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關燈
小
中
大
侄兀欲嗣位,更名為阮,在位五年遇弑稱為世宗。
德光子兀律入繼,改名為璟,嗜酒好獵,不恤國事,又為近侍謀斃,稱為穆宗。
兀律子賢繼立,是為景宗。
用蕭守興為尚書令,即立其女燕燕為後。
燕燕色技過人,且通韬略,既立為後,遂幹預國政。
景宗素有風疾,諸事皆委燕燕代理,國人隻知有蕭後,不知有景宗。
太宗七年,遼景宗賢殂,子隆緒繼立,年尚幼沖,由蕭後攝政,史稱為蕭太後,仍複國号為大契丹。
用韓德讓為政事令,兼樞密使,總宿衛兵。
耶律勃古哲耶律博郭濟,總領山酉諸州事。
耶律休哥為南面行軍都統。
号令嚴明,威震朔漢。
夏主李繼遷,又複投降,契丹便使他窺伺宋邊,陰圖南下。
宋三交屯将賀懷浦,與其子賀令圖,意欲立功,也不打聽打聽契丹的内容,以為遼主賢故後,新主年幼,母後專政,寵幸用事,機有可乘。
遂上表奏請速取幽薊,并力陳可取之狀。
太宗見了這道奏章,恰中心懷,也不和廷臣商議,令曹彬為幽州道行營都部署;崔彥進為副;米信為西北道都部署;杜彥圭為副,出雄州;田重進為定州路都部署,出飛狐;潘美為雲、應、朔等州都部署;楊業為副,出雁門。
諸将臨出發時,請示方略,太宗道:“潘美可帶一支兵,,直往雲州;諸将帶領數十萬大軍,但聲言進取幽州,路上可緩緩而進,不許貪利。
敵人聞得大兵到來,必悉衆救範陽,不暇顧及山後,那時掩殺過去,就可獲勝了。
”曹彬等叩辭而退,分道并進。
曹彬的先鋒李繼隆,北向攻入,連拔固安新城兩縣,進攻涿州。
不上三天,已經打破,殺其守将賀斯。
契丹兵來攻新城,恰遇米信,麾下隻有三百人,契丹兵有一萬有餘,衆寡懸殊,被契丹重重包圍。
米信拼命厮殺,沖突不出,十分危急。
幸虧崔彥進、杜彥圭兩路宋兵殺到,将契丹兵趕散,曹彬亦趨向前來,會集名将,并赴涿州。
田重進出飛狐,部将荊嗣,率五百騎先行,遙見契丹人馬,漫山遍野而來,看去有兩三萬人,統兵的大将,乃是契丹西面招讨使大鵬翼。
荊嗣見來勢甚盛,急急報知田重進。
田重進聞報趨至,列陣嶺東,命荊嗣出嶺西,乘暮薄敵,大鵬翼趙崖而來,荊嗣用短兵相接,彼此舍命争戰,直到半夜,始收兵。
契丹兵結營崖上,宋軍安營崖下。
次日再戰,契丹兵自崖上殺下,有似建瓴之勢,荊嗣如何抵擋得住,幸得田重進派兵相救,方免敗退,荊嗣見敵勢頗張,很難取勝,因想譚延美屯兵小沿,可資臂助,急遣使馳書,請他列隊平川,另遣二百人,手執白旗,馳聘道旁。
大鵬登崖遙望,見山下旗幟綿亘,疑是援兵已至,意欲遁去。
荊嗣急率所部,疾驅往戰,一面催促田重進出兵。
大鵬冀正與荊嗣拼命相持,不意田重進殺到,驚慌無措,率衆奔走,荊嗣拈弓搭箭,飕的射去,大鵬翼中箭落馬,宋軍上前獲住。
契丹兵見主将被擒,紛紛潰散,飛狐靈邱相繼而降。
那潘美從西陉進兵,與契丹大戰于寰州城下,契丹兵敗退;寰州刺史趙彥章出降,進取朔州,節度副使趙希贊亦舉城降,遂轉攻應雲諸州,所至皆克。
