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關燈
口提及此事了。

    太宗又不便自己開口。

    現在聖躬不豫,患着足疾,知道太子是國之根本,不能夠再遲延了。

    看那些廷臣,都是畏首畏尾,不敢提及此事,想起寇準為人,很是可靠,以剛直獲罪,出知青州,何不宣召還朝和他商議呢?決定主張,便把寇準從青州召回。

     寇準到了汴京入朝回見。

    太宗便褰衣給他看道:“朕年衰多痛,今又患着足疾,如何是好?”寇準奏道:“臣非奉诏不敢到京,既已到來,切有一言上達陛下,願陛下加以采納,勿施罪責,天下幸甚!”太宗知道他要請建儲,遂霁顔問道:“卿有何事,不妨直陳。

    ”寇準才敢奏道:“儲君為國之根本。

     陛下還須早日建立。

    “太宗道:”卿看諸子中,何人足付神器?“寇準答道:” 太子為天下之君,必要複天下之望。

    陛下建儲,宣斷自宸衷,不應謀及近臣,尤不應謀及婦人宦官。

    隻要選擇得宣,就可付托無憂了。

    “太宗故意想了一會兒,屏去左右,密語寇準道:”襄王可好麼?“寇準又答道:”知子莫若父。

     陛下既以為可,請即決定。

    “太宗點首稱善。

    建儲之議遂定。

     那襄王元侃,乃太宗第三子,隻因長子元佐病廢,次子元僖早夭,所以太宗自與寇準商議之後,已決定立為太子。

    遂于至道元年八月,立襄王元侃為皇太子,改名為恒,大赦天下。

     太子受了冊寶,自然有許多儀注,參叩社稷,谒見太廟,忙個不了。

    中國自唐天祐以來,亂離擾攘,将及百有餘年,不看見這立皇太子的禮節。

    這一天太子谒廟還宮,衆百姓都扶老攜幼,在道旁觀看。

    見太子生得英年玉貌,堂皇富麗,一齊鼓舞歡迎,遮道拜伏,高聲呼道:“這才是真天子哩!”衆口一詞,都是如此,傳入太宗耳内,大為不樂!立刻宣诏寇準入内,未曾開口,先長歎一聲道:“朕今天又做錯一件事了,你看還有挽救麼?”寇準聽了這幾句話,摸不着太宗是何事情,忙問陛下因為何事,如此不樂?太宗道:“你沒有見今天這種景象麼?人心都歸向了太子,把朕放于何處呢?不是成了個贅疣了麼?快去想個主意才好!”寇準連忙再拜稱賀道:“這正是國家之幸,社稷之福。

    陛下應該歡喜才是,為何反出此言呢?” 太宗聽了,心内總是将信将疑,不甚快樂!回到宮内,見後妃、宮嫔都一齊叩頭稱賀,說陛下付托得人,民心歸向,将來後福無窮!太宗方才感悟,不覺大喜!又重複出外,賜群臣筵宴,盡歡方罷。

     次日又命李沆、李至,并兼太子賓客,令太子以師傅禮事二人。

     太子每二李,必先下拜。

    李沆與李至,上表辭謝。

    太宗不許,手谕二李道:朕旁稽古訓,肇建承華,用選端良,資于輔導,借卿風望,委以調護,蓋将勖以謙沖,故乃異其禮數,勿飾當仁之讓,副予知子之心,特此手谕。

     李沆、李至複相偕入謝!太宗又面谕道:“太子賢明仁孝,足固國本,卿等可盡心規誨,有善應勸,有過應規,至若禮樂詩書,系卿等素習,不煩朕諄諄囑咐了。

    ” 李沆、李至叩謝而退。

     太子年逾弱冠,姿性聰明,相傳母妃李氏,常于夜間夢以裙承日,因此有娠。

     及産生後,左足指紋成一天字,五六歲諸王嬉戲好作戰陣,自稱元帥。

    又常登萬歲殿,上升禦座,太宗撫其頂,笑顔問道:“這是皇帝的寶座,兒它日亦願做皇帝麼?”  太子答道:“天命攸歸,兒亦不敢辭。

    ”太宗暗暗稱奇!及長,就學受經,一覽即能成誦,至是立為儲貳,入居東宮,人皆稱為天授。

    太宗立了太子,一生心事俱已放下,但是外間人言,卻也不可不慮。

    想起太祖勞苦一生,手創天下,授之于己,總算是個開國元勳,子孫也該同享富貴。

    如今他的嫡長孫,名喚惟吉,年紀已經不小,終日拘禁宮内,也不是件事情,何不給他個官職,諒他也無能為,又可以掩飾外人的耳目,豈不很好麼?那惟吉原挂着一個左骁衛大将軍的虛銜,太宗現在授他為阆州觀察使,又命一切宅第供俸,車馬衣服,都與諸王一樣,不準稍有上下。

    太宗的布置,也總算周到了,但不知将來的天命是怎樣呢。

     閑話少表,單說太宗到了至道三年三月,疾病漸漸不起,内監王繼恩,因平蜀亂有功,授為宣政使,暗中很想弄權,因太宗抑制宦官,不能得志。

    現在見太宗将近彌留,他忌太子英明,若被他繼了大位,日後仍難如願。

    好在太子的生母李妃,久已亡故,宮内無人援助。

    寇準又已谪到登州去了,外面亦無反對之人,盡可于天子駕崩之後,假傳一道聖旨,改立故楚王元佐為帝。

    那元佐是個有狂疾的,就可任意施為了。

    想定主張,就把立嗣之後的話,去蠱惑皇後。

    宮中都是些婦人女子“自然似從王繼恩的言語,隻要再聯絡幾個大臣,事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