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關燈
小
中
大
“公言未免過謙!但《霍光傳》不可不讀。
”寇準聞言,莫明其意,隻得答稱領教。
張詠乃執手為别,徑自回京。
寇準回到署内,亟取《漢書。
霍光傳》,随讀随想,至“不學無術”一句,不禁笑道:“張公之語,必是指此了。
”未幾,又徒知天雄軍,契丹使臣過大名,與寇準相見,問道:“相公望重,何故不在中書?”寇準道:“天子以朝廷無事,差我到此執掌北門管鑰。
你又何必起疑。
”契丹使臣方才不敢多言,自向汴京而去。
原來寇準生得相貌魁梧,頗有雅望。
初生時,兩耳垂有肉環,數歲方合,自疑前世為異僧,故好遊佛寺,遇虛窗靜院,惟喜與僧談禅說法;生平抗直無私,曆富貴四十年,無田園第宅,每入觐,常寄居僧舍,或賃屋栖止。
詩人魏野,栖獻詩稱揚,有句道:“有官居鼎鼐,無宅起樓台。
”時人以為稱揚得實,因此名震中外。
契丹畏威,使臣經其轄境,必問道:“這莫非‘無宅起樓台相公’麼?”平生好讀書,善作古樂府,其思凄惋,一往情深。
在青州日,因早春宴客,自撰樂府長短句,使樂工歌以侑酒。
其詞道:春早柳絲無力,低拂青門道暖。
日籠啼鳥,初坼桃花小。
遙望碧天淨如掃,曳一縷輕煙飄渺。
堪惜流年謝芳草!任玉壺傾倒。
看他所作的詩詞,情緻纏綿,不像個剛決明斷的人;到了決策廟堂,氣概不可一世,所以世人稱他為仁者之勇。
寇準是宋朝有數人物,故将他的生平,略表一番,亦是表彰人才之意。
閑言按下不提。
且說真宗罷免了寇準,用參政王旦為相。
王旦乃大名人氏,識量宏遠,有宰相器度,當時稱為得人。
獨有真宗為王欽若讒言所惑,想起澶州的事,常常不樂!要欽若想法子洗雪此恥。
欽若深知真宗厭兵,故意奏道:“陛下欲雪此恥,隻有選将命師,恢複幽薊,所有恥辱就可洗雪了。
”真宗道:“河北生靈,方免兵革,朕何忍又動幹戈呢?須要另想他法才好。
”欽若道:“陛下既不忍勞師動衆,惟有封禅,可以鎮服四海,誇耀外國,但自封古祥,必要先有祥瑞,或是稀世絕倫的事,方好舉行。
”真宗聽了,便道:“天降祥瑞,哪能必得定有呢?這不是件難事麼?”欽若回顧左右,做出不肯洩漏的樣子。
真宗知道他的意思,即命左右暫退。
欽若啟奏道:“天降瑞,原不可必得,但古來的祥瑞,有幾件是真的呢?也是用人力造出來,哄動愚民的,隻要人主能夠尊信崇奉,也就與真的無異了。
陛下以為上古的河出圖,洛出書,也真有此事麼?不過是聖人神道設教,借此誘服人心罷了。
”真宗沉思半晌道:“王旦為人,甚是正派,恐他不肯依從。
”欽若道:“聖上若果決定,臣可出去,轉囑他遵旨而行的。
”真宗點了點頭。
欽若退出,便把真宗的意思,說知王旦,叫他臨時不可作梗。
王旦因出自上意,隻得勉強答應。
欽若到了次日,又入見真宗,奏稱王旦已遵旨。
真宗心下輾轉思維,做這樣騙人的事,總覺有些不安,所以尚未定奪。
這日偶然親臨秘閣,直學士杜鎬等迎駕首意。
杜鎬年紀最長,故為學士首列。
真宗忽然問道:“古所謂河出圖,洛出書,可真有這事麼?”杜鎬未知上作所在,隻得叩頭奏道:“這不過是聖人神道設教罷哩!”誰知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真宗見杜鎬有年紀的宿儒,也與欽若的話如出一口,便不疑心了。
當即命駕回宮,次日便召王旦入内,特别賜宴。
宴畢,王旦起謝!真宗又取出一個很美的酒瓶,親自賜給王旦道:“此酒極佳!卿可帶回與妻子共享。
”王旦慌忙雙手接過,叩頭謝恩!回至家中,見瓶口封得甚是嚴密,啟封看時,哪裡有什麼美酒,内中滿滿的裝了一瓶珍珠,都有黃豆大小。
王旦不覺怔了一怔,低頭一想,不覺大悟道:“定是欽若前次所囑之事,要實行了。
”便命妻子将珍珠收去,口中也不多言,隻看真宗怎樣的玩那把戲,自己預備見機而行。
真宗賄囑了王旦,又與欽若密密地商議,将各事預備妥當,已是景德五年正月。
皇城司上奏道:“守卒塗榮,見左承天門南鸱尾上,有黃帛曳着,約長二丈,因此奏聞。
真宗一面命中使往視,一面對群臣說道:”去冬十一月初三夜,朕剛就寝,忽然室中滿屋放光。
朕正在驚異,即有一神人,皇冠绛衣,入室向朕說道:“來月宣在殿上,建黃錄道場一月。
上帝當降賜天書《大中祥苻》三篇。
‘朕正要起問,這神人已經不見。
朕自十二月朔日,已虔誠齋戒,在朝元殿建設道場,以待天贶,因恐宮廷内外,反啟疑言,所以沒有宣布,現在帛書下降,莫非就是天書麼?”正在說着,那奉命往視的中使,已來奏道:“承天門上,果有帛書,約長二丈,緘物如書卷,外用青縷纏住,封處隐隐有字。
