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關燈
封吳王,并廢朝三日,遣中使護喪,賜祭賜葬,恩禮極為隆重。

    那周氏葬了李煜,自然也要入宮謝恩。

     太宗便學着太祖對待花蕊夫人的故智,竟把周氏留在宮内,不放出外了。

     再說太宗除去了後患,内顧無憂,便一心一意,要去征讨北漢,統一天下,遂命群臣會議興師北伐。

    左仆射薛居正等多說未可輕動,獨曹彬贊成北伐。

    太宗問道:“從前周世宗及太祖,均親征北漢何故不能蕩平呢?”曹彬答道:“周世宗時,史彥超兵潰石嶺關,人心驚慌,因此班師。

    太祖屯兵草地,适值天氣炎熱,又降大雨,是以中綴。

    今陛下神武,諸将用命。

      北漢勢已窮蹙,興師往讨,何患不克?“太宗聽了曹彬之言,知他并非誇大的言語,遂力排衆議,決計興師。

    乃命潘美為北路都招讨使,率領了崔進、李漢瓊、劉遇、曹翰、米信、田重進等一班久經大敵,能征貫戰的勇将,分為四路。

    進攻太原。

     另派郭進為太原石嶺關都部署,駐紮石嶺,阻截燕薊救援之兵。

     太宗預備齊全遂賜群臣筵宴,預祝北伐勝利。

     是日文武諸臣莫不齊集,衛國公劉鋹,因口才辯給,甚得太宗歡心,亦召令預宴。

    酒至半酣,群臣皆頌揚太宗仁德,獨劉鋹起身言道:“朝廷威靈及遠,四方僭竊之主,今日盡在坐中,太原朝夕亦可削平,劉繼元不久即至。

    臣劉鋹首先來朝,願得執梃為諸降王長。

    ”太宗聽了,龍心大悅!不禁放聲大笑,飲酒既畢,遂命厚賜劉鋹。

     次日便拟派遣諸将分頭出發。

    不料遼主,忽遣使撻馬長壽南來,入見太宗,責問北伐的情由。

    太宗道:“河東逆命,朝廷自應問罪。

    貴國如不出面幹涉,自然照舊和好,否則有戰而已。

    ”遼使問言,知不能阻,悻悻而去。

    太宗見遼使憤憤不平而退,知他必要出來幹涉,恐諸将不肯出力,遂親自督兵,以作士氣。

    當下拟命齊王廷美留守汴京。

    開封判官呂端入見廷美道:“聖上栉風沐雨親征太原,以申吊伐。

     大王地處親賢,當為扈從,職掌留務,恐非所宜,還請裁奪為是!廷美乃奏請随營扈從,太宗準了廷美之奏,改命沈倫為東京留守,王仁贍為大内都部署,自率廷美等擇日北征。

     這個消息傳到太原,北漢主劉繼元聽了,自然着急得很! 一面預備人馬與宋人拒戰,一面遣人飛往幽州,向遼主請求救援。

    遼主接得北漢的來使,即遣耶律沙為都統,冀王迪裡一譯作“敵烈”為監軍,領兵往救北漢,方至石嶺關,被郭進出兵截擊,迪裡戰死,耶律沙大敗而回。

      這個捷報傳達行在,太宗禦駕已抵鎮州,聞得郭進大獲全勝,遼兵已退,不勝喜悅!催促前軍,從速進戰。

    潘美等奉了旨意,奮力向前,屢戰屢勝,直至太原城下,築起長圍,将太原城困得水洩不通,城中十分危急,日夕盼望遼兵來援。

    哪知遼兵已為郭進所敗,哪裡還能前來救援。

    幸得建雄軍節度使劉繼業,入城助守,悉力抵禦,方得苟延殘喘。

    太宗見太原久攻不下,殺傷甚衆,遂遣使诏谕劉繼元,從速出降,又被守城士卒所阻,退了回來。

    太宗隻得督令諸軍,猛力進攻,無奈劉繼業率衆死守,矢石如雨。

    會北漢宣徽使範超,逾城出降。

    宋軍疑是奸細,把範超一刀殺死。

    劉繼元聞得範超出降,又将他的妻子盡行殺戮,懸首城上。

    太宗聞得範超枉死,妻子受戮,心甚悲憫,傳旨治棺厚殓,親自緻祭。

     城内諸将見太宗厚待範超,大為感動,便有指揮使郭萬超,暗使軍士,缒城約降。

    太宗當面折箭為盟,誓不相負。

    郭萬超遂潛行出城,投降宋軍。

    太宗格外優待,城中守将,聞得此信,紛紛出城,投入宋營請降。

    太宗料知劉繼元勢已窮蹙,又草手诏,谕繼元速降。

    其手诏道:越王吳主,獻地歸朝,或授以大藩,或列于上将,臣僚子弟,皆享官封;繼元但速降,必保終始,富貴安危兩途,爾宜自擇。

    劉繼元接讀了手诏沉吟了一會,方對來使說道:“宋主果能優待,我當即日迎降。

    ”來使退回複命。

    劉繼元即遣客省使李勳,赍表至宋營請降。

    太宗厚賜李勳,且令通事舍人薛文寶,偕李勳入城,捧诏慰谕。

     次日清晨,太宗城北,登臨城台,張樂設宴。

    劉繼元缟衣紗帽,待罪台下。

    太宗召繼元登台,傳旨特赦,授為檢校太師,右衛上将軍,彭城郡公,賞赉甚厚。

    劉繼元叩首謝恩!太宗乃命繼元,領宋兵入城。

     忽然城上立定一位金甲銀盔的大将,威風凜凜,勇氣昂昂的大聲喝道:“主上降宋,我卻不降。

    有本領的,速來拼個你死我活。

    ”那聲音好似洪鐘一般,震耳欲聾。

    宋軍聞聲,一齊大驚! 未知這位大将軍是誰?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