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關燈
小
中
大
寇準既得真宗許可,遂令楊億草表,請太子監國;不意酒後漏言,為丁謂所聞,大驚道:“皇上略有不适,為何便令太子監國呢?”便去告知李迪。
李迪從容答道:“太子監國,乃是古制,有何不可?”丁謂愈加疑忌,便運動内侍,入奏劉後,隻說寇準謀立太子,隐懷異圖。
劉後本來懷着奢望,竟矯制罷寇準相位,授為太子太傅,封萊國公,以李迪、丁謂同平章事。
真宗尚不知此事,深恐一病不起,常卧宦官周懷政股上,言太子監國之事。
懷政告知寇準,請寇準竟立太子為帝。
寇準連連搖手道:“此事萬不可行。
” 懷政奮然說道:“劉可幽,丁可殺,公可複。
相由懷政一人去幹,事成大家受福,不成我一人受禍便了,請公毋慮!”寇準再三阻止,懷政不聽而去。
寇準自懷政去後,杜門不出,暗偵宮廷舉動。
過了數日,已聞懷政被拿下獄。
又過一日,懷政發樞密審訊,竟伏了法。
寇準當懷政下獄時,頗為驚惶!後來打聽隻有懷政一人伏法,并未株連他人,方才略略放心。
原來懷政密謀,為客省使楊崇勳所悉,告知丁謂。
丁謂與崇勳,連夜坐了犢車,到曹利用家計議,要乘勢除卻寇準。
曹利用也因澶州議和,受了寇準的申饬,心中懷恨!便商定奏章,待旦陳進。
有诏捕懷政下獄,命樞密院審訊。
恰好這日的審訊官,派的是簽書樞院事曹玮。
玮系曹彬之子,屢立戰功,入副樞密,不肯多事株連,隻訊懷政罪狀。
懷政也挺身自認,并不妄扳他人,具案複奏,罪止懷政一人。
丁謂等大失所望,複結聯宮禁,拟興大獄。
适值真宗疾愈,劉後不便專擅,便乘間激怒真宗,力疾視朝,面谕群臣,且要徹查太子,有無情弊,廷臣見上意甚怒,都面面相觑,不敢出言。
獨李迪從容奏道:“陛下有幾個皇子,乃有此旨?太子仁孝,臣敢保決無異心。
”真宗聞言,連連點首,所以隻将懷政一人正法。
丁謂等還不肯罷手,複與劉後通謀,讦發朱能懷政僞造天書,因寇準欺主入奏,遂貶寇準為太常卿,出知相州,一面捕拿朱能。
寇準奉诏,暗自歎息道:“不遇大禍,還算萬幸!”立即束裝出都,徑赴相州。
不料朝旨捕拿朱能,朱能竟擁衆拒捕,後經官軍進剿,朱能惶懼自殺,連帶罪及寇準,再貶為道州司馬。
及真宗病愈,顧語群臣道:“朕目中何久不見寇準?”群臣方知以前的谕旨,都非上意,盡是劉後的矯制。
寇準既貶,丁謂攬權用事,黜陟專擅,除官也不使李迪預聞。
李迪忿然道:“我自布衣為宰相,受思深重,有可以報國,雖死不恨!豈肯附于奸黨,為自安計。
” 便留心伺察,不使丁謂妄行。
其時陳彭年已死,王欽若外調,劉承珪亦複失勢,五鬼已十分寥落,惟有林特尚在朝中,丁謂欲引林特為樞密副使,李迪不允,丁謂悻悻與争。
李迪遂入朝面劾“丁謂罔上弄權,私結林特、錢惟演、曹利用、馮拯等,相為表裡。
臣不願與奸臣共事情,甘同他罷職付。
禦史台勘正。
”這幾句話,頗為激烈,惹得真宗發怒,命翰林學士劉筠草诏,左遷李迪知郓州,丁謂知河南府。
次日丁謂入謝。
真宗道:“身為大臣,如何與李迪相争?”丁謂跪奏道:“臣何敢争論?李迪無故詈臣,故不得不辯,如蒙陛下恩宥,臣願留侍朝廷,以酬萬一。
