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關燈
小
中
大
将的妾侍;那鎮将遣使入朝,慶奴不忘舊主,帶了封信前來問候。
李煜見了慶奴的信,愈覺哀感,不禁長歎道:“慶奴已得好處安身,倒也罷了,隻是我呢?”說到這裡,又涕泣了一會,猛然擡起頭來,見送信的人,還在階前,守候回書。
李煜便将心中的哀怨寫在書心,到未了,還有“此中日夕隻以淚眼洗面”的一句言語,寫罷了,便交付來使帶回江南,返報慶奴。
李煜這一阕詞,一封信,原不過抒發他心裡的哀怨,并沒什麼旁的心思。
哪知太宗差來監視的人,早把這一詞一信,暗中去報告于太宗。
太宗見了詞,還不怎樣,看了那信,便勃然變色道:“朕對待李煜,總算仁至義盡了,他還說‘此中日夕隻以淚眼洗面’,這明明是心懷怨望,才有此語的。
”太宗雖然發怒,還是含忍着,并不發作。
到了太平興國三年,元宵佳節,各命婦循着向例,應該入宮,恭賀令節。
李煜之妻,鄭國夫人周氏,也照例到宮内去慶賀。
不料周氏自元宵入宮,過了數日,還不見回第,直把個李煜急得如熱鍋上螞蟻一般,在家中唉聲歎氣,走來踱去。
要想到宮門上去詢問,又因自己奉了禁止與外人交通并任意出入的嚴旨,不敢私自出外,隻得眼巴巴的盼望周氏回來。
一直至正月将盡,那周氏方從宮中乘轎而歸。
李煜盼得周氏歸來,好似獲到了奇珍異寶一般,連忙迎入房中,陪着笑臉,問她因何今日方才出宮?她卻一聲不響,隻将身體倒在床上,掩面痛哭。
李煜見了這般行徑,料知必有事故,當時不便多問,待至夜間,沒有旁人在房,方悄悄的向周氏細問情由。
那周氏仍是泣不可仰的,指着李煜罵道:“多是你當初隻圖快樂,不知求治,以緻國亡家破,做了降虜,使我受此羞辱。
你還要問麼?”李煜被周氏痛罵了一頓,也隻得低頭忍受,宛轉避去,一言也不敢出口。
你道周氏為什麼在宮中這些多日子呢?隻因那日進宮朝賀太宗,太宗見周氏生得花容月貌,甚是美麗,不覺合了聖意,便把她留在宮内,硬逼着她侍宴侍寝。
周氏這時生死由人,哪裡還敢違抗,無可奈何,忍恥含垢的順從了太宗,所以從元宵佳節進宮,至正月将盡,方才放她出外,回歸私第。
李煜向周氏詢問何事在宮耽延,她如何說得出口呢?隻有哭泣痛罵,并無它言。
李煜也是個聰明人,察言觀色,早已明白此中情由,隻是長歎一聲,仰天流淚,也就罷了。
那太宗自逼幸了周氏,愛好美貌,不願放她回去,惟恐永久留在宮中,要被臣僚議論,所以暫時忍耐,任憑周氏重歸私第,再謀良策,以圖永久。
這日思念周氏,未知回至私第,見了李煜如何情形;又想李煜本來心懷怨望,如今有了這事,他更加要懷恨的了,何不命人去探視一會呢?想罷,便傳給事中徐铉入宮,原來徐铉自降宋之後,為左散騎常侍,現在升為事中,忽聞有旨宣召,忙驅入宮,朝見禮畢,聽候聖旨。
太宗突然問道:“卿近日曾見李煜嗎?”徐铉見太宗忽問此言,不知何故,遂即奏道:“臣未奉旨,何敢私自往見。
”太宗道:“卿可前往看望李煜,不可對他說是朕命卿前去的;若有什麼言語,可速來告朕知道。
”徐铉不敢有違,隻得奉命辭出,徑向李煜私第而來。
到了門前,隻見門庭冷落,甚是凄涼,徐铳下了馬,走入門來,有一個守門老卒,坐在一張破凳上,靠着牆壁,正在睡覺。
徐铉隻得把老卒叫醒。
那老卒驚醒轉來,用手揉了揉眼睛,向徐铉看了半晌,方才問道:“做什麼将我喚醒?”徐铉道:“可入告隴西郡公,就說徐铉請見。
”老卒聽了,才引請徐铉,徑至庭前,囑他稍待,自己入内通報。
徐铉立在庭下,等候了半日,方見老卒從裡面出來,取了兩張舊椅子,相對擺下。
徐铉便搖着手阻止老卒道:“你但在正中朝南擺一張椅子就是了,不要用兩張椅子的。
”正在說着,李煜已從裡面步了出來,頭戴青紗帽,身穿道袍,腰系絲縧,面容憔悴,體态清癯。
徐铉見了,向上拜倒。
李煜忙趨步下階,親手扶起,引至堂中讓坐。
徐铉惶恐辭謝,侍立于側。
李煜道:“今日哪裡用得着這般禮節,快請入坐,不必客氣。
”徐铉無奈,隻得将椅子略略移偏,側身而坐。
李煜持着徐铉的手,放聲大笑。
徐铉不知何故,望着他隻是發怔,俟李煜笑罷,方欲向他問候,尚未啟口。
李煜又仰天長籲道:“懊悔當初殺了潘佑李平、林仁肇等一般人。
”徐铉聽了此言,十分驚懼,隻得用好言安慰了一番,辭别而去;出了李煜私第,遂即前往複旨。
