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關燈
母族無人,雖然有個龔美,改叫了劉美,在朝做官,算是哥哥,隻是人丁過少,掙不來面子,心中暗暗懊恨!劉後的心事,雖然不曾出口,早有人窺測了内情,傳将出去,一時之間,就有多少姓劉的都來認做劉後的本家親族。

    劉後竟是來者不拒,一一地加以恩賞,汴京城内姓劉的,頓時成了大族。

     那劉後又緊記着相士的話說,自己日後還要掌握大權,就仗着心性聰明,留心時事,本來知書識字,此時又旁覽經史,每當真宗退朝,展閱天下章奏,辄至夜半,劉後也陪着坐在一旁,得以預聞,一經過目,就不遺忘。

    真宗有時不能記憶,或是有些疑狐的地方,向劉後詢問,竟能原原本本的回答,且能援古證今,滔滔不絕,替真宗解決事情,真宗愈加敬愛!凡事都和劉後商酌而行,因此競幹預起外政來了。

     真宗仍是不改本性,專門相信符瑞仙道,每日裡東祀西禱,談神說怪。

    忽然聞得毫州有個太清官,供奉着老子神像,頗有靈感,遂尊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禦駕親征朝谒,少不得又是一番鋪張揚厲。

    并且改應天府為南京,與東西兩京鼎立為三。

    應天府,即太祖舊藩歸德軍,在宋州,故真宗改為南京。

    敕南京建鴻慶宮,奉太祖、太宗神像,真宗亦親去巡閱。

    到得還宮,卻值玉清昭應宮告成,監修官乃是丁謂,初建築的時候,據将作監計算工程,須要十五年方能告竣。

    丁謂嫌他太慢,監督工人,晝夜趕做,不準休息,徹夜點起巨燭,照耀得如同白日,果然七年告成。

    内中共有房屋二千六百一十楹,制造宏麗,金碧輝煌,由内侍劉承珪幫同監工,略有不合,便要改造,拆了重造,造了重拆,不知耗費了多少财力,才得造成。

    宮中造着一座飛閣,高入雲霄,取名寶符,供奉天書。

     又仿真宗禦容,鑄一金像,侍立右側,真宗親制誓文,刻了石,列于寶符閣下。

     張詠從益州還京,入樞直密,見了這般景象,深為歎息!  上疏劾丁謂道:“賊臣丁謂,诳惑陛下,勞民傷财,乞斬謂頭,懸諸國門,以謝天下,然後斬臣頭,懸于丁氏門,以謝謂。

    ” 這數語,傳誦京師。

    無奈真宗信任丁謂,非但不從張詠之言,反命他出知陳州,沒有多少時候,染病而亡,谥為忠定,其餘如太子、太師呂蒙正,司空張齊賢等,亦已凋謝。

    呂蒙正谥文穆,張齊賢溢文定。

     王旦此時也年衰多病,屢次造退,真宗隻是不準,因此尚在朝中。

    他本是有智量的人,明知真宗所行,多不合于理,但為五鬼所挾制,隻得随聲附和,不敢立異。

     當李沆為相時,每取四方盜賊水旱諸事,上奏朝廷。

    王旦參政,以為事屬瑣碎,不必多渎。

    李沆笑道:“人生少年,當使知道四方艱難,免起驕侈之心,否則血氣方剛,不留意聲色犬馬,即旁及土木神仙之事。

    我年已老,不及見此,參政日後,或見及此事,那時才憶及我的言語哩。

    ”李沆殁後,果然東封西祀,大營宮觀。

    王旦常私自歎道:“李文靖不愧聖人,我輩抱愧多多矣!”祥苻九年殘臘,真宗又要改元,次年元旦,遂改元天禧。

    禦駕親詣玉清昭應宮,上玉皇大帝寶冊兖冕。

    次日上聖祖寶冊,又過數日,謝天地于南郊,禦天安殿,受冊号,禦制欽承寶訓述,頒示廷臣,命王曾兼會靈觀使。

    王曾轉推欽若,固辭不受。

     曾青州人,鹹平中由鄉貢試禮部,廷對皆列第一。

    有友人作賀道:“狀元及第,一生吃着不盡了。

    ”王曾正色答道:“平生志不在溫飽,求功名豈是專為吃着的麼?” 未幾入直史館,遷翰林學士,擢任右谏議大夫,參知政事,此時命兼會靈觀使,堅辭不受。

    真宗疑其示異,當面責問。

    王曾跪奏道:“臣知所謂義,不知所謂異。

    ” 奏畢,從容退出。

     王旦在旁聽罷,出朝時同僚道:“王曾詞直而氣和,他日德望勳業,不可限量,我卻不及見了。

    ”遂決計辭職,連表乞表。

    真宗哪裡肯依,反加任太尉侍中,五日一朝,參決軍國重事。

    一日,召見福滋殿,别無他人,真宗見王旦老病日增,不覺黯然道:“朕方欲托卿重事,不意卿疾若此,轉滋朕憂!” 因召皇子受益出見,真宗命拜王旦,王旦慌忙趨避。

    皇子已拜于階下,王旦跪答畢,對真宗說道:“皇子盛德,自能承志。

      陛下尚有何憂!“言罷,又頓首乞求避位,且薦寇準、李迪、王曾等數人,可任宰輔重任。

    真宗乃允其罷相,仍命領玉清昭應宮使,兼職太尉,給宰相半俸,命乘肩輿入朝。

    王旦奉诏,不敢推辭,遂力疾入内廷。

    真宗降旨,令王旦子雍,與内侍扶掖入見。

    真宗婉言問道:”卿今疾亟,萬一不諱。

    國事之重,何人可任?“王旦道:”知臣莫若君,惟聖主自擇。

    “真宗固問道:”卿又何妨直陳?“王旦乃舉笏薦一個人來。

     未知所薦何人?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