” 真宗道:“卿果矢志無他,朕何常必欲出卿。
”丁謂竟謝恩而出,自傳口诏,複至中書處視事,且令劉筠改草诏命。
劉筠不允道:“草诏已成,非奉特旨,不能更改。
” 丁謂遂令學士晏殊草制,仍複相位。
劉筠慨然道:“奸臣用事,何可一日與居。
” 遂表請外用,出知廬州。
未幾,真宗下诏:“此後軍國大事,取旨如故,餘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樞密,參議施行。
”太子固辭,不許,遂開資善堂議政。
其時太子年才十一,縱使聰明仁孝,未免少不更事。
劉後與丁謂等,内外弄權,其勢愈危! 恰巧王曾奉诏回京,仍任參知政事,他卻不動聲色,以保護太子為第一要著。
密語錢惟演道:“太子幼沖,非中宮不能立。
中宮非倚太子,人心亦未心歸附,為中宮打算,能加恩太子,太子自安。
太子既安,劉氏豈有不安的麼?”惟演很贊成此言,遂即答道:“參政此言,真是國家大計!”當下入告劉後。
劉後亦深以為然! 從此對于太子,将護惟謹,方得無事。
你道錢惟演是何等人物,竟能得劉後的信任呢!那錢惟演,乃吳越王錢俶之子,博學能文,曾任翰林學士,曾樞密副使,性善逢迎,将自己的同胞妹子,嫁于劉美為妻。
即銀匠龔美,與劉後同入京,改姓劉,劉後認以為兄。
與劉後乃是親戚,王曾利用他入告劉後,所以深信不疑。
過了天禧五年,真宗又改元乾興,大赦天下,封丁謂為晉國公,馮拯為魏國公,曹利用為韓國公。
元宵佳節,真宗還禦東華門觀燈。
到了仲春,舊病複發,臨崩時,诏太子即
李迪從容答道:“太子監國,乃是古制,有何不可?”丁謂愈加疑忌,便運動内侍,入奏劉後,隻說寇準謀立太子,隐懷異圖。
劉後本來懷着奢望,竟矯制罷寇準相位,授為太子太傅,封萊國公,以李迪、丁謂同平章事。
真宗尚不知此事,深恐一病不起,常卧宦官周懷政股上,言太子監國之事。
懷政告知寇準,請寇準竟立太子為帝。
寇準連連搖手道:“此事萬不可行。
” 懷政奮然說道:“劉可幽,丁可殺,公可複。
相由懷政一人去幹,事成大家受福,不成我一人受禍便了,請公毋慮!”寇準再三阻止,懷政不聽而去。
寇準自懷政去後,杜門不出,暗偵宮廷舉動。
過了數日,已聞懷政被拿下獄。
又過一日,懷政發樞密審訊,竟伏了法。
寇準當懷政下獄時,頗為驚惶!後來打聽隻有懷政一人伏法,并未株連他人,方才略略放心。
原來懷政密謀,為客省使楊崇勳所悉,告知丁謂。
丁謂與崇勳,連夜坐了犢車,到曹利用家計議,要乘勢除卻寇準。
曹利用也因澶州議和,受了寇準的申饬,心中懷恨!便商定奏章,待旦陳進。
有诏捕懷政下獄,命樞密院審訊。
恰好這日的審訊官,派的是簽書樞院事曹玮。
玮系曹彬之子,屢立戰功,入副樞密,不肯多事株連,隻訊懷政罪狀。
懷政也挺身自認,并不妄扳他人,具案複奏,罪止懷政一人。
丁謂等大失所望,複結聯宮禁,拟興大獄。
适值真宗疾愈,劉後不便專擅,便乘間激怒真宗,力疾視朝,面谕群臣,且要徹查太子,有無情弊,廷臣見上意甚怒,都面面相觑,不敢出言。