各路将帥,十分得意,個個争先恐後,誰肯将現成的功勞讓于他人,早把太宗臨行時囑咐的言語,忘在九霄雲外了。
捷報到京,太宗大為驚訝道:“何其如此迅速呢?”路途遙遠,不能控制,隻得聽憑他們前進。
忽地接到曹彬急奏,說是兵饷不繼,暫退雄州就饷。
太宗見了,不覺變色道:“大敵當前,如何可以退師,倘被襲擊,豈不要前功盡棄麼?”忙飛诏去阻止曹彬。
時潘美已盡得山後之地,與田重進合取幽州。
曹彬部下,見他人得功,自己落後,皆請于曹彬道:“三路出師,我軍乃是正路,如今逗留不進,望着他人立功,豈不可恥!元帥何不統兵急進,襲取幽州呢?”曹彬道:“朝廷有诏,不得急進。
” 崔彥進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元帥克了幽州,難道還有譴谪麼?”曹彬被逼不過,隻得與米信複趨涿州。
契丹大将耶律休哥,初因部下兵少,不敢輕敵,專令輕騎綴其後,一夜數驚,不得休息。
一面截宋糧道,一面又報知遼廷,請發援兵。
蕭太後燕燕,本來具有膽識,接得休哥禀報,遂自統雄兵,同了幼主,出都南援。
曹彬人馬,為休哥所擾,晝夜不甯,更加天氣炎熱,沿途無井,人馬多半渴死,糧草又複告盡,正在十分危急,忽探馬來報,契丹主同了蕭太後帶兵來援,已抵駝羅口,轉眼就要到了。
曹彬、米信知不能敵,正要退回,被休哥截住大戰,士卒饑疲之餘,如何能敵?紛紛潰退,無複行五。
夜間要渡拒馬河,又為休哥迫上,落水而死者,不計其數。
曹彬、米信帶了殘兵,急趨易州,到了沙河,埋鍋造飯,忽聞人喊馬
德光子兀律入繼,改名為璟,嗜酒好獵,不恤國事,又為近侍謀斃,稱為穆宗。
兀律子賢繼立,是為景宗。
用蕭守興為尚書令,即立其女燕燕為後。
燕燕色技過人,且通韬略,既立為後,遂幹預國政。
景宗素有風疾,諸事皆委燕燕代理,國人隻知有蕭後,不知有景宗。
太宗七年,遼景宗賢殂,子隆緒繼立,年尚幼沖,由蕭後攝政,史稱為蕭太後,仍複國号為大契丹。
用韓德讓為政事令,兼樞密使,總宿衛兵。
耶律勃古哲耶律博郭濟,總領山酉諸州事。
耶律休哥為南面行軍都統。
号令嚴明,威震朔漢。
夏主李繼遷,又複投降,契丹便使他窺伺宋邊,陰圖南下。
宋三交屯将賀懷浦,與其子賀令圖,意欲立功,也不打聽打聽契丹的内容,以為遼主賢故後,新主年幼,母後專政,寵幸用事,機有可乘。
遂上表奏請速取幽薊,并力陳可取之狀。
太宗見了這道奏章,恰中心懷,也不和廷臣商議,令曹彬為幽州道行營都部署;崔彥進為副;米信為西北道都部署;杜彥圭為副,出雄州;田重進為定州路都部署,出飛狐;潘美為雲、應、朔等州都部署;楊業為副,出雁門。
諸将臨出發時,請示方略,太宗道:“潘美可帶一支兵,,直往雲州;諸将帶領數十萬大軍,但聲言進取幽州,路上可緩緩而進,不許貪利。
敵人聞得大兵到來,必悉衆救範陽,不暇顧及山後,那時掩殺過去,就可獲勝了。
”曹彬等叩辭而退,分道并進。
曹彬的先鋒李繼隆,北向攻入,連拔固安新城兩縣,進攻涿州。
不上三天,已經打破,殺其守将賀斯。
