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關燈
不難成就了,将來論起定策功來,還怕不是推我為首麼?便去與自己最要好的李昌齡、胡旦,聯絡好了,等到太宗晏了駕,皇後便命王繼恩宣召呂端進宮。

     呂端早料到其中必有變故。

    王繼恩前來宣召,就邀他到内書室商議秘密事情,等到繼恩進入書室,呂端急将房門反鎖起來,吩咐家人看守好了,無論可人前來,不許開門。

    囑咐已畢,跨上了步,匆匆入宮來見皇後。

    皇後見呂端顔色之間很是莊嚴,又見王繼恩沒有同來,心内早就有些懼怯,便哭着說道:“皇上已經晏了駕了。

    ”  呂端聞言,也就泣下,問道:“太子何在?”皇後道:“立嗣以長,方謂之順。

    今召卿來,正為商議這事。

     你意下如何?“呂端收淚正色言道:”先帝選立太子,正是為的今日,還有什麼商議呢?請皇後不可聽信人言,有誤國家大事!“皇後默然不語。

     呂端即命内侍,速迎太子,等太子到來,親視大殓,立即伺候太子更衣,于福甯殿,垂簾引見群臣,文武百官,都排班行禮。

    呂端平立殿階不遭下拜,請侍臣卷簾審視然後退降殿階,率衆臣跪下,山呼舞蹈,是為真宗皇帝,大赦天下,尊皇後李氏為皇太後。

    晉封弟越王元份為雍王;吳王元傑為兖王;徐國公元偓為彭城郡王;泾國公元偁為安定郡。

    王季弟元俨為曹國公;侄惟吉為武信軍節度使。

    追複涪王廷美為秦王;追贈兄魏王德昭為太傅;岐王德芳為太保。

    複封兄元佐為楚王,加授同平章事呂端為右仆射,李沆、李至并參知政事。

    冊立繼妃郭氏為皇後;真宗元配潘氏,乃潘美之女,端拱元年病殁。

    繼妃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第二女,郭氏冊立為後;元配潘氏,亦追贈為莊懷皇後。

    追贈生母李氏為賢妃,進上尊号為元德皇太後。

    葬後考大行皇帝于永熙陵,廟号太宗,以明年為鹹平元年。

     總計太宗在位二十二年,改元五次,壽五十九歲。

    後人有詩詠宋太宗辜負太祖授位之恩,以緻倫常缺憾道:寸心未許乃兄知,虎步龍行飾外儀;二十五年稱令主,倫常缺憾總難彌。

     真宗皇帝即位之後,所有施賞大典,一律舉行,惟王繼恩、李昌齡等,謀立楚王元佐,應該坐罪。

    真宗特降旨,貶李昌齡為行軍司馬;王繼恩為右監門衛将軍,安置均州;胡旦除名,長流浔州。

    到了改元以後,呂端因老病乞休;李至亦以目疾求罷,乃均免職。

    特進張齊賢、李沆同平章事;向敏中參知政事。

      越年樞密使兼侍中,魯公曹彬,以疾卒。

    彬在朝,未嘗忤旨,亦未嘗言人過失,征服西蜀、南唐二國,秋毫無私,位兼将相,不矜不伐,俸祿所入,多半周濟貧弱,家無餘财。

    病危時,真宗禦駕,親臨省視,問及契丹事宜。

    彬答道:“太祖手定天下,還與契丹罷戰言和,請陛下善承先志。

    ”真宗道:“朕為天下蒼生計,當屈節言和,但此後何人足膺邊防之任?”彬又答道:“臣子璨、玮,均足為将。

    ”真宗又問二子優劣。

    彬道:“璨不如玮。

    ”真宗見他氣喘不已,不便多言,宣慰數語而出,及殁。

    真宗異常痛悼!贈中書令,追封濟陽王,谥武惠。

    又越年,太子太保呂端卒,端為人持重,深知大體。

    太宗用端為相時,廷臣有說呂端遇事糊塗的。

    太宗道:“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後來王繼恩趁太宗晏駕,欲謀立楚王元佐。

      呂端病殁的時候,真宗也親自慰問,撫勞備至。

    殁後,贈司空,谥正惠。

      鹹平二年,契丹聞得太宗駕崩,曹彬又殁,宋朝宿将凋零,真宗年紀尚輕,以為有機可乘,遂即興師入寇。

    鎮定高陽關都部署傅潛,擁兵八萬有餘,畏葸不前,閉營自守,将士等請發兵逆戰。

    傅潛勃然道:“你等要去尋死麼?”将士不敢多言,忿忿而退。

    恰值副将範廷召到來,衆将遂向他述說傅潛之言,廷召道:“我入見,再作計較。

    ”廷召進帳,傅潛一見,知道他必定進戰,便裝出鐵青的面孔,與廷召相見。

    廷召見他這副模樣,心中甚是好笑!參谒禮畢,不待坐定,即大聲問道:“虜兵到來,總管從容坐鎮,不動聲色,必有退敵的妙策?”傅潛淡淡地答道:“我主守,不主戰。

    此外要用什麼法兒呢?”  廷召道:“請問總管主守,可保定守得住麼?”傅潛道:“你怎麼也和衆将一般見識,敵勢甚大,如何戰得?”廷召道:“公擁兵八九萬,很可一戰。

    今若發兵扼定險要,與敵兵開仗,隻要一鼓作氣,将士齊心,定可得勝。

    ”傅潛隻是搖頭不語。

     廷召禁不住發怒道:“公恇怯至此,何異婦人女子呢?”說罷,也不作别,徑自出外,恰遇钤轄張昭允,便道:“傅總管如此畏懦,邊防有失,朝廷必加譴責,連你也難免罪了。

    ”張昭允道:“我有一法使他不能不戰。

    ”廷召忙問有何妙法? 未知張昭允說出什麼法子來?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