獨李迪從容奏道:“陛下有幾個皇子,乃有此旨?太子仁孝,臣敢保決無異心。
”真宗聞言,連連點首,所以隻将懷政一人正法。
丁謂等還不肯罷手,複與劉後通謀,讦發朱能懷政僞造天書,因寇準欺主入奏,遂貶寇準為太常卿,出知相州,一面捕拿朱能。
寇準奉诏,暗自歎息道:“不遇大禍,還算萬幸!”立即束裝出都,徑赴相州。
不料朝旨捕拿朱能,朱能竟擁衆拒捕,後經官軍進剿,朱能惶懼自殺,連帶罪及寇準,再貶為道州司馬。
及真宗病愈,顧語群臣道:“朕目中何久不見寇準?”群臣方知以前的谕旨,都非上意,盡是劉後的矯制。
寇準既貶,丁謂攬權用事,黜陟專擅,除官也不使李迪預聞。
李迪忿然道:“我自布衣為宰相,受思深重,有可以報國,雖死不恨!豈肯附于奸黨,為自安計。
” 便留心伺察,不使丁謂妄行。
其時陳彭年已死,王欽若外調,劉承珪亦複失勢,五鬼已十分寥落,惟有林特尚在朝中,丁謂欲引林特為樞密副使,李迪不允,丁謂悻悻與争。
李迪遂入朝面劾“丁謂罔上弄權,私結林特、錢惟演、曹利用、馮拯等,相為表裡。
臣不願與奸臣共事情,甘同他罷職付。
禦史台勘正。
”這幾句話,頗為激烈,惹得真宗發怒,命翰林學士劉筠草诏,左遷李迪知郓州,丁謂知河南府。
次日丁謂入謝。
真宗道:“身為大臣,如何與李迪相争?”丁謂跪奏道:“臣何敢争論?李迪無故詈臣,故不得不辯,如蒙陛下恩宥,臣願留侍朝廷,以酬萬一。
” 真宗道:“卿果矢志無他,朕何常必欲出卿。
”丁謂竟謝恩而出,自傳口诏,複至中書處視事,且令劉筠改草诏命。
劉筠不允道:“草诏已成,非奉特旨,不能更改。
” 丁謂遂令學士晏殊草制,仍複相位。
劉筠慨然道:“奸臣用事,何可一日與居。
” 遂表請外用,出知廬州。
未幾,真宗下诏:“此後軍國大事,取旨如故,餘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樞密,參議施行。
”太子固辭,不許,遂開資善堂議政。
其時太子年才十一,縱使聰明仁孝,未免少不更事。
劉後與丁謂等,内外弄權,其勢愈危! 恰巧王曾奉诏回京,仍任參知政事,他卻不動聲色,以保護太子為第一要著。
密語錢惟演道:“太子幼沖,非中宮不能立。
中宮非倚太子,人心亦未心歸附,為中宮打算,能加恩太子,太子自安。
太子既安,劉氏豈有不安的麼?”惟演很贊成此言,遂即答道:“參政此言,真是國家大計!”當下入告劉後。
劉後亦深以為然! 從此對于太子,将護惟謹,方得無事。
你道錢惟演是何等人物,竟能得劉後的信任呢!那錢惟演,乃吳越王錢俶之子,博學能文,曾任翰林學士,曾樞密副使,性善逢迎,将自己的同胞妹子,嫁于劉美為妻。
即銀匠龔美,與劉後同入京,改姓劉,劉後認以為兄。
與劉後乃是親戚,王曾利用他入告劉後,所以深信不疑。
過了天禧五年,真宗又改元乾興,大赦天下,封丁謂為晉國公,馮拯為魏國公,曹利用為韓國公。
元宵佳節,真宗還禦東華門觀燈。
到了仲春,舊病複發,臨崩時,诏太子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