”真宗悚然道:
”寇準聞言,莫明其意,隻得答稱領教。
張詠乃執手為别,徑自回京。
寇準回到署内,亟取《漢書。
霍光傳》,随讀随想,至“不學無術”一句,不禁笑道:“張公之語,必是指此了。
”未幾,又徒知天雄軍,契丹使臣過大名,與寇準相見,問道:“相公望重,何故不在中書?”寇準道:“天子以朝廷無事,差我到此執掌北門管鑰。
你又何必起疑。
”契丹使臣方才不敢多言,自向汴京而去。
原來寇準生得相貌魁梧,頗有雅望。
初生時,兩耳垂有肉環,數歲方合,自疑前世為異僧,故好遊佛寺,遇虛窗靜院,惟喜與僧談禅說法;生平抗直無私,曆富貴四十年,無田園第宅,每入觐,常寄居僧舍,或賃屋栖止。
詩人魏野,栖獻詩稱揚,有句道:“有官居鼎鼐,無宅起樓台。
”時人以為稱揚得實,因此名震中外。
契丹畏威,使臣經其轄境,必問道:“這莫非‘無宅起樓台相公’麼?”平生好讀書,善作古樂府,其思凄惋,一往情深。
在青州日,因早春宴客,自撰樂府長短句,使樂工歌以侑酒。
其詞道:春早柳絲無力,低拂青門道暖。
日籠啼鳥,初坼桃花小。
遙望碧天淨如掃,曳一縷輕煙飄渺。
堪惜流年謝芳草!任玉壺傾倒。
看他所作的詩詞,情緻纏綿,不像個剛決明斷的人;到了決策廟堂,氣概不可一世,所以世人稱他為仁者之勇。
寇準是宋朝有數人物,故将他的生平,略表一番,亦是表彰人才之意。
閑言按下不提。
且說真宗罷免了寇準,用參政王旦為相。
王旦乃大名人氏,識量宏遠,有宰相器度,當時稱為得人。
獨有真宗為王欽若讒言所惑,想起澶州的事,常常不樂!要欽若想法子洗雪此恥。
欽若深知真宗厭兵,故意奏道:“陛下欲雪此恥,隻有選将命師,恢複幽薊,所有恥辱就可洗雪了。
”真宗道:“河北生靈,方免兵革,朕何忍又動幹戈呢?須要另想他法才好。
”欽若道:“陛下既不忍勞師動衆,惟有封禅,可以鎮服四海,誇耀外國,但自封古祥,必要先有祥瑞,或是稀世絕倫的事,方好舉行。
”真宗聽了,便道:“天降祥瑞,哪能必得定有呢?這不是件難事麼?”欽若回顧左右,做出不肯洩漏的樣子。
真宗知道他的意思,即命左右暫退。
欽若啟奏道:“天降瑞,原不可必得,但古來的祥瑞,有幾件是真的呢?也是用人力造出來,哄動愚民的,隻要人主能夠尊信崇奉,也就與真的無異了。
陛下以為上古的河出圖,洛出書,也真有此事麼?不過是聖人神道設教,借此誘服人心罷了。
”真宗沉思半晌道:“王旦為人,甚是正派,恐他不肯依從。
”欽若道:“聖上若果決定,臣可出去,轉囑他遵旨而行的。
”真宗點了點頭。
欽若退出,便把真宗的意思,說知王旦,叫他臨時不可作梗。
王旦因出自上意,隻得勉強答應。
欽若到了次日,又入見真宗,奏稱王旦已遵旨。
真宗心下輾轉思維,做這樣騙人的事,總覺有些不安,所以尚未定奪。
這日偶然親臨秘閣,直學士杜鎬等迎駕首意。
杜鎬年紀最長,故為學士首列。
真宗忽然問道:“古所謂河出圖,洛出書,可真有這事麼?”杜鎬未知上作所在,隻得叩頭奏道:“這不過是聖人神道設教罷哩!”誰知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真宗見杜鎬有年紀的宿儒,也與欽若的話如出一口,便不疑心了。
當即命駕回宮,次日便召王旦入内,特别賜宴。
宴畢,王旦起謝!真宗又取出一個很美的酒瓶,親自賜給王旦道:“此酒極佳!卿可帶回與妻子共享。
”王旦慌忙雙手接過,叩頭謝恩!回至家中,見瓶口封得甚是嚴密,啟封看時,哪裡有什麼美酒,内中滿滿的裝了一瓶珍珠,都有黃豆大小。
王旦不覺怔了一怔,低頭一想,不覺大悟道:“定是欽若前次所囑之事,要實行了。
”便命妻子将珍珠收去,口中也不多言,隻看真宗怎樣的玩那把戲,自己預備見機而行。
真宗賄囑了王旦,又與欽若密密地商議,将各事預備妥當,已是景德五年正月。
皇城司上奏道:“守卒塗榮,見左承天門南鸱尾上,有黃帛曳着,約長二丈,因此奏聞。
真宗一面命中使往視,一面對群臣說道:”去冬十一月初三夜,朕剛就寝,忽然室中滿屋放光。
朕正在驚異,即有一神人,皇冠绛衣,入室向朕說道:“來月宣在殿上,建黃錄道場一月。
上帝當降賜天書《大中祥苻》三篇。
‘朕正要起問,這神人已經不見。
朕自十二月朔日,已虔誠齋戒,在朝元殿建設道場,以待天贶,因恐宮廷内外,反啟疑言,所以沒有宣布,現在帛書下降,莫非就是天書麼?”正在說着,那奉命往視的中使,已來奏道:“承天門上,果有帛書,約長二丈,緘物如書卷,外用青縷纏住,封處隐隐有字。
”真宗悚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