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關燈
,正在看着納罕,誰知那對蝶兒,飛了一會,好似尋着了藏身之地一般。

    竟向着秋水頭上撲去。

     秋水正侍立一旁,預備替後主斟酒。

    忽見一對蝶兒,自向自己頭上撲來,連忙将酒壺放下,舉起纖手去趕逐蝶兒。

    這蝶兒好生奇怪,任憑秋水舉着一雙玉手,亂趕亂撲,隻是在秋水頭上繞來繞去,不肯飛開。

    衆人見了,齊聲稱奇,把個秋水急得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

    衆妃嫔見一對蝶兒,隻是繞住了秋水的雲鬓飛舞,把秋水急得面紅耳赤,還是不肯離開,那種形狀,十分好看,不覺齊聲笑将起來。

    這一笑不打緊,卻把個秋水羞得無地容身,幾乎哭将出來。

    後主見秋水羞得要哭,心中十分憐愛。

    忙起身出席,走近秋水身旁,連聲阻止道:“這對蝶兒,并不是什麼異怪之物。

    乃因你生得花容月貌,異常美豔,又戴滿了一頭的花枝,香氣從頭上發出。

    那蝶兒嗅着花香,所以繞着你雲鬓飛舞不去了。

    你可任它停止在鬓上,待到香氣略散,那蝶兒不用你去撲它,自會飛去的。

    ”說着,攔住了秋水的纖手,一任那蝶兒停在秋水花鬓上面,後主方才重複入席,歡呼暢飲。

    後人有宮詞詠此事道:匝匼春陰錦洞天,纖裳高髻鬥婵娟;花香拂拂随人影,凰子紛粘綠鬓邊。

     後主有琵琶一面,名叫燒槽,甚為貴重,常親作《念家山曲》,以琵琶彈之,其聲清越嘹亮,不同尋常。

    周皇後亦通曉書史,精擅音律,尤工琵琶。

    一日雪夜,後主與周後設筵賞雪,酒至半酣,周後向後主言道:“素聞陛下善舞,今夜飲宴甚歡,陛下何不一獻身手呢?”後主笑道:“朕幼年嬉戲之時,常喜為之,今已多年,未嘗練習,生疏得極了。

    卿能于頃刻之間,創為新聲。

    朕當為卿起舞。

    ”周後道:“陛下此言,可是真麼? 莫要使妾制成新曲,陛下又不肯起舞呢?“後主道:”卿盡管放心,朕為一國之主,豈有失信之理。

    “周後聞言,遂即命箋綴譜,喉無滞音,筆無停思。

    傾刻之間,譜成《邀醉舞》、《恨來遲》兩曲,取燒槽琵琶,親自彈将起來。

    後主又命歌姬,和着琵琶,歌唱新曲,真是個琵琶悠揚,歌聲宛轉;那新曲之妙,果然不比舊時之歌,甚是可聽,更益周後彈着琵琶,輕挑淺撥,聲韻悠揚。

    後主聽了,心中大悅,待至歌畢,向着周後連聲稱贊道:“卿真才思敏捷,一刹那間,即能譜成新曲。

    朕實佩服得很!這面燒槽琵琶,乃是從前父皇常禦之物,極為寶貴。

    今即以之賜卿,聊酬譜制新曲的勞苦。

    ”周後連忙拜謝道:“雖蒙陛下賜妾燒槽琵琶,隻是适間允妾起舞,亦求陛下克踐前言,使妾一開眼界,那就感恩不盡了。

    ”後主笑道:“卿既愛觀朕舞,即為卿試之。

    ”遂起身出席,結束衣襟,步至筵前。

    舞将起來。

    初時還是慢慢的一起一落,周旋中節,舞到分際,忽然一陣緊一陣,好似鷹隼盤空,龍蛇飛舞。

    令人看了,目眩神迷,口中說不出話來。

    後主舞了半日,收住了架式,面不改色,氣不湧出,仍是安安詳詳的入席飲酒。

      周後連連稱贊道:“陛下之舞,真乃靈妙已極,宮中那些舞女,哪裡能及得陛下這樣的出色。

    ”後主道:“朕不過略谙手法,未征精妙。

    卿瞧了已是如此稱揚,若見了宮嫔李窅娘的妙舞,還不知要稱揚到如何地步呢?”周後忙道:“宮中既有此人,陛下奈何瞞着臣妾,不令一觀呢?”後主道:“非朕不允卿言,召取窅娘前來,使卿得觀其技,隻因窅娘疾病方愈,尚須靜養,此時召令前來,也是病後無力,不能試技的。

    朕拟制造一件東西,待至七月七夕,當大張筵宴,使窅娘當筵獻技,不但令卿縱觀,且使後宮中人,亦知窅娘色藝雙佳,絕非尋常宮嫔所可企及。

    ”周後聽了這番言語,料知後主必有新鮮娛樂之法,所以必要待至七夕,方令官娘獻技,便也不再多言,陪着後主,飲過了酒,方才散去。

     從此後主日夜與周後,率了許多妃嫔,歌舞取樂,飲筵蹴鞠,遂無虛夕。

    後主又因宮嫔所歌諸曲,均嫌陳舊,聽了甚覺可厭,嘗慕唐明皇與楊貴妃所譜的《霓裳羽衣曲》,乃是明皇同了葉法善,遊月宮時,竊聽而來。

    可惜五季兵亂,歌詞盡皆遺失,至今僅有譜而無曲。

    後主常與周後談及,甚惜《霓裳羽衣曲》絕無傳者。

    倘得有人依譜尋聲,填出歌詞,必較宮中所歌的曲兒,格外動聽。

    “周後聽了後主之言,欲顯才能,也不當面說明,即于暗中,翻出《霓裳羽衣曲》的舊譜,花了不少功夫,按譜填詞,制成一曲。

    私自唱了一會,果然聲韻铿锵,餘音繞梁,絕非平常之曲所可比拟。

    周後心下甚喜!遂将此曲,教導宮中歌伎練習,親自指示音節,練了數日,已經熟習,周後又再三複按,并無錯誤,方才啟奏後主道:”陛下素以《霓裳羽