契丹兵來攻新城,恰遇米信,麾下隻有三百人,契丹兵有一萬有餘,衆寡懸殊,被契丹重重包圍。
米信拼命厮殺,沖突不出,十分危急。
幸虧崔彥進、杜彥圭兩路宋兵殺到,将契丹兵趕散,曹彬亦趨向前來,會集名将,并赴涿州。
田重進出飛狐,部将荊嗣,率五百騎先行,遙見契丹人馬,漫山遍野而來,看去有兩三萬人,統兵的大将,乃是契丹西面招讨使大鵬翼。
荊嗣見來勢甚盛,急急報知田重進。
田重進聞報趨至,列陣嶺東,命荊嗣出嶺西,乘暮薄敵,大鵬翼趙崖而來,荊嗣用短兵相接,彼此舍命争戰,直到半夜,始收兵。
契丹兵結營崖上,宋軍安營崖下。
次日再戰,契丹兵自崖上殺下,有似建瓴之勢,荊嗣如何抵擋得住,幸得田重進派兵相救,方免敗退,荊嗣見敵勢頗張,很難取勝,因想譚延美屯兵小沿,可資臂助,急遣使馳書,請他列隊平川,另遣二百人,手執白旗,馳聘道旁。
大鵬登崖遙望,見山下旗幟綿亘,疑是援兵已至,意欲遁去。
荊嗣急率所部,疾驅往戰,一面催促田重進出兵。
大鵬冀正與荊嗣拼命相持,不意田重進殺到,驚慌無措,率衆奔走,荊嗣拈弓搭箭,飕的射去,大鵬翼中箭落馬,宋軍上前獲住。
契丹兵見主将被擒,紛紛潰散,飛狐靈邱相繼而降。
那潘美從西陉進兵,與契丹大戰于寰州城下,契丹兵敗退;寰州刺史趙彥章出降,進取朔州,節度副使趙希贊亦舉城降,遂轉攻應雲諸州,所至皆克。
各路将帥,十分得意,個個争先恐後,誰肯将現成的功勞讓于他人,早把太宗臨行時囑咐的言語,忘在九霄雲外了。
捷報到京,太宗大為驚訝道:“何其如此迅速呢?”路途遙遠,不能控制,隻得聽憑他們前進。
忽地接到曹彬急奏,說是兵饷不繼,暫退雄州就饷。
太宗見了,不覺變色道:“大敵當前,如何可以退師,倘被襲擊,豈不要前功盡棄麼?”忙飛诏去阻止曹彬。
時潘美已盡得山後之地,與田重進合取幽州。
曹彬部下,見他人得功,自己落後,皆請于曹彬道:“三路出師,我軍乃是正路,如今逗留不進,望着他人立功,豈不可恥!元帥何不統兵急進,襲取幽州呢?”曹彬道:“朝廷有诏,不得急進。
” 崔彥進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元帥克了幽州,難道還有譴谪麼?”曹彬被逼不過,隻得與米信複趨涿州。
契丹大将耶律休哥,初因部下兵少,不敢輕敵,專令輕騎綴其後,一夜數驚,不得休息。
一面截宋糧道,一面又報知遼廷,請發援兵。
蕭太後燕燕,本來具有膽識,接得休哥禀報,遂自統雄兵,同了幼主,出都南援。
曹彬人馬,為休哥所擾,晝夜不甯,更加天氣炎熱,沿途無井,人馬多半渴死,糧草又複告盡,正在十分危急,忽探馬來報,契丹主同了蕭太後帶兵來援,已抵駝羅口,轉眼就要到了。
曹彬、米信知不能敵,正要退回,被休哥截住大戰,士卒饑疲之餘,如何能敵?紛紛潰退,無複行五。
夜間要渡拒馬河,又為休哥迫上,落水而死者,不計其數。
曹彬、米信帶了殘兵,急趨易州,到了沙河,埋鍋造飯,忽聞人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