太宗問道:“卿見李煜,曾說些什麼話來?”徐铉知道太宗暗裡派遣了人,日夜監視李煜,一
李煜見了慶奴的信,愈覺哀感,不禁長歎道:“慶奴已得好處安身,倒也罷了,隻是我呢?”說到這裡,又涕泣了一會,猛然擡起頭來,見送信的人,還在階前,守候回書。
李煜便将心中的哀怨寫在書心,到未了,還有“此中日夕隻以淚眼洗面”的一句言語,寫罷了,便交付來使帶回江南,返報慶奴。
李煜這一阕詞,一封信,原不過抒發他心裡的哀怨,并沒什麼旁的心思。
哪知太宗差來監視的人,早把這一詞一信,暗中去報告于太宗。
太宗見了詞,還不怎樣,看了那信,便勃然變色道:“朕對待李煜,總算仁至義盡了,他還說‘此中日夕隻以淚眼洗面’,這明明是心懷怨望,才有此語的。
”太宗雖然發怒,還是含忍着,并不發作。
到了太平興國三年,元宵佳節,各命婦循着向例,應該入宮,恭賀令節。
李煜之妻,鄭國夫人周氏,也照例到宮内去慶賀。
不料周氏自元宵入宮,過了數日,還不見回第,直把個李煜急得如熱鍋上螞蟻一般,在家中唉聲歎氣,走來踱去。
要想到宮門上去詢問,又因自己奉了禁止與外人交通并任意出入的嚴旨,不敢私自出外,隻得眼巴巴的盼望周氏回來。
一直至正月将盡,那周氏方從宮中乘轎而歸。
李煜盼得周氏歸來,好似獲到了奇珍異寶一般,連忙迎入房中,陪着笑臉,問她因何今日方才出宮?她卻一聲不響,隻将身體倒在床上,掩面痛哭。
李煜見了這般行徑,料知必有事故,當時不便多問,待至夜間,沒有旁人在房,方悄悄的向周氏細問情由。
那周氏仍是泣不可仰的,指着李煜罵道:“多是你當初隻圖快樂,不知求治,以緻國亡家破,做了降虜,使我受此羞辱。
你還要問麼?”李煜被周氏痛罵了一頓,也隻得低頭忍受,宛轉避去,一言也不敢出口。
你道周氏為什麼在宮中這些多日子呢?隻因那日進宮朝賀太宗,太宗見周氏生得花容月貌,甚是美麗,不覺合了聖意,便把她留在宮内,硬逼着她侍宴侍寝。
周氏這時生死由人,哪裡還敢違抗,無可奈何,忍恥含垢的順從了太宗,所以從元宵佳節進宮,至正月将盡,方才放她出外,回歸私第。
李煜向周氏詢問何事在宮耽延,她如何說得出口呢?隻有哭泣痛罵,并無它言。
李煜也是個聰明人,察言觀色,早已明白此中情由,隻是長歎一聲,仰天流淚,也就罷了。
那太宗自逼幸了周氏,愛好美貌,不願放她回去,惟恐永久留在宮中,要被臣僚議論,所以暫時忍耐,任憑周氏重歸私第,再謀良策,以圖永久。
這日思念周氏,未知回至私第,見了李煜如何情形;又想李煜本來心懷怨望,如今有了這事,他更加要懷恨的了,何不命人去探視一會呢?想罷,便傳給事中徐铉入宮,原來徐铉自降宋之後,為左散騎常侍,現在升為事中,忽聞有旨宣召,忙驅入宮,朝見禮畢,聽候聖旨。
太宗突然問道:“卿近日曾見李煜嗎?”徐铉見太宗忽問此言,不知何故,遂即奏道:“臣未奉旨,何敢私自往見。
”太宗道:“卿可前往看望李煜,不可對他說是朕命卿前去的;若有什麼言語,可速來告朕知道。
”徐铉不敢有違,隻得奉命辭出,徑向李煜私第而來。
到了門前,隻見門庭冷落,甚是凄涼,徐铳下了馬,走入門來,有一個守門老卒,坐在一張破凳上,靠着牆壁,正在睡覺。
徐铉隻得把老卒叫醒。
那老卒驚醒轉來,用手揉了揉眼睛,向徐铉看了半晌,方才問道:“做什麼将我喚醒?”徐铉道:“可入告隴西郡公,就說徐铉請見。
”老卒聽了,才引請徐铉,徑至庭前,囑他稍待,自己入内通報。
徐铉立在庭下,等候了半日,方見老卒從裡面出來,取了兩張舊椅子,相對擺下。
徐铉便搖着手阻止老卒道:“你但在正中朝南擺一張椅子就是了,不要用兩張椅子的。
”正在說着,李煜已從裡面步了出來,頭戴青紗帽,身穿道袍,腰系絲縧,面容憔悴,體态清癯。
徐铉見了,向上拜倒。
李煜忙趨步下階,親手扶起,引至堂中讓坐。
徐铉惶恐辭謝,侍立于側。
李煜道:“今日哪裡用得着這般禮節,快請入坐,不必客氣。
”徐铉無奈,隻得将椅子略略移偏,側身而坐。
李煜持着徐铉的手,放聲大笑。
徐铉不知何故,望着他隻是發怔,俟李煜笑罷,方欲向他問候,尚未啟口。
李煜又仰天長籲道:“懊悔當初殺了潘佑李平、林仁肇等一般人。
”徐铉聽了此言,十分驚懼,隻得用好言安慰了一番,辭别而去;出了李煜私第,遂即前往複旨。
太宗問道:“卿見李煜,曾說些什麼話來?”徐铉知道太宗暗裡派遣了人,日夜監視李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