用,立刻補授翰林學士。

     韓琦因内外傾軋,屢乞罷免,遂罷為鎮安武軍節度使兼判相州。

    陛辭的時候,神宗問道:“卿去之後,誰可主持國事?”韓琦答道:“聖衷當必有人。

    ”神宗道:“王安石如何?”韓琦道:“安石為翰林學士,綽然有餘;若以處輔相之任,惟恐器量不足。

    ”神宗不答。

    韓琦告辭而去。

    那王安石奉了翰林學士的诏命,有意遲延,經過了七個月,方才入京報到。

    神宗聞得王安石已來,立刻召見。

      到了熙甯改元,即令王安石越次入對。

    神宗問他治道何先?安石答稱先在擇術。

     神宗道:“唐太宗何如?”安石道:“陛下當上法堯舜,何必念及唐太宗。

    堯舜治天下,至簡不煩,至易不難,後世君臣未能明曉治法,便說他高不可及;堯亦人,舜亦人,有什麼奇異難學呢?”神宗道:“卿可謂責難于君了,但朕自顧眇躬,恐不足副卿之望,還要卿盡心輔朕,共圖至治。

    ”安石道:“陛下如聽臣言,臣豈敢不盡死力!”言畢而退。

     一日侍講經筵,群臣皆已退出。

    神宗獨留安石,命他坐下,安石謝恩入坐。

    神宗道:“朕閱漢唐曆史,漢昭烈必得諸葛亮,唐太宗必得魏征,然後可以有為。

    亮、征二人,不是天下奇才麼?”安石抵掌道:“陛下誠能為堯、舜,自然有臯、夔、稷、契;誠能為高宗,自然有傅說。

    天下甚大,何材沒有?獨恐陛下主意不堅,就是有臯、夔、稷、契傳說等人,也不免為小人所排擠,那就不得不遠去了。

    ”神宗道:“小人何代沒有,就道堯、舜之時,也不能無四兇。

    ”安石道:“那就在乎人主能辨别賢奸了。

    倘若堯、舜不誅四兇,臯、夔、稷、契能夠盡心竭力的辦事麼?” 這一席話,說得神宗很是入耳。

    安石退出之後,尚嘉歎不止!從此,一心一意要任用安石。

    不久,便令王安石參知政事。

     安石既入中樞,自然要施展手段了。

    常常說:“周禮有泉府之官,原是要調濟貧困,變通天下之财的。

    後世惟桑弘羊、劉晏能知其意,可惜不能竟其功。

    現在若要理财,非修泉府之法,以收利權不可。

    ”神宗也深以為然!安石還恐有人破壞,又逼進一步說:“人才非但難得,而且難知。

    譬如現在派十個人理财,隻要内中有一二個不對的,就被外人作為話柄,全盤破壞了。

    隻要看堯與群臣,擇一人治水,尚且不能不敗事。

    何況使用不止一人,豈能個個都好呢?隻要皇上看着利多害少,拿定主意,不為衆論搖惑,那就可以收效了。

    ”神宗道:“這個自然,如果主意不定,還能辦事麼?”安石得了這話,便告退出外,放心大膽的批了條規,奏請創設制置三司條例,掌經劃邦計,變通舊制,調劑權利,并舉知樞密院事陳升之,協同辦事。

    神宗即命安石升之總領制置三可條例司,許其自置掾屬。

     安石遂引用呂惠卿、曾布、章惇、蘇轍等分掌事務。

      呂惠卿曾為真州推